一种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8712发布日期:2019-01-05 09:4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同时也涉及固体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虽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国内水体环境在逐步好转,但是在一些相对偏僻的河流中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污染。由于周围生活垃圾对水体的破坏,使得水体内部含氧量产生变化,继而在水体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泡沫污染物(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河流或城市无源头水体),而这些污染物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则会进一步恶化水体生态,使得水体产生恶臭,水体中微生物失衡继而进一步恶化水体,严重的还会进一步污染地下水。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固体废弃物的总量在大幅度增加,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成为各国的难题,其中向海洋中倾倒成为一些国家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海洋可以降解其中部分废弃物,但是生活固体废弃物中的塑料制品是无法在短期之内降解的,从而倾倒在海洋中的塑料制品就成为了海洋生物的噩梦,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由于塑料制品的介入而悲惨的死去,存活的一些海洋生物也由于摄入了塑料制品而使得其身体健康得到破坏,如果人类再以这些生物作为食物,则这些塑料制品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破坏。

因此如何处理河流和海洋中的固体或泡沫漂浮物(主要为塑料制品)成为污水处理领域臻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提出一种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

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包括行走支撑部件、初级分离室、絮凝过滤室、曝气装置和固体杂物处理装置。

所述行走支撑部件包括治理装置外壳、固定轴和支撑支架,所述治理装置外壳整体为沿中空圆柱体轴线纵切而形成的结构形状设置,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治理装置外壳上部,所述支撑支架与所述固定轴转动固接。

所述初级分离室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内部的最上部,包括主斜滤水板、板上刷板部件、絮凝剂添加盒、搅拌轴、主入水口和初级分离室出水口;所述主入水口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朝向入水平面的一侧,在主入水口下部设置有倾斜的主斜滤水板,所述主斜滤水板的倾斜方式设置为靠近主入水口一侧低而远离主入水口一侧高,在主斜滤水板上部设置有板上刷板部件,所述板上刷板部件包括板上刷板、滑槽板、滑杆和刷板刷毛,板上刷板底部设置有刷板刷毛,板上刷板倾斜方式与主斜滤水板倾斜方式一致且使得所述刷板刷毛与主斜滤水板顶部接触,在板上刷板顶部固接有滑杆,在治理装置外壳内顶壁固接有滑槽板,所述滑杆能够在所述滑槽板底部的滑槽内横向滑动,通过滑杆横向滑动带动所述板上刷板和刷板刷毛将主斜滤水板的板上物横向刷推到所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中;在主斜滤水板底部设置有絮凝剂添加盒,在絮凝剂添加盒下部横向设置有搅拌轴,在搅拌轴下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初级分离室出水口。

所述絮凝过滤室横向设置在初级分离室的下部,包括絮凝过滤室外壳、絮凝过滤室入水口、絮凝架、石英砂过滤板、活性炭过滤板和过滤水出水口;所述絮凝过滤室入水口设置在絮凝过滤室外壳顶部并与所述初级分离室出水口连通,所述絮凝架为多个,分别间隔设置在絮凝过滤室外壳内顶壁和内底壁上以及内侧壁上,在絮凝架的后部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石英砂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在间隔设置的多个石英砂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的后部设置有过滤水出水口。

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絮凝过滤室的下部,包括曝气罐、曝气圆盘、曝气竖转管和驱动电机;曝气罐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内部,所述曝气竖转管、曝气圆盘和驱动电机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外部的水体的入水平面一侧的下部,所述曝气竖转管底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罐连通,顶端与所述曝气圆盘内部连通,所述曝气圆盘能够以所述曝气竖转管为轴转动,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曝气圆盘转动,曝气圆盘外表面设置为密布通孔结构。

所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包括去泡室、冲击室、破碎室、液固分离室、压缩室和收集室。

所述去泡室包括固体杂物处理装置入口、高压喷水嘴和去泡室出口,所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入口设置在所述初级分离室的所述主斜滤水板一侧终端,用于承接所述主斜滤水板的板上物,在去泡室的内顶壁上设置有多个高压喷水嘴,在去泡室底部向下弧形延伸形成去泡室出口。

所述冲击室设置在去泡室下部,包括冲击块、冲击齿和冲击室出料口,所述冲击块为两块且相对设置,在两块冲击块的相对面上下间隔设置有冲击齿,所述冲击块背部设置有气动装置,通过气动装置能够相对冲击,在冲击块相对部位的下部设置有冲击室出料口。

所述破碎室设置在冲击室下部,包括破碎室入料口、破碎传送轴、螺旋破碎齿和破碎室出料口,所述破碎室横向设置,在其一端顶部设置有破碎室入料口,所述破碎室入料口与所述冲击室出料口连通,所述破碎室出料口设置在冲击室另一端底部,在破碎室入料口和破碎室出料口之间设置有破碎传送轴,在破碎传送轴上设置有螺旋破碎齿,通过破碎传送轴的转动带动螺旋破碎齿将物料破碎并传送。

所述液固分离室设置在破碎室的下部,包括分离室入料口、液固分离板、液固分离室出水口和分离室出料口;分离室入料口设置在液固分离室的顶部并与所述破碎室出料口连通,在分离室入料口下方的液固分离室内部斜置有液固分离板,在液固分离板终端设置有的分离室出料口,在液固分离板底部设置有液固分离室出水口,所述液固分离室出水口与所述絮凝过滤室入水口连通。

所述压缩室设置在液固分离室的下部,包括压缩室入口、压缩板、气动伸缩杆和压缩室出料通道;所述压缩室入口设置在压缩室顶部并与所述分离室出料口连通,在压缩室入口下部竖直设置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后端与所述气动伸缩杆固接,所述气动伸缩杆另一端与压缩室的内侧壁固接,所述压缩杆能够在气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在压缩室内部左右运动,将从压缩室入口进入的物料推向另一边并进行压缩,在压缩板的压缩终端处设置有压缩室出料通道,所述压缩室出料通道为弧形向下设置的通道。

所述收集室设置在压缩室下部,包括收集室入料口、收集底板、弹性部件和位置传感器;所述收集室入料口设置在收集室上部并与所述压缩室出料通道连通,所述收集底板横向设置在收集室内部,用于承接进入到收集室中的物料,在收集底板底部固接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顶端与收集底板底部固接底端与收集室的底壁固接,在收集室的底壁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支撑部件的所述支撑支架通过与外部行走部件固接而实现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以逆水流的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支撑部件的所述支撑支架通过与外部河岸固定部件固接而实现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横置于河道截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支撑部件的所述支撑支架通过与外部行走装置(如轮船)固接而实现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在海洋水体表面随所述外部行走装置而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治理装置外壳朝向入水平面一侧为倾斜结构设置,且倾斜方式为从上到下逐步倾向于入水平面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主入水口的高度设置为使得入水平面处于主入水口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水出水口的高度与水体的出水平面高度一致。

作为优选,在所述曝气罐中充满富氧空气。

作为优选,所述冲击齿外表面为高弹性橡胶材质。

作为优选,在所述收集室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收集室出口,用于将收集室中物料整体排出。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朝向水流方向的治理装置(可以装置运动,也可以装置不动水流流动,二者均保持相对的运动),使得水体表面形成的污染泡沫得到剔除,同时还将水体中漂浮在表面的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得到清除,并且将清除之后的固体垃圾实现了回收处理,通过对水体进行曝气增氧、絮凝、过滤等操作,实现了对污染水体进行了初步处理,从而可以避免水体的进一步恶化。当对于恶化程度不是很高的水体,通过长期使用本装置,可以将水体上的可能存在的固体污染物进行清除,达到对水体实时保持清洁的目的。

2,通过多个石英砂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间隔的设置,将其过滤板的孔径做到相对较大(6~15mm),使得进入到水处理设备中的水流速度不受到过多的影响,从而避免了水体在装置中富集而阻碍了从主入水口进入到装置中的水体数量,从而避免了水体表面垃圾处理不充分问题的出现。由于设置的孔径相对较大,因此通过设置多层,并且是重复间隔设置,使得水流在不过多降低流速的情况下,尽量多的与石英砂和活性炭接触,达到吸附的目的。

3,通过设置主斜滤水板,将进入到装置中的固液进行分离,最主要的将水体表面的泡沫与水体进行分离,分离之后,通过设置板上刷板部件,通过刷板和刷毛共同移动实现对板上物清扫入固体杂物处理装置中。刷板将主斜滤水板板上出现的大块的固体杂质进行清扫,刷毛由于与主斜滤水板上表面密切软接触,因此可以将板上的泡沫进行清扫,在入水的同时启动板上刷板部件移动,可以实现对板上物实时清扫,从而大大强化对固液分离的效果。

4,通过在主斜滤水板底部设置絮凝剂添加盒,将絮凝剂添加到水体中,在其下部设置搅拌轴,将絮凝剂与水体充分接触,然后在其底部设置絮凝过滤室,由于是两个腔室,上部腔室的“动”不能影响到下部腔室的“静”,在絮凝过滤室中,水流通过上下间隔的絮凝架后,通过搅拌轴搅拌实现的絮凝物凝聚长大后非常容易在絮凝架上附着,从而将絮状物在絮凝架中大量富集,有些没有在絮凝架上吸附的杂质在后续过滤板中除去。

5,通过在装置前进方向(或水流逆向方向)的水体表面以下设置曝气装置,不仅仅达到了增氧的目的,同时还会使得水体中气泡数量增加,而气泡的上浮,容易使得水体表面的污染物泡沫增加(将水体中没有形成泡沫的污染物也上浮形成泡沫),从而对水体达到了双重净化的目的。

6,通过设置高压喷水嘴,对进入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中的泡沫进行消泡处理,然后落入到冲击室中,通过左右冲击块进行气动的冲击,将固体杂物冲击为扁平状,同时由于设置相互间隔的冲击齿,也可以将未消除的泡沫进行物理消泡处理。然后物料进入到破碎室中,通过传送轴的转动带动表面上的螺旋破碎齿,将物料(主要是塑料)进行破碎处理,破碎之后的物料通过液固分离板进行固液分离,液体透过过滤板继而进入到水处理装置的絮凝室中进行絮凝过滤操作,而板上物向下滑动到压缩室中,通过压缩板的冲击,将破碎之后的物料压缩为块状,进入到收集室中,收集底板由于弹性部件而向上移动,当进入到收集室中的块状的物料进入到收集底板上的时候,收集底板由于重力而向下移动,随着块状物料的增加,收集底板逐渐向下移动,当到达底部的时候,收集室即装满物料了,位置传感器即将信号传送到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或治理装置的控制部件,从而更换新的收集室,达到了实时的物料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的外观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的外观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和图3中固体杂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入水平面,100-出水平面,1-治理装置外壳,11-固定轴,12-支撑支架,21-主斜滤水板,22-板上刷板,221-滑槽板,222-滑杆,223-刷板刷毛,23-絮凝剂添加盒,24-搅拌轴,25-初级分离室出水口,31-絮凝架,321-石英砂过滤板,322-活性炭过滤板,33-过滤水出水口,4-曝气罐,41-曝气圆盘,42-曝气竖转管,43-驱动电机,5-固体杂物处理装置,511-高压喷水嘴,512-去泡室出口,513-固体杂物处理装置入口,521-冲击块,522-冲击齿,523-冲击室出料口,531-破碎传送轴,532-螺旋破碎齿,533-破碎室出料口,541-液固分离板,542-分离室出料口,543-液固分离室出水口,551-压缩板,552-气动伸缩杆,553-压缩室出料通道,56-收集室,561-收集底板,562-弹性部件,563-位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

一种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包括行走支撑部件、初级分离室、絮凝过滤室、曝气装置和固体杂物处理装置。

所述行走支撑部件包括治理装置外壳、固定轴和支撑支架,所述治理装置外壳整体为沿中空圆柱体轴线纵切而形成的结构形状设置,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治理装置外壳上部,所述支撑支架与所述固定轴转动固接。

所述行走支撑部件的所述支撑支架通过与轮船尾部固接而实现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在海洋水体表面随所述外部行走装置而运动。

所述初级分离室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内部的最上部,包括主斜滤水板、板上刷板部件、絮凝剂添加盒、搅拌轴、主入水口和初级分离室出水口;入水平面在左侧,出水平面在右侧,装置从右向左行进,所述主入水口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的左侧,在主入水口下部设置有倾斜的主斜滤水板,所述主斜滤水板的倾斜方式设置为左低右高,在主斜滤水板上部设置有板上刷板部件,所述板上刷板部件包括板上刷板、滑槽板、滑杆和刷板刷毛,板上刷板底部设置有刷板刷毛,板上刷板倾斜方式与主斜滤水板倾斜方式一致且使得所述刷板刷毛与主斜滤水板顶部接触,在板上刷板顶部固接有滑杆,在治理装置外壳内顶壁固接有滑槽板,所述滑杆能够在所述滑槽板底部的滑槽内横向滑动,通过滑杆横向滑动带动所述板上刷板和刷板刷毛将主斜滤水板的板上物横向刷推到所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中;在主斜滤水板底部设置有絮凝剂添加盒,在絮凝剂添加盒下部横向设置有搅拌轴,在搅拌轴下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初级分离室出水口。

所述絮凝过滤室横向设置在初级分离室的下部,包括絮凝过滤室外壳、絮凝过滤室入水口、絮凝架、石英砂过滤板、活性炭过滤板和过滤水出水口;所述絮凝过滤室入水口设置在絮凝过滤室外壳顶部并与所述初级分离室出水口连通,所述絮凝架为6个,分别间隔设置在絮凝过滤室外壳内顶壁和内底壁上,上下各3个,在絮凝架的右侧依次间隔设置有石英砂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石英砂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分别设置有3个,在间隔设置的石英砂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的右侧设置有过滤水出水口。

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絮凝过滤室的下部,包括曝气罐、曝气圆盘、曝气竖转管和驱动电机;曝气罐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内部,所述曝气竖转管、曝气圆盘和驱动电机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外部的水体的入水平面一侧的下部(即左侧),所述曝气竖转管底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罐连通,顶端与所述曝气圆盘内部连通,所述曝气圆盘能够以所述曝气竖转管为轴转动,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曝气圆盘转动,曝气圆盘外表面设置为密布通孔结构。

所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包括去泡室、冲击室、破碎室、液固分离室、压缩室和收集室。

所述去泡室包括固体杂物处理装置入口、高压喷水嘴和去泡室出口,所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入口设置在所述初级分离室的所述主斜滤水板一侧终端,用于承接所述主斜滤水板的板上物,在去泡室的内顶壁上设置有8个高压喷水嘴,在去泡室底部向下弧形延伸形成去泡室出口。

所述冲击室设置在去泡室下部,包括冲击块、冲击齿和冲击室出料口,所述冲击块为两块且相对设置,在两块冲击块的相对面上下间隔设置有冲击齿,所述冲击块背部设置有气动装置,通过气动装置能够相对冲击,在冲击块相对部位的下部设置有冲击室出料口。

所述破碎室设置在冲击室下部,包括破碎室入料口、破碎传送轴、螺旋破碎齿和破碎室出料口,所述破碎室横向设置,在其一端顶部设置有破碎室入料口,所述破碎室入料口与所述冲击室出料口连通,所述破碎室出料口设置在冲击室另一端底部,在破碎室入料口和破碎室出料口之间设置有破碎传送轴,在破碎传送轴上设置有螺旋破碎齿,通过破碎传送轴的转动带动螺旋破碎齿将物料破碎并传送。

所述液固分离室设置在破碎室的下部,包括分离室入料口、液固分离板、液固分离室出水口和分离室出料口;分离室入料口设置在液固分离室的顶部并与所述破碎室出料口连通,在分离室入料口下方的液固分离室内部斜置有液固分离板,在液固分离板终端设置有的分离室出料口,在液固分离板底部设置有液固分离室出水口,所述液固分离室出水口与所述絮凝过滤室入水口连通。

所述压缩室设置在液固分离室的下部,包括压缩室入口、压缩板、气动伸缩杆和压缩室出料通道;所述压缩室入口设置在压缩室顶部并与所述分离室出料口连通,在压缩室入口下部竖直设置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后端与所述气动伸缩杆固接,所述气动伸缩杆另一端与压缩室的内侧壁固接,所述压缩杆能够在气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在压缩室内部左右运动,将从压缩室入口进入的物料推向另一边并进行压缩,在压缩板的压缩终端处设置有压缩室出料通道,所述压缩室出料通道为弧形向下设置的通道。

所述收集室设置在压缩室下部,包括收集室入料口、收集底板、弹性部件和位置传感器;所述收集室入料口设置在收集室上部并与所述压缩室出料通道连通,所述收集底板横向设置在收集室内部,用于承接进入到收集室中的物料,在收集底板底部固接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顶端与收集底板底部固接底端与收集室的底壁固接,在收集室的底壁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

所述治理装置外壳朝向入水平面一侧为倾斜结构设置,且倾斜方式为从上到下逐步倾向于入水平面一侧。

所述主入水口的高度设置为使得入水平面处于主入水口的中部。

所述过滤水出水口的高度与水体的出水平面高度一致。

在所述曝气罐中充满富氧空气。

所述冲击齿外表面为高弹性橡胶材质。

在所述收集室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收集室出口,用于将收集室中物料整体排出。

所述弹性部件为高弹性弹簧。

实施例2

一种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包括行走支撑部件、初级分离室、絮凝过滤室、曝气装置和固体杂物处理装置。

所述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通过支撑部件固定在流动河流河岸两侧。

所述行走支撑部件包括治理装置外壳、固定轴和支撑支架,所述治理装置外壳整体为沿中空圆柱体轴线纵切而形成的结构形状设置,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治理装置外壳上部,所述支撑支架与所述固定轴转动固接。

所述行走支撑部件的所述支撑支架通过与外部河岸固定部件固接而实现水体污染智能水利工程治理装置横置于河道截面上。

所述初级分离室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内部的最上部,包括主斜滤水板、板上刷板部件、絮凝剂添加盒、搅拌轴、主入水口和初级分离室出水口;所述主入水口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朝向入水平面的一侧,在主入水口下部设置有倾斜的主斜滤水板,所述主斜滤水板的倾斜方式设置为靠近主入水口一侧低而远离主入水口一侧高,在主斜滤水板上部设置有板上刷板部件,所述板上刷板部件包括板上刷板、滑槽板、滑杆和刷板刷毛,板上刷板底部设置有刷板刷毛,板上刷板倾斜方式与主斜滤水板倾斜方式一致且使得所述刷板刷毛与主斜滤水板顶部接触,在板上刷板顶部固接有滑杆,在治理装置外壳内顶壁固接有滑槽板,所述滑杆能够在所述滑槽板底部的滑槽内横向滑动,通过滑杆横向滑动带动所述板上刷板和刷板刷毛将主斜滤水板的板上物横向刷推到所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中;在主斜滤水板底部设置有絮凝剂添加盒,在絮凝剂添加盒下部横向设置有搅拌轴,在搅拌轴下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初级分离室出水口。

所述絮凝过滤室横向设置在初级分离室的下部,包括絮凝过滤室外壳、絮凝过滤室入水口、絮凝架、石英砂过滤板、活性炭过滤板和过滤水出水口;所述絮凝过滤室入水口设置在絮凝过滤室外壳顶部并与所述初级分离室出水口连通,所述絮凝架为多个,分别间隔设置在絮凝过滤室外壳内顶壁和内底壁上以及内侧壁上,在絮凝架的后部依次间隔设置有10个石英砂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各5个),在间隔设置的10个石英砂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的后部设置有过滤水出水口。

所述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絮凝过滤室的下部,包括曝气罐、曝气圆盘、曝气竖转管和驱动电机;曝气罐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内部,所述曝气竖转管、曝气圆盘和驱动电机设置在治理装置外壳外部的水体的入水平面一侧的下部,所述曝气竖转管底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罐连通,顶端与所述曝气圆盘内部连通,所述曝气圆盘能够以所述曝气竖转管为轴转动,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曝气圆盘转动,曝气圆盘外表面设置为密布通孔结构。

所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包括去泡室、冲击室、破碎室、液固分离室、压缩室和收集室。

所述去泡室包括固体杂物处理装置入口、高压喷水嘴和去泡室出口,所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入口设置在所述初级分离室的所述主斜滤水板一侧终端,用于承接所述主斜滤水板的板上物,在去泡室的内顶壁上设置有12个高压喷水嘴,在去泡室底部向下弧形延伸形成去泡室出口。

所述冲击室设置在去泡室下部,包括冲击块、冲击齿和冲击室出料口,所述冲击块为两块且相对设置,在两块冲击块的相对面上下间隔设置有冲击齿,所述冲击块背部设置有气动装置,通过气动装置能够相对冲击,在冲击块相对部位的下部设置有冲击室出料口。

所述破碎室设置在冲击室下部,包括破碎室入料口、破碎传送轴、螺旋破碎齿和破碎室出料口,所述破碎室横向设置,在其一端顶部设置有破碎室入料口,所述破碎室入料口与所述冲击室出料口连通,所述破碎室出料口设置在冲击室另一端底部,在破碎室入料口和破碎室出料口之间设置有破碎传送轴,在破碎传送轴上设置有螺旋破碎齿,通过破碎传送轴的转动带动螺旋破碎齿将物料破碎并传送。

所述液固分离室设置在破碎室的下部,包括分离室入料口、液固分离板、液固分离室出水口和分离室出料口;分离室入料口设置在液固分离室的顶部并与所述破碎室出料口连通,在分离室入料口下方的液固分离室内部斜置有液固分离板,在液固分离板终端设置有的分离室出料口,在液固分离板底部设置有液固分离室出水口,所述液固分离室出水口与所述絮凝过滤室入水口连通。

所述压缩室设置在液固分离室的下部,包括压缩室入口、压缩板、气动伸缩杆和压缩室出料通道;所述压缩室入口设置在压缩室顶部并与所述分离室出料口连通,在压缩室入口下部竖直设置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后端与所述气动伸缩杆固接,所述气动伸缩杆另一端与压缩室的内侧壁固接,所述压缩杆能够在气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在压缩室内部左右运动,将从压缩室入口进入的物料推向另一边并进行压缩,在压缩板的压缩终端处设置有压缩室出料通道,所述压缩室出料通道为弧形向下设置的通道。

所述收集室设置在压缩室下部,包括收集室入料口、收集底板、弹性部件和位置传感器;所述收集室入料口设置在收集室上部并与所述压缩室出料通道连通,所述收集底板横向设置在收集室内部,用于承接进入到收集室中的物料,在收集底板底部固接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顶端与收集底板底部固接底端与收集室的底壁固接,在收集室的底壁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

所述治理装置外壳朝向入水平面一侧为倾斜结构设置,且倾斜方式为从上到下逐步倾向于入水平面一侧。

所述主入水口的高度设置为使得入水平面处于主入水口的中部。

所述过滤水出水口的高度与水体的出水平面高度一致。

在所述曝气罐中充满富氧空气(氧含量大于50)。

所述冲击齿外表面为高弹性橡胶材质。

所述絮凝过滤室的容积大于所述初级分离室的容积,且二者容积的比例是5:1。

具体使用方式:

当在海上或湖上使用的时候,通过将本装置安装在航海器(如船)尾部或侧部,在航海器移动的过程中,装置移动。当在河流中使用的时候,当河流是活水的时候,可以将本装置固定在河流的横截面上,也可以将装置安装在岸上的车辆上,随着车辆的移动,本装置逆着水流方向移动。

含有污染物泡沫或表面漂浮塑料制品的水体通过主入水口进入到装置中,水体通过主斜滤水板将固体和泡沫滤在板上而液态水透过滤水板到下部。启动板上刷板部件,通过板上刷板和刷毛将板上的固态物和泡沫刷入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中。透过滤水板的液体通过与絮凝剂混合(搅拌轴的搅动)后进入到絮凝室中,通过絮凝架将液体中的絮状物吸附,从而使得水体逐渐清澈,然后液体通过相互间隔的石英砂过滤板和活性炭过滤板,将水体中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后重新回到水体中。在絮凝过滤室下部的曝气部件将入水平面下部的水体中冲入富氧空气,不仅增加了水中的含氧量,同时在气泡上浮的过程中,气泡的表面张力原因,而将水体中的杂物吸附后上浮到入水平面增加泡沫的数量,而这些泡沫通过主入水口进入到装置被进行上述处理。

进入到固体砸去处理装置的物料通过高压喷水嘴,对进入到固体杂物处理装置中的泡沫进行消泡处理,然后落入到冲击室中,通过左右冲击块进行气动的冲击,将固体杂物冲击为扁平状,同时由于设置相互间隔的冲击齿,也可以将未消除的泡沫进行物理消泡处理。然后物料进入到破碎室中,通过传送轴的转动带动表面上的螺旋破碎齿,将物料(主要是塑料)进行破碎处理,破碎之后的物料通过液固分离板进行固液分离,液体透过过滤板继而进入到水处理装置的絮凝室中进行絮凝过滤操作,而板上物向下滑动到压缩室中,通过压缩板的冲击,将破碎之后的物料压缩为块状,进入到收集室中,收集底板由于弹性部件而向上移动,当进入到收集室中的块状的物料进入到收集底板上的时候,收集底板由于重力而向下移动,随着块状物料的增加,收集底板逐渐向下移动,当到达底部的时候,收集室即装满物料了,位置传感器即将信号传送到智能终端或治理装置的控制部件,从而更换新的收集室,并同时回收固体塑料为主的物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