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检查用前鼻镜的清洗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9253发布日期:2019-01-29 17:3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鼻喉检查用前鼻镜的清洗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耳鼻喉检查用前鼻镜的清洗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在耳喉鼻科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使用鼻镜、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等器具,这些器械使用完后需要放置在垃圾箱中等待后续的清洗消毒处理以便后续地使用。

目前市场上对医疗器械的清洗一般采用单个方面的清洗和消毒,因此清洗的效率非常低,同时目前市场上也没有针对手术刀的专用清洗消毒装置,导致清洗消毒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检查用前鼻镜的清洗消毒装置,其具有专门对前鼻镜进行清洗消毒且便于操作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鼻喉检查用前鼻镜的清洗消毒装置,包括消毒筒体、与所述消毒箱体转动连接的内筒体、驱动所述内筒体转动的驱动机构、盖合在所述消毒筒体顶部的筒盖、废液收集机构、消毒液输入机构,所述内筒体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所述内筒体与所述消毒筒体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且所述筒盖内还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内筒体与所述消毒筒体竖直方向位置的锁定部,其中:

所述内筒体内设置有井字形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内筒体分隔成多个用于放置前鼻镜的容纳腔,且相邻两个所述容纳腔之间连通,所述内筒体底部开设有排液孔,所述内筒体还连接有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排液孔的闭合部;

所述消毒液输入机构包括与所述消毒筒体外壁连接的消毒液箱、与所述消毒液箱连接的压力泵、与所述压力泵输出端连接的喷嘴,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筒盖上内壁;

所述废液收集机构包括与所述消毒筒体外壁连接的废液收集箱、抽水泵、抽水管,所述抽水泵设于所述消毒筒体内底部,所述抽水管与所述抽水泵连接,所述抽水管另一端穿过所述消毒筒体侧壁与所述废液收集箱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前鼻镜进行消毒前,可以竖直向上滑移取出内筒体,方便将前鼻镜一一对应放入多个容纳腔内,每个容纳腔内放置一个前鼻镜,通过闭合部将排液孔关闭,内筒体与消毒筒体滑移连接进入消毒筒体内,筒盖盖合在消毒筒体上,通过锁定部固定内筒体与消毒筒体的相对位置,完成两者沿竖直方向的相对固定,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内筒体转动,通过启动压力泵从喷嘴喷出消毒液,消毒液进入内筒体中,由于任意相邻两个容纳腔均连通,内筒体在转动过程中,消毒液在多个容纳腔中流转,且由于内筒体转动,容纳腔中的消毒液可以对容纳腔内的前鼻镜更好地进行消毒清洗,对前鼻镜进行消毒清洗完毕后,通过闭合部打开排液孔,容纳腔内的消毒液从排液孔排出落入消毒筒体内底部,同时内筒体的转动不仅可以加快容纳腔内的消毒液排出,同时可以甩干前鼻镜上的消毒液,消毒筒体内的消毒液通过抽水泵进行抽出进入废液收集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上端外壁紧配合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内筒体下端外壁紧配合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外圈直径及所述第二轴承外圈直径均与所述消毒筒体内壁直径相同,所述消毒筒体内壁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贯穿其顶部的滑槽,所述第一轴承及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均连接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筒体与消毒筒体之间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实现连接,且由于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内圈与内筒体外壁之间紧配合实现相对固定,在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外圈设置滑块,不会影响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自身工作,消毒筒体内壁开设的滑槽,使得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以沿消毒筒体高度方向滑移,且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圈不会与消毒筒体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实现了消毒筒体与内筒体的相对转动及竖直方向滑移。

进一步地,所述筒盖相对两侧侧壁均开设有第一销孔,所述消毒筒体相对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销孔配合的第二销孔,所述筒盖与所述消毒筒体通过销轴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销孔及所述第二销孔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盖盖合在消毒筒体顶部,且两者分别开设有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销轴分别穿过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完成两者之间的相对固定,结构方便且安装牢固,在内筒体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筒盖与消毒筒体盖合不牢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筒体底部中心沿其周向方向向上凹起一体成型有放置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截面呈等边三角形的转动板、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开启和关闭的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放置槽中心且竖直设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穿过所述放置槽一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所述转动板,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设于所述消毒筒体外侧壁,所述内筒体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板配合设置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消毒筒底部开设放置槽,电机固定在放置槽内,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放置槽顶部并与转动板连接,内筒体在竖直向下滑移进入消毒筒体中,并转动内筒体直至转动板卡入限位槽中,内筒体放置在转动板上后,通过锁定部完成内筒体与转动板之间的相对固定,连通电机的电源,通过第一控制开关开启电机,电机转动带动转动板转动,由于转动板与限位槽的配合设置,从而带动内筒体转动,实现对前鼻镜的更好地消毒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部包括水平设置的圆环板、两个均竖直设置的丝杆,所述圆环板外壁直径不大于所述消毒筒体内壁直径,所述圆环板内壁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承外圈内径,两个所述丝杆均与所述筒盖螺纹连接,两个所述丝杆下端均转动连接有同轴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下端均与所述圆环板上表面连接,且两个所述转动柱与所述圆环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圆环板相对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筒体沿消毒筒体竖直向下滑移至限位槽卡入转动板,此时内筒体不能继续向下移动,盖合筒盖后,通过转动丝杆,带动圆环板向下移动,至抵紧在第一轴承外圈,完成对内筒体与消毒筒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固定,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且由于第一轴承在竖直方向上被固定,内筒体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竖直方向跳到,提高清洗消毒质量及稳定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丝杆伸出所述筒盖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管,两个所述转动管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水平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两个丝杆进行固定内筒体在消毒筒体内的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水平尺来保证两个丝杆伸入消毒筒体内的长度一致,保证圆环板相对两侧在抵紧在第一轴承外圈的过程中两侧的受力相同,从而保证第一轴承外圈相对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相同,提高内筒体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闭合部包括封板,所述内筒体底部外壁开设有1/2圆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与所述排液孔连通,所述滑移槽内铰接有1/4圆的所述封板,所述封板包括转动打开所述排液孔的第一状态及转动关闭所述排液孔的第二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正转带动内筒体顺时针转动时,封板受转动产生的向心力影响,提供封板向靠近排液孔一侧方向转动的作用力,从而保证封板一直闭合排液孔,起到对容纳腔内的前鼻镜消毒清洗的效果,消毒清洗完毕后,通过电机反向转动,内筒体逆时针转动,封板受内筒体转动产生的向心力作用,封板向远离排液孔方向转动,排液孔被打开,此时容纳腔内的消毒液从排液孔排出,起到对容纳腔内消毒液排空及甩干前鼻镜上的消毒液的效果,整个消毒及后续清理过程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筒盖内壁还设置有紫外灯,所述筒盖顶部外侧设置有蓄电池、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紫外灯、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均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板表面涂有抑菌涂料,所述抑菌涂料由按重量份数配比的纳米银5-8份、纳米二氧化钛5-6份、纳米铱3-4份、单宁15-18份、竹醋液3-5份、硅丙乳液200-220份、乙醇16-20份、藻酸丙二醇酯5-10份、乙二醇单甲醚5-7份、聚丙烯酸钠5-6份、甲酸钠3-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3份、松香10-15份和虫胶15-18份组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与消毒筒体转动连接的内筒体、容纳腔,实现了对前鼻镜进行转动清洗消毒的效果;

2、通过在内筒体底部设置排液孔、滑移槽、与滑移槽转动连接的封板,实现了通过电机的正反转改变来排出容纳腔内消毒液的效果;

3、通过设置转动板、限位槽,实现电机带动内筒体转动的效果;

4、通过设置与筒盖螺纹连的丝杆、圆环板,实现对内筒体与消毒筒体在竖直方向的相对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耳鼻喉检查用前鼻镜的清洗消毒装置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筒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筒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筒体部分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消毒筒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消毒筒体;11、滑槽;12、第二销孔;13、销轴;14、放置槽;2、内筒体;21、隔离板;22、容纳腔;23、排液孔;24、第一轴承;25、滑块;26、限位槽;27、滑移槽;28、第二轴承;3、驱动机构;31、电机;32、转动板;33、第一控制开关;4、筒盖;41、第一销孔;42、紫外灯;43、蓄电池;44、第三控制开关;5、废液收集机构;51、废液收集箱;52、抽水泵;53、抽水管;54、第二控制开关;6、消毒液输入机构;61、消毒液箱;62、压力泵;63、喷嘴;7、锁定部;71、圆环板;72、丝杆;73、转动柱;74、转动管;75、水平尺;8、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耳鼻喉检查用前鼻镜的清洗消毒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消毒筒体1、与消毒箱体转动连接的内筒体2、驱动内筒体2转动的驱动机构3、盖合在消毒筒体1顶部的筒盖4、废液收集机构5、消毒液输入机构6,消毒筒体1与内筒体2同轴设置,内筒体2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内筒体2与消毒筒体1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且筒盖4内还设置有用于锁定内筒体2与消毒筒体1竖直方向位置的锁定部7。

内筒体2内设置有井字形隔离板21,隔离板21将内筒体2分隔成多个用于放置前鼻镜的容纳腔22,且相邻两个容纳腔22之间连通,每个容纳腔22组成的隔离板21上均开设有通过槽,通过槽开设在隔离板21连接处,且沿底部向上设置,使得相邻两个容纳腔22的底部也连通,内筒体2底部开设有排液孔23,内筒体2还连接有用于开启和关闭排液孔23的闭合部,通过闭合排液孔23,实现对容纳腔22内的前鼻镜进行清洗消毒,通过打开排液孔23,实现对容纳腔22内的消毒液进行排出及使前鼻镜脱离消毒液方便后续取出的效果。

消毒液输入机构6包括与消毒筒体1外壁连接的消毒液箱61、与消毒液箱61连接的压力泵62、与压力泵62输出端连接的喷嘴63,喷嘴63与压力泵6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管道穿过筒盖4顶部伸入筒盖4内,喷嘴63设置于筒盖4上内壁,起到对内筒体2内喷入消毒液的效果。

废液收集机构5包括包括与消毒筒体1外壁连接的废液收集箱51、抽水泵52、抽水管53,抽水泵52设于消毒筒体1内底部,废液收集箱51与消毒液箱61分别连接于消毒筒体1相对两外侧壁上,抽水泵52与第二控制开关54电连接,第二控制开关54设置在消毒筒体1外侧壁,方便对抽水泵52的开启和关闭,抽水管53与抽水泵52连接,抽水管53另一端穿过消毒筒体1侧壁与废液收集箱51连接,起到对消毒筒体1内的消毒液进行回收的效果。

内筒体2上端外壁紧配合连接有第一轴承24,内筒体2下端外壁紧配合连接有第二轴承28,第一轴承24外圈直径及第二轴承28外圈直径均与消毒筒体1内壁直径相同,消毒筒体1内壁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贯穿其顶部的滑槽11,第一轴承24及第二轴承28的外圈均连接有与滑槽11配合的滑块25。第一轴承24与第二轴承28大小相同,第一轴承24及第二轴承28内圈均与内筒体2外壁过盈配合,滑槽11为两个,且位于消毒筒体1内壁沿其轴线相对两侧,第一轴承24、第二轴承28的外圈均开设有两个配合的滑块25,滑槽11截面与滑块25截面相同。

筒盖4相对两侧侧壁均开设有第一销孔41,消毒筒体1相对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销孔41配合的第二销孔12,第一销孔41与第二销孔12的直径相同,筒盖4与消毒筒体1通过销轴13分别穿过第一销孔41及第二销孔12连接固定。筒盖4内侧壁与消毒筒体1外侧壁直径相同,筒盖4盖合在消毒筒体1上,此时第一销孔41与第二销孔12的轴线位于同一高度,旋转筒盖4使第一销孔41与第二销孔12处于同轴状态,此时插入销轴13完成筒盖4与消毒筒体1的相对固定。

消毒筒体1底部中心沿其周向方向向上凹起一体成型有放置槽14,放置槽14的直径小于内筒体2的直径,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31、截面呈等边三角形的转动板32、用于控制电机31开启和关闭的第一控制开关33,电机31设置在放置槽14中心且竖直设置,电机31的输出轴竖直向上穿过放置槽14一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动板32,第一控制开关33设于消毒筒体1外侧壁,且转动板32的中心位于电机31的输出轴的轴线上,电机31的输出轴穿过消毒筒体1底部处嵌设有密封圈,保证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效果,内筒体2底部开设有与第一转动板32配合设置的限位槽26,通过限位槽26与转动板32的配合设置,实现转动板32转动带动内筒体2转动。

锁定部7包括水平设置的圆环板71、两个均竖直设置的丝杆72,圆环板71外壁直径不大于消毒筒体1内壁直径,筒盖4盖合在消毒筒体1上时,圆环板71与消毒筒体1为同轴状态,圆环板71内壁直径大于第一轴承24外圈内径,两个丝杆72均与筒盖4螺纹连接,两个丝杆72下端均转动连接有同轴的转动柱73,转动柱73下端均与圆环板71上表面连接,且两个转动柱73与圆环板71的连接处位于圆环板71相对两侧。由于内筒体2底部接触转动板32后不再继续向下运动,通过向相同方向旋转两个丝杆72,带动转动柱73向下移动,直至圆环板71下表面抵紧在第一轴承24外圈上表面,完成消毒筒体1与内筒体2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固定。

两个丝杆72伸出筒盖4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管74,丝杆72上端端部为光滑圆柱形,转动杆套设在丝杆72顶部,从而完成两者之间的转动连接,两个转动管74之间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水平尺75,方便医护人员能够使两个丝杆72伸入消毒筒体1内的深度一样。

闭合部包括封板8,内筒体2底部外壁开设有1/2圆的滑移槽27,滑移槽27的深度小于内筒体2底部厚度,滑移槽27与排液孔23连通,排液孔23位于滑移槽27其中一半内,滑移槽27内铰接有1/4圆的封板8,封板8的转动轴线竖直设置,滑移槽27的直径与封板8的直径相同,封板8的截面为滑移槽27截面的一半,滑移槽27相对于限位槽26更靠近内筒体2侧壁,内筒体2底部外壁设置有一圈阻挡板,阻挡板设置在滑移槽27外端下侧,起到防止封板8自由端出现受消毒液重力影响向下倾斜的问题,封板8包括转动打开排液孔23的第一状态及转动关闭排液孔23的第二状态。当电机31正转带动内筒体2顺时针转动时,封板8受转动产生的向心力影响,提供封板8向靠近排液孔23一侧方向转动的作用力,从而保证封板8一直闭合排液孔23,起到对容纳腔22内的前鼻镜消毒清洗的效果,消毒清洗完毕后,通过电机31反向转动,内筒体2逆时针转动,封板8受内筒体2转动产生的向心力作用,封板8向远离排液孔23方向转动,排液孔23被打开,此时容纳腔22内的消毒液从排液孔23排出,起到对容纳腔22内消毒液排空及甩干前鼻镜上的消毒液的效果,整个消毒及后续清理过程更加方便。

筒盖4内壁还设置有紫外灯42,筒盖4顶部外侧设置有蓄电池43、第三控制开关44,紫外灯42、第三控制开关44均与蓄电池43电连接。第三控制开关44用于控制紫外灯42的开启和关闭,方便对内筒体2内的前鼻镜进行紫外线消毒。

隔离板21表面涂有抑菌涂料,抑菌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抑菌涂料由按重量份数配比的纳米银5-8份、纳米二氧化钛5-6份、纳米铱3-4份、单宁15-18份、竹醋液3-5份、硅丙乳液200-220份、乙醇16-20份、藻酸丙二醇酯5-10份、乙二醇单甲醚5-7份、聚丙烯酸钠5-6份、甲酸钠3-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2-3份、松香10-15份和虫胶15-18份组成。

第一步、将虫胶15-18份和松香10-15份一起倒入到加热搅拌罐中进行加热搅拌处理,其中,加热温度为120-125℃,搅拌速度为120-150r/min,加热时间为15-20分钟,加热结束后缓慢倒入乙二醇单甲醚5-7份,然后继续搅拌,直至冷却至常温,制得液状物,备用;

第二步、将纳米银5-8份、纳米二氧化钛5-6份、纳米铱3-4份、单宁15-18份、竹醋液3-5份、硅丙乳液200-220份、乙醇16-20份、藻酸丙二醇酯5-10份、乙二醇单甲醚5-7份、聚丙烯酸钠5-6份、甲酸钠3-5份和羧甲基纤维素钠2-3份一起倒入到步骤1制得的液状物中,然后进行搅拌处理,其中,搅拌速度为300-350r/min,搅拌时间为3-4h,即得抑菌涂料。

抑菌涂料具有优秀的抑菌效果,而且在被涂物表面形成涂层后可以提供良好的防腐性能,提升耐用性。

工作原理:

在对前鼻镜进行消毒前,可以竖直向上滑移取出内筒体2,将前鼻镜一一对应放入多个容纳腔22内,内筒体2与消毒筒体1滑移连接进入消毒筒体1内,至转动板32卡入限位槽26中;筒盖4盖合在消毒筒体1上,通过转动丝杆72将圆环板71抵紧在第一轴承24外圈上,完成内筒体2与消毒筒体1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固定,通过第三控制开关44开启紫外灯42,通过第一控制开关33控制电机31正转,封板8闭合排液孔23,通过压力泵62从喷嘴63中喷出消毒液,实现对容纳腔22内的前鼻镜的消毒清洗,对前鼻镜进行消毒清洗完毕后,通过第一控制开关33控制电机31反转,封板8转动将排液孔23打开,排出容纳腔22中的消毒液,通过抽水泵52将消毒筒体1内的消毒液抽至废液收集箱51中,容纳腔22中的消毒液排出干净后,关闭电机31,转动丝杆72向上移动圆环板71,打开盖板,取出内筒体2中的前鼻镜完成整个消毒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