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44852发布日期:2019-04-09 20:0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水污染环境问题逐年突出,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治理水污染,污水处理设备在国内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均为生活区配置了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企业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较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的水负荷有时间周期内不确定、不平衡的特点,所以需要适应能力较强的污水处理系统。利用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使用生物膜法的过程中,由于生物膜周期性老化、滤料堵塞等问题,阻碍系统的处理性能,因此需要对污水处理系统内的生物膜进行冲洗。污水处理系统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自动冲洗控制方法。这种方法往往根据时间周期对生物膜进行气水联合冲洗。

在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一次设置在集装箱内的栅格井、生化反应池、过滤系统、清洗系统和控制系统,并且其中各个部件之间用隔板隔开,各个部件通过阀门管件进行连通,控制系统分别与过滤系统和清洗系统电连接。在使用上述系统的过程中,仅通过确定的流速过滤污水,因此采用了以固定时间为周期的清洗方式。但企业内生活污水负荷在时间周期上分布极为不平均,因此污水处理系统的堵塞周期难以确定,实际运行时经常造成生物膜过度冲洗或冲洗不及时引起滤料堵塞甚至板结,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且过度冲洗时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系统过度冲洗或冲洗不及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级处理装置和第二级处理装置,清洗方法包括:监测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当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1时,对第二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与第二级处理装置连通的第三级处理装置,清洗方法进一步包括:监测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当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2时,对第三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中,第一级处理装置设置有第一溢流堰,标高l1的标记线设置在第一溢流堰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中,第一级处理装置设置有第一溢流堰,第二级处理装置设置有第二溢流堰,并且标高l1的标记线设置在第一溢流堰上,标高l2的标记线设置在第二溢流堰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中,第一级处理装置为初沉池。

进一步地,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中,第二级处理装置为反硝化池或硝化池。

进一步地,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中,第二级处理装置为反硝化池,第三级处理装置为硝化池。

进一步地,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中,采用以下步骤对第二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以0.3~0.5l/s/m2的空气冲洗5~7分钟;以0.2~0.4l/s/m2的空气和1.5~2.5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3~5分钟;以及以2~3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3~5分钟。

进一步地,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中,采用以下步骤对第三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以0.3~0.5l/s/m2的空气冲洗5~7分钟;以0.2~0.4l/s/m2的空气和1.5~2.5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3~5分钟;以及以2~3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3~5分钟。

进一步地,在上述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中,反硝化池中设置有包括厌氧细菌的生物膜,厌氧细菌包括反硝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denitrificans)、反硝化微球菌(micrococcusdenitrificans)、反硝化假单胞菌(pseudomonasdenitrifican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反硝化色杆菌(chromobacteriumdenitrificans)和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violaceum);优选硝化池中设置有包括好氧细菌的生物膜,好氧细菌源自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硝化刺菌属(nitrospina)、硝化球菌属(nitrococcus)、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coccus)和亚硝化叶菌属(nitrosolobus)。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过度冲洗或冲洗不及时的问题。避免了滤料堵塞或板结,同时节省了能耗和水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通过背景技术中的描述可以了解到,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是以固定时间为周期的清洗方式,该方式仅可以应用于污水负荷在时间周期上分布均匀的生活污水的处理。但是该方法难以解决企业内污水负荷在时间周期上分布极为不平均,污水处理系统的堵塞周期难以确定带来的对生物膜过度冲洗或冲洗不及时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其中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级处理装置和第二级处理装置,并且该清洗方法包括:监测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当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1时,对第二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

不同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清洗方法中并不采用依赖时间的清洗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采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级处理装置和第二级处理装置,其中第一级处理装置和第二级处理装置彼此流体连通,对于二者的连通顺序没有特别限定,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对不同连通顺序的实施例进行分别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第一级处理装置位于第二级处理装置的上游。在进行本发明的方法前,应先确定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标高l1,即,临界处理水位的标记线。由于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的不溶性杂质会附着在例如处理装置的壁、底部、进水口和生物膜上,将阻塞水流的通过,从而使得与第二级处理装置流体连通的第一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升高。因此,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升高可以直接表明第二级处理装置中不溶性杂质的堆积状态。在初次使用污水处理系统时,通过定期观测的方法确定第二级处理装置的最大承载不溶性杂质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确定第一级处理装置的标高l1。在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时,首先监测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在监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肉眼观测或传感器观测的方式。通过观测,可以确定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是否到达标高l1,并根据水位的高低采取相应的步骤。当监测到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1时,说明第二级处理装置中堆积在处理装置的不溶性杂质已经达到临界值,并且如不及时清洗,则可能造成第一级处理装置和第二级处理装置之间的流体连通完全被堵塞,或生物膜完全堵塞,从而出现第一级处理装置中污水溢出或第二级处理装置丧失过滤能力的问题。因此在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1的情况下,立即对第二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企业中生活污水负荷在时间周期上分布不均的情况下,仅通过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和标高l1的关系来确定清洗时间。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过度冲洗或冲洗不及时的问题。并且避免了滤料堵塞或板结,同时节省了能耗和水资源。

标高l1对应的标记线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大小与具体的设备或系统有关。按照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系统的规格,临界处理水位的标记线可以设置在距离出水口5cm至8cm的范围内。当在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1时,滤池差压高报警,并且自动冲洗第二级处理装置,优选在距离出水口5cm至8cm的高度范围内设置多个标记线,当水位到达5cm的标记线时开始报警,当水位到达8cm的标记线时开始冲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级处理装置位于第一级处理装置的上游。当第二处理装置中的不溶性杂质堆积在装置的壁、底部、进水口和生物膜上导致流体连通不通畅时,流至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污水的量将减少,从而使得第一级处理装置的水位下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下降可以直接表明第二级处理装置中不溶性杂质的堆积状态。在初次使用污水处理系统时,通过定期观测的方法确定第二级处理装置的最大承载不溶性杂质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确定第一级处理装置的标高l1。在确定第一级处理装置的标高l1之后,可以在通常状态下,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在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时,首先监测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在监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肉眼观测或传感器观测的方式。通过观测,可以确定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是否到达标高l1,并根据水位的高低采取相应的步骤。当监测到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1时,说明第二级处理装置中,堆积在处理装置的壁、底部、进水口和生物膜上不溶性杂质已经达到临界值。并且如不及时清洗,则可能造成第一级处理装置和第二级处理装置之间的流体连通完全被堵塞,或生物膜完全堵塞,从而出现第二级处理装置中污水溢出或第二级处理装置丧失过滤能力的问题。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也可以良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过度冲洗或冲洗不及时的问题。

综上,本发明的清洗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过度冲洗或冲洗不及时的问题。避免了滤料堵塞或板结,同时节省了能耗和水资源。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与第二级处理装置连通第三级处理装置,并且本发明的清洗方法进一步包括监测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当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2时,对第三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级处理装置、第二级处理装置与第三级处理装置。可以通过监测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并且在监测到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1时,清洗第二级处理装置;同时可以通过检测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并且在监测到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2时,清洗第三级处理装置。因此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情况下,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过度冲洗或冲洗不及时的问题,而且可以同时监测并清洗两个不同的处理装置,从而进一步节省了能耗和水资源。对于标高l2对应的标记线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大小与前文针对标高l1的描述相同。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三级处理装置、第二级处理装置、第一级处理装置。通过与前文第二级处理装置位于第一级处理装置的上游的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方式,在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前,首先确定第一级处理装置中的标高l1以及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的标高l2。然后可以采用与前文描述的三级处理装置相同的方法进行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同样可以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过度冲洗或冲洗不及时的问题同时,进一步节省了能耗和水资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文描述的第一级处理装置设置有第一溢流堰,并且标高l1的标记线设置在第一溢流堰上。在包括第一溢流堰的本实施例中,未处理的污水首先进入第一级处理装置的下部,在第一级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之后,污水自第一级处理装置的上部溢流到第一溢流堰中。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水流入从第一溢流堰流入第二级处理装置的下部。在进行本实施例的方法时,应首先确认第一溢流堰中的标高l1,即,临界处理水位的标记线。由于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的不溶性杂质会附着在例如处理装置的壁、底部、进水口和生物膜上,将阻塞水流的通过,从而使得与第二级处理装置流体连通的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升高。因此,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升高可以直接表明第二级处理装置中不溶性杂质的堆积状态。在初次使用污水处理系统时,通过定期观测的方法确定第二级处理装置的最大承载不溶性杂质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确定第一溢流堰的标高l1。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时,首先监测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在监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肉眼观测或传感器观测的方式。通过观测,可以确定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是否到达标高l1,并根据水位的高低采取相应的步骤。当监测到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1时,说明第二级处理装置中堆积在处理装置的不溶性杂质已经达到临界值,并且如不及时清洗,则可能造成第一溢流堰和第二级处理装置之间的流体连通完全被堵塞,或生物膜完全堵塞,从而出现第一溢流堰中污水溢出或第二级处理装置丧失过滤能力的问题。因此在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1的情况下,立即对第二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在企业中生活污水负荷在时间周期上分布不均的情况下,仅通过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和标高l1的关系来确定清洗时间。从而使得在企业污水处理中更容易进行观察并判断是否应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清洗。此外,由于使用了在溢流堰中观察标高和水位的方法,因此实现了使液体均匀流动并且灵敏的测量水位和标高的作用。

标高l1对应的标记线与溢流堰底部之间的距离大小与具体的设备或系统有关。按照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系统的规格,临界处理水位的标记线可以设置在距离溢流堰底部5cm至8cm的范围内,其中溢流堰出水口位于溢流堰底部。当在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1时,滤池差压高报警,并且自动冲洗第二级处理装置,优选在距离出水口5cm至8cm的高度范围内设置多个标记线,当水位到达5cm的标记线时开始报警,当水位到达8cm的标记线时开始冲洗。

在包括溢流堰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级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溢流堰且第二级处理装置包括第二溢流堰,并且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包括:监测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当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1时,对第二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同时,监测第二溢流堰中的水位;当第二溢流堰中的水位到达标高l2时,对第三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与上一个实施例相同,未处理的污水首先进入第一级处理装置的下部,在第一级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之后,污水自第一级处理装置的上部溢流到第一溢流堰内。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水流入从第一溢流堰流入第二级处理装置的下部。并且在污水经过第二级处理装置的处理之后,将自第二级处理装置的上部进入第二溢流堰中。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水流入从第二溢流堰流入第三级处理装置的下部。在进行本实施例的方法时,除了确认第一溢流堰中的标高l1外,还应确认第二溢流堰中的标高l2。在初次使用污水处理系统时,通过定期观测的方法确定第三级处理装置的最大承载不溶性杂质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确定第二溢流堰的标高l2。在应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时,可以同时或分别检测l1和l2,从而确定第二级处理装置和第三级处理装置的情况。进而可以在企业中生活污水负荷在时间周期上分布不均的情况下,仅通过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和标高l1的关系以及第二溢流堰中的水位和标高l2的关系来确定清洗时间。从而使得在企业污水处理中更容易进行观察并判断是否应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清洗。此外,由于使用了在溢流堰中观察标高和水位的方法,因此实现了使液体均匀流动并且灵敏的测量水位和标高的作用。对于标高l2对应的标记线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大小与前文针对标高l1的描述相同。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水处理领域中使用的各种溢流堰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宽顶堰、弓形堰、实用堰、驼峰堰和折线形堰,并且其中优选使用宽顶堰。此外,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设置溢流堰,且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级处理装置为初沉池。在初沉池中设置有斜板。当污水通过管线进入初沉池后,首先通过斜板,并且污水中的污泥将在斜板上沉淀下里,并通过排泥阀排走。除了污泥之外,初沉池还可以去除污水中的其他可沉物和漂浮物,从而减轻了包括第二级处理装置和/或第三级处理装置的其他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并且,通过斜板的作用,使得污水中包含的粒径较小的絮状物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强化了在初沉池中固液分离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在初沉池中添加含铁的混凝剂,从而起到强化除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方法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处理装置为反硝化池或硝化池。在通过初沉池除去颗粒较大的污泥之后,污水进入到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第二级处理装置可以是反硝化池或硝化池。在第二级处理装置是反硝化池的情况下,污水在其中进行反硝化作用,从而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污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以释放氮气或一氧化二氮。在第二级处理装置是硝化池的情况下,污水在其中进行硝化作用,从而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污水中的氨转化为硝酸。当污水流经硝化池和反硝化池时,一方面利用生物膜上的滤料的高比表面积带来的高浓度生物膜的氧化降解能力可分解污水中的氨氮有机物,另一方面利用滤料粒径较小的特点及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可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使污水快速净化。由于在硝化池或反硝化池中均采用的是将相应的细菌生物膜设置在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的方式,因此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应用于硝化池和反硝化池。在使用本发明的方法时,当生物膜被不可溶杂质堵塞的临界状态时,第一级处理装置到达标高l1。在此状态下立即清洗第二级处理装置中的生物膜可以确保生物膜保持活性,并且提高水处理质量。

在前文描述的三级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级处理装置为反硝化池,第三级处理装置为硝化池。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同时使用反硝化池和硝化池,从而进一步过滤污水。在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的情况下,可以在使用污水处理系统时保持反硝化池和硝化池中的生物膜处于高活性,从而最大程度的处理污水。在这种情况下,避免了之后进一步的水处理步骤,从而节省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洗方法中,采用以下步骤对第二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以0.3~0.5l/s/m2的空气冲洗5~7分钟;以0.2~0.4l/s/m2的空气和1.5~2.5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3~5分钟;以及以2~3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3~5分钟。在上述数值范围内,能够有效地去除堆积在处理装置的壁、底部、进水口和生物膜上的不可溶杂质。优选地,使用上述清洗步骤清洗生物膜。由于生物膜采用的是粒径较小的粒状生物滤料的形式,因此在处理污水一段时间之后更容易在其表面堆积不溶性杂质。使用上述清洗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清除滤料中堵塞的杂质,并减轻生物膜的老化,释放截留的悬浮物并更新生物膜。

在本发明的三级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步骤对第三级处理装置进行清洗:以0.3~0.5l/s/m2的空气冲洗5~7分钟;以0.2~0.4l/s/m2的空气和1.5~2.5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3~5分钟;以及以2~3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3~5分钟。在三级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上述清洗方式依次或同时清洗第二级处理装置和第三级处理装置,从而有效地清除滤料中堵塞的杂质,并减轻生物膜的老化,释放截留的悬浮物并更新生物膜。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反硝化池中设置有包括厌氧细菌的生物膜,该厌氧细菌包括反硝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denitrificans)、反硝化微球菌(micrococcusdenitrificans)、反硝化假单胞菌(pseudomonasdenitrifican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反硝化色杆菌(chromobacteriumdenitrificans)和紫色色杆菌(chromobacteriumviolaceum)。在反硝化池中,上述厌氧细菌进行如下反应:

c6h12o6+12no3-→6h20+6co2+12no2-+能量;

5coh3cooh+8no3-→6h2o+10co2+4n2+8oh-+能量。

在使用上述厌氧细菌的情况下,反硝化池能够有效地将污水中的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但是由于上述反应中产生了氢氧根离子,因此,在污水中包含铁离子、铜离子以及铝离子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不溶于水的絮状沉淀,并且聚集在生物膜上降低生物膜的净水能力。在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在企业中生活污水负荷在时间周期上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避免了由于冲洗不及时造成的使生物膜失活的问题。此外,由于及时的进行了冲洗,保证了生物膜的长期有效性,使得污水的净化可以长期有效的进行。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硝化池中设置有包括好氧细菌的生物膜,该好氧细菌源自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硝化刺菌属(nitrospina)、硝化球菌属(nitrococcus)、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coccus)和亚硝化叶菌属(nitrosolobus)。在硝化池中,上述好氧细菌进行如下反应:

2nh3+3o2→2hno2+2h2o+能量;

2hno2+o2→hno3+能量。

在使用上述厌氧细菌的情况下,反硝化池能够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氨转化为硝酸,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但是由于上述反应中产生了硝酸根离子,因此,在污水中包含有机物如醇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酯化反应从而生成不溶于水的油状物质。该油状物质会堵塞生物膜的孔隙,从而降低生物膜的净水能力。在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在企业中生活污水负荷在时间周期上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避免了由于冲洗不及时造成的使生物膜失活的问题。此外,由于及时的进行了冲洗,保证了生物膜的长期有效性,使得污水的净化可以长期有效的进行。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使用包括初沉池和反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使用液位监测装置监测初沉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初沉池出水口5cm处。在检测到初沉池中的水位与标高l1相同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清洗反硝化滤池中的池壁、池底、生物膜和反硝化滤池的污水入口,清洗方式如下:以0.3l/s/m2的空气冲洗7分钟;以0.2l/s/m2的空气和2.5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5分钟;以及以2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5分钟。清洗后,恢复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

实施例2

使用包括初沉池和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硝化池的上游。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初沉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初沉池出水口6cm处。在检测到初沉池中的水位与标高l1相同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清洗硝化滤池中的池壁、池底、生物膜和硝化滤池的污水入口,清洗方式如下:以0.5l/s/m2的空气冲洗5分钟;以0.4l/s/m2的空气和1.5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3分钟;以及以3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3分钟。清洗后,恢复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

实施例3

使用包括初沉池和反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初沉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初沉池出水口7cm处。在检测到初沉池中的水位与标高l1相同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清洗反硝化滤池中的池壁、池底、生物膜和反硝化滤池的污水入口,清洗方式如下:以0.4l/s/m2的空气冲洗6分钟;以0.3l/s/m2的空气和2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4分钟;以及以2.5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4分钟。清洗后,恢复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

实施例4

使用包括初沉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硝化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下游。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初沉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初沉池出水口5cm处,并且同时监测反硝化池的水位,其中标高l2设置在距离反硝化池出水口8cm处。在检测到初沉池中的水位与标高l1相同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清洗反硝化滤池中的池壁、池底、生物膜和反硝化滤池的污水入口,清洗方式如下:以0.4l/s/m2的空气冲洗6分钟;以0.3l/s/m2的空气和2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4分钟;以及以2.5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4分钟。清洗后,恢复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在检测到反硝化池中的水位与标高l2相同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清洗硝化滤池中的池壁、池底、生物膜和反硝化滤池的污水入口,清洗方式如下:以0.4l/s/m2的空气冲洗6分钟;以0.3l/s/m2的空气和2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4分钟;以及以2.5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4分钟。清洗后,恢复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

实施例5

使用包括初沉池和反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其中初沉池包括第一溢流堰。使用液位监测装置监测第一溢流堰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第一溢流堰底部8cm处。在检测到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与标高l1相同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清洗反硝化滤池中的池壁、池底、生物膜和反硝化滤池的污水入口,清洗方式如下:以0.3l/s/m2的空气冲洗7分钟;以0.2l/s/m2的空气和2.5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5分钟;以及以2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5分钟。清洗后,恢复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

实施例6

使用包括初沉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硝化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下游,其中,初沉池包括第一溢流堰且反硝化池包括第二溢流堰。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第一溢流堰底部7cm处,并且同时监测第二溢流堰的水位,其中标高l2设置在距离第二溢流堰底部5cm处。在检测到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与标高l1相同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清洗反硝化滤池中的池壁、池底、生物膜和反硝化滤池的污水入口,清洗方式如下:以0.4l/s/m2的空气冲洗6分钟;以0.3l/s/m2的空气和2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4分钟;以及以2.5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4分钟。清洗后,恢复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在检测到第二溢流堰中的水位与第二溢流堰的标高l2相同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清洗硝化滤池中的池壁、池底、生物膜和反硝化滤池的污水入口,清洗方式如下:以0.4l/s/m2的空气冲洗6分钟;以0.3l/s/m2的空气和2倍进水流量的水联合冲洗4分钟;以及以2.5倍进水流量的水冲洗4分钟。清洗后,恢复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

实验实施例

实施例7

使用包括初沉池和反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初沉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初沉池出水口5cm处。当初沉池的水位低于标高l1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1中。

实施例8

使用包括初沉池和反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初沉池中的水位。当初沉池的水位位于标高l1时,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初沉池出水口6cm处,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1中。

实施例9

使用包括初沉池和反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初沉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初沉池出水口7cm处。在初沉池的水位高于标高l1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1中。

实施例10

使用包括初沉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硝化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下游。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初沉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初沉池出水口5cm处,并且同时检测反硝化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2设置在距离反硝化池出水口5cm处。在初沉池的水位低于标高l1时且反硝化池的水位低于标高l2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以及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1中。

实施例11

使用包括初沉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硝化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下游。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初沉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初沉池出水口6cm处,并且同时检测反硝化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2设置在距离反硝化池出水口8cm处。在初沉池的水位高于标高l1时且反硝化池的水位低于标高l2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以及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1中。

实施例12

使用包括初沉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硝化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下游。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初沉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初沉池出水口6cm处,并且同时检测反硝化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2设置在距离反硝化池出水口7cm处。在初沉池的水位高于标高l1时且反硝化池的水位高于标高l2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以及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1中。

实施例13

使用包括初沉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硝化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下游。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初沉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初沉池出水口8cm处,并且同时检测反硝化池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2设置在距离反硝化池出水口7cm处。在初沉池的水位位于标高l1时且反硝化池的水位位于标高l2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以及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1中。

表1

实施例14

使用包括初沉池和反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其中初沉池包括第一溢流堰。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第一溢流堰底部5cm处。当第一溢流堰的水位低于标高l1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2中。

实施例15

使用包括初沉池和反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其中初沉池包括第一溢流堰。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第一溢流堰底部6cm处。当第一溢流堰的水位位于标高l1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2中。

实施例16

使用包括初沉池和反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其中初沉池包括第一溢流堰。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第一溢流堰底部7cm处。在第一溢流堰的水位高于标高l1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2中。

实施例17

使用包括初沉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硝化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下游,其中初沉池包括第一溢流堰且反硝化池包括第二溢流堰。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第一溢流堰底部5cm处,并且同时检测第二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2设置在距离第二溢流堰底部5cm处。在第一溢流堰的水位低于标高l1时且第二溢流堰的水位低于标高l2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以及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2中。

实施例18

使用包括初沉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硝化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下游,其中初沉池包括第一溢流堰且反硝化池包括第二溢流堰。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第一溢流堰底部6cm处,并且同时检测第二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2设置在距离第二溢流堰底部8cm处。在第一溢流堰的水位高于标高l1时且第二溢流堰的水位低于标高l2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以及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2中。

实施例19

使用包括初沉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硝化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下游,其中初沉池包括第一溢流堰且反硝化池包括第二溢流堰。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第一溢流堰底部6cm处,并且同时检测第二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2设置在距离第二溢流堰底部7cm处。在第一溢流堰的水位高于标高l1时且第二溢流堰的水位高于标高l2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以及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2中。

实施例20

使用包括初沉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的污水处理系统,初沉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上游,硝化池位于反硝化池的下游,其中初沉池包括第一溢流堰且反硝化池包括第二溢流堰。使用电子监测装置监测第一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1设置在距离第一溢流堰底部8cm处,并且同时检测第二溢流堰中的水位,其中标高l2设置在距离第二溢流堰底部7cm处。在第一溢流堰的水位位于标高l1时且第二溢流堰的水位位于标高l2时,停止向初沉池中的污水输送,并取出反硝化池以及硝化池中的生物膜进行观察。结果示出在表2中。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从实施例5至7可以看出,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初沉池和反硝化池的情况下,需在初沉池水位位于l1时进行清洗,从而避免由于清洗不及时引起的污水溢出(实施例5)。同时通过实施例6可以看出在初沉池水位未达到l1时,不溶性杂质未完全堵塞生物膜,因此,在实施例6的情况下清洗将会引起过度清洗从而浪费能耗和水资源的情况。

通过实施例8至11可以看出,在包括初沉池、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的三级处理装置的污水池里系统中,在初沉池的水位达到l1或反硝化池的水位达到l2时应及时清洗其下游一级的处理装置(反硝化池或硝化池),不应等到初沉池和反硝化池的水位达到标高后同时清洗,这样容易引起其中一级处理装置的完全堵塞且污水溢出(如实施例8和9)。

通过上述实施例14-20可以看出,在初沉池包括第一溢流堰和/或反硝化池包括第二溢流堰的情况下,在溢流堰内水位位于标高(l1或l2)的情况下,及时清洗反硝化池或硝化池能够避免由于清洗不及时引起的污水溢出的情况。此外,在第一溢流堰和第二溢流堰同时位于标高l1和l2时,同时清洗硝化池和反硝化池也能够避免堵塞管路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