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0322发布日期:2019-01-16 07:2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反硝化脱氮过滤处理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



背景技术:

深床滤池通常用于水处理中悬浮物的去除,单层均质滤料或多层滤料滤池,滤床相对比传统快滤池较深,多为下流式重力滤池。滤料为天然石英砂,多层滤料为无烟煤、石英砂和石榴石等。每种滤料的粒径按l小下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水力负荷和硝酸盐容积负荷设计恰当,深床滤池也可具有反硝化脱氮的功能,同步去除悬浮物和硝酸盐。深床滤池的结构允许水中悬浮固体穿透到滤床更深的地方,可以提高滤池截污能力。过滤过程包括过滤和反冲洗。过滤在饮用水处理中一直是重要单元操作之一,现已发展到对废水出水进行过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现在深床滤池已经广泛应用到污水反硝化脱氮处理中。

然而传统的反硝化脱氮滤池在使用之后,需要对滤料进行反冲洗之后,才能够使滤料能够重复利用。而在反冲洗的过程中,滤料不易进行反冲洗,反冲洗过程较为复杂,且容易破坏滤料原有的过滤层次,使过滤效率减弱。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能够将滤池内的滤料利用提升泵提升到池顶,并利用过滤水进行反冲洗,冲洗之后的滤料能够直接掉落到滤池的底部,形成循环,极大的减小的滤料的反洗难度,并且在滤料进行反洗的时候,利用切向的反洗力在滤池的顶部形成漩涡,有效将滤料上的悬浮物取出,并减少利用物理搅拌对滤料的碰撞造成的破坏,不影响滤料的吸附能力。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滤池内的滤料从上到下根据滤料的不同粒径分层分布,增大过滤效果。同时在滤料反冲洗之后,滤料可以利用分配机构,根据滤料的半径不同,重新按原有的层级分层分布在滤池的内腔底部,保证每一次反洗之后能够保证最大的过滤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能够将滤池内的滤料利用提升泵提升到池顶,并利用过滤水进行反冲洗,冲洗之后的滤料能够直接掉落到滤池的底部,形成循环,极大的减小的滤料的反洗难度,并且在滤料进行反洗的时候,利用切向的反洗力在滤池的顶部形成漩涡,有效将滤料上的悬浮物取出,并减少利用物理搅拌对滤料的碰撞造成的破坏,不影响滤料的吸附能力,滤池内的滤料从上到下根据滤料的不同粒径分层分布,增大过滤效果。同时在滤料反冲洗之后,滤料可以利用分配机构,根据滤料的半径不同,重新按原有的层级分层分布在滤池的内腔底部,保证每一次反洗之后能够保证最大的过滤能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包括滤池壳体、支撑机构、进水机构、观察窗、排水机构、循环机构、反洗机构、滤料机构及分配机构;用于支撑固定滤池壳体的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的底端;用于过滤脱氮的所述滤料机构设于所述滤池壳体的内腔底部,所述滤料机构包括第一滤料、第二滤料及第三滤料,所述第三滤料设于所述滤池壳体的内腔底部,所述第二滤料设于位于所述第三滤料的顶部的所述滤池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第一滤料设于位于所述第二滤料的顶部的所述滤池壳体的内腔中;用于向所述滤池壳体内通入污水的所述进水机构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的一侧;用于分配滤料的所述分配机构设于位于所述滤料机构和所述进水机构之间的所述滤池壳体的内腔中,所述分配机构包括固定杆、连接杆、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挡板、第三过滤板、第四过滤板及第五过滤板,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水机构,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顶端,所述固定杆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套接有所述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所述挡板、所述第三过滤板、所述第四过滤板及所述第五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及所述挡板呈圆锥形结构,所述第三过滤板、所述第四过滤板及所述第五过滤板呈倒圆锥形结构;用于排出洁净水的所述排水机构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出水管及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水管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的底部,所述出水管靠近所述滤池壳体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观察滤池壳体内的滤料分布情况的所述观察窗设于所述滤池壳体的侧壁上,且所述观察窗上设有刻度线;用于使滤料循环的所述循环机构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上,所述循环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提升泵及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的顶端,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所述提升泵,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所述滤池壳体的底部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对循环的滤料进行反洗脱氮的所述反洗机构连接于所述排水机构和所述滤池壳体之间,所述反洗机构包括第二连接管、离心泵、排污管及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出水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的底部中心处,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所述离心泵,所述排污管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的顶端侧壁,且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滤池壳体之间相切连接,所述排污管上设有所述污水泵,所述滤池壳体内设有所述第三电磁阀,且所述第三电磁阀将所述滤池壳体内分割为上下两个容纳空腔,所述进水机构、所述分配机构及所述滤料机构处于所述滤池壳体内底部的容纳空腔中,所述循环机构及所述反洗机构连接至所述滤池壳体内的顶端容纳空腔中。

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及固定圆盘,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的底端侧壁,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圆盘。

具体的,所述滤池壳体呈顶端呈圆柱形、底端呈圆台形的多边形结构,所述支撑杆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支撑杆呈正三角形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和所述固定圆盘之间,所述固定圆盘的半径大于所述滤池壳体的半径。

具体的,所述进水机构包括污水管及分水器,所述进水管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的侧壁,所述进水管连通至位于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底部的所述滤池壳体的容纳空腔中的所述分水器,且所述分水器呈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分水器的底部设有多个通水孔。

具体的,所述第一滤料的粒径小于所述第二滤料的粒径,所述第二滤料的粒径小于所述第三滤料的粒径,所述第一过滤板上的通孔半径和第二滤料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二过滤板上的通孔半径和所述第一滤料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三过滤板上的通孔半径和所述第一滤料的半径相等,所述第四过滤板上的通孔半径和所述第二滤料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五过滤板上的通孔半径和所述第三滤料的半径相等。

具体的,所述第二过滤板、所述挡板、所述第三过滤板及所述第四过滤板上设有凸起,第一过滤板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半径,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半径大于所述挡板的半径,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半径和所述第三过滤板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半径和所述第四过滤板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五过滤板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半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能够将滤池内的滤料利用提升泵提升到池顶,并利用过滤水进行反冲洗,冲洗之后的滤料能够直接掉落到滤池的底部,形成循环,极大的减小的滤料的反洗难度,并且在滤料进行反洗的时候,利用切向的反洗力在滤池的顶部形成漩涡,有效将滤料上的悬浮物取出,并减少利用物理搅拌对滤料的碰撞造成的破坏,不影响滤料的吸附能力。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滤池内的滤料从上到下根据滤料的不同粒径分层分布,增大过滤效果。同时在滤料反冲洗之后,滤料可以利用分配机构,根据滤料的半径不同,重新按原有的层级分层分布在滤池的内腔底部,保证每一次反洗之后能够保证最大的过滤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滤池壳体和反洗机构的正面截面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滤池壳体和反洗机构的俯视截面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滤池壳体,2、支撑机构,21、支撑杆,22、固定圆盘,3、进水机构,31、污水管,32、分水器,4、观察窗,4a、刻度线,5、排水机构,51、出水管,52、第一电磁阀,6、循环机构,61、第一连接管,62、提升泵,63、第二电磁阀,7、反洗机构,71、第二连接管,72、离心泵,73、排污管,74、污水泵,75、第三电磁阀,8、滤料机构,81、第一滤料,82、第二滤料,83、第三滤料,9、分配机构,91、固定杆,92、连接杆,93、第一过滤板,94、第二过滤板,94a、凸起,95、挡板,96、第三过滤板,97、第四过滤板,98、第五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移动床反硝化脱氮滤池,包括滤池壳体1、支撑机构2、进水机构3、观察窗4、排水机构5、循环机构6、反洗机构7、滤料机构8及分配机构9;用于支撑固定滤池壳体1的所述支撑机构2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底端;用于过滤脱氮的所述滤料机构8设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内腔底部,所述滤料机构8包括第一滤料81、第二滤料82及第三滤料83,所述第三滤料83设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内腔底部,所述第二滤料82设于位于所述第三滤料83的顶部的所述滤池壳体1的内腔中,所述第一滤料81设于位于所述第二滤料82的顶部的所述滤池壳体1的内腔中;用于向所述滤池壳体1内通入污水的所述进水机构3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一侧;用于分配滤料的所述分配机构9设于位于所述滤料机构8和所述进水机构3之间的所述滤池壳体1的内腔中,所述分配机构9包括固定杆91、连接杆92、第一过滤板93、第二过滤板94、挡板95、第三过滤板96、第四过滤板97及第五过滤板98,所述固定杆91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进水机构3,所述固定杆91的底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杆91的顶端,所述固定杆91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套接有所述第一过滤板93、所述第二过滤板94、所述挡板95、所述第三过滤板96、所述第四过滤板97及所述第五过滤板98,所述第一过滤板93、所述第二过滤板94及所述挡板95呈圆锥形结构,所述第三过滤板96、所述第四过滤板97及所述第五过滤板98呈倒圆锥形结构;用于排出洁净水的所述排水机构5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底部,所述排水机构5包括出水管51及第一电磁阀52,所述出水管51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底部,所述出水管51靠近所述滤池壳体1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电磁阀52;用于观察滤池壳体1内的滤料分布情况的所述观察窗4设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侧壁上,且所述观察窗4上设有刻度线4a;用于使滤料循环的所述循环机构6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上,所述循环机构6包括第一连接管61、提升泵62及第二电磁阀63,所述第一连接管6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管6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顶端,所述第一连接管61上设有所述提升泵62,所述第一连接管61靠近所述滤池壳体1的底部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电磁阀63;用于对循环的滤料进行反洗脱氮的所述反洗机构7连接于所述排水机构5和所述滤池壳体1之间,所述反洗机构7包括第二连接管71、离心泵72、排污管73及第三电磁阀75,所述第二连接管7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出水管51,所述第二连接管7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底部中心处,所述第二连接管71上设有所述离心泵72,所述排污管73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顶端侧壁,且所述排污管73与所述滤池壳体1之间相切连接,所述排污管73上设有所述污水泵74,所述滤池壳体1内设有所述第三电磁阀75,且所述第三电磁阀75将所述滤池壳体1内分割为上下两个容纳空腔,所述进水机构3、所述分配机构9及所述滤料机构8处于所述滤池壳体1内底部的容纳空腔中,所述循环机构6及所述反洗机构7连接至所述滤池壳体1内的顶端容纳空腔中。

具体的,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杆21及固定圆盘22,所述支撑杆21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底端侧壁,所述支撑杆21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圆盘22,实现固定支撑所述滤池壳体1。使用时,将滤池壳体1固定在在支撑杆21的底端,使支撑杆21的底端连接于固定圆盘22,然后将整个设备利用固定圆盘22搬运到合适的位置上安装放置即可。

具体的,所述滤池壳体1呈顶端呈圆柱形、底端呈圆台形的多边形结构,所述支撑杆21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支撑杆21呈正三角形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和所述固定圆盘22之间,所述固定圆盘22的半径大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半径,增加整个所述支撑机构2的支撑固定的稳固性。

具体的,所述进水机构3包括污水管31及分水器32,所述进水管连接于所述滤池壳体1的侧壁,所述进水管连通至位于所述第三电磁阀75的底部的所述滤池壳体1的容纳空腔中的所述分水器32,且所述分水器32呈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分水器32的底部设有多个通水孔,实现向滤池壳体1内通入污水。使用时,利用进水管向滤池壳体1内通入工业污水,污水到达分水器32之后,利用分水器32均匀分散到滤池壳体1的内腔四周,并最终均匀撒在滤池壳体1内的第一滤料81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滤料81的粒径小于所述第二滤料82的粒径,所述第二滤料82的粒径小于所述第三滤料83的粒径,实现滤料分层分布,增大过滤效果。所述第一过滤板93上的通孔半径和第二滤料82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二过滤板94上的通孔半径和所述第一滤料81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三过滤板96上的通孔半径和所述第一滤料81的半径相等,所述第四过滤板97上的通孔半径和所述第二滤料82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五过滤板98上的通孔半径和所述第三滤料83的半径相等,实现当反洗之后的滤料流落到分配机构9上之后,能够根据滤料的粒径不同,实现分层落下,并最终按照原有的层次分布在滤池的内腔底部。

具体的,所述第二过滤板94、所述挡板95、所述第三过滤板96及所述第四过滤板97上设有凸起94a,第一过滤板93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板94的半径,所述第二过滤板94的半径大于所述挡板95的半径,所述第二过滤板94的半径和所述第三过滤板96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一过滤板93的半径和所述第四过滤板97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五过滤板98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过滤板93的半径,实现滤料分层落下的同时,能够使滤料均匀的落在滤池的内腔地州,提高过滤效果。

在使用时,首先将滤池壳体1固定在在支撑杆21的底端,使支撑杆21的底端连接于固定圆盘22,然后将整个设备利用固定圆盘22搬运到合适的位置上安装放置即可。然后,在滤池的内腔底部实现按照粒径从小到到的方式从上到下依次放上第一滤料81、第二滤料82及第三滤料83。然后利用进水管向滤池壳体1内通入工业污水,污水到达分水器32之后,利用分水器32均匀分散到滤池壳体1的内腔四周,并最终均匀撒在滤池壳体1内的第一滤料81上,将第一滤料81、第二滤料82及第三滤料83分层过滤之后,打开第一电磁阀52,经出水管51流出洁净水,并最终进行收集。污水过滤完毕之后,需要对滤料进行反冲洗,以恢复其过滤能力,此时关闭第一电磁阀52和第三电磁阀75,打开第二电磁阀63、提升泵62及离心泵72,使滤料经第一连接管61提升至滤池壳体1的顶端,并利用第二连接管71将纯净水提升至滤池壳体1的顶端,使纯净水和滤料相遇时产生一定的冲击,利用纯净水对滤料进行初步冲洗。同时打开污水泵74,利用污水泵74不断抽取滤池壳体1的顶端内腔中的水,产生漩涡,使质量较大的滤料沿着漩涡沉入滤池的顶端内腔底部,使利用漩涡不断搅拌冲洗滤料的表面产生的悬浮物被污水泵74吸入污水管31,经污水管31排出,一端时间之后,当滤池壳体1的底端内腔中的滤料全部转移到滤池的顶端内腔之后,关闭第二电磁阀63和提升泵62,并一定时间之后,关闭离心泵72和污水泵74,然后打开第三电磁阀75,使滤料掉落在第一过滤板93上,粒径较小的第一滤料81及第二滤料82经第一过滤板93上的通孔流落到第二过滤板94,粒径较大的第三滤料83从第一过滤板93的四周掉落在第五过滤板98上,并经第五过滤板98均匀最先掉落在滤池壳体1的内腔底部。掉落在第二过滤板94上的第一滤料81和第二滤料82,粒径较小的第一滤料81穿过第二过滤板94掉落在挡板95上,粒径较大的第二滤料82经第二过滤板94的自后流落到第四过滤板97上,并最终经第四过滤板97流入第五过滤板98上,均匀的铺设在第三滤料83的表面。落在挡板95上的第一滤料81经挡板95的四周流落在第三过滤板96上,并经第三过滤板96均匀的撒在第四过滤板97上,并穿过第四过滤板97落在第五过滤板98上,最终经第五过滤板98均匀的铺设在第二滤料82的表面上,实现重新按照原有的滤料分布分层铺设在滤池壳体1的内腔中,提高整个滤池的过滤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