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9713发布日期:2019-02-12 22:3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体重金属污染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水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剂。



背景技术:

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主要来源于选矿、冶炼、电镀等领域,重金属具有很高的毒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性以及不能参与人体代谢等特性,如果长期饮用即使含有极微量重金属离子的水,也会导致重金属在人体中的富集,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毒理反应,如肾衰竭、龃齿、肝功损坏、佝偻、神经紊乱、肿瘤等,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健康危害,因此,防治水体重金属污染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要素之一。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地下水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剂,修复能力不够,导致修复结束后,水体中还是残留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且市场上的地下水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剂内含有一定的水体污染物,会导致水体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水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剂,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取纤维素、活性炭、腐植酸、海泡石和聚糖树脂五种原料;

步骤二:将纤维素、活性炭、腐植酸、海泡石和聚糖树脂五种原料分别放入粉碎机内粉碎,得到五种原料颗粒a;

步骤三:使用100目筛网分别对五种原料颗粒a进行筛选,得到五种原料颗粒b;

步骤四:将五种原料颗粒b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a;

步骤五:往混合原料a内加入水,并将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b;

步骤六:将混合原料b内的多余水分去除,得到成品;

步骤七:对成品进行装罐、打包和密封。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种五种原料的比例为1:1.2:1.3:2:0.5,所述纤维素在甘氨酸、二乙三胺五乙酸溶液中浸泡过。

优选地,所述所述步骤一种的活性炭为椰子壳活性炭,所述腐植酸为腐植酸树脂,所述海泡石为改性海泡石。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的100目筛网对五种原料颗粒a进行筛选时,五种原料颗粒a中的大于100目的颗粒原料被剔除,并使其重新进行粉碎。

优选地,所述步骤六中的去除混合原料b中的水分时,是将混合原料b中的水分控制在30%-32%之间,使其变为黏糊状成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七中对装罐、打包和密封后,将成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内的五种原料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较强,且均被加工成100目的颗粒粒子,进一步提高了该修复剂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五种原料粒子相互配合,可吸附水体中所含的各种重金属离子,有效解决了修复结束后,水体中还是残留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的问题,且该修复剂使用的原料均为可降解原料,在对水体修复结束后,修复剂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有效解决了修复结束后,修复剂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下水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剂实施例:一种地下水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剂,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取纤维素、活性炭、腐植酸、海泡石和聚糖树脂五种原料;

步骤二:将纤维素、活性炭、腐植酸、海泡石和聚糖树脂五种原料分别放入粉碎机内粉碎,得到五种原料颗粒a;

步骤三:使用100目筛网分别对五种原料颗粒a进行筛选,得到五种原料颗粒b;

步骤四:将五种原料颗粒b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a;

步骤五:往混合原料a内加入水,并将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原料b;

步骤六:将混合原料b内的多余水分去除,得到成品;

步骤七:对成品进行装罐、打包和密封。

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一种五种原料的比例为1:1.2:1.3:2:0.5,纤维素在甘氨酸、二乙三胺五乙酸溶液中浸泡过,五种原料按1:1.2:1.3:2:0.5的比例混合后,进一步提高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纤维素在甘氨酸、二乙三胺五乙酸溶液中浸泡过后,可以提高纤维素同时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吸附的能力。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一种的活性炭为椰子壳活性炭,腐植酸为腐植酸树脂,海泡石为改性海泡石,椰子壳活性炭原料易得,成本较低,并且其表面空隙发达,是普通活性炭的五倍,改性海泡石对pb2+、hg2+、cd2+有很好的吸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修复剂的吸附能力。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三中的100目筛网对五种原料颗粒a进行筛选时,五种原料颗粒a中的大于100目的颗粒原料被剔除,并使其重新进行粉碎,保证了五种原料颗粒b的大小,提高了产品质量,在使用成品对水体进行修复时,成品内的五种原料颗粒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更大,减少了修复时间,提高了修复效率。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六中的去除混合原料b中的水分时,是将混合原料b中的水分控制在30%-32%之间,使其变为黏糊状成品,防止成品内含有的水分过多,减少成品内的无用水分,并使成品的质量得到提高。

实施例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步骤七中对装罐、打包和密封后,将成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位置处,防止成品内的水分流失,保证存储环境,提高成品的存储时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剂,通过步骤一至步骤七,选取纤维素、活性炭、腐植酸、海泡石和聚糖树脂五种原料,并对其进行粉碎、筛选和添加水体作为粘合剂,制成成品后,再将其放置在阴凉、干燥位置处保存即可。本发明内的五种原料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较强,且均被加工成100目的颗粒粒子,进一步提高了该修复剂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五种原料粒子相互配合,可吸附水体中所含的各种重金属离子,有效解决了修复结束后,水体中还是残留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的问题,且该修复剂使用的原料均为可降解原料,在对水体修复结束后,修复剂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有效解决了修复结束后,修复剂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林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景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2
技术公布日:2019.02.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