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8127发布日期:2019-04-29 13:1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解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解水生产设备中的电解槽需要较大的电解面才能达到电解要求,所以传统的电解槽采用大型化的电极面,并且电极表面设置有白金镀膜等,但导致了电解设备成本较大,使电极装置的小型化受到限制,并且,为使水流分别与电解板和处理膜充分接触,传统的电解设备中的电解槽入水量受到一定量的限制,同时出水口形成滞留域而造成出水困难的问题。

并且,传统电解设备使用高电压、高电流进行电解,能耗较高的同时外侧电极板和处理膜很容易受到损害,造成耗材成本增加,且传统电解设备一般仅被用于碱性电解水和酸性电解水的生产上,并不能生产出高浓缩强酸性机能水和高浓缩强碱性机能水,并且不能进行液体的无害化处理和脱盐处理等,无法实现一机多用的功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通过低电压和低电流稳定持续电解的小型化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在具有较大电解的面积同时实现了小型化构造,并且使用低电压、低电流的低能耗反复循环电解方式,保证了外侧电极板和处理膜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处理膜更换简单,可用于高浓缩强酸性机能水或高浓缩强碱性机能水的生产、液体的无害化处理、脱盐处理等应用上,可实现一机多用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包括: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电解质液储存箱、第一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第二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和控制装置,以及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被处理液供液装置、电解质液供液装置、被处理液回流装置、电解质液回流装置、传感器液面控制装置、电源装置、供电控制装置和电极切换器,从而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分别接收所述被处理液供液装置、所述电解质液供液装置、所述被处理液回流装置、所述电解质液回流装置、所述传感器液面控制装置、所述电源装置、所述供电控制装置和所述电极切换器的运行信息,并远程进行控制;

且所述供电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同时通过所述电极切换器连接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从而通过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调节所述电源装置的供电系数,防止过剩电流和电压的发生,使其具有较低的电流和电压,同时持续保持电压和电流稳定,从而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供电控制装置将调节后产生稳定的较低电压和稳定的较低电流供给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的内外电极,解决了传统电解设备使用高电压、高电流进行电解而导致能耗较高且损害外侧电极板和处理膜的问题,延长了所述外侧电极板和所述处理膜的使用寿命;

同时所述供电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极切换器切换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的内外电极的极性,从而能够分解结合牢固的的分子,实现了将被电解物质离子化的效果,从而不仅提高了电解效率,而且可以对多种被处理液进行处理,扩大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分别通过所述被处理液供液装置、所述被处理液回流装置和所述第一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连接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从而本发明能够通过所述被处理液供液装置将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存储的被处理液输送至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中进行电解,通过所述被处理液回流装置将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中完成电解的溶液以及剩余的被处理液输送回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并通过所述第一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收集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且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上设置所述传感器液面控制装置,从而本发明便于通过所述传感器液面控制装置检测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的被处理液的液位,使被处理液的液位在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分别通过所述电解质液供液装置、所述电解质液回流装置和所述第二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连接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从而本发明能够通过所述所述电解质液供液装置将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中存储的电解质液输送至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中进行电解,通过所述电解质液回流装置将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中完成电解的溶液以及剩余的电解质液输送回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并通过所述第二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收集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还包括:被处理液供液排出装置和被处理液供液补给装置,且所述被处理液供液排出装置和所述被处理液供液补给装置均与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连接,并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从而本发明的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接收的所述传感器液面控制装置检测到的被处理液的液位信息,控制所述被处理液供液排出装置将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过多的被处理液排出,并且控制所述被处理液供液补给装置为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补充被处理液;

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包括多面外槽、多面外侧电极和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包括多面内槽、多面复数内槽电极和盖板,所述多面外槽中依次可拆卸连接所述多面外侧电极、所述多面内槽和所述多面复数内槽电极,从而根据不用的应用需求,便于自由选择多面外侧电极和所述多面复数内槽电极的种类和极性,同时便于更换所述多面内槽,从而便于本发明对多种被处理液进行电解处理,提高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所述多面外槽包括外槽底和多个外槽壁,所述多面内槽包括内槽底、一个隔水性板槽壁和多个处理膜槽壁,且所述多面内槽中设置有液面控制管,所述液面控制管贯通所述内槽底,所述隔水性板槽壁的外侧间隔固定多个隔断架,且每两个所述隔断架之间形成隔断固定槽,所述隔断固定槽中可拆卸连接有隔断板,所述隔水性板槽壁通过所述隔断板与所述外槽壁对应连接密封连接,且与所述隔水性板槽壁对应密封连接的所述外槽壁外侧设置有位于不同高度的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和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所述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通过所述被处理液供液装置连接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所述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通过所述被处理液回流装置连接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

从而使被处理液的进入端和完成电解的被处理液的流出端具有不同的高度,防止了被处理液在电解通道中产生滞留域的问题,多面外侧电极为开放式,包括多个外侧电极板,且所述多面外侧电极的开口与所述隔水性板槽壁相对应,其余所述外侧电极板匹配设置在所述处理膜槽壁和所述外槽壁之间,并且所述外侧电极板与所述处理膜槽壁之间形成u型流路g,且所述u型流路g的一端与所述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连接,从而使被处理液从所述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或所述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进入所述u型流路g,并通过所述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或所述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从所述u型流路g流出,从而使被处理液在所述u型流路g中进行单向流动,不仅使本发明在具有较小体积的前提下提升了电解面积,增加了被处理液分别与所述外侧电极板和所述处理膜槽壁的接触面积,而且本发明在流路内不会形成液体合流或液体滞留的现象;

每个所述外侧电极板上均设置有外侧电极连接端,且所述外侧电极连接端贯穿所述外槽壁,所述多面复数内槽电极上设置多个复数内槽电极连接端,所述复数内槽电极连接端贯穿所述盖板,且所述外侧电极连接端和所述复数内槽电极连接端均与所述电极切换器连接,从而通过所述电极切换器切换所述外侧电极连接端和所述复数内槽电极连接端的电极极性;

所述盖板分别与所述多面外槽和所述多面内槽密封可拆卸连接,既方便拆装,又保证了本实用性的密封性,且所述盖板中心设置有电解质液流入管口,所述电解质液流入管口底端伸入至所述液面控制管中,顶端通过所述电解质液供液装置接通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且所述液面控制管底端通过所述电解质液回流装置接通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从而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中存储的电解质液依次通过所述电解质液供液装置和所述电解质液流入管口进入所述多面内槽中,并通过所述液面控制管将所述多面内槽中过剩的电解质液经过所述电解质液回流装置输送回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中,从而通过所述液面控制管实现控制所述多面内槽中的电解质液的液面维持在规定值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被处理液供液装置包括第一泵和第一送液管,所述第一送液管的一端接通至所述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或所述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泵接通至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且所述第一泵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从而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泵启动或关闭,且当所述第一泵启动时,所述第一送液管将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的被处理液通过所述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或所述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输送至所述u型流路g中进行电解,且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的被处理液包括硬水、软水、重金属污染液、海水、湖水、沼泽水、工业或食用废油、酸性液体、碱性液体以及细菌污染液等。

优选的,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设置在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底部。

优选的,所述被处理液回流装置包括第一回流管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流管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且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一端接通至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另一端接通至所述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或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从而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或断开,并当所述第一开关闭合时,所述第一回流管通过所述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或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将所述u型流路g中电解完成的被处理液输送回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包括气体第一导管和第一排气管,所述气体第一导管一端贯通所述盖板并接通至所述u型流路g中,另一端接通至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且所述第一排气管一端接通至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另一端接通有第一气体处理装置,从而通过所述气体第一导管将所述u型流路g中生成的气体导入至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并通过所述第一排气管将进入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的气体转入至所述第一气体处理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气体处理装置对吸收的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回收处理。

优选的,所述气体第一导管一端贯通所述盖板并接通至所述u型流路g中,另一端接通至所述第一气体处理装置,从而所述气体第一导管直接将所述u型流路g中的气体送至所述第一气体处理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气体处理装置对吸收的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回收处理。

优选的,所述电解质液供液装置包括第二送液管和第二泵,所述第二送液管的一端接通至所述电解质液流入管口,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泵接通至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中,且所述第二泵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从而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泵启动或关闭,且当所述第二泵启动时,所述第二送液管将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中的电解质液通过所述电解质液流入管口输送至所述多面内槽内进行电解,且所述电解质液包括含盐的各种液体,或软水、酸性电解液、碱性电解液以及海水等。

优选的,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位于所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底部。

优选的,所述电解质液回流装置包括第二回流管和第二开关,且所述第二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流管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且所述第二回流管的一端接通至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中,另一端接通至所述液面控制管的底端,从而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或断开,并当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时,所述第二回流管通过所述液面控制管将所述多面电解槽中电解完成的电解质液送回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包括气体第二导管和第二排气管,且所述气体第二导管一端贯通所述盖板并伸入至所述多面内槽中,另一端接通至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中,且所述第二排气管一端接通至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中,另一端接通有第二气体处理装置,从而通过所述气体第二导管将所述多面内槽中生成的气体导入至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中,并通过所述第二排气管将进入所述电解质液储存箱中的气体转入至所述第二气体处理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气体处理装置对吸收的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回收处理。

优选的,所述气体第二导管一端贯通所述盖板并伸入至所述多面内槽中,另一端接通至所述第二气体处理装置,从而所述气体第二导管直接将所述多面内槽中的气体送至所述第二气体处理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气体处理装置对吸收的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回收处理。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液面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的侧壁,并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且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被处理液供液排出装置包括排出管和第三泵,所述排出管通过所述第三泵接通至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且所述第三泵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从而当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内的被处理液的液面高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时,所述控制装置将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三泵,所述第三泵自动启动,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内的被处理液的液面低于所述第二传感器时,所述控制装置将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三泵,所述第三泵自动停止。

优选的,所述被处理液供液补给装置包括补给管和补给阀,且所述补给阀设置在所述补给管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补给管接通至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中,从而当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内的被处理液的液面低于所述第二传感器时,所述控制装置将信号传输给所述补给阀,所述补给阀自动启动,当所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内的被处理液的液面高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时,所述控制装置将信号传输给所述补给阀,所述补给阀自动停止。

优选的,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设有电流、电压自动控制装置,如电流超过所设定值,电流自动下降,使各电极保持稳定的电流值,同样,电压超过所设定值,电压自动下降,使各电极保持稳定的电压值,所述供电控制装置的电流和电压同时超过所设定值时,所述电源装置自动关闭。

优选的,所述电源装置输出电流为直流电,所述电源装置配置有交流电转换直流电装置,可与直流发电装置(如太阳能发电装置)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电源装置的最高输出电压约为15伏特。

优选的,所述电极切换器设置为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所述电极切换器可在本发明工作状态下持续维持所述多面外侧电极和所述多面复数内槽电极的电极极性,也可在本发明工作状态下瞬间或定时切换所述多面外侧电极和所述多面复数内槽电极的电极极性。

优选的,所述多面外侧电极通过绝缘电线相互串连后再与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多面复数内槽电极通过绝缘电线相互串连后再与所述供电控制器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多面外槽和所述盖板均采用耐腐蚀绝缘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化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多个外槽壁形成中空多角形结构,且所述外槽壁的数量为10个,分别以13a~13j表示,其中,13a~13e形成多面外槽的正面,且13a和13b相互连接,断面呈v字形向外凸状型,同样13d和13e相互连接,断面呈v字形向外凸状型,正面两侧的v字形外凸部与周壁13c相互连接,13h形成多面外槽的背面,与13c平行,且13e、13f、13g、13h、13i、13j、13a呈一定角度相互连接,从而通过所述v字形外凸部增大由多个外槽壁形成的中空多角形结构的空间,

优选的,断面形成不限于v型,也可是u型、圆弧型、梯形等形状。

优选的,所述外槽壁13d、13e和对面隔断的所述隔水性板槽壁之间形成所述u型流路g的首端g1,所述外槽壁13a、13b和对面隔断的所述隔水性板槽壁之间形成所述u型流路g的末端g2,且所述首端g1和所述末端g2均为三角形空间。

优选的,所述首端g1与所述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连接,所述末端g2与所述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多面外侧电极和所述多面复数内槽电极均是由钛金板经白金镀膜而成。

优选的,所述多面外侧电极固定在所述外槽壁的内侧,即所述多面外侧电极粘结在13f~13j之上。

优选的,所述外侧电极连接端通过所述外槽壁13f~13j通向所述多面外槽的外部。

优选的,处理膜槽壁为隔膜或离子交换膜,根据隔膜使用用途的不同,可使用钛金镀膜的聚偏氟乙烯制备的隔膜、氯化乙烯制备的隔膜或多氯化乙烯制备的隔膜,且根据使用用途的不同离子交换膜可使用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优选的,所述多面复数内槽电极为コ字形,包括3块内侧电极板,且3块所述内侧电极板呈直角连接。

优选的,呈コ字形的所述多面复数内槽电极的缺口部面向所述13c外槽壁,相对的所述内侧电极板分别与所述外槽壁和所述处理膜槽壁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内侧电极板与所述处理膜槽壁的间距为5mm~35mm之间,如间距超过35mm,虽然增大电解槽的体积,但电解性能也随之下降,如间距低于5mm,电解液的循环抵抗力增加,影响电解性能。

优选的,所述多面外侧电极与所述处理膜槽壁的间距为1.0mm~3.5mm,特别是2.0mm~2.5mm之间最为合适。

优选的,所述多面外侧电极与所述处理膜槽壁的间距为1.0mm~3.5mm的范围与所述密封材料二和所述密封材料三的厚度最为相符,从而充分发挥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多面内槽的顶端外缘设置有密封材料二,底端外缘设置密封材料三,且所述密封材料二和所述密封材料三使用耐腐蚀有弹性的硅酮橡胶材料制成,从而通过所述密封材料二和所述密封材料三将所述组合体和所述多面外槽相互密接和支持,不仅使所述组合体更加稳固,而且进一步辅助所述隔断板隔断所述外侧电极板与所述多面内槽之间形成的完整流路,实现形成所述u型流路g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密封材料二为一体的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外槽壁的顶端设置有轮缘,所述盖板与所述轮缘重叠密封所述多面外槽,且所述轮缘上均匀设置多个连接固定槽一,且所述盖板的外缘均匀设置多个连接固定槽二,所述连接固定槽一与所述连接固定槽二匹配对应。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外侧电极连接端匹配的电极孔。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底面周边使用密封材料一进行密封处理,所述密封材料一使用硅酮橡胶材料,形状与所述多面外槽顶端设置的所述轮缘相同,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多面外槽的密封,防止液体外漏。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底面周边由支撑部形成凸状,所述支撑部的凸状部与多面内槽的形状相匹配,使所述多面内槽的顶端与所述盖板密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提手,便于对所述组合体进行组装和拆卸。

优选的,通过手动扳扣使所述多面外槽和所述组合体进行封闭以及固定的操作,且所述手动扳扣只需手工操作,无需任何工具,节约成本。

优选的,所述手动扳扣由凸状轮、杆、螺栓、六角螺母和垫片组成,且杆的上端的圆孔与所述凸状轮相互嵌合,所述凸状轮嵌合于所述杆顶端的所述圆孔内,使所述杆可上下移动,所述螺栓与所述凸状轮以螺口、螺母式连接,所述六角螺母在螺栓的下端以螺口、螺母式连接,所述螺栓插入连接固定槽一和所述连接固定槽二组装后的孔隙内,所述螺栓可上下移动。

所述杆的上端与所述凸状轮的中心联合部为采用偏心轮设计,通过所述杆的上下移动,产生减压和加压,从而当所述杆向下给力时,增加所述多面外槽和所述组合体的封闭压力。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①通过供电控制装置调节电源装置的供电系数,防止过剩电流和电压的发生,使其具有较低的电流和电压,同时持续保持电压和电流稳定,从而控制装置控制供电控制装置将调节后产生稳定的较低电压和稳定的较低电流供给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的内外电极,解决了传统电解设备使用高电压、高电流进行电解而导致能耗较高且损害外侧电极板和处理膜的问题,延长了外侧电极板和处理膜的使用寿命;

②供电控制装置控制电极切换器切换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的内外电极的极性,从而能够分解结合牢固的的分子,实现了将被电解物质离子化的效果,从而不仅提高了电解效率,而且可以对多种被处理液进行处理,扩大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③多面外槽中依次可拆卸连接多面外侧电极、多面内槽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从而根据不用的应用需求,便于自由选择多面外侧电极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的种类和极性,同时便于更换多面内槽,从而便于本发明对多种被处理液进行电解处理,提高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④外侧电极板与处理膜槽壁之间形成u型流路g,且u型流路g的一端与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连接,另一端与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连接,从而使被处理液从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或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进入u型流路g,并通过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或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从u型流路g流出,从而使被处理液在u型流路g中进行单向流动,不仅使本发明在具有较小体积的前提下提升了电解面积,增加了被处理液分别与外侧电极板和处理膜槽壁的接触面积,而且本发明在流路内不会形成液体合流或液体滞留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的结构原理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中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的整体结构图;

图3附图为图2附图中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沿f1-f2线的断面图;

图4附图为图2附图中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的分解图;

图5附图为图2附图中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的部分断面图;

图6附图为图2附图中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中组合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在具有较大电解的面积同时实现了小型化构造,并且使用低电压、低电流的低能耗反复循环电解方式,保证了外侧电极板和处理膜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处理膜更换简单,可用于高浓缩强酸性机能水或高浓缩强碱性机能水的生产、液体的无害化处理、脱盐处理等应用上,可实现一机多用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流水式电解设备,包括: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电解质液储存箱62、第一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第二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控制装置86,以及均与控制装置86连接的被处理液供液装置、电解质液供液装置、被处理液回流装置、电解质液回流装置、传感器液面控制装置、电源装置82、供电控制装置81和电极切换器84,且供电控制装置81与电源装置82连接,同时通过电极切换器84连接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分别通过被处理液供液装置、被处理液回流装置和第一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连接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且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上设置传感器液面控制装置,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分别通过电解质液供液装置、电解质液回流装置和第二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连接电解质液储存箱62;

还包括:被处理液供液排出装置71和被处理液供液补给装置77,且被处理液供液排出装置71和被处理液供液补给装置77均与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连接,并均与控制装置82连接;

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包括多面外槽11、多面外侧电极16和组合体21,组合体21包括多面内槽22、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和盖板28,多面外槽11中依次可拆卸连接多面外侧电极16、多面内槽22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

多面外槽11包括外槽底12和多个外槽壁13,多面内槽22包括内槽底、一个隔水性板槽壁22a和多个处理膜槽壁23,且多面内槽22中设置有液面控制管33,液面控制管33贯通内槽底,隔水性板槽壁22a的外侧间隔固定多个隔断架38,且每两个隔断架38之间形成隔断固定槽38a,隔断固定槽38a中可拆卸连接有隔断板40,隔水性板槽壁22a通过隔断板40与外槽壁13对应连接密封连接,且与隔水性板槽壁22a对应密封连接的外槽壁13外侧设置有位于不同高度的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和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通过被处理液供液装置连接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通过被处理液回流装置连接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且多面外侧电极16为开放式,包括多个外侧电极板,且多面外侧电极16的开口与隔水性板槽壁22a相对应,其余外侧电极板匹配设置在处理膜槽壁23和外槽壁13之间,并且外侧电极板与处理膜槽壁23之间形成u型流路g,且u型流路g的一端与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连接,另一端与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连接;

每个外侧电极板上均设置有外侧电极连接端16a,且外侧电极连接端16a贯穿外槽壁13,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上设置多个复数内槽电极连接端25a,复数内槽电极连接端25a贯穿盖板28,且外侧电极连接端16a和复数内槽电极连接端25a均与电极切换器84连接;

盖板28分别与多面外槽11和多面内槽22密封可拆卸连接,且盖板28中心设置有电解质液流入管口32,电解质液流入管口底端32伸入至液面控制管33中,顶端通过电解质液供液装置连接电解质液储存箱62,液面控制管33底端通过电解质液回流装置接通电解质液储存箱62。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被处理液供液装置包括第一泵54和第一送液管53,第一送液管53的一端接通至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另一端通过第一泵54接通至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中,且第一泵54与控制装置86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设置在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底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被处理液回流装置包括第一回流管55和第一开关56,第一开关56设置在第一回流管55上,并与控制装置86连接,且第一回流管55的一端接通至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中,另一端接通至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包括气体第一导管57和第一排气管58,气体第一导管57一端贯通盖板28并接通至u型流路g中,另一端接通至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中,且第一排气管58一端接通至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另一端接通有第一气体处理装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气体第一导管57一端贯通盖板28并接通至u型流路g中,另一端接通至第一气体处理装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电解质液供液装置包括第二送液管63和第二泵64,第二送液管63的一端接通至电解质液流入管口32,另一端通过第二泵64接通至电解质液储存箱62中,且第二泵64与控制装置86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电解质液储存箱62位于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底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电解质液回流装置包括第二回流管65和第二开关66,且第二开关66设置在第二回流管65上,并与控制装置86连接,且第二回流管65的一端接通至电解质液储存箱62中,另一端接通至液面控制管33的底端。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体排放和回收装置包括气体第二导管67和第二排气管68,且气体第二导管67一端贯通盖板28并伸入至多面内槽22中,另一端接通至电解质液储存箱62中,且第二排气管68一端接通至电解质液储存箱62中,另一端接通有第二气体处理装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气体第二导管67一端贯通盖板28并伸入至多面内槽22中,另一端接通至第二气体处理装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液面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74和第二传感器75,第一传感器74和第二传感器75均设置在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的侧壁,并均与控制装置86连接,且第二传感器75位于第一传感器74的底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被处理液供液排出装置71包括排出管72和第三泵73,排出管72通过第三泵73接通至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中,且第三泵73与控制装置86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被处理液供液补给装置77包括补给管78和补给阀79,且补给阀79设置在补给管78上,并与控制装置86连接,补给管78接通至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中。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供电控制装置81设有电流、电压自动控制装置,如电流超过所设定值,电流自动下降,使各电极保持稳定的电流值,同样,电压超过所设定值,电压自动下降,使各电极保持稳定的电压值,供电控制装置81的电流和电压同时超过所设定值时,电源装置82自动关闭。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电源装置82输出电流为直流电,电源装置82配置有交流电转换直流电装置,可与直流发电装置(如太阳能发电装置)配合使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电源装置82的最高输出电压约为15伏特。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电极切换器84设置为手动模式或自动模式,电极切换器84可在本发明工作状态下持续维持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的电极极性,也可在本发明工作状态下瞬间或定时切换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的电极极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多面外侧电极16通过绝缘电线相互串连后再与供电控制装置81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通过绝缘电线相互串连后再与供电控制器装置81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多面外槽11采用耐腐蚀绝缘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化制作而成。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外槽壁13的顶端设置有轮缘14,且轮缘14上均匀设置多个连接固定槽14a,且盖板28的外缘均匀设置多个连接固定槽28a,固定槽14a与固定槽28a匹配对应。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外槽壁13形成中空多角形结构,且外槽壁13的数量为10个,分别以13a~13j表示,其中,13a~13e形成多面外槽11的正面,且13a和13b相互连接,断面呈v字形向外凸状型,同样13d和13e相互连接,断面呈v字形向外凸状型,正面两侧的v字形外凸部与周壁13c相互连接,13h形成多面外槽11的背面,与13c平行,且13e、13f、13g、13h、13i、13j、13a呈一定角度相互连接,从而通过v字形外凸部增大由多个外槽壁13形成的中空多角形结构的空间,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断面形成不限于v型,也可是u型、圆弧型、梯形等形状。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外槽壁13中的13d、13e和对面隔断的隔水性板槽壁22a之间形成u型流路g的首端g1,外槽壁13中的13a、13b和对面隔断的隔水性板槽壁22a之间形成u型流路g的末端g2,且首端g1和末端g2均为三角形空间。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首端g1与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连接,末端g2与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均是由钛金板经白金镀膜而成。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多面外侧电极16固定在外槽壁13的内侧,即多面外侧电极16粘结在13f~13j之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外侧电极连接端16a通过外槽壁13中的13f~13j通向多面外槽11的外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处理膜槽壁23为隔膜或离子交换膜,根据隔膜使用用途的不同,可使用钛金镀膜的聚偏氟乙烯制备的隔膜、氯化乙烯制备的隔膜或多氯化乙烯制备的隔膜,且根据使用用途的不同离子交换膜可使用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为コ字形,包括3块内侧电极板,且3块内侧电极板呈直角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呈コ字形的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的缺口部面向13c外槽壁13,相对的内侧电极板分别与外槽壁13和处理膜槽壁23平行设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内侧电极板与处理膜槽壁23的间距为5mm~35mm之间,如间距超过35mm,虽然增大电解槽的体积,但电解性能也随之下降,如间距低于5mm,电解液的循环抵抗力增加,影响电解性能。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多面外侧电极16与处理膜槽壁23的间距为1.0mm~3.5mm,特别是2.0mm~2.5mm之间最为合适。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多面外侧电极16与处理膜槽壁23的间距为1.0mm~3.5mm的范围与密封材料二36和密封材料三37的厚度最为相符,从而充分发挥密封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多面内槽22的顶端外缘设置有密封材料二36,底端外缘设置密封材料三37,且密封材料二36和密封材料三37使用耐腐蚀有弹性的硅酮橡胶材料制成,从而通过密封材料二36和密封材料三37将组合体21和多面外槽11相互密接和支持,不仅使组合体21更加稳固,而且进一步辅助隔断板隔断外侧电极板与多面内槽22之间形成的完整流路,实现形成u型流路g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材料二36为一体的密封圈。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外槽壁13的顶端设置有轮缘14,盖板与轮缘14重叠密封多面外槽11,且轮缘14上均匀设置多个连接固定槽一28a,且盖板28的外缘均匀设置多个连接固定槽二14a,连接固定槽一28a与连接固定槽二14a匹配对应。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盖板28上设置有与外侧电极连接端16a匹配的电极孔30。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盖板28的底面周边使用密封材料一31进行密封处理,密封材料一31使用硅酮橡胶材料,形状与多面外槽11顶端设置的轮缘14相同,用于盖板28与多面外槽11的密封,防止液体外漏。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盖板28的底面周边由支撑部29形成凸状,支撑部29的凸状部与多面内槽22的形状相匹配,使多面内槽22的顶端与盖板28密合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盖板28上设置有提手35,便于对组合体21进行组装和拆卸。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动扳扣41使多面外槽11和组合体21进行封闭以及固定的操作,且手动扳扣41只需手工操作,无需任何工具,节约成本。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手动扳扣41由凸状轮42、杆43、螺栓44、六角螺母45和垫片46组成,且杆43的上端的圆孔43a与凸状轮42相互嵌合,凸状轮42嵌合于杆43顶端的圆孔43a内,使杆43可上下移动,螺栓44与凸状轮42以螺口、螺母式连接,六角螺母45在螺栓44的下端以螺口、螺母式连接,螺栓44插入连接固定槽一28a和连接固定槽二14a组装后的孔隙内,螺栓44可上下移动。

杆43的上端与凸状轮42的中心联合部为采用偏心轮设计,通过杆43的上下移动,产生减压和加压,从而当杆43向下给力时,增加多面外槽11和组合体21的封闭压力。

实施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启动控制装置86,控制装置86启动电解质液供液装置的第二泵64,将电解质液储存箱62内含有电解质的第二液b输送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多面内槽22之内,多面内槽22注入的含有电解质的第二液b超过液面控制管33的上端时,液面控制管33管内将超过液面的含有电解质的第二液b通过第二回流管65流回电解质液储存箱内62中。

以液面控制管33设定含有电解质的第二液b的规定液面,到关闭第二泵64为止,含有电解质的第二液b持续进行循环。

含有电解质的第二液b通过第二回流管65回流时,第二开关66得到信息,第二开关66将得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装置86,控制装置86启动被处理液供液装置的第一泵54,将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的第一液a(被处理液)输送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第一液a(被处理液)进入u型流路g,第一液a(被处理液)从g1流向g2,再从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流出,第一液a(被处理液)通过第一回流管55返回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

至第一泵54停止为止,第一液a(被处理液)按前述流路进行循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内的第一液a(被处理液)呈u字形流动。

第一液a(被处理液)在第一回流管55中流动时,第一开关56得到信息,第一开关56将得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装置86,控制装置86启动被处理液供液装置的供电控制装置81,供电控制装置81分别以不同极性向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供电。

根据被处理第一液a(被处理液)的种类,选择不同的处理膜槽壁23、选择不同的内外电极的极性、选择不同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经过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之间的处理膜槽壁23进行电解、电解透析或两者同时进行。第一液a(被处理液)被处理目的可为污水净化、机能水生成、脱盐处理等。

控制装置86配备有定时装置,供电控制装置81启动时,定时装置也同时启动,定时装置在控制装置86指令第三泵73启动后开始定时。

定时装置如超过定时时间,定时装置会自动关闭,定时装置自动关闭后,控制装置86将被处理液排出装置71的第三泵73启动,第三泵73启动后将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的液体通过排出管72排出。

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的液体通过排出管72排出后,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内的第一液a(被处理液)的液面下降,液面到达第二传感器75时,信息传递给控制装置86,控制装置86指令第三泵73关闭。

第三泵73的工作停止后,控制装置86指令被处理液补给装置77的补给阀79启动,通过补给管78将新的被处理对象液第一液a(被处理液)补充到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之内。被处理对象液第一液a(被处理液)的液面上升到第一传感器74时,控制装置86指令补给阀79关闭。

控制装置86的定时器到达规定时间时,控制装置86的定时开关关闭,点解设备1停止工作,也就是说控制装置86关闭供电装置81的同时,关闭第一泵54、第二泵64、第三泵73、补给阀79。

电源关闭后,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u型流路g内的第一液a(被处理液),通过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位置低的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由第一送液管53将第一液a(被处理液)返回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多面内槽22内含电解质液的第二液b,以虹吸原理通过第二送液管63返回电解质液储存箱62。

电源关闭后第一液a(被处理液)和含电解质液的第二液b全部返回,操作结束后的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内几乎无残留液体,提高多面外侧电极16、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和处理膜槽壁23的使用寿命。

第二送液管63的电解质液流入管口32,也可设置在多面内槽22内部、处理膜槽壁23的下端,使多面内槽22内的残留液体不会接触到处理膜槽壁23,起到保护处理膜槽壁23的目的。

第一液a(被处理液)在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内呈u型单方流动,也就是说从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流向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由于液流呈弧形流动,很难产生液体乱流和合流现象。

由于第一液a(被处理液)不会产生乱流和合流现象,尽可能增大了第一液a(被处理液)的电解接触面积,使电解效率增加。使用本发明制造的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虽然小型,但是电解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可减少电解设备的重量和体积。由于内多面外侧电极16的小型化,大大降低因白金镀膜而增加的成本。

u型流路的首端g1和尾端g2,由于其空间断面面积大于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处理膜槽壁23之间的空间断面面积,u型流路的首端g1将第一液a(被处理液)稳定后在进入流路,且u型流路的尾端g2将被处理过的液体稳定排出,因此不会产生流路内液体乱流和合流现象。

将电解质液供液装置的第二回流管65连接于多面内槽22内设置的液面控制管33,使多面内槽22内的第二液b通过第二液b液面控制管33的调节,使第二液b始终保持到规定的液面,使液面调节简单化,也使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构成简单化。

第一送液管53可与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或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的任何一方连接,同样,第一回流管55可与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或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的任何一方连接,这样的组成,可使前述第一液a(被处理液)的流向呈相反方向流动。

流路方向的变更,液流还是呈弧形流动,不会产生乱流和合流现象。

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u型流路g(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处理膜槽壁23间形成的流路)呈多角形流路,多角形流路结构,增加对第一液a(被处理液)的抵抗力,增加了第一液a(被处理液)与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处理膜槽壁23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加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处理效率。

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和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如第一液a(被处理液)从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向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流动时,流动液面逐渐升高的同时,液体呈u字形流动,这种构造除抑制第一液a(被处理液)滞留域的发生之外,也增加了第一液a(被处理液)与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处理膜槽壁23的接触时间,

分别连接于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的供电控制装置81设置有过电流、过电压防止装置,当含电解质液的第二液b的电解质浓度下降时,含电解质液的第二液b的电流流动困难,此时供电控制装置81自动给电极增加电压,处理膜槽壁23为离子交换膜时,为保证离子交换时的电流流动,相对应的电压下降时,电流可上升到相对应电流的最大值。因此,为防止过电压和过电流的发生,供电控制装置81可自动控制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的供电值。

由于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之间无过剩电流发生,防止了过剩电流对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的损害,降低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内部热量的产生而节约了电能,且自动供电控制的设置,可使电极的供电值达到最理想状态,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切换器84,可自由切换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的极性,不同的电极切换方法,增加了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在工作状态下,切换器84可手动或自动切换电极。本发明在工作状态下,采用瞬间切换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的极性后再度恢复原电极极性的工作方式,可分解第一液a(被处理液)中的分子,第一液a(被处理液)中存在有各种形式结合的分子,如离子结合分子、共有结合分子、金属结合分子等多种形式,由于这些结合方式非常牢固,内外电极的电解很难将其电解分离,采用上述瞬间切换内外电极极性后再度恢复原电极极性的工作方式,使上述结合分子的分解成为可能,使被电解物质离子化。

第一液a(被处理液)使用上述电极切换的电解方式,被电解物质离子化后,离子化物质通过电解或电解透析,向多面外侧电极16或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移动,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上述的工作方式,更加提高了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处理性能。试验例见后。

第一液a(被处理液)从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经过第一泵54进入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u型流路g后,再返回被处理液供液储存箱52,经反复电解和电解透析后,被处理第一液a(被处理液)的浓度提高。

第二液b从电解质液储存箱62经过第二泵64进入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多面内槽22后,再返回电解质液储存箱62,经反复电解和电解透析后,由于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的吸引(如金属离子),使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中的离子浓度提高。

本发明在电解过程中,电源装置82连接的阳极方会产生氧气,电源装置82连接的阴极方会产生氢气,本发明的电解效率较高,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可产生大量的氢气。

如果多面内槽22中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的输入和回流的平衡被破坏时,可能会造成多面内槽22中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的满液状态,这种情况发生时,过盛的中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可通过第二回流管65返回电解质液储存箱62,不会造成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从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外漏的问题,且第二气体导管67在排出气体的同时,与液面控制管33共同应对第二液b满液状态的发生。

本发明具有很高的液体处理能力,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第一液(被处理液)和含电解质的第二液、处理膜槽壁23的种类、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的极性、极性瞬间切换的有无、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可对多种多样的溶液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试验结果见表1、表2。

表1、表2中附有极性切换文字的试验,是指电极切换器84瞬间切换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的极性的处理结果。表1、表2中附有一次、二次文字的试验,是指切换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的极性后的处理结果。表1、表2中附有直接出水文字的试验,是指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在多面内槽22内储流、无循环过程,第一液a(被处理液)在u型流路g内只流通一回的试验结果。表1、表2中附有循环文字的试验,是指第一液a(被处理液)和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在同时循环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1、表2中附有海水文字的试验,是指使用浓度未调整海水的试验结果。

首先以表1的试验1进行说明:第一液a(被处理液)为软水,第二液b为无调整海水,电源装置82的正极(阳极)连接于多面外侧电极16,电源装置82的负极(阴极)连接于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内的第一液a(被处理液)和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处于循环状态,向内外电极供给必要的电流和电压时,产生下述化学反应:电极供电后,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开始进行电解过程,阳极的多面外侧电极16和处理膜槽壁16间的流路g产生氧(o2)和氢离子(h+),与此同时,阴极的多面复数内槽电极25和处理膜槽壁23间盐水产生氯离子(ci-),氯离子(ci-)经电解透析作用,通过处理膜槽壁23向流路g内移动后,ci元素相互反应成为氯气(ci2),氯气(ci2)与流路g内的水产生反应生成次氯酸(hcio)或盐酸(hci),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排出的是含有次氯酸的、杀菌能力很强的液体。生成的液体因含有高浓度的氢离子,呈ph值较低的强酸性,可生产出应用于医疗、食品行业的抗菌水。

本发明电解设备也可设计为复数的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相互连接、被处理液供液装置与各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共用的构造方法。复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并用时,复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设为上下配置,被处理液供液装置以导管输入上端的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u型流路g,上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连接于下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第一送液管53连接于上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第一回流管55连接于最下端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复数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并用时,各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流路除直连连接方式以外,也可采用并联方式,采用并联方式时,第一送液管53根据并用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数量进行分支,分别连接于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被处理液第一流通口48,第一回流管55也根据并用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数量进行分支,分别连接于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被处理液第二流通口49。根据上述连接管的不同连接方法,设置第二供液装置向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的供液管和回流管的连接方法。

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组装的电解设备1对电镀废液无害化处理实验结果:

内外各电极板长宽各98mm、循环的第一液a(被处理液)的铜离子浓度75ppm、ph9.18的电镀废液5升、含20%氯化钾(kci)的循环式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电解装置的电源电压15伏特、电解过程中3次切换电极极性,其结果如下:铜离子浓度75ppm、ph9.18的电镀废液经电解透析后,ph值达到12.5时,第一回切换电极极性。切换电极极性后,经电解透析,电镀废液ph值下降到9.0,此时的铜离子浓度下降到0.1ppm。电镀废液ph值下降到9.0时,第二次切换电极极性,经电解透析,电镀废液ph值达到12.5,此时的铜离子浓度下降到0.00ppm。电镀废液ph值达到12.5时,第三次切换电极极性,电镀废液ph值下降到9.0,铜离子浓度为0.00ppm。

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组装的电解装置1生成的高浓缩强酸性机能水实验结果:

内外各电极板长宽各98mm,多面外侧电极为正极,多面复数内槽电极为负极,循环的第一液a(被处理液)为60ppm以下的软水15升,含0.1%精盐(naci)的循环的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电解装置的电源电压8伏特、电流28a,电解装置完全起动循环5分钟后,第一液a(被处理液)的性质为ph1.6、orp(氧化还原电位)1170mv、残留氯浓度50mg/l、未分解食盐浓度0.01%以下的高浓缩强酸性机能水。

多功能流水式电解槽2组装的电解装置1生成的高浓缩强碱性机能水实验结果:

内外各电极板长宽各98mm,多面外侧电极为负极,多面复数内槽电极为正极,循环的第一液a(被处理液)为60ppm以下的软水15升,含0.15%碳酸钾(k2co3)的循环的含电解质的第二液b,电解装置的电源电压8伏特、电流28a,电解装置完全起动循环5分钟后,第一液a(被处理液)的性质为ph13.5、orp(氧化还原电位)-980mv、残留氯浓度0mg/l、未分解食盐浓度0.00%的高浓缩强碱性机能水。

表1

表2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