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性气火炬分液罐用蒸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1765发布日期:2018-09-05 00:52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性气火炬分液罐用蒸发设备。



背景技术:

酸性气火炬分液罐分离出酸性废液在送往污水处理站时,由于排放口在液面上方,导致酸性废液中含有的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严重影响周围空气质量,极易发生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事故;另外,在酸性废液中污染物浓度高,废液送至污水处理站,给污水处理负荷造成冲击,影响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因此,在分液罐后增加一蒸发器,对废液进行蒸发排放,能有效避免废液对周围环境和污水处理站运行的影响。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酸性气火炬分液罐用蒸发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酸性废液进行蒸发处理的酸性气火炬分液罐用蒸发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酸性气火炬分液罐用蒸发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设备主体内布设的蒸发组件,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空心圆柱形壳体、壳体下部设置的导液槽和分别布设在壳体前端和后端的前封板和后封板,所述导液槽后端下部设有导液管,所述前封板下部设有引液管,所述壳体后端上部设有出气管,壳体内上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壳体外表面下部设有立柱,所述蒸发组件包括布设在壳体内下部的蒸汽盘管和分别布设在壳体前部和后部的蒸汽引入管和蒸汽引出管,所述蒸汽盘管为连续弯曲的多个U形结构,蒸汽盘管两端分别连通蒸汽引入管和蒸汽引出管。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槽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导液槽的底面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引入管上布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管上布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表面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岩棉和铝皮,所述岩棉厚度不小于5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设备内布设有蒸发组件,利用蒸汽将酸性气火炬分液罐分离下来的酸性废液蒸发进行送至火炬进行焚烧,可以避免废液中的硫化氢气体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同时避免废液排放对污水处理站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酸性气火炬分液罐用蒸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酸性气火炬分液罐用蒸发设备图1的A-A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酸性气火炬分液罐用蒸发设备图1的B-B处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壳体,2为导液槽,3为前封板,4为后封板,5为导液管,6为引液管,7为出气管,8为温度传感器,9为立柱,10为蒸汽盘管,11为蒸汽引入管,12为蒸汽引出管,13为电磁阀,14为阀门,15为岩棉,16为铝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酸性气火炬分液罐用蒸发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设备主体内布设的蒸发组件,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空心圆柱形壳体1、壳体1下部设置的导液槽2和分别布设在壳体1前端和后端的前封板3和后封板4,所述导液槽2后端下部设有导液管5,所述前封板3下部设有引液管6,所述壳体1后端上部设有出气管7,壳体1内上部设有温度传感器8,壳体1外表面下部设有立柱9,所述蒸发组件包括布设在壳体1内下部的蒸汽盘管10和分别布设在壳体1前部和后部的蒸汽引入管11和蒸汽引出管12,所述蒸汽盘管10为连续弯曲的多个U形结构,蒸汽盘管10两端分别连通蒸汽引入管11和蒸汽引出管12。

所述导液槽2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导液槽2的底面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

所述蒸汽引入管11上布设有电磁阀13,所述电磁阀13与温度传感器8电连接。

所述导液管5上布设有阀门14。

所述壳体1外表面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岩棉15和铝皮16,所述岩棉15厚度不小于50毫米。

使用前,先将引液管6和出气管7分别与分液罐底部的导淋和气相出口管线连通,蒸汽引入管11和蒸汽引出管12分别与蒸汽管路和回收循环管路连通。

使用时,将分液罐内的高浓度废水引入壳体1内,通过蒸汽盘管10对废水进行加热蒸发,蒸发后的气体经过出气管7与酸火炬气混合后至火炬烧掉,废水蒸发后的杂质沉淀至导液槽2内;对废水进行蒸发时,壳体1内的温度传感器8即时监控壳体1内的温度,根据即时温度控制电磁阀13开关,保证废水的充分蒸发且节省能源。

当导液槽2内杂质沉淀较多时,打开阀门14,将导液槽2底板含有大量杂质的废水通过导液管5从壳体1内清理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