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的抗水流冲击河道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8587发布日期:2018-09-25 21:0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浮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的抗水流冲击河道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江河湖库的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修复,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其中,生态浮床技术因不占用耕地、适用于不同水深环境和应用环境良好而被视为一种最具潜力的修复技术。生态浮床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现有技术的生态浮床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和波浪较大的河道中,单个浮床的飘动范围不一致,使浮床产生移位,抗水流冲击能力变差,长时间下去会对生态浮床本身造成一定损伤,缩短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的抗水流冲击河道生态浮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的抗水流冲击河道生态浮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模块化的抗水流冲击河道生态浮床,包括若干浮床本体,相邻所述浮床本体的长边之间通过若干缓冲装置固定连接,相邻所述浮床本体的短边之间通过若干缓冲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连接杆和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和连接杆分别连接在两个相邻浮床本体相对的侧边上,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延伸至安装套管内部,所述连接杆和安装套管密封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边缘沿轴向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滑块,所述安装套管内壁对应位置处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连接板远离连接杆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套管内部,所述安装套管接近连接杆的一侧上同轴连接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和连接杆外壁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浮床本体包括固定框,所述安装套管、连接杆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框侧边上,所述固定框内部固定连接有培育框,所述培育框上等距分布有若干种植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和培育框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弹簧表面设有防腐蚀涂层,且所述弹簧外固定连接有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柔性杆。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的抗水流冲击河道生态浮床,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连接杆在安装套管内滑动,且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能够缓冲水流对装置产生的作用力,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的抗水流冲击河道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的抗水流冲击河道生态浮床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连接杆1、安装套管2、固定框3、缓冲层4、培育框5、种植槽6、浮床本体7、连接板8、滑块9、滑槽10、弹簧11、密封套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模块化的抗水流冲击河道生态浮床,包括若干浮床本体7,相邻浮床本体7的长边之间通过若干缓冲装置固定连接,相邻浮床本体7的短边之间通过若干缓冲装置固定连接,浮床本体7包括固定框3,安装套管2、连接杆1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框3侧边上,固定框3内部固定连接有培育框5,固定框3和培育框5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层4,缓冲层4为橡胶层,培育框5上等距分布有若干种植槽6,设置的缓冲层4能够缓冲水流对固定框3产生的作用力,有效的保护了栽种在种植槽6内的植物。

缓冲装置包括连接杆1和安装套管2,安装套管2和连接杆1分别连接在两个相邻浮床本体7相对的侧边上,连接杆1另一端延伸至安装套管2内部,连接杆1和安装套管2密封连接,连接杆1为柔性杆,避免连接杆1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弯折损坏,连接杆1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边缘沿轴向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滑块9,安装套管2内壁对应位置处设有若干滑槽10,滑块9位于滑槽10内,连接板8远离连接杆1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套管2内部,弹簧11表面设有防腐蚀涂层,保护弹簧11不被腐蚀,且弹簧11外固定连接有保护套,安装套管2接近连接杆1的一侧上同轴连接密封套12,密封套12和连接杆1外壁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河道内的水流对装置产生作用力时,连接杆1在安装套管2内产生滑动,设置的连接板8推动弹簧11,在弹簧11的作用下,有效的对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保护了装置且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