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净化处理与二次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6476发布日期:2018-07-11 01:10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与二次利用装置,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但是相应的淡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在不断增多。水,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水环境的质量越来越恶劣、水资源短缺也越来越严重,这一切都加重了城市的负荷,带来一系列危及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液晶显示屏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涉及废水的生产过程主要有蚀刻过程中的清洗废水,蚀刻废液,蚀刻废水,蚀刻清洗的废水以及抛光后清洗的废水,废水中包含酸、碱以及二氧化锑氧化物以及HF,如不进行有效地处理,后果很严重。

高浓度氟(如氟化氢)污染可刺激皮肤和粘膜,引起皮肤灼伤、皮炎、呼吸道炎症。低浓度氟污染对人畜的危害主要为牙齿和骨骼的氟中毒。牙齿氟中毒表现为牙齿着色、发黄、牙质松脆、缺损或脱落。骨骼氟中毒表现为腰腿疼、骨关节固定、畸形,X射线检查发现骨质密度增加,关节、韧带钙化等。近年研究表明,氟化物对人体的毒作用不局限于骨和齿。氟是一种原生质毒物,易透过各种组织的细胞壁与原生质结合,具有破坏原生质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氟可以抑制脂肪酶、骨质磷酸酶和尿素酶等酶的活性,引起物质代谢紊乱。氟还可使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干扰骨的钙磷代谢。大量氟能使实验动物的肾结构改变,并降低肾小管功能;氟中毒造成骨硬化,韧带、关节囊钙化,椎管及椎间孔变窄后,可压迫脊髓神经根而导致麻痹、瘫痪。实验氟中毒可损害心肌,使细胞线粒体断裂和肌原纤维变性。氟还可抑制内分泌作用,对生殖腺、肾上腺和胰腺产生不良影响。另据报道,经空气氟染毒,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会增加,染色体畸变涉及遗传基因,因而引起广泛的注意。

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装置,如公开号为CN204918222U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没有给出具体处理废水中污染物,尤其是氟化物的措施以及涉及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对环境污染大,且没有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系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与二次利用装置,将液晶显示屏生产中涉及的主要废水分别用收集罐收集后,根据废水特性不同,通过设置特定的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废水有效处理,且液体安全排放或二次用于生产过程。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蚀刻废液收集罐、蚀刻清洗废液收集罐、蚀刻废水收集罐、蚀刻清洗废水收集罐和抛光清洗废水收集罐;其中,蚀刻废液收集罐用于收集蚀刻工序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废液为氟化氢;蚀刻清洗废液收集罐用于收集蚀刻前后清洗工序产生的废水,主要成分为碱液;蚀刻废水收集罐用于收集蚀刻工序中的水洗废水,主要为含氟废水;蚀刻清洗废水收集罐用于收集蚀刻工序前后,用纯水进行清洗后得到的废水,抛光清洗废水收集罐用于收集抛光后清洗工序产生的废水,含一定量的二氧化锑水溶液。

所述蚀刻废液收集罐的出液端依次设有第一过滤器、第一换热器、pH值调节池和沉降池,所述沉降池的末端设有污泥浓缩装置;

所述蚀刻清洗废液收集罐的出液端依次设有第二过滤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末端设有第二进液管道,所述沉降池的末端通过第一进液管道与第二进液管道连接;

所述蚀刻废水收集罐和蚀刻清洗废水收集罐的出液端依次设有第三过滤器、第三换热器和综合废水收集池,所述第二进液管道的末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与综合废水收集池之间设置的第三进液管道上;所述综合废水收集池的末端依次设有去氟装置和絮凝装置,所述絮凝装置与所述污泥浓缩装置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抛光清洗废水收集罐的出液端依次设有第四过滤器、第四换热器、二氧化铈回收装置和反渗透膜装置,所述絮凝装置与所述反渗透膜装置之间通过第四进液管道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去氟装置包括第一去氟罐和第二去氟罐,所述絮凝装置包括第一絮凝池和第二絮凝池,所述第一去氟罐、第一絮凝池、第二去氟罐和第二絮凝池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絮凝池和第二去氟罐之间设有设有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二絮凝池的末端设有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固形物出口与所述污泥浓缩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出液口与所述第四进液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浓缩装置的末端设有压滤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第三过滤器和第四过滤器为袋式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为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生产过程中的多种废水分别收集,并经过简单的过滤(除去大颗粒杂质)、换热(回收利用热能)后,根据废液成分的不同,单独进行处理,最后液体经反渗透膜进行再次过滤后,达标排放或回用于生产过程中;固体废渣经过污泥浓缩处理后,交由专门处理固体废渣的厂家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对于含氟的废水,经过简单的预处理后,由去氟装置进行处理,去氟装置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能够去掉氟的去氟装置,如实石灰沉淀法,向废水灌中加入石灰粉、氯化钙,使氟形成氟化钙沉淀,再经过滤装置过滤,而含二氧化锑的废水则经过单独的二氧化锑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因锑是贵金属,固单独回收处理后,再将液体废物进行处理,较为经济,并且,抛光清洗废水不经过去氟装置路线,可更多地回收锑,提高经济效益。整个系统,具有废液处理针对性强,处理效率高,废水可直接排放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提高去氟的效果,去氟装置包括第一去氟罐和第二去氟罐,所述絮凝装置包括第一絮凝池和第二絮凝池,所述第一去氟罐、第一絮凝池、第二去氟罐和第二絮凝池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絮凝池和第二去氟罐之间设有设有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二絮凝池的末端设有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固形物出口与所述污泥浓缩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出液口与所述第四进液管道连接。经过两次去氟处理,废水中氟的含量更低,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在污泥浓缩装置的末端设有压滤机,压滤机可将浓缩后的污泥进行压滤,从而减少固形物的含水量,方便污泥的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其中,1-蚀刻废液收集罐,2-蚀刻清洗废液收集罐,3-蚀刻废水收集罐,4-蚀刻清洗废水收集罐,5-抛光清洗废水收集罐,6-第一过滤器,7-第一换热器,8-pH值调节池,9-沉降池,10-污泥浓缩装置,11-第二过滤器,12-第二换热器,13-第一进液管道,14-第二进液管道,15-第三过滤器,16-第三换热器,17-综合废水收集池,18-第三进液管道,19-去氟装置,1901-第一去氟罐,1902-第二去氟罐,20-絮凝装置,201-第一絮凝池,202-第二絮凝池,21-第四过滤器,22-第四换热器,23-二氧化铈回收装置,24-反渗透膜装置,25-第四进液管道,26-第一沉淀池,27-第二沉淀池,28-压滤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工业废水净化处理与二次利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蚀刻废液收集罐1、蚀刻清洗废液收集罐2、蚀刻废水收集罐3、蚀刻清洗废水收集罐4和抛光清洗废水收集罐5;蚀刻废液收集罐1的出液端依次设有第一过滤器6、第一换热器7、pH值调节池8和沉降池9,所述沉降池9的末端设有污泥浓缩装置10;处理过程中,先pH值调节池中加入一定量的实惠,调节pH值的同时,得到氟化钙沉淀物,出去氟化物。

蚀刻清洗废液收集罐2的出液端依次设有第二过滤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所述第二换热器12的末端设有第二进液管道14,所述沉降池9的末端通过第一进液管道13与第二进液管道14连接;

所述蚀刻废水收集罐3和蚀刻清洗废水收集罐4的出液端依次设有第三过滤器15、第三换热器16和综合废水收集池17,所述第二进液管道14的末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16与综合废水收集池17之间设置的第三进液管道18上;所述综合废水收集池17的末端依次设有去氟装置19和絮凝装置20,所述絮凝装置20与所述污泥浓缩装置10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抛光清洗废水收集罐5的出液端依次设有第四过滤器21、第四换热器22、二氧化铈回收装置23和反渗透膜装置24,所述絮凝装置20与所述反渗透膜装置24之间通过第四进液管道25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去氟装置19包括第一去氟罐1901和第二去氟罐1902,所述絮凝装置20包括第一絮凝池201和第二絮凝池202,以进一步去除氟化物,具体来说,第一去氟罐1901、第一絮凝池201、第二去氟罐1902和第二絮凝池202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絮凝池201和第二去氟罐1902之间设有设有第一沉淀池26;所述第二絮凝池202的末端设有第二沉淀池27,所述第一沉淀池26和第二沉淀池27的固形物出口与所述污泥浓缩装置1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沉淀池27的出液口与所述第四进液管道25连接。为了方便污泥的运输,在所述污泥浓缩装置10的末端设有压滤机28,污泥经过压滤机压滤后,得到的固形物委外处理。

本实施例中,第二沉淀池26的末端与所述反渗透膜装置24连接,经沉淀池沉淀后,固形物被输送至污泥浓缩装置10进行处理,液体被输送至反渗透膜装置24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至生产过程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器6、第二过滤器11、第三过滤器15和第四过滤器21为袋式过滤器;第一换热器7、第二换热器12、第三换热器16和第四换热器22为管式换热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