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去除活塞环槽中酸液设备的夹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4198发布日期:2018-11-27 22:1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去除活塞环槽中酸液设备的夹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去除活塞环槽中酸液设备的夹爪。



背景技术:

在铝活塞表面硬氧后除去残留在活塞环槽中残留的酸液过程中,传统的清洗方式为人工从硬氧设备中拿出活塞,收集到一起集中投放到清洗机当中,在此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磕碰现象,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去除活塞环槽中酸液设备的夹爪,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清洗、烘干并且为单个活塞逐次清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铝型材支架,铝型材支架上部安装有横向的导轨,导轨上安装有水平移动气缸,水平移动气缸上安装有夹爪升降伺服电缸,夹爪升降伺服电缸上安装有夹爪气缸,夹爪气缸上安装有夹爪抓手,水平移动气缸和夹爪升降伺服电缸能够带动夹爪抓手做水平或者垂直运动,夹爪气缸给夹爪抓手提供动力,完成夹紧、松开动作,夹爪抓手的端部安装有活塞保护套,活塞保护套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防止在夹取过程中损坏活塞。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铝活塞表面硬氧后去除活塞环槽中酸液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爪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来料输送带,2.第一上料气缸,3.第一工位,4.第一底部吹干板,5.第一夹爪,6.第一活塞旋转盘,7.第一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8.第一下料气缸,9.加热水箱,10.第二上料气缸,11.第二工位,12.第二底部吹干板,13.第二夹爪,14.第二活塞旋转盘,15.第二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16.第二下料气缸, 17.下料输送线,18.跨线运动部分,19.铝型材支架,20.导轨, 21.水平移动气缸,22.夹爪升降伺服电缸,23.夹爪气缸,24.夹爪抓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包括来料输送带1、第一上料气缸2、第一工位3、第一底部吹干板4、第一夹爪5、第一活塞旋转盘6、第一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7、第一下料气缸8、加热水箱9,第二上料气缸10、第二工位11、第二底部吹干板12、第二夹爪13、第二活塞旋转盘14、第二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15、第二下料气缸16、下料输送线17、跨线运动部分18;来料输送带1采用铝型材做框架做的皮带机,通过平皮带旋转来运送活塞。经过硬氧的活塞,从硬氧设备中取出以后由人工放在来料输送带1上送到第一工位3,来料输送带1停止转动,第一上料气缸2推动活塞移动到第一底部吹干板4上,第一夹爪5抓取活塞,待第一底部吹干板4回位后向下运动将活塞移动到加热水箱9中浸泡,浸泡后将活塞从加热水箱9中取出,加热水箱9将活塞表面的水份吹干,第一夹爪5将吹干后的活塞移动到第一底部吹干板4的上部、第一底部吹干板4对活塞底面及顶面进行吹干,第一夹爪5将活塞放置在第一活塞旋转盘6上进行旋转,通过第一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7对活塞旋转吹干,吹干后的活塞被第一下料气缸8推送到下料输送线17上送走,完成整个活塞清洗过程。下料输送线17两侧的第一上料气缸2和第二上料气缸10位置对应、第一工位3和第二工位11位置对应、第一底部吹干板4和第二底部吹干板 12位置对应、第一活塞旋转盘6和第二活塞旋转盘14位置对应、第一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7和第二压缩空气旋转吹气部分15位置对应、第一下料气缸8和第二下料气缸16位置对应,在第一工位3和第二工位11旁设有跨线运动部分18,当第二工位11上没有活塞时,跨线运动部分18能够将第一工位3上的活塞送至第二工位11。

其中第一夹爪5和第二夹爪13主要用于活塞的抓取及移动,每一个夹爪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铝型材支架19,铝型材支架19上部安装有横向的导轨20,导轨20上安装有水平移动气缸21,水平移动气缸21上安装有夹爪升降伺服电缸22,夹爪升降伺服电缸22上安装有夹爪气缸23,夹爪气缸23上安装有夹爪抓手24,水平移动气缸 21和夹爪升降伺服电缸22能够带动夹爪抓手24做水平或者垂直运动,夹爪气缸23给夹爪抓手24提供动力,完成夹紧、松开动作,夹爪抓手24的端部安装有活塞保护套25,活塞保护套25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防止在夹取过程中损坏活塞,在夹爪抓手24抓起活塞时可以起到对活塞的保护作用,夹爪气缸23用来控制夹爪抓手24抓取活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还在于由人工从硬氧设备中拿出活塞后放入输送带上后全程清洗不需要人工参于,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清洗、烘干并且为单个活塞逐次清洗,从而大大降低了由人工集中清洗时的磕碰造成的废品率且最大成度上减轻了工人的人工作业量。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