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泥干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3795发布日期:2018-12-05 19:5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城市污泥干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污泥干化处理系统,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工业企业的快速提升和发展。人们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每天产生的大量城市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对生活环境和城市合理有效利用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污泥干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可有效降低污泥含水率以便于其继续进行后续处理的技术,具体即为在专门设计的设备中对污泥进行加热,蒸发其中水分的过程。

目前污泥干化多采用烘干机,以蒸汽、高温烟气或就热的导热油乃至太阳能作为热源,采用直接或间接的加热方式,辅以混合和搅拌,进而达到其干化目的。直接传热式污泥干化机,通过热对流方式以直接带出湿污泥内的水分,但粉尘产生量大,存在粉尘爆炸隐患;间接传热式污泥干化机,污泥和热源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热量传递,易导致单面加热现象,加热不够均匀,除湿效率较差;另外不管是采用直接或间接的加热方式的干化机,受干化机大小影响,其处理污泥能力均有限,因为干化机体积增大后,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温结构,热传导效率降低,除湿效率变差。

专利申请号:CN2007101404873提出一种污泥烘干设备,该专利通过在进料口设置污泥挤压滚筒对污泥进行挤压,挤出污泥中的水分,然后通过输送带对污泥加热烘干,在实际污泥处理时经过挤压后的污泥成层状,仍含有较多水分,层状污泥在后续烘干过程中,易导致烘干不均匀,另外该装置设置成多层后,上层层状污泥中的水分易滴落至下层,使烘干不均匀,降低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城市污泥干化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烘干室降低热量散失,提高热量利用率,提高烘干效率高;通过设置污泥传送装置,防止污泥污水滴落,增加污泥透气性,使污泥烘干均匀,提高烘干效率,该系统热量利用率高,污泥烘干均匀、烘干效率高,可满足企业实施环保治理、清洁化生产要求。

本实用新型包括烘干室和污泥传送装置,烘干室一侧设有污泥进料口,烘干室底部设有污泥出料口,所述烘干室内壁顶板和底板均设有电热传导层,电热传导层外层设置热反射层,热反射层外侧设置保温层;污泥传送装置,包括丝网传送带、粉碎轮、集水槽、污泥防护板,所述丝网传送带两侧沿污泥传送方向固定污泥防护板,丝网传送带上部设置多组粉碎轮,丝网传送带底部设置集水槽;所述烘干室内设置污泥传送装置,污泥进料口与丝网传送带首端对应,污泥出料口与丝网传送带末端对应。

粉碎轮用于将丝网传送带上的污泥粉碎,多组粉碎轮间隔设置,每组粉碎轮上的棘爪密度依次增多,使污泥粒度变小,增加污泥通透性,便于烘干均匀,提高烘干效率;集水槽用于收集污泥运送过程中经丝网传送带滴落的污水;在污泥粉碎后,污泥防护板防止污泥由丝网传送带上散落;电热传导层对烘干室内污泥进行穿透式加热,使污泥快速烘干;热反射层将电热传导层向外散发的热量反射集中到烘干室内部区域;保温层用于保护烘干室内部的热量不向外传导流失。

所述的,丝网传送带首端上方设置落料装置,落料装置包括进料斗和安装在进料斗处的污泥挤压滚筒。

污泥挤压滚筒对进入进料斗内的污泥挤压,去除污泥中部分水分,便于烘干。

所述的,丝网传送带首端固定挡料板。

防止经污泥挤压滚筒处理后的污泥由丝网传送带首端掉落。

所述的,丝网传送带垂直方向上设置多组,相邻两组丝网传送带组间设置落料通道。

所述的,落料通道两端均设有开口,落料通道顶端开口与上层丝网传送带上的污泥防护板连接,落料通道底端开口与下层丝网传送带上的污泥防护板连接。

落料通道将上层丝网传送带和下层丝网传送带连接,方便破碎后的污泥由上层丝网传送带运送至下层丝网传送带。

所述的,烘干室内壁为不锈钢防腐板。

不锈钢防腐板表面光滑,防止污泥腐蚀、附着,降低电热传导层热传导效率。

所述的,烘干室外部顶层外包瓦楞板。保护烘干室防风、防雨雪

所述的,保温层为岩棉保温层。其中岩棉导热性<0.05。

所述的,热反射层为远红外线反射层。

所述的,电热传导层为石墨烯电热传导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处理系统,设置有粉碎轮,对污泥进行粉碎,增加污泥通透性,便于烘干均匀、提高烘干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处理系统,设置有集水槽,防止污水在污泥运送过程中滴落;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处理系统,设置有不锈钢防腐板,不锈钢防腐板表面光滑,防止污泥腐蚀、附着后降低电热传导层热传导效率;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处理系统,设置有烘干室,降低热量散失,提高热量利用率,提高烘干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烘干室结构示意图;

图2是污泥传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室;2、污泥进料口;3、污泥出料口;4、电热传导层;5、热反射层;6、保温层;7、丝网传送带;8、粉碎轮;9、集水槽;10、污泥防护板;11、进料斗;12、污泥挤压滚筒;13、挡料板;14、落料通道;15、不锈钢防腐板;16、瓦楞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城市污泥干化处理系统,包括烘干室1和污泥传送装置,烘干室1一侧设有污泥进料口2,烘干室1底部设有污泥出料口3,所述烘干室1内壁顶板和底板均设有电热传导层4,电热传导层4外层设置热反射层5,热反射层5外侧设置保温层6;污泥传送装置,包括丝网传送带7、粉碎轮8、集水槽9、污泥防护板10,所述丝网传送带7两侧沿污泥传送方向固定污泥防护板10,丝网传送带7上部设置三组粉碎轮8,沿污泥传送方向每组粉碎轮8上的棘爪密度依次增多,使污泥破碎粒度变小,丝网传送带7底部设置集水槽9;烘干室内设置污泥传送装置,污泥进料口2与丝网传送带7首端对应,污泥出料口3与丝网传送带7末端对应。

其中,丝网传送带7首端上方设置落料装置,落料装置包括进料斗11和安装在进料斗11处的污泥挤压滚筒12;丝网传送带7首端固定挡料板13;丝网传送带7垂直方向上设置两组,两组丝网传送带7组间设置落料通道14,所述落料通道14位于丝网传送带7的一侧,落料通道14两端均设有开口,落料通道14顶端开口与上层丝网传送带7上的污泥防护板10连接,落料通道14底端开口与下层丝网传送带上的污泥防护板10连接;所述烘干室1内壁为不锈钢防腐板15;所述烘干室1外部顶层外包瓦楞板16;所述保温层6为岩棉保温层;所述热反射层5为远红外线反射层;所述电热传导层4为石墨烯电热传导层。

电热传导层4对烘干室1内经粉碎轮8粉碎的污泥进行穿透式加热,使污泥快速烘干;热反射层5将电热传导层4向外散发的热量反射集中到烘干室1内部区域;保温层6用于保护烘干室1内部的热量不向外传导流失;不锈钢防腐板15表面光滑,可防止污泥腐蚀、附着,瓦楞板16防风、防雨雪,岩棉保温层中岩棉导热性<0.05,远红外线反射层为远红外线反射膜,石墨烯电热传导层成网状布置。

粉碎轮8由电机驱动,通过支架固定在丝网传送带7上用于污泥粉碎,沿污泥传送方向每组粉碎轮8上的棘爪密度依次增多,使污泥粒度变小,增加污泥通透性,便于烘干均匀,提高烘干效率;集水槽9固定在丝网传送带7底部用于收集污泥运送过程中滴落的污水;污泥防护板10用于防止污泥粉碎后由丝网传送带7上散落;污泥挤压滚筒12对进入进料斗11内的污泥挤压,去除污泥中部分水分,便于烘干,挡料板13防止经污泥挤压滚筒12处理后的污泥由丝网传送带7首端掉落,落料通道14连接上、下层丝网传送带,污泥通过落料通道14传送,防止污泥传送过程中散落。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污泥经污泥进料口进入烘干室,污泥挤压滚筒对进入进料斗内的污泥挤压,挤出后落在上层丝网传送带上,传送时,滴落的污水透过丝网传送带落入集水槽,污泥经粉碎轮破碎,污泥破碎后透气性增加,烘干时,石墨烯电热传导层对破碎的污泥穿透烘干,石墨烯电热传导层产生的热量经远红外线反射膜反射集到烘干室内部区域,提高热量利用率,同时保温层保护烘干室内部的热量不向外传导流失。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