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生物堆槽式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7782发布日期:2018-11-20 20:17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生物堆槽式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污染场地现场、使用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生物堆槽式基础。



背景技术:

使用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生物堆在我国已经逐步开展,目前其生物堆基础一般采用在地面上的土基台、硬化砼基础、凹坑基础等结构形式。

土基台、硬化砼基础、凹坑基础均在地面建造,其在基础上堆放的污染土壤只能堆码成锥台形式,其锥台高度受到限制(一般不能超过2米),锥台四周的斜坡影响生物堆的体积,使生物堆防渗土工膜、通气管路等耗材利用率不高,也使修复污染土壤的生物堆布置场地面积需要较大,增大污染土壤的甩土和运输成本,在场地受到限制时,还无法构筑生物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少、施工成本低、能够很好地利用生物堆修复污染土壤的槽式基础。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使用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生物堆槽式基础,包括利用污染土壤上的取土坑形成的基槽以及与基槽连通的集液结构,相邻基槽之间形成作业通道,基槽和集液结构内壁均铺设有防渗膜。

进一步,所述集液结构为集液池、桶、箱、盒以及罐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集液结构设置在基槽一端、两端或中间位置。

进一步,所述基槽底部倾斜,所述集液结构与基槽底部的低端连通。

进一步,所述基槽侧壁根据土质及基槽深度选择倾斜或垂直。

进一步,所述集液结构侧壁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生物堆槽式基础,包括利用污染土壤上的取土坑形成的基槽以及与基槽连通的集液结构,相邻基槽之间形成作业通道,基槽和集液结构内壁均铺设有防渗膜。该结构的生物堆槽式基础,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取土坑,占地少,解决了生物堆处理场地紧张的问题,施工成本低,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提高了利用生物堆修复污染土壤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A方向示意图;

图3为H-H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如图1-3,所述的槽式基础,包括利用污染土壤1上的取土坑形成的基槽2以及与基槽连通的集液结构4,相邻基槽之间形成作业通道3,基槽和集液结构内壁均铺设有防渗膜,用于形成基槽的取土坑处于土质较密处,且边坡尽可能的接近垂直,其取土坑的长度,根据污染地块的大小确定;其取土坑的宽度,根据施工作业设备挖掘机等的作业半径确定;深度由污染地块中污染深度和选用通气设备所能提供的压力设定,如果污染深度超过通气设备压力所能顺利通气的厚度或取土坑边坡的不崩塌的高度,则可以分层处理,首层处理完成后,再处理余下各层,基槽侧壁7可根据土质及基槽深度选择倾斜或垂直,具体是指根据污染土壤紧密程度、取土坑边坡的不崩塌的角度,允许取土坑边坡有较小的倾斜坡度,有利于降低塌陷的概率,基槽侧壁可设置护坡结构,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预设钢板桩、钢桩、木桩,砼桩等做成垂直基槽边,还可以在取土后使用钢桩、木桩,砼桩等和板、网等组合对斜坡基槽侧壁进行防护,并起到在挖掘机作业时防止松土崩塌;所述集液结构为集液池、桶、箱、盒以及罐的一种,集液结构用于存放渗滤液,集液结构设置在基槽一端、两端或中间位置,集液结构侧壁5倾斜,具体是指根据污染土壤紧密程度、取土坑边坡的不崩塌的角度,将集液结构边坡设置一定的倾斜坡度,同样有利于降低塌陷的概率;基槽底部6倾斜,倾斜角度为1%左右,集液结构与基槽底部的低端连通,以便渗滤液顺利流向集水池。作业通道不仅为挖掘机作业提供场地,而且为污染土壤、微生物、微生物养料、pH调节剂、通气物料等的拌和提供搅拌场地,作业通道的宽度可以小于或与基槽宽度相等。

为使本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详细介绍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修复污染土壤的过程,具体如下:根据污染土壤1的紧密程度,取土坑边坡的不崩塌的角度情况,选用本实用新型;根据污染场大小、地形、坡度等,确定基槽2、作业通道3和集液结构4的布置位置、数量、方向等,在首个基槽2取土坑旁边或附近,建立地面锥台形式生物堆,堆码处理首个基槽2取土坑的污染土壤;首个基槽2完成取土后,修整基槽侧壁7和基槽底部6,基槽侧壁7尽量垂直,基槽底部6向集液结构4倾斜,确保渗滤液能够顺利流入集液结构4。在基槽底部6上,铺设防渗、通气等设施后,在紧挨首个基槽2的第二个基槽内取土,并充分利用作业通道3上添加微生物、养料、pH调节剂、通气物料等,并进行充分拌和搅拌后,堆码在首个基槽2内,建立生物堆并进行处理。以此类推,直至所有基槽全部完成取土,完成生物治理;所有基槽全部完成取土、完成生物治理后,再将基槽2上完成治理的生物堆作为挖掘机作业道,从最后取土的一个基槽开始,处理作业通道3处的污染土壤,以此类推,直至全部污染场地的污染土壤全部处理完成。

该结构的生物堆槽式基础,结构简单,充分利用了取土坑,占地少,解决了生物堆处理场地紧张的问题,施工成本低,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提高了利用生物堆修复污染土壤的效率和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