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遮尘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0577发布日期:2020-05-26 17:04阅读:1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遮尘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遮尘领域,特别是一种家用遮尘布。



背景技术:

遮尘布,即用于遮挡灰尘的布,有工厂用的或者军用的,较大,也有较为普及的家用的,较小。

在早些时候,为了节约成本,家用的遮尘布一般都是蛇皮编织布或者旧床单等替代,对于旧床单,当其上灰尘累积较多时,较难清洗,一般都直接丢弃,较为浪费,而蛇皮编织布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次,时间较长后蛇皮编织布会硬化,导致掀开时会脱落较多塑料碎屑,难清理;

所以,后来人们改为使用表面光滑的塑料布,其中透明的塑料布居多,便于观察被遮盖物品。

目前较为流行的改进产品为:在光滑的透明塑料布边沿设置有色标示带,便于在使用透明的塑料遮尘布时分辨布的边缘,使遮盖物品时更便于操作合理放置。

但是,目前这种遮尘布有一些缺陷:

如今房屋资源比较贵,大家在装修时为了更大化利用空间,往往会做许多内嵌式家具(比如内嵌式书柜、衣帽柜),或者贴墙的顶到屋顶的等等定制家具,如图4,不少款式中为了方便使用和美观,是开放式的,即没有门,这样的家具,用现有的上述遮尘布,无法达到很好的遮尘效果,同时操作起来也很麻烦;

同时目前的上述遮尘布都是折叠储存,折叠后比较厚同时会有回弹力使其翻其,不便于储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性更强、适用于内嵌式、组合式家具等等定制家具的、使用更便捷、更节约遮尘布布料的、便于储存的家用遮尘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家用遮尘布,其包括布料部分,所述布料部分至少一侧边沿设置有粘黏带,其具备条状的朝向所述布料部分外部的第一粘黏面。

如图4,对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开放式的内嵌式家具、或者贴墙的顶到屋顶的等等定制家具,本申请的遮尘布展开时,布料部分可以通过所述粘黏带上的所述第一粘黏面粘黏在家具的顶部(如图5),如果用现有的防尘布,还需要把其卡在某些地方实现固定,本方案与其相比,使用更方便,同时直接粘黏即可,也更节约布料,同时,本方案在收纳时,把布料部分折叠到紧贴粘黏带下方,然后卷起来,由于粘黏带的粘黏性,可以卷成一个圆筒状而又不会弹开,如图3,便于储存节约空间,同时,在遮盖放置于平面的物品时,粘黏带可以粘黏在地面,对整个布料部分起到一个定位作用,和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防止布料部分的滑落,遮尘过程更稳定,遮尘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粘黏带为和纸胶带构成,粘黏后再次撕开,不会在粘黏的载体上(比如家具上)留下胶痕,避免胶痕带来的清理不便的缺陷,本方案可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布料部分设置所述粘黏带的一侧为直边,所述粘黏带沿直边设置,更适应顶部轮廓为直边的开放式的内嵌式家具、或者贴墙的顶到屋顶的等等定制家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布料部分由透明的塑料布构成,便于观察被遮盖物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布料部分被构造为:平铺时为矩形片状,开放式的内嵌式家具、或者贴墙的顶到屋顶的等等定制家具的正面很大部分是矩形的,适应性更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布料部分上与设置所述粘黏带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弧形边,且所述弧形边上也沿设有另一个粘黏带,其具备条状的朝向所述布料部分外部的第二粘黏面,对于靠墙的堆积物品,这样的方案可以使遮尘布在遮尘时,下方通过第一粘黏面粘黏在地面,上方可以通过第二粘黏面粘黏在墙上,对布料部分的固定效果较好,同时弧形边的设置也可以更好的适应实际的情况,比如电视柜处,中间部分有电视,较高,两侧柜体较宽,弧形边可以更好地使布料部分在墙上的固定更匹配这种情况,防止这部分侧边设置为直边时人为弯曲成弧形再粘黏时粘黏带产生褶皱影响粘黏力的情况发生,如图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粘黏面被构造为:所述布料部分平铺时和所述第一粘黏面的朝向相同,避免布料部分的翻转使用,节约布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布料部分上通过排状方式设置有便于把布料部分撕开的通孔。

目前,为了更大化利用空间,会做许多组合式的家具,比如书柜加书桌这样的款式(如图10),这种家具的外形则比较奇特,用现有的上述遮尘布,无法达到很好的遮尘效果,会有较多遮尘布的浪费,如图11中,遇到这样的“书柜+书桌”的组合,那么则通过所述排状式的通孔,把布料部分撕出一个匹配或大致匹配书桌安装部分对应书柜的轮廓的缺口,撕开部分拆除或者顶部依然连接在布料部分上顺势盖在书桌顶部,如果顺势盖在书桌顶部,那么对书柜上对应书桌部分的开口无法遮尘,效果不好,一般这种方式实现全面的遮尘:通过一个或多个其他遮尘布或者从其他遮尘布上撕下的新的布料部分盖住书桌部分,能够使遮尘达到一个比较规整的覆盖较好的且不浪费遮尘布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通孔被构造为:便于把布料部分撕开为两个以上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对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开放式的内嵌式家具、或者贴墙的顶到屋顶的等等定制家具,本申请的遮尘布展开时,布料部分可以通过所述粘黏带上的所述第一粘黏面粘黏在家具的顶部(如图5),如果用现有的防尘布,还需要把其卡在某些地方实现固定,本方案与其相比,使用更方便,同时直接粘黏即可,也更节约布料,同时,本方案在收纳时,把布料部分折叠到紧贴粘黏带下方,然后卷起来,由于粘黏带的粘黏性,可以卷成一个圆筒状而又不会弹开,如图3,便于储存节约空间,同时,在遮盖放置于平面的物品时,粘黏带可以粘黏在地面,对整个布料部分起到一个定位作用,和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防止布料部分的滑落,遮尘过程更稳定,遮尘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收纳状态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收纳状态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遮尘对象—书柜;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遮尘效果图;

图6是图5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遮尘效果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遮尘对象—“书柜+书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遮尘效果图;

图12是图11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粘黏带,2-布料部分,3-书柜,4-电视墙处物品,5-排状布置的通孔,6-书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6,一种家用遮尘布(本实施例中所应用的对象为衣柜),其包括布料部分2,所述布料部分2由透明的塑料布构成,所述布料部分2至少一侧边沿设置有粘黏带1,其具备条状的朝向所述布料部分2外部的第一粘黏面。

具体的,所述粘黏带1为和纸胶带构成,所述布料部分2被构造为:平铺时为矩形片状(所述家用遮尘布分为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使用时即展开状态,收纳时卷成卷筒状,为收纳状态),所述布料部分2设置所述粘黏带1的一侧为四个直边的其中一个直边,所述粘黏带1沿直边设置。

实施例2

如图7、8,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所应用的对象为电视墙处物品4),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布料部分2上与设置所述粘黏带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弧形边,且所述弧形边上也沿设有另一个粘黏带1,其具备条状的朝向所述布料部分2外部的第二粘黏面,所述第二粘黏面被构造为:所述布料部分2平铺时和所述第一粘黏面的朝向相同,对于所述电视墙处物品4(靠墙的堆积物品),这样的方案可以使遮尘布在遮尘时,下方通过第一粘黏面粘黏在地面,上方可以通过第二粘黏面粘黏在墙上,对布料部分2的固定效果较好,同时弧形边的设置也可以更好的适应实际的情况,中间部分有电视,较高,两侧柜体较宽,弧形边可以更好地使布料部分2在墙上的固定更匹配这种情况,防止这部分侧边设置为直边时人为弯曲成弧形再粘黏时粘黏带1产生褶皱影响粘黏力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3

如图9-12,本实施例中,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布料部分2上通过排状方式设置有便于把布料部分2撕开的通孔,即排状布置的通孔5,具体的,所述通孔被构造为:便于把布料部分2撕开为两个以上的部分,为了更大化利用空间,目前很多居民家里会做许多组合式的家具,比如书柜3加书桌6这样的款式(如图10),这种家具的外形则比较奇特,用现有的上述遮尘布,无法达到很好的遮尘效果,会有较多遮尘布的浪费,如图11中,遇到这样的“书柜3+书桌6”的组合,那么则通过所述排状式的通孔,把布料部分2撕出一个匹配或大致匹配书桌6安装部分对应书柜3的轮廓的缺口,撕开部分拆除或者顶部依然连接在布料部分2上顺势盖在书桌6顶部,如果顺势盖在书桌6顶部,那么对书柜3上对应书桌6部分的开口无法遮尘,效果不好,一般这种方式实现全面的遮尘:通过一个或多个其他遮尘布或者从其他遮尘布上撕下的新的布料部分2盖住书桌6部分,能够使遮尘达到一个比较规整的覆盖较好的且不浪费遮尘布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