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特色小镇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1582发布日期:2018-12-18 21:44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特色小镇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特色小镇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特色小镇是指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开放式平台,它主要聚焦特色、新兴产业,具有明确的业态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特色小镇功能,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也可以是较大的村庄。从一些已建或在建的经验可以发现:特色小镇建设是在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并以鲜明的主题提升当地的产业和资源集聚度——也就是说,特色小镇建设虽然最终要服务于产业发展目标,但它们都需要重点补齐环保“短板”,从而保证小镇的绿色、健康发展。

要想实现特色产业和环境保护双赢,就要对小镇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对特色小镇产生的污水达标排放或合理利用,以持续改善、保护好小镇的生态环境质量。而现有特色小镇污水处理系统,仅考虑了污水处理效果,而忽视了土地占用,其占用了大量土地,破坏了植被。因此,设计一种即能够处理特色小镇生活污水,又能够减少占地,增加绿化面积进而实现既补齐环保短板,又展现更多浓浓的绿意变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特色小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特色小镇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该处理系统包含有初沉池部分、厌氧发酵池部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其初沉池部分、厌氧发酵池部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依序先后设置;所述的初沉池部分包括一个顶部开口的初沉池,其开口处设置有进水管,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管道和排泥泵一,中部设置有格栅,在格栅下部的初沉池内部连接设置有抽水泵一,抽水泵一的另一端在厌氧发酵池部分的底部与其连接;所述的厌氧发酵池部分设置于地表以下,其表层与地面同高;厌氧发酵池部分包括防水层、第一土壤层、由隔墙组成的隔室,其中防水层、第一土壤层由上至下依序设置,隔墙由左至右垂直设置,隔墙与隔墙之间形成隔室,所述的隔墙由左至右依序采用上开口隔墙、下开口隔墙交错的方式设置,即所述的隔室由左至右依序隔离形成第一上流室、第一下流室依此循环设置;在隔室顶部设置有集气管,集气管依次穿出防水层和第一土壤层伸出地表;在每个隔室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二排泥管道通过排泥泵二排出;在最后一个隔室上部设置有抽水泵二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的上部与其连接;所述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包括由上至下依序设置的第二土壤层、布水管、砾石层、细沙层、集水管和防渗层,在集水管下部连接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水管。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后部设置有蓄水池,在集水管下部连接设置的水管在蓄水池一侧的顶部与其连接,蓄水池另一侧设置有抽水泵三抽出。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的砾石层内部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与曝气风机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土壤层和第二土壤层上部分别种植设置有绿化植物A和绿化植物B。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格栅为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初沉池顶部设置有安全防护网盖。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上流室和第一下流室的循环设置不少于两组。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排泥管道和第二排泥管道相互连通。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砾石层内设置为粒径16-25mm的砾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科学合理,经过对特色小镇生活污水的初级沉淀、发酵、过滤等工序,最后形成可供特色小镇直接使用的中水;其次使得特色小镇的生活污水满足达标排放;本实用新型各设备部件购买方便,维修更换省时省力,一般特色小镇管理单位均能满足其建造;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厌氧发酵池部分建造在地下,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可根据特色小镇内部情况亦或否建造在地下,其结构布置大大减少了对特色小镇地表的使用,因此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最大范围得减少了对特色小镇植被的破坏,亦增加了特色小镇绿地面积,使得极具功能性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巧妙地融入在特色小镇之内,满足特色小镇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图中1、进水管;2、格栅;3、排泥泵一;4、初沉池部分;5、抽水泵一;6、厌氧发酵池部分;7、第一上流室;8、第一下流室;9、第二上流室;10、第二下流室;11、集气管;12、绿化植物A;13、第一土壤层;14、抽水泵二;15、防渗层;16、第二土壤层;17、布水管;18、细沙层;19、集水管;20、曝气风机;21、绿化植物B;22、抽水泵三;23、曝气管;24、砾石层;25、水管;26、排泥泵二;27、防水层;28、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29、蓄水池;30、隔墙; 31、第一排泥管道;32、第二排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特色小镇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该处理系统包含有初沉池部分4、厌氧发酵池部分6、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28,其初沉池部分4、厌氧发酵池部分6、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28依序先后设置;所述的初沉池部分4包括一个顶部开口的初沉池,其开口处设置有进水管1,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管道31和排泥泵一3,中部设置有格栅2,在格栅2下部的初沉池内部连接设置有抽水泵一5,抽水泵一5的另一端在厌氧发酵池部分6的底部与其连接;所述的厌氧发酵池部分6设置于地表以下,其表层与地面同高;厌氧发酵池部分6包括防水层27、第一土壤层13、由隔墙30组成的隔室,其中防水层27、第一土壤层13由上至下依序设置,隔墙30由左至右垂直设置,隔墙与隔墙之间形成隔室,所述的隔墙30由左至右依序采用上开口隔墙30、下开口隔墙30交错的方式设置,即所述的隔室由左至右依序隔离形成第一上流室、第一下流室依此循环设置;在隔室顶部设置有集气管11,集气管11依次穿出防水层27和第一土壤层13伸出地表;在每个隔室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二排泥管道32通过排泥泵二26排出;在最后一个隔室上部设置有抽水泵二14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28的上部与其连接;所述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28包括由上至下依序设置的第二土壤层16、布水管17、砾石层24、细沙层18、集水管19和防渗层15,在集水管19下部连接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水管25。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28后部设置有蓄水池29,在集水管下部连接设置的水管25在蓄水池29一侧的顶部与其连接,蓄水池29另一侧设置有抽水泵三抽出。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部分28的砾石层内部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与曝气风机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土壤层13和第二土壤层16上部分别种植设置有绿化植物A 12和绿化植物B 21。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格栅2为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初沉池顶部设置有安全防护网盖。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上流室7和第一下流室8的循环设置不少于两组。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排泥管道31和第二排泥管道32相互连通。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砾石层24内设置为粒径16-25mm的砾石。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详细介绍为,特色小镇的生活污水由进水管1进入初沉池4,在初沉池4中经过格栅2以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所述沉淀池4中的污泥由排泥泵一3排出。所述格栅2规格选取10mm左右。

进一步的特色小镇生活污水由抽水泵一5进入厌氧发酵池6,然后依次经过第一上流室7、第一下流室8、第二上流室9、第二下流室10。特色小镇生活污水在厌氧发酵池6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8h。产生的沼气由集气管11排出厌氧发酵池6,可以供小镇使用。所述厌氧池6设于地下,土壤层上面与地面等高。以实现减少占地面积的效果,此外厌氧池6上部设有防水层27土壤层一13、绿化植物A 12。所述防水层起到防止土壤中水进入厌氧发酵池6以及为厌氧发酵池6提供良好的厌氧环境的作用,即既保证厌氧发酵池足够的无氧环境,同时起到防止土壤层一中水分进入厌氧池以及为厌氧池提供良好厌氧环境。所述绿化植物A 12起到绿化环境,增加绿化面积的作用。所述厌氧池产生的污泥由排泥泵二26排出。此处产生的污泥可以用于小镇的园林绿化肥料。

进一步的特色小镇生活污水由抽水泵二14进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28,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28中,特色小镇生活污水由设于土壤层二16中的布水管17流出,依次按图中箭头方向经过砾石层24、细沙层18并通过集水管19进行收集以后排出垂直潜流人工湿地28。所述土壤层二16上部种植绿化植物B 21以起到增大绿化面积的作用。所述绿化植物B 2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优选一些对污水净化作用好,且一年四季常青的植物,以减少植物收割、种植带来的额外投资费用。

所述布水管17等距均匀布水,以实现布水均匀的效果。所述砾石层24规格选取粒径为16-25mm的砾石。所述砾石层中设有曝气管23,曝气管23采用间歇曝气的方式以此为垂直流人工湿地28提供一种好氧、厌氧的环境。曝气时间为每天的六点到晚上十点。污水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28中经过绿化植物B 21、土壤层二16、砾石层24、细沙层18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特色小镇生活污水起到脱氮除磷等净化作用,使其能够达标排放。

所述曝气管23连接有曝气风机20,通过曝气风机20对其进行曝气。

所述细沙层18规格选取粒径4-8mm的细沙。

所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28底部设有20cm防渗层15,以避免污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进一步的特色小镇生活污水通过溢流的方式由集水管19通过水管25进入蓄水池29中。所述蓄水池29中的水通过抽水泵三22排出蓄水池29供特色小镇的景观用水和绿化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