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预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8886发布日期:2019-01-02 21:3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污水预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污水预沉系统。



背景技术:

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中会产生污泥状絮凝物或颗粒性物质较高的悬浮物,需要通过预沉系统处理以达到初步沉降的目的,进而降低氧化沟出水污泥浓度,增加氧化沟污泥浓度。现有的预沉系统存在以下缺点:1.进水与沉淀的污泥进行混合,导致预沉区的混合液浓度过高,增加了预沉区的沉淀负荷,不利于沉淀的工艺进行;2.进水部位与污泥出口为同一部位,相互影响,导致预沉区的污泥沉淀不完全,污泥随出水流失,降低了预沉区的功能;3.混合液需要用气提进行提升,浪费能源;4.斜管下部的斜板浪费池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沉降效果好的新型污水预沉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污水预沉系统,包括池底、分别设置在池底两侧的第一隔墙、以及设置在池底中部与第一隔墙平行的两个第三隔墙,两个所述第三隔墙之间构成布水区;所述第三隔墙与第一隔墙之间所围成的沉淀区内分别安装有与第三隔墙相平行的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和第三隔墙均通过若干个支柱设置在池底上;在第二隔墙与第三隔墙之间的上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斜管填料和溢流堰,所述溢流堰的出水口与设置在第二隔墙外侧的集水槽连通;所述第三隔墙的下端固接有向沉淀区内倾斜的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的下端与底板固接;所述第三隔墙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位置低于斜管填料底端处,高于第一斜板的上端;所述第二隔墙的下端固接有向第三隔墙倾斜的第二斜板;所述池底上设有曝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污水从布水区经进水孔分别进入多个沉淀区,降低了沉淀区的沉淀负荷,有利于沉淀工艺的进行;进水孔可以避免沉淀区中污泥的流失,提高了预沉系统的工作效率;污泥与污水的混合液体不需要用气提提升,节省能源;第一斜板、池底与第三隔墙构成封闭结构避免了斜板下面池容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隔墙,2池底,3第一斜板,4进水孔,5曝气管,6第二斜板,7斜管填料,8布水区,9第二隔墙,10支柱,11集水槽,12沉淀区,13溢流堰,14第三隔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污水预沉系统,包括池底2、分别设置在池底2两侧的第一隔墙1、以及设置在池底2中部与第一隔墙1平行的两个第三隔墙14,两个所述第三隔墙14之间构成布水区8;所述第三隔墙14与第一隔墙1之间所围成的沉淀区12内分别安装有与第三隔墙14相平行的第二隔墙9;所述第二隔墙9和第三隔墙14均通过若干个支柱10设置在池底2上;在第二隔墙9与第三隔墙14之间的上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斜管填料7和溢流堰13,所述溢流堰13的出水口与设置在第二隔墙9外侧的集水槽11连通;所述第三隔墙14的下端固接有向沉淀区12内倾斜的第一斜板3,所述第一斜板3的下端与底板2固接;所述第三隔墙14上开设有进水孔4;所述进水孔4的位置低于斜管填料7底端处,高于第一斜板3的上端;所述第二隔墙9的下端固接有向第三隔墙14倾斜的第二斜板6;所述池底2上设有曝气管5。

该污水预沉系统的应用过程:该系统的布水区8两边各有一个污泥区,污水经氧化沟循环后进入布水区8,经由进水孔4分别进入不同的沉淀区12,经由斜管填料7沉淀后通过溢流堰13溢流至集水槽11,然后外排至二沉池;沉淀区12的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斜板间隙滑落,留在沉淀区12,经底部的曝气管5曝气搅拌混合均匀后进入氧化沟的下一个循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