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漂浮式水体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9095发布日期:2019-07-24 10:3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长效漂浮式水体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长效漂浮式水体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也污染了周围的环境,故对项目区内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出水用作景观用水,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能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约水源。但是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效率不高,设备占地面积较大,集成度不高,且现有污水处理设备的通用化程度不高,针对不同的污水水源必须采用专门设计的设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目前还没有一种介质使用寿命长,可应用于湖泊、河流、景观水修复中,且使用简单,效果持续,综合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的长效漂浮式水体净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介质使用寿命长,可应用于湖泊、河流、景观水修复中,且使用简单,效果持续,综合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的长效漂浮式水体净化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长效漂浮式水体净化设备,包括连接杆、网袋、束袋节、滤芯,其特征在于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网袋,根据待净化水体污染程度,设置网袋的间距,网袋内设置有多个滤芯,网袋内的滤芯之间有间隔,两邻的两个滤芯无接触,网袋两端用束袋节固定。滤芯为多孔纳米陶瓷。滤芯的多孔纳米陶瓷由直径约15-50纳米,长为1-10微米的纳米纤维先组成直径为微米结构的纳米鸟巢材料构成。滤芯优选生物钙材料制备。滤芯在使用前,可以先将滤芯浸泡在具有高浓度菌落的细菌溶液中以对生物钙进行接种。网袋由弹性材料织成,初始袋内宽度小于滤芯宽度。网袋应使用粗织,以确保细菌在水流过介质时轻易地离开袋子。

本实用新型所述长效漂浮式水体净化设备由直径约15-50纳米,长为1-10 微米的纳米纤维组成直径为微米结构的纳米鸟巢材料再构成多孔纳米陶瓷,优选生物钙材料制备,使用前,先将滤芯浸泡在具有高浓度菌落的细菌溶液中以对生物钙进行接种,若未接种,则需要7-10天时间创建菌落,同时,本实用新型网袋使用粗织,可以确保细菌在水流过介质时轻易地离开袋子,确保持续补充死亡细菌,并维持较高的细菌浓度。本实用新型介质使用寿命长且更换方便,可应用于湖泊、河流、景观水修复中,使用简单,效果持续,综合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

1—连接杆,2—网袋,3—束袋节,4—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长效漂浮式水体净化设备,包括连接杆1、网袋2、束袋节3、滤芯4,其特征在于连接杆1上设置有多个网袋2,根据待净化水体污染程度,设置网袋2的间距,网袋2内设置有多个滤芯4,网袋2内的滤芯4之间有间隔,两邻的两个滤芯4无接触,网袋2两端用束袋节3固定。滤芯4为多孔纳米陶瓷。滤芯4的多孔纳米陶瓷由直径约15-50纳米,长为1-10微米的纳米纤维先组成直径为微米结构的纳米鸟巢材料构成。滤芯4优选生物钙材料制备。滤芯4在使用前,可以先将滤芯4浸泡在具有高浓度菌落的细菌溶液中以对生物钙进行接种。网袋2由弹性材料织成,初始袋内宽度小于滤芯4宽度。网袋2应使用粗织,以确保细菌在水流过介质时轻易地离开袋子。

本实用新型所述长效漂浮式水体净化设备由直径约15-50纳米,长为1-10 微米的纳米纤维组成直径为微米结构的纳米鸟巢材料再构成多孔纳米陶瓷,优选生物钙材料制备,使用前,先将滤芯4浸泡在具有高浓度菌落的细菌溶液中以对生物钙进行接种,若未接种,则需要7-10天时间创建菌落,同时,本实用新型网袋2使用粗织,可以确保细菌在水流过介质时轻易地离开袋子,确保持续补充死亡细菌,并维持较高的细菌浓度。本实用新型介质使用寿命长且更换方便,可应用于湖泊、河流、景观水修复中,使用简单,效果持续,综合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