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处理造纸厂废水脱色处理的成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9088发布日期:2019-01-25 17:30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氧处理造纸厂废水脱色处理的成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臭氧处理造纸厂废水脱色处理的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现存的造纸厂废水处理设备存在废水处理过程长、复杂度高、容易阻塞管路的问题,如申请号为:201410426776.X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造纸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其存在的问题是,化学混凝池出来的混凝液体,在沉淀池中需要沉淀12个小时,才能够将沉淀物沉降完毕,效率太低,在生产设备自动化的大前提下,生产效率的短板出现在废水处理环节,企业不得不增加多条废水处理线路去处理废水,一是占用面积大,二是成本过高,不利于中小企业高效率生产。

另外,造纸废水中由于存在多种涂料、化学物品等混杂的现象,存在很多发色基团,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加入臭氧,以打开它们的不饱和建,使之失去显色能力。

但是现存的臭氧脱色工序中,臭氧是直接接通臭氧反应室中,进行反应,臭氧虽然相对于氧气,具有十几倍高的溶解度,但是仍然不属于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臭氧与废水的溶解问题是臭氧利用率和反应是否充分的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处理速度快、流体不易阻塞、臭氧混合充分、利用率高的臭氧处理造纸厂废水脱色处理的成套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臭氧处理造纸厂废水脱色处理的成套设备,包括臭氧催化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和臭氧催化脱色单元,所述臭氧催化预处理单元包括顺序连接的用于去除有机物的化学混凝池、过滤絮状物和漂浮物的多级过滤装置和用于除去难降解的有机物的臭氧氧化池,所述多级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三级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过滤瓶,相邻两过滤瓶之间通过短管连通,每一级过滤瓶中均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下方的过滤瓶上设有反冲洗进口,所述过滤层上方的过滤瓶上设有反冲洗出口,所述短管处以及最上方过滤瓶的入口和最下方过滤瓶的出口均安装阀门,所述反冲洗进口和所述反冲洗出口均安装阀门;所述生物处理单元的顶部连通臭氧氧化池的出口;所述臭氧催化脱色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臭氧发生装置、输送管路、一级混合器、二级混合器、投放器和催化池,所述一级混合器包括筒状体、安装在所述筒状体内圈高位的细雾喷头和安装在所述筒状体底部并沿环状布置的一圈出气口,一圈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输送管路,所述筒状体底部下沉设有沉积室,所述筒状体顶部为出气端,所述沉积室通过第一抽吸泵和第一抽吸管道连通所述催化池;所述二级混合器包括盆状体,所述盆状体的底端安装筛状出气口,所述筛状出气口连通所述一级混合器的出气端,所述盆状体的一侧高位设有进水口,所述盆状体的另一侧低位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第二抽吸泵和第二抽吸管道连通所述催化池,所述盆状体的顶端通过气管密封连接所述投放器,所述投放器包括气腔和连通该气腔的若干气筛,所述气筛置于所述催化池内,所述生物处理单元的底部连通所述催化池。

基上所述,所述过滤瓶呈圆筒状,所述过滤瓶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滤瓶的高度,所述反冲洗进口外接加压泵,所述反冲洗出口外接抽吸泵。

基上所述,至少三级所述过滤瓶中的过滤层自上而下的过滤粒径逐渐减小。

基上所述,所述一级混合器的出气端与所述二级混合器的筛状出气口密封连接。

基上所述,所述一级混合器和所述二级混合器之间为柔性连接。

基上所述,所述筛状出气口包括锥形气腔和筛状喷头。

基上所述,所述生物处理单元包括投放有生物流化填料和工程菌种的生化池。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化学混凝池后直接连接多级过滤装置,多级过滤装置的各级过滤瓶中设有过滤层,按照杂质粒径进行多级过滤,直接过滤的主要问题是大尺寸的飘絮物容易阻塞管道,因此,将第一层过滤瓶设计的足够大,同时增加反冲洗,在过滤一定时间后,开启反冲洗,将堆叠的絮状物冲走,然后继续过滤,节约了沉淀池的沉淀时间,提升了废水处理的速度,其具有处理速度快、处理过程基本连续、流体不易阻塞的优点。

后续的臭氧催化脱色单元采用两级混合器,将部分臭氧溶解到水中后,再通过抽吸泵和抽吸管道流入废水中进行处理,未能溶解的臭氧通过投放器,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废水,最大化程度的提升臭氧溶解度,提升臭氧利用效率,其具有臭氧混合充分、臭氧应用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臭氧反应进行造纸厂废水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化学混凝池;2.多级过滤装置;2-1.过滤瓶;2-2.短管;2-3.过滤层;2-4.反冲洗进口;2-5.反冲洗出口;2-6.阀门;2-7.阀门;3.臭氧氧化池;4.臭氧发生装置;5.一级混合器;5-1.筒状体;5-2.细雾喷头;5-3.出气口;5-4.沉积室;5-5.第一抽吸泵;5-6.第一抽吸管道;6.二级混合器;6-1.盆状体;6-2.筛状出气口;6-3.进水口;6-4.出水口;6-5.第二抽吸泵;6-6.第二抽吸管道;7.投放器;7-1.气腔;7-2.气筛;8.催化池;9.生化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臭氧处理造纸厂废水脱色处理的成套设备,包括臭氧催化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和臭氧催化脱色单元,所述臭氧催化预处理单元包括顺序连接的用于去除有机物的化学混凝池1、过滤絮状物和漂浮物的多级过滤装置2、用于除去难降解的有机物的臭氧氧化池3,所述多级过滤装置2包括至少三级自上而下顺次连接的过滤瓶2-1,相邻两过滤瓶2-1之间通过短管2-2连通,每一级过滤瓶2-1中均设有过滤层2-3,所述过滤层2-3下方的过滤瓶上设有反冲洗进口2-4,所述过滤层2-3上方的过滤瓶上设有反冲洗出口2-5,所述短管2-2处以及最上方过滤瓶的入口和最下方过滤瓶的出口均安装阀门2-6,所述反冲洗进口2-4和所述反冲洗出口2-5均安装阀门2-7。

其中,化学混凝池1中加入药物,采用机械搅拌、辅助加热的方式增加反应效率,尽快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悬浮颗粒析出,同时由于搅拌的原因,有机物分散于废水中,难以凝结,然后进入到多级过滤瓶中,最上层的过滤瓶中采用粗砂,主要过滤絮状物,因为絮状物较多,因此将其尺寸设计的足够大,一般为第二层过滤瓶直径的2-3倍,主要是避免堵塞,此后的过滤瓶按照常规尺寸设计,过滤层自上而下的过滤粒径逐渐减小,如依次为细石英砂、磁铁矿滤料等,依次多级过滤,过滤过程中,由于没有沉淀步骤,杂质较多,需要频繁的进行反冲洗操作,通过反冲洗将杂质排出,然后继续过滤,虽然增加了反冲洗操作,但是反冲洗时间相对于沉淀步骤的时间很短,过滤过程加快,废水处理的效率提高。

在过滤后,液体进入到臭氧氧化池3中进行臭氧的催化氧化反应,然后进入生物处理单元,所述生物处理单元包括投放有生物流化填料和工程菌种的生化池9,所述生化池9的顶部连通臭氧氧化池3的出口,承接经过经臭氧预处理后的废水,生化池使优势降解工程菌能够留在填料内部,不流失,保证生物量。所述生物处理单元的底部连通所述催化池8。

之后的废水进入到所述臭氧催化脱色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臭氧发生装置4、输送管路、一级混合器5、二级混合器6、投放器7和催化池8,所述一级混合器5包括筒状体5-1、安装在所述筒状体5-1内圈高位的细雾喷头5-2和安装在所述筒状体5-1底部并沿环状布置的一圈出气口5-3,一圈所述出气口5-3连通所述输送管路,所述筒状体5-1底部下沉设有沉积室5-4,所述筒状体5-1顶部为出气端,所述沉积室5-4连接有第一抽吸泵5-5和第一抽吸管道5-6;所述二级混合器6包括盆状体6-1,所述盆状体6-1的底端安装筛状出气口6-2,所述筛状出气口6-2包括锥形气腔和筛状喷头,所述筛状出气口6-2连通所述一级混合器5的出气端,所述盆状体6-1的一侧高位设有进水口6-3,所述盆状体6-1的另一侧低位设有出水口6-4,所述出水口6-4连接有第二抽吸泵6-5和第二抽吸管道6-6,所述盆状体6-1的顶端通过气管密封连接所述投放器7,所述投放器7包括气腔7-1和连通该气腔的若干气筛7-7。

其中,所述一级混合器5的出气端与所述二级混合器6的筛状出气口密封连接。所述一级混合器5、所述二级混合器6和所述投放器7之间均为柔性连接,具体为柔性软管连接,但是需要确保臭氧气体的通过。

臭氧发生装置用于产生臭氧,产生的臭氧通过输送管路进入到一级混合器5中,一级混合器5上的细雾喷头5-5喷出水雾,自上而下下落,臭氧自下而上飘起,在对流过程中,两者充分接触,下落的水雾带走一部分臭氧,进入到沉积室5-4中,然后随第一抽吸泵5-5和第一抽吸管道5-6进入到催化池中,未能溶解的臭氧继续上行,进入到二级混合室6中,二级混合室6设置为盆状,底面积较大,采用一个筛状出气口6-5将臭氧气泡话,在上行通过二级混合室6的过程中溶解进去,二级混合室的进水口6-6和出水口6-4用于流体的流通,将溶解了臭氧的水通过第二抽吸泵6-5和第二抽吸管道6-6一同进入催化池中。未能溶解的臭氧继续上行,进入投放器7中,在投放器7的气腔7-1中分配至各个气筛7-2,然后通过气筛7-2喷射进入催化池,与催化池中的废水直接接触产生反应,利用气筛的目的是产生射流,更容易与废水溶解。

为了减少多级过滤瓶的占用空间,所述过滤瓶呈圆筒状,所述过滤瓶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滤瓶的高度。

为了提升反冲洗力度,所述反冲洗进口外接加压泵,所述反冲洗出口外接抽吸泵,双向施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