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难度废水汽化氧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4174发布日期:2019-03-15 20:1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高难度废水汽化氧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难度废水汽化氧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领域,很多情况下需要处理的污水COD浓度非常高,以至于采用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目前处理高浓度污水的工艺条件均很苛刻,因此处理费用均很高。

在处理高浓度污水时,传统首推“湿式氧化”工艺(WAO),湿式氧化技术是上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在高温高压下处理废水的技术。目前湿式氧化处理有机废水技术主要包括:湿式空气氧化法(WAO),催化湿式空气氧化法(CWAO),湿式双氧水氧化法(WPO),催化湿式双氧水氧化法(CWPO)。湿式空气氧化法是在高温(240~325℃)和高压(5~20MPa)条件下,以空气中的氧气为氧化剂,在液相中将有机物污染物氧化为CO2和H2O以及小分子有机物的化学过程。湿式氧化对高浓度的污水处理效果非常好,但是由于处理成本昂贵,即反应要求的高温高压环境使得设备造价及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一直未能得到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因此,如何降低工艺要求,促使反应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同时保证较高的处理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节能,反应速率快的高难度废水汽化氧化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难度废水汽化氧化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空气压缩机、热交换器、反应器、气液分离器、气液混合泵和蒸汽发生装置,所述污水收集池通过送水管道连接所述气液混合泵、并在所述送水管道上设有增压泵;所述气液混合泵的进气端通过输气管道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气液混合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反应器;所述反应器设有搅拌装置;所述反应器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水进水端,所述热交换器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所述蒸汽发生装置通过蒸汽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反应器;所述送水管道通过输液管道连接双氧水池,所述输液管道上设有输液泵。

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延伸至所述反应器内部,所述搅拌轴上依次设置螺旋型搅拌叶片。

优选地,所述污水收集池包括前置收集池和后置收集池;所述前置收集池和后置收集池之间由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上设有除杂格栅。

优选地,所述前置收集池底部为圆锥形。

优选地,所述前置收集池底部设有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反应器前端使用气液混合泵,在废水、空气和双氧水未进入反应器前,在气液混合泵中预先使得废水与空气、双氧水充分混合,进入反应器后加速反应速度,在反应器设有搅拌装置能够在边加热边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大大提高反应速率,并且本实用新型对废水处理装置流程简单,处理成本低,温度和压力都较低,不产生二次污染,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难度废水汽化氧化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难度废水汽化氧化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池1、空气压缩机2、热交换器3、反应器4、气液分离器5、气液混合泵6和蒸汽发生装置7,具体地,污水收集池1通过送水管道8连接气液混合泵6、并在送水管道8上设有增压泵81;气液混合泵6的进气端通过输气管道连接空气压缩机2;气液混合泵6通过管道连接热交换器3;热交换器3通过管道连接反应器4;反应器4设有搅拌装置41;本实用新型中,搅拌装置41包括驱动电机411和搅拌轴412;搅拌轴412延伸至反应器4内部,搅拌轴412上依次设置螺旋型搅拌叶片413,通过螺旋型搅拌叶片413的搅拌,使得反应器4中各种物料混合得更加均匀;当然其他类型的搅拌装置也可以适用;反应器4顶部通过管道连接热交换器3的热水进水端,热交换器3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气液分离器6;蒸汽发生装置7通过蒸汽输送管道连接反应器4;送水管道8通过输液管道9连接双氧水池10,输液管道9上设有输液泵91。

为了进一步除去污水中的较大杂物,该污水收集池1包括前置收集池1a和后置收集池1b;前置收集池1a和后置收集池1b之间由隔板11隔开;隔板11上设有除杂格栅12;通过除杂格栅12能够拦截废水中较大悬浮物、垃圾等;利于后续处理,为了便于排除前置收集池1a内的残渣,在前置收集池1a底部为圆锥形,并在前置收集池1a底部设有排污阀。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