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6338发布日期:2019-04-29 11:4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厌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厌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工厂日益增多,现有污水处理规模及出水水质满足不了城市建设的需求,水污染日益严重,水中有害指标的过量排放严重影响着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尤其是水中的氮磷超标,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大量水藻。现污水处理厂都需执行一级排放标准,而水中的氮则是一大去除难点,必须经过深度处理,才能够减少污水排放量,减轻水体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和中水回用,因此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至关重要。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兼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群体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又称厌氧消化。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由于具有较低的能量消耗、良好的去除效果、较高的反应速率和对毒性物质更好的适应性而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其中厌氧生物滤池则是一种高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它内部装有滤料,厌氧微生物部分附着在滤料上,形成厌氧生物膜。污水流经挂有生物膜的滤料时,水中的有机物扩散到生物膜表面并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降解转化为沼气,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厌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装置,将厌氧生物滤池的结构进行合理设置,不易产生堵塞,有利于进料污水与生物膜的充分接触,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厌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装置,包括池体、AF布水槽、AF出水区、布水缓冲区、固定化滤床、清水区、集水槽和集水堰,所述AF布水槽和AF出水区并排设置在池体的外侧,所述池体内设有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布水缓冲区、固定化滤床和清水区,所述活性层由活性炭层和填料层组成,所述布水缓冲区内设有用于连接AF布水槽的布水管,所述池体顶部设有集水堰,所述集水堰靠近AF出水区一端连接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AF出水区连接,所述AF出水区与AF布水槽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布水管通过内循环泵与AF布水槽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布水管设有多组,所述多组布水管均匀分布在池体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活性炭层和填料层均设有多组,所述多组活性炭层和多组填料层交叉排列,所述活性炭层和填料层数量之和不少于五层,所述填料层上下两端设有用于固定的钢丝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集水槽和AF出水区之间有穿墙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AF出水区和AF布水槽之间有穿墙孔。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合理,不易产生堵塞,有利于进料污水与生物膜的充分接触,采用生物脱氮技术去除含氮废水中的含氮物质,克服了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问题,为含氮废水的除氮提供了一种高效低耗的途径,适合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厌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厌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AF布水槽;2、AF出水区;3、池体;4、集水堰;5、集水槽;6、清水区;7、填料层;8、活性炭层;9、布水缓冲区;10、布水管;11、内循环泵;12、穿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厌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装置,包括池体3、AF布水槽1、AF出水区2、布水缓冲区9、固定化滤床、清水区6、集水槽5和集水堰4,所述AF布水槽1和AF出水区2并排设置在池体3的外侧,所述池体3内设有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布水缓冲区9、固定化滤床和清水区6,所述固定化滤床由活性炭层8和填料层7组成,所述布水缓冲区9内设有用于连接AF布水槽1的布水管10,所述池体3顶部设有集水堰4,所述集水堰4靠近AF出水区2一端连接集水槽5,所述集水槽5与AF出水区2连接,所述AF出水区2与AF布水槽1连接。所述布水管10通过内循环泵11与AF布水槽1连接。所述布水管10设有多组,所述多组布水管10均与分布在池体3底部。所述活性炭层8和填料层7均设有多组,所述多组活性炭层8和多组填料层7交叉排列,所述活性炭层8和填料层7数量之和不少于五层,所述固定化滤床上下两端设有用于固定的钢丝网。所述集水槽5和AF出水区2之间有穿墙孔。所述AF出水区2和AF布水槽1之间有穿墙孔。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装置,首先污水通过泵机输送至AF布水槽1,AF布水槽1底部设有蒸汽水管对污水进行加温(冬季时通过AF布水槽1底部的蒸汽管通入蒸汽,进行蒸汽加热,附图中未表示出来),污水再经内循环泵11从AF布水槽1输送至池体3底部的布水管10,布水管10均匀分布在池体3底部,接下来污水从池体3底部自下而上逐步经过布水缓冲区9,随后进入填料层7,此处污泥填料层主要由5小层组成,分别为填料-活性炭-填料-活性炭-填料,每层厚度一致,填料层上下均用钢丝网固定,填料和活性炭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场所;污水从填料层出来后,进入清水区6,为了使集水均匀,清水区6顶部中间位置设置集水堰4;集水堰4的水由穿墙孔溢流进入集水槽5(本实施例中穿墙孔孔径大小依据水量而定,一般情况水流速控制在1m/s以下),再从集水槽5通过穿墙孔进入AF出水区2;随后大部分的循环水再由AF出水区2穿墙孔进入AF布水槽1与布水槽中的水混合再进行下一轮循环,剩余的水排出。

实施例二:

该装置池体3容积约300m3,设计处理水样500m3/d,水力停留时间为14.44h左右。AF布水槽1用于储存输送进的污水,内循环泵11通过管道连接AF布水槽1和池体3底部的布水管10,将污水输送至池底3底部进行均匀布水,水流通过布水管10自下而上均匀至布水缓冲区9,污水通过缓冲区9后,继续上升至填料层7,污水经过填料层7、活性炭层8时与微生物接触,在厌氧及缺氧状态下(此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在0.5mg/L以下)发生反硝化反应,硝态氮从添加的碳源中获得电子被还原产生氮气,因此氮得以去除;厌氧生物滤池内温度维持在25~30℃(冬季时通过AF布水槽1底部的蒸汽管通入蒸汽,进行蒸汽加热,附图中未表示出来),pH值为7~8。污水从填料层7出来后,进入上层清水区6,通过清水区6顶部中间位置的集水堰4自流入集水槽5,再从集水槽5自流进AF出水区2;随后大部分的循环水再由AF出水区2自流进入AF布水槽与布水槽1中的水混合后再进行下一轮循环处理,剩余的水排出。

本案例主要采用生物脱氮技术去除含氮废水中的含氮物质,克服了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问题,为含氮废水的除氮提供了一种高效低耗的途径。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