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2782发布日期:2019-09-13 23:2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更详而言之,涉及一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对于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于饮用水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净水机能够将自来水等含有杂质的饮用水进行净化处理得到适合人们引用的水。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饮水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现在净水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也越来越普及。

现有技术的净水机产品的滤瓶结构,滤瓶与整机的安装基座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但是在安装及更换过滤材料时,需使用相匹配的专用工具拧下瓶盖,该结构虽然简单,但更换操作不方便。这种滤瓶与整机的安装基座直接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在拆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将滤瓶中过滤出的杂质和剩余的水分洒落。此外,现有的净水机产品的滤瓶在更换滤芯材料的过程中还很容易对滤芯造成污染,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的净水机产品还有采用卡接式的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将滤瓶的瓶盖和瓶身一体地卡接在净水机整机的安装基座。这种安装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安装操作繁琐的问题,但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水的压力或者是由于制造精度不足,容易造成整机或滤瓶连接部位漏水。此外,现有技术的净水机还有采用旋转连接的方式将滤瓶安装在净水机整机的安装基座。这种安装方式方便了操作人员对滤瓶的拆卸和安装,但是需要使用一个旋转连接装置分别连通所述滤瓶和安装基座,然后通过安装基座才能将滤瓶连通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这种多级的连接方式增加了水的密封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制造和加工的难度。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这种旋转连接方式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拆卸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旋转连接件的晃动或错位,从而影响净水机的密封性能,导致连接部位的漏水。

现有技术的净水机产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漏水现象,如果不及时的检查、发现和及时的处理可能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甚至会因为大量水流失而导致设备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其中所述净水机的净水装置提高了水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由一座通器将所述净水装置的滤瓶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其中所述滤瓶在不需要专业的安装操作工具可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座通器,降低了所述滤瓶的安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的所述座通器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净水机主机,当所述座通器处于拆装位置时,所述座通器的开口朝向净水机的外侧,便于所述滤瓶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其中所述净水装置具有自封水设计,当所述滤瓶由拆装位置被枢转至工作位置时,所述滤瓶在一压力的作用下自动地密封连接于所述座通器,降低了所述滤瓶的安装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其中所述座通器被可转动地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并且所述座通器可被转动至水平位置,使得所述滤瓶在被拆卸时不会导致滤瓶中的水和杂质泄露。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其中所述座通器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净水机的收纳空间,当所述滤瓶被安装后向上地旋转至所述收纳空间,节省所述净水机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的滤瓶和所述座通器具有防呆设计,避免所述滤瓶被装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其中所述净水机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净水装置,并且所述净水装置串联地连接,以将原水多次净化过滤,实现多级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所述净水机能够检测净水机主机内部漏水和净水机外部的漏水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其中该净水装置和净水主机不需要精密的部件和复杂的结构,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一净水装置,适用于连接一进水管和一出水管,包括:

一滤瓶组件;和

一座通器,其中所述滤瓶组件被连通于所述座通器,其中所述座通器具有至少一进水通道和至少一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连通于所述滤瓶组件,并且所述座通器可枢转地连通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安装座,其中所述座通器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座通器被保持在所述安装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通器进一步包括一座轴和至少一连通部,其中所述连通部自所述座通器的所述座轴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其中所述座通器的所述座轴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其中所述滤瓶组件通过所述连通部连通于所述座通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通器的所述座轴进一步包括一进水轴和一出水轴,其中所述进水通道被形成于所述进水轴,所述出水通道被形成在所述出水轴,以便需要净化的原水通过所述进水通道被通入到所述滤瓶组件,所述滤瓶组件将处理后的水再经过所述出水通道向外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安装座和一第二安装座,其中所述安装座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被设置于所述座通器的所述连通部的两侧,其中所述座轴的所述进水轴被保持在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出水轴被保持在所述安装座的所述第二安装座,藉由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支撑所述座通器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轴的所述进水轴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进水轴入水口和至少一进水轴出水口,所述出水轴进一步具有至少一出水轴入口和至少一出水轴出口,其中所述进水轴出水口和所述出水轴入口被形成在所述连通部,以供原水通过所述进水轴出水口通入到所述滤瓶组件,净化后的水通过所述出水轴入口被向外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通器的所述连通部进一步具有一连接槽,其中所述连接槽将所述座通器的所述进水轴出水口连通于所述滤瓶组件,由所述连接槽将所述座通器的所述出水轴入口连通于所述滤瓶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通器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护板和一第二护板,其中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自所述座通器的所述座轴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其中所述第一护板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二护板为弧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形成一辅助安装空间,所述辅助安装空间阻止所述滤瓶组件被反装和防止所述滤瓶组件因转动而造成所述净水装置的水路堵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被设置于所述连接槽的前后两侧,被用于防止所述滤瓶组件在所述连接槽中晃动,其中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保持在所述滤瓶组件的前后两侧,所述滤瓶组件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进而驱动所述座通器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装置的所述滤瓶组件进一步包括一瓶身,一连接头和至少一滤芯,其中所述连接头和所述瓶身形成一瓶体空间,所述滤芯被设置于所述瓶体空间,所述滤瓶组件通过所述连接头连通于所述座通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滤瓶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密封装置,其中所述密封装置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头和所述座通器之间,所述连接头通过所述密封装置密封地连通于所述座通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自封水装置,所述滤瓶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支撑翼,其中所述自封水装置在所述滤瓶组件被安装的过程中对所述支撑翼施加压力,以使得所述滤瓶组件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座通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封水装置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其中所述自封水装置与所述安装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撑翼被设置于所述滤瓶组件的所述连接头,所述自封水装置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形成一滑槽,其中当所述滤瓶组件被向上转动时,所述支撑翼被所述自封水装置引导在所述滑槽中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封水装置进一步设有一施力面,其中所述支撑翼具有一受力面,当所述滤瓶组件被向上转动时,所述自封水装置的所述施力面贴合在所述受力面,并由所述施力面给予所述受力面一压力,从而向下地压动所述支撑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封水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近端和一远端,所述近端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远端的曲率半径,以使得所述滤瓶组件在被向上转动时,所述自封水装置向下地压动所述支撑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净水机主机,适于安装至少一滤瓶组件,包括:

一壳体支架;

一管道组件,其中所述管道组件被安装在所述壳体支架;以及

至少一座通器,其中所述座通器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管道组件,其中所述座通器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进水通道和至少一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连通于所述滤瓶组件,以使原水通过所述进水通道通入到所述滤瓶组件,再藉由所述滤瓶组件将净化后得到的水通入到所述出水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主机进一步包括一安装座,其中所述座通器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座通器被保持在所述安装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通器进一步包括一座轴和至少一连通部,其中所述连通部自所述座通器的所述座轴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其中所述座通器的所述座轴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其中所述滤瓶组件通过所述连通部连通于所述座通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通器的所述座轴进一步包括一进水轴和一出水轴,其中所述进水通道被形成于所述进水轴,所述出水通道被形成在所述出水轴,以便需要净化的原水通过所述进水通道被通入到所述滤瓶组件,所述滤瓶组件将处理后的水再经过所述出水通道向外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主机进一步具有至少一收纳空间,其中所述滤瓶组件被可枢转地连通于所述座通器,所述滤瓶组件被旋转地收纳至所述收纳空间,节省所述净水机主机的占地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主机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水泵,其中所述水泵被设置连通于至少一座通器,由所述水泵向所述座通器连通的所述滤瓶组件提供合适的水压,其中所述水泵被设置于所述收纳空间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支架进一步包括一支架主体,一前壳体,以及一后壳体,其中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所述管道组件和所述座通器被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主机进一步包括一电气装置,其中所述电气装置被用于控制所述净水机主机中水流的通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主机进一步包括一漏水保护器,其中所述漏水保护器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支架的下部,所述漏水保护器被用于检测所述净水机主机是否漏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净水机,包括:

至少一净水单元,其中所述净水单元包括:

至少一滤瓶组件;

至少一进水管和至少一出水管,其中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滤瓶组件;以及

至少一座通器,其中所述滤瓶组件被连接于所述座通器,其中所述座通器具有至少一进水通道和至少一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连通于所述滤瓶组件,并且所述座通器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和

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原水通道和至少一纯水通道,其中所述原水通道和所述纯水通道连通于所述净水单元,通过所述原水通道向所述净水单元的所述滤瓶组件提供原水,再由所述纯水通道将所述滤瓶组件得到的水向外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废水通道,其中所述废水通道被连通于所述净水单元的所述滤瓶组件,通过所述废水通道将所述滤瓶组件将净化后得到的废水向外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单元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净水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净水单元包括一个所述座通器和一个所述滤瓶组件,其中所述滤瓶组件包括一聚丙烯熔喷滤芯,以通过所述聚丙烯熔喷滤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单元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净水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净水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座通器和至少一个所述滤瓶组件,其中所述滤瓶组件包括一个活性炭滤芯,以通过所述活性炭滤芯去除原水中的异味、异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单元进一步包括一第三净水单元,其中所述第三净水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座通器和至少一个所述滤瓶组件,以及至少一水泵,其中所述滤瓶组件包括一个反渗透膜滤芯,以通过所述反渗透膜滤芯深度去除水中的微米级异物,其中所述水泵向所述滤瓶组件提供合适的水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单元进一步包括一第四净水单元,其中所述第四净水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座通器和至少一个所述滤瓶组件,其中所述滤瓶组件包括一个超滤炭复合滤芯,以通过所述超滤炭复合滤芯进一步吸附异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安装座,其中所述座通器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座通器被保持在所述安装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通器进一步包括一座轴和至少一连通部,其中所述连通部自所述座通器的所述座轴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其中所述座通器的所述座轴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其中所述滤瓶组件通过所述连通部连通于所述座通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进一步还包括一支架壳体,和一管道组件,其中所述净水单元和所述管道组件被安装在所述支架壳体,其中所述管道组件形成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原水通道和所述纯水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进一步包括一电气装置,其中所述电气装置被用于控制所述净水机主机中水流的通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水机进一步包括一漏水保护器,其中所述漏水保护器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支架的下部,所述漏水保护器被用于检测所述净水机主机是否漏水。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净水机的整体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整体示意图的后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整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净水过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一净水机主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一净水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8A至图8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所述净水装置的一滤瓶的安装方法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装置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净水机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实用新型附图之图1A至图7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净水机及其净水机主机和净水装置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净水机具有一原水通道101,一纯水通道102以及一废水通道103,其中原水通过所述原水通道101通道到所述净水机,由所述净水机处理后将得到的纯水通过所述纯水通道102排出,其中所述净水机将净化后得到的废水或其他杂质通过所述废水通道103排出。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原水是指未经处理的水,比如自来水等直接由外界连通于所述净水机,并向所述净水机直接输送的水。

所述净水机包括至少一净水单元100,其中所述净水单元100被连通于所述原水通道101,所述纯水通道102以及所述废水通道103,由所述净水单元100将所述原水通道101输送的原水净化后得到相应地纯水和废水。所述净水单元100将净化后得到的所述净水通过所述纯水通道102向外引导,将所述废水通过所述废水通道103向外排出。

优选地,所述净水机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净水单元100,所述净水单元100之间相互串联地连接,并且多个所述净水单元100相互串联后再连通于所述原水通道101,所述纯水通道102以及所述废水通道103。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单元100之间具有不同的净化作用,也就是说,所述净水单元100能够净化处理原水中不同的杂质。

更优选地,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单元10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净水单元110,一第二净水单元120,一第三净水单元130以及一第四净水单元140,其中所述第一净水单元110,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以及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之间依次地相互地串联连接。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原水通道101连通于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一净水单元110,由所述第一净水单元110对原水进行第一次地净化,和将第一次净化后的原水通入到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原水自所述第一净水单元110后依次地通入到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以及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分别由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以及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对原水进行进一步地净化处理。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将净化后得到的纯水通过所述纯水通道102排出或者通入到下一净水单元10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一净水单元110,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等在净化处理原水的过程中可以将得到的杂质,比如悬浮物等杂质储存。

相应地,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和/或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经净化后得到的废水通过所述废水通道103排出。

如图3所示,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一净水单元110是通过聚丙烯熔喷滤芯进行净化处理所述原水,其中所述第一净水单元110的所述聚丙烯熔喷滤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悬浮物,保护后续连接的滤芯。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是通过活性炭滤芯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其中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能够高效吸附水中含有的异色、异味以及多种有机物。

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是通过反渗透膜滤芯对第二净水单元120净化处理后的所述原水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的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过滤精度高,能够深度去除水中的微米级异物。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对原水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后得到相应地废水,由所述第三净化单元130将得到的废水通过所述废水通道103排出。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是通过超滤炭复合滤芯对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处理后得到的净水进行进一步地净化处理,其中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的所述超滤炭复合滤芯能够进一步吸附异味,改善水质口感,和防止二次污染。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为两级净化。相应地,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单元100包括四个所述净化滤芯,为五级过滤。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净化处理水需要较高的水压,因此,在所述净水单元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增压装置,其中所述增压装置增加所述净水单元100内的水的压力,以便原水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水压过高对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一净水单元110和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中的滤芯的影响,所述增压装置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和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之间。

实用新型附图之图1A至图2所示,所述净水机包括一净水机主机10和至少一滤瓶组件20,其中所述滤瓶被设置于所述净水机主机10。所述滤瓶组件20被用于净化处理通入到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原水,和得到相应地纯水和废水。所述净水机主机10通过所述原水通道101将原水通入到所述滤瓶组件20,其中所述净水机主机10将所述滤瓶组件20处理得到的纯水通过所述纯水通道102排出,通过所述废水通道将所述废水向外排出。

所述净水机主机10进一步包括一壳体支架11,至少一座通器12,以及一管道组件13,其中所述座通器12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支架11,由所述座通器12连通于所述滤瓶组件20。所述管道组件13被用于连通所述座通器12,藉由所述座通器12将通入到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原水通入到所述滤瓶组件20,由所述滤瓶组件20对所述原水进行净化处理。所述滤瓶组件20将净化处理后的纯水和废水在通过所述座通器12通入到所述管道组件13,藉由所述管道组件13将净水机处理后的净水和废水排出。

如图2所示,所述管道组件13进一步包括一原水管道131,一纯水管道132以及一废水管道133,其中所述原水管道131形成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原水通道101,所述纯水管道132形成所述纯水通道102,其中所述废水管道133定义所述废水通道103。

所述净水机主机10进一步具有至少一收纳空间1001,其中所述收纳空间1001由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壳体支架11形成。所述收纳空间1001被形成在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前部,其中所述收纳空间1001被用于收纳所述净水机的所述滤瓶组件2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滤瓶组件2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净水机主机10,并且所述滤瓶组件20被密封地连通于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座通器12,由所述座通器12向所述滤瓶组件20通入原水和将处理后的纯水和废水排出。所述座通器12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壳体支架11,当所述座通器12被旋转至开口朝向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外侧时,所述滤瓶组件20便于被安装于所述座通器12和从所述座通器12拆除。相应地,当所述座通器12被旋转至开口朝向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收纳空间1001时,所述滤瓶组件20被保持在所述收纳空间1001,以便于节省所述净水机所占用的空间。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机主机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安装座14,其中所述安装座14被设置于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壳体支架11。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座通器12由所述安装座14可枢转地保持在所述壳体支架11,其中所述座通器12可绕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安装座14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座14将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座通器12保持在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收纳空间1001。所述管道组件13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入水管134和至少一出水管135,其中所述座通器12被连通于至少一个所述入水管134和至少一个所述出水管135,由所述入水管134向所述座通器12注入原水,其中所述座通器12处理后得到的纯水和/或废水通过所述出水管135向外排出。

如图2所示,所述净水机的所述滤瓶组件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滤瓶21,至少一第二滤瓶22,至少一第三滤瓶23,以及至少一第四滤瓶24。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第一滤瓶21,所述第二滤瓶22,所述第三滤瓶23以及所述第四滤瓶24被依次串联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滤瓶组件20包括两个或多个的所述第一滤瓶21,其中所述第一滤瓶21们之间既可以相互串联地连接也可以被设置相互并联地连接。优先地,所述第一滤瓶21和所述第二滤瓶22的尺寸是直径为85.8mm,高为303mm的圆柱结构。第三滤瓶23的尺寸是直径为93mm,高为346mm的柱状滤瓶。所述第四滤瓶24的尺寸是直径为55mm高度为212.3mm的圆柱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一净水单元110包括所述第一滤瓶21和连通于所述第一滤瓶21的所述座通器12。相应地,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包括所述第二滤瓶22和连通于所述第二滤瓶22的所述座通器12。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需要一定的水压,因此,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包括所述第三滤瓶23和连通于所述第三滤瓶23的所述座通器12,进一步还包括至少一水泵15,其中所述水泵15连通于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和将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的水注入到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的所述第三滤瓶23。所述水泵15被用于形成合适的水压,以便将所述第二净水单元120的水注入到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的所述第三滤瓶23。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包括所述第四滤瓶24和连通于所述第四滤瓶24的所述座通器1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的所述第三滤瓶23连通于所述水泵15,由所述水泵15向所述第三滤瓶23提供原水,所述第三滤瓶23将原水处理后得到纯水和废水,其中所述第三滤瓶23将处理后得到的纯水通过所述座通器12排出到所述管道组件13的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其中所述第三滤瓶23将处理后得到的废水通过所述座通器12排出到所述废水管道133,经由所述废水管道133将废水排出。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的所述第四滤瓶24将第三净水单元130净化后的纯水进一步地净化处理得到净化后的纯水,其中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的所述第四滤瓶24连通于所述管道组件13的所述纯水管道132,藉由所述纯水管道132将纯水排出。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的所述第四滤瓶24还被连通于所述废水管道133,其中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将所述第四滤瓶24净化后的纯水通过所述纯水管道132排出,以将所述废水管道133中的废水冲出至外界,避免废水在所述废水管道133中堆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净水机的所述滤瓶组件20中所述滤瓶的种类和数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相应地,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数量和所述净水单元100中所包含的所述滤瓶的数量也仅仅是示例性的。

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座14被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壳体支架11,其中所述座通器12被可枢转地保持在所述安装座14,由所述安装座14支撑所述座通器12的旋转。优选地,一个所述进水管134和一个所述出水管135被连通于所述座通器12。更优选地,所述座通器12可绕所述安装座14的转动角度大于等于90度。所述安装座14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安装座141和一第二安装座142,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座14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42分别被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壳体支架11。优选地,所述安装座14的所述第一安装座14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42被相互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座通器12的两侧,其中所述座通器12被支撑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4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42之间。

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座通器12具有一拆装位置1201和一工作位置1202,并且所述座通器12在所述拆装位置1201和所述工作位置1202之间切换。当所述座通器12位于所述拆装位置1201时,所述滤瓶组件20便于被安装至所述座通器12,或者便于从所述座通器12拆除。当所述座通器12处于所述工作位置1202时,所述滤瓶组件20被至与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收纳空间1001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座通器12的连接位置朝向水平位置时,所述座通器12处于所述拆装位置120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滤瓶组件20在所述拆装位置1201拆卸的过程中,由于所述滤瓶组件20被水平的放置,因此避免所述滤瓶组件20中的水或杂质倾倒。当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接开口朝向竖直时,所述座通器12处于所述工作位置1202。

如实用新型附图之图5所示,所述滤瓶组件20的其中任一所述滤瓶,比如第一滤瓶21,其中所述第一滤瓶21被密封地连通于所述座通器12。所述座通器12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进水通道121和至少一出水通道122,其中所述进水通道121和所述出水通道122分别被形成在所述座通器12的两端。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通道121被连通于所述原水通道101,和允许所述原水通道101内的原水通入到所述第一滤瓶21。所述第一滤瓶21将净化后的原水通过所述出水通道122排出至所述第二净化单元120的所述第二滤瓶2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通道121和所述出水通道122分别是一“L”型通道,其中所述座通器12通过所述进水通道121和所述出水通道122连通于所述滤瓶组件20的其中任一所述滤瓶,比如第一滤瓶21。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座通器12进一步包括一座轴123和至少一连通部124,其中所述连通部124连接于所述座轴123,由所述连通部124将所述第一滤瓶21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所述连通部124自所述座轴123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也就是说,所述座通器1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座轴123被用于定义所述进水通道121和所述出水通道122。所述座轴123进一步包括一进水轴1231和一出水轴1232,其中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和所述出水轴1232被设置于所述连通部124的左右两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座轴123通过所述进水轴1231和所述出水轴1232被保持在所述安装座14,其中所述进水轴1231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4的所述第一安装座141,所述出水轴1232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4的所述第二安装座142。所述座通器123在所述安装座14的支撑作用下绕所述座轴123的中轴线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座通器12通过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和所述出水轴1232被保持在所述安装座14,并且所述座通器12可绕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和所述出水轴1232的周向方向转动。

所述座通器12进一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滑动件127,其中所述定位滑动件127被用于支撑在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和所述安装座14之间。所述定位滑动件127是一弹性滚动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滑动件能够在所述座通器12和所述安装座14之间滑动,提高所述座通器12的灵活性,避免由于摩擦力过大而导致所述座通器12不易被转动。

相应地,所述安装座14的所述第一安装座14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42的内侧设有至少一滑动轨道143,其中所述定位滑动件127向外突出的部分在所述滑动滚到143中滚动地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被用于形成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通道121,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输出轴1232被用于形成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出水通道122。优选地,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和所述出水轴1232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连通部124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具有一进水轴入水口12311和一进水轴出水口12312,其中所述进水轴入水口12311被形成在所述进水轴1231的外侧顶端,其中所述入水管134通过所述进水轴入水口12311被接入到所述座轴123。原水通过所述进水轴1231的所述进水轴出水口12312通入到所述第一滤瓶21。

进一步地,所述座轴12的所述出水轴1232进一步设有一出水轴入口12321和一出水轴出口12322,其中所述出水轴入口被形成在所述出水轴1232的上端,其中所述第一滤瓶滤瓶21处理后得到的原水通过所述出水轴入口12321被向外引导。所述出水轴出口12322被形成在所述出水轴1232的远端,其中所述出水轴出口12322被用于连通所述出水管135,其中所述出水轴1232将水引导至所述出水管135,然后通过所述出水管135将水通向下一净水单元。优选地,所述进水轴1231的所述出水轴出口12312和所述出水轴1232的所述出水轴入口12321被形成在所述座轴12的同一端。更优选地,所述进水轴1231的所述出水轴出口12312和所述出水轴1232的所述出水轴入口12321被形成在所述座轴123的同一端被形成在同一平面。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连通于一入水管134,所述出水轴1232连通于一出水管135,并且所述座通器12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4。优选地,所述座通器12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入水管134和所述出水管135。简单地讲,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可绕所述座轴123的中轴线转动。相应地,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和所述出水轴1232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

所述座通器12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转接元件125,其中所述转接元件125被设置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的两端,其中所述转接元件125被用于连接所述入水管134或所述出水管135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所述转接元件125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轴1231的所述进水轴入口12311,以由所述转接元件125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进水管134。所述转接元件125还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出水轴1232的所述出水轴出口12322,以由所述转接元件125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出水管135。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被用于密封地连接所述滤瓶组件20的任一滤瓶,比如第一滤瓶21,以便水在所述座通器12和所述滤瓶组件20之间密封地传输。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具有一连接槽1241,其中所述滤瓶组件20通过所述连接槽1241耦接于所述座通器12。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护板1242和一第二护板1243,其中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自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当所述滤瓶组件20的任一滤瓶被安装在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时,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被用于辅助所述滤瓶组件20安装在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连接槽1241。也就是说,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能够帮助所述滤瓶组件20定位安装在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连接槽1241,和防止所述滤瓶组件20在所述连接槽1241中晃动。

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被形成在所述连通部124的前后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护板1242为弧形板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护板1243被设定成为平板状结构,其中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形成一辅助安装空间1244,其中所述辅助安装空间1244的形状适配于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滤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理解的是,只有当所述滤瓶组件20的滤瓶被正确地安装在所述辅助安装空间1244时,所述滤瓶组件20才能通过所述辅助安装空间1244安装在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

此外,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被形成在所述连通部124的前后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还被用于辅助固定所述滤瓶组件20。所述滤瓶组件20的任一滤瓶,比如所述第一滤瓶211,其中所述第一滤瓶21被安装在所述连通部124,通过操作所述第一滤瓶组件21操作转动所述座通器12,以使所述座通器12的在所述安装座14的支撑作用下绕所述座轴123的轴线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滤瓶组件20驱动所述座通器12转动时,所述滤瓶组件20通过所述连通器12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或所述第二护板1243施加一转动力,以使所述座通器12绕所述座轴123的轴线转动。简单地将,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能够辅助固定所述滤瓶组件20,还能够被驱动以转动所述座通器12。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滤瓶组件20的任一滤瓶,比如第一滤瓶21,其中所述第一滤瓶21被可拆卸地连通于所述座通器12,由所述座通器12将原水通向所述第一滤瓶21,再由所述第一滤瓶21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所述座通器12向外导出。所述第一滤瓶21进一步包括一瓶身211,一连接头212以及至少一滤芯213,其中所述瓶身211和所述连接头212形成一瓶体空间214,其中所述滤芯213被设置于所述瓶体空间214。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第一滤瓶21的所述滤芯213是聚丙烯熔喷滤芯。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第二滤瓶22,以及所述第四滤瓶24的滤瓶的瓶身211和所述连接头212的结构和功能与所述第一滤瓶的所述瓶身211和所述连接头212的结构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滤芯213。

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瓶身211,以便于更换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滤芯和清理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瓶体空间214中积存的杂质。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具有至少一接头进水通道2121和至少一接头出水通道2122,其中所述连接头212的所述接头进水通道2121被设置连通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通道121,其中所述接头出水通道2122被用于连通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出水通道122。所述连接头212的所述接头进水通道2121连通于所述瓶身空间214,以由所述接头进水通道2121将原水通入到所述瓶身空间214,藉由所述滤芯213对原水进行过滤净化处理。所述接头出水通道2122连通于所述瓶身空间214中的所述滤芯213,以将所述滤瓶组件20过滤后得到的水从所述瓶身空间214中向外导出。

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进一步具有至少一接头进水开口2123和至少一接头出水开口2124,其中所述接头进水开口2123和所述接头出水开口2124被形成在所述连接头212的顶端。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第一滤瓶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密封装置215,其中所述密封装置215被设置于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被用于将所述连接头212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所述密封装置215为一个或者多个的密封圈或者密封垫,当所述密封装置215受到一定的压力的作用下,设置在所述密封装置215两端的所述座通器12和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被密封。优选地,所述连接头212的所述接头进水开口2123和所述接头出水口2124通过所述密封装置215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轴出水口12311和所述出水轴入口12321。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进水机主机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自封水装置16,其中所述自封水装置16被用于对所述滤瓶组件20施加一作用力,以使所述滤瓶组件20被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

当所述滤瓶组件20的任一所述滤瓶,比如所述第一滤瓶21,其中所述第一滤瓶21被安装在所述座通器12时,所述第一滤瓶21从所述拆卸位置被切换至所述工作位置时,由所述自封水装置16对所述第一滤瓶21施加一密封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第一滤瓶21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

优选地,所述自封水装置16被设置于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安装座14。更优选地,所述自封水装置16与所述安装座14为一体式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自封水装置16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4的外部,由所述自封水装置16在所述滤瓶组件20转动的过程中对所述滤瓶组件20施加密封压力。

所述自封水装置16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自封单元161,其中所述自封单元161对所述滤瓶组件20施加密封压力。优选地,所述自封水装置16包括两个所述自封单元161,并且两个所述自封单元161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4。所述自封水装置16的所述自封单元161形成一安装开口162,其中所述安装开口162被形成在所述安装座14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座通器12处于所述拆装位置1201时,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的开口朝向所述安装开口162。当所述滤瓶组件20由所述拆装位置1201切换至所述工作位置1202时,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被所述自封水装置压动而密封于所述座通器12。

如图6所示,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支撑翼2125,其中所述支撑翼2125在从所述拆装位置1201转动至所述工作位置1202时,所述支撑翼2125受到所述自封水装置16的密封压力,以驱动所述滤瓶组件20紧密于所述座通器12。

所述自封水装置16的所述自封单元161进一步包括一近端1611和自所述近端1611延伸而成的一远端1612。所述自封水装置16的所述自封单元161与所述安装座14的所述第一安装座141或所述第二安装座142之间形成一滑槽163,其中所述连接头212的所述支撑翼2125在所述滑槽163中滑动。

所述自封水装置16的所述自封单元161进一步具有一施力面1613,其中所述施力面1613向所述支撑翼2125施加一压力作用,由所述压力驱动所述支撑翼2125的移动,进而驱动所述连接头212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相应地,所述支撑翼2125进一步具有一受力面21251,其中当所述滤瓶组件20在被转动时,所述受力面21251受到所述施力面1613的驱动力作用而被驱动,使得所述连接头212被压紧在所述座通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自封单元161的所述施力面1613抵压在所述支撑翼2125的所述受力面2125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翼2125的所述受力面21251与所述自封单元161的所述受力面1613具有不同的曲率,以使得所述支撑翼2125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被所述自封单元161所驱动。优选地,所述自封单元161的近端1611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远端1612的曲率半径,当所述支撑翼2125从所述近端1611转动至所述远端1612时,所述支撑翼2125被所述自封单元161驱动而向下移动,以使得所述连接头密封于所述座通器12。

如图2所示,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壳体支架11进一步包括一支架主体111,一前壳体112和一后壳体113,其中所述前壳体112和所述后壳体113被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11的前后两侧。所述前壳体112和所述后壳体113分别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111。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壳体支架11进一步还包括一上壳盖114和一隔板115,其中所述上壳盖114被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11的上端,其中所述隔板115被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111,由所述隔板115将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空间分隔成为前后两个间隔空间。

所述净水机主机10进一步还包括一电气装置17,其中所述电气装置17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支架11,由所述电气装置17控制所述净水机的进水和出水的通断。所述电气装置17进一步包括一显示装置171,其中所述显示装置171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支架111,由所述显示装置171显示当前所述净水机的工作状态。所述电气装置17进一步还包括一低压模块172,其中所述低压模块172被用于检测所述入水管134低压水压,当检测到所述入水管134为低压水压时,关闭所述入水管134。相应地,所述低压模块172进一步包括一低压开关1721和一进水电磁阀1722,其中所述低压开关1721电连接于所述进水电磁阀1722,其中所述低压开关1721被用于检测所述进水管134的低压水压,比如停水时,所述入水管134内的水压为低压。当所述低压模块172的所述低压开关1721检测所述入水管134为低压时,所述低压开关1721控制关闭所述进水电磁阀1722。

所述电气装置17进一步还包括一高压开关173,其中所述高压开关173被设置于连通于所述出水管135和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之间,由所述高压开关173检测所述高压水压,从而感应到当前所述净水机连接的水龙头是否关闭,进而调整所述水泵15的工作状态。所述电气装置17进一步还包括一废水电磁阀174和一冲洗电磁阀175,其中所述废水电磁阀174被设置连接于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单元100的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由所述废水电磁阀174控制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的所述第三滤瓶23向外释放的废水。相应地,所述冲洗电磁阀175被设置连通于所述第四净水单元140和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排出的废水,其中所述冲洗电磁阀175被用于控制向外冲洗所述第三净水单元130向外排出的废水。

如图2所示,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机主机10进一步还包括至少一漏水保护器18,其中所述漏水保护器18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支架11的底部。所述漏水保护器18被用于检测所述净水机主机10是否漏水,当所述漏水保护器18检测到当前所述净水机漏水时,由所述漏水保护器18发出警报,以警示使用者。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漏水保护器18是双向漏水保护装置,其中所述漏水保护器18既能够检测所述净水机的所述净水机主机10内部的漏水,又能够检测所述净水机主机10外部漏水,从而更全面地检测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漏水现象。

如图5至图8C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净水装置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净水装置包括至少一滤瓶组件20,至少一座通器12,以及安装所述座通器12的至少一安装座14,其中所述滤瓶组件20被设置连通于所述座通器12。所述座通器12向所述滤瓶组件20提供过滤用的原水,经过所述滤瓶组件20处理后得到的水通过所述座通器12被向外引出。

所述滤瓶组件20的其中任一所述滤瓶,比如第一滤瓶21,其中所述第一滤瓶21被密封地连通于所述座通器12。所述座通器12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进水通道121和至少一出水通道122,其中所述进水通道121和所述出水通道122分别被形成在所述座通器12的两端。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通道121被连通于所述原水通道101,和允许所述原水通道101内的原水通入到所述第一滤瓶21。所述第一滤瓶21将净化后的原水通过所述出水通道122排出至所述第二净化单元120的所述第二滤瓶2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通道121和所述出水通道122分别是一“L”型通道,其中所述座通器12通过所述进水通道121和所述出水通道122连通于所述滤瓶组件20的其中任一所述滤瓶,比如第一滤瓶21。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座通器12进一步包括一座轴123,和一连通部124,其中所述连通部124连接于所述座轴123,由所述连通部124将所述第一滤瓶21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所述连通部124自所述座轴123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也就是说,所述座通器1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座轴123被用于定义所述进水通道121和所述出水通道122。所述座轴123进一步包括一进水轴1231和一出水轴1232,其中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和所述出水轴1232被设置于所述连通部124的左右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被用于形成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通道121,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输出轴1232被用于形成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出水通道122。优选地,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和所述出水轴1232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连通部124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具有一进水轴入水口12311和一进水轴出水口12312,其中所述进水轴入水口12311被形成在所述进水轴1231的外侧顶端,其中所述入水管134通过所述进水轴入水口12311被接入到所述座轴123。原水通过所述进水轴1231的所述进水轴出水口12312通入到所述第一滤瓶21。

进一步地,所述座轴12的所述出水轴1232进一步设有一出水轴入口12321和一出水轴出口12322,其中所述出水轴入口被形成在所述出水轴1232的上端,其中所述第一滤瓶滤瓶21处理后得到的原水通过所述出水轴入口12321被向外引导。所述出水轴出口12322被形成在所述出水轴1232的远端,其中所述出水轴出口12322被用于连通所述出水管135,其中所述出水轴1232将水引导至所述出水管135,然后通过所述出水管135将水通向下一净水单元。优选地,所述进水轴1231的所述进水轴出水口12312和所述出水轴1232的所述出水轴入口12321被形成在所述座轴12的同一端。更优选地,所述进水轴1231的所述出水轴出口12312和所述出水轴1232的所述出水轴入口12321被形成在所述座轴123的同一端被形成在同一平面。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连通于一入水管134,所述出水轴1232连通于一出水管135,并且所述座通器12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4。优选地,所述座通器12被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入水管134和所述出水管135。简单地讲,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可绕所述座轴123的中轴线转动。相应地,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的所述进水轴1231和所述出水轴1232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

所述座通器12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转接元件125,其中所述转接元件125被设置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的两端,其中所述转接元件125被用于连接所述入水管134或所述出水管135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所述转接元件125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轴1231的所述进水轴入口12311,以由所述转接元件125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进水管134。所述转接元件125还被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出水轴1232的所述出水轴出口12322,以由所述转接元件125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出水管135。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被用于密封地连接所述滤瓶组件20的任一滤瓶,比如第一滤瓶21,以便水在所述座通器12和所述滤瓶组件20之间密封地传输。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具有一连接槽1241,其中所述滤瓶组件20通过所述连接槽1241耦接于所述座通器12。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护板1242和一第二护板1243,其中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自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座轴123一体地向上延伸而成。当所述滤瓶组件20的任一滤瓶被安装在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时,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被用于辅助所述滤瓶组件20安装在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连接槽1241。也就是说,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能够帮助所述滤瓶组件20定位安装在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连接槽1241,和防止所述滤瓶组件20在所述连接槽1241中晃动。

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被形成在所述连通部124的前后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护板1242为弧形板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护板1243被设定成为平板状结构,其中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形成一辅助安装空间1244,其中所述辅助安装空间1244的形状适配于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滤瓶的形状和大小。也就是说,所述连通部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形成一防呆设计,以防止所述滤瓶在安装的过程中被反装,可以理解的是,只有当所述滤瓶组件20的滤瓶被正确地安装在所述辅助安装空间1244时,所述滤瓶组件20才能通过所述辅助安装空间1244安装在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

此外,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被形成在所述连通部124的前后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还被用于辅助固定所述滤瓶组件20。所述滤瓶组件20的任一滤瓶,比如所述第一滤瓶211,其中所述第一滤瓶21被安装在所述连通部124,通过操作所述第一滤瓶组件21操作转动所述座通器12,以使所述座通器12的在所述安装座14的支撑作用下绕所述座轴123的轴线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滤瓶组件20驱动所述座通器12转动时,所述滤瓶组件20通过所述连通器12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或所述第二护板1243施加一转动力,以使所述座通器12绕所述座轴123的轴线转动。简单地将,所述连通部124的所述第一护板1242和所述第二护板1243能够辅助固定所述滤瓶组件20,还能够被驱动以转动所述座通器12。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滤瓶组件20的任一滤瓶,比如第一滤瓶21,其中所述第一滤瓶21被可拆卸地连通于所述座通器12,由所述座通器12将原水通向所述第一滤瓶21,再由所述第一滤瓶21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所述座通器12向外导出。所述第一滤瓶21进一步包括一瓶身211,一连接头212以及至少一滤芯213,其中所述瓶身211和所述连接头212形成一瓶体空间214,其中所述滤芯213被设置于所述瓶体空间214。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第一滤瓶21的所述滤芯213是聚丙烯熔喷滤芯。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第二滤瓶22,以及所述第四滤瓶24的滤瓶的瓶身211和所述连接头212的结构和功能与所述第一滤瓶的所述瓶身211和所述连接头212的结构功能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滤芯213。

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瓶身211,以便于更换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滤芯和清理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瓶体空间214中积存的杂质。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具有至少一接头进水通道2121和至少一接头出水通道2122,其中所述连接头212的所述接头进水通道2121被设置连通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通道121,其中所述接头出水通道2122被用于连通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出水通道122。所述连接头212的所述接头进水通道2121连通于所述瓶身空间214,以由所述接头进水通道2121将原水通入到所述瓶身空间214,藉由所述滤芯213对原水进行过滤净化处理。所述接头出水通道2122连通于所述瓶身空间214中的所述滤芯213,以将所述滤瓶组件20过滤后得到的水从所述瓶身空间214中向外导出。

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进一步具有至少一接头进水开口2123和至少一接头出水开口2124,其中所述接头进水开口2123和所述接头出水开口2124被形成在所述连接头212的顶端。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第一滤瓶2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密封装置215,其中所述密封装置215被设置于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被用于将所述连接头212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所述密封装置215为一个或者多个的密封圈或者密封垫,当所述密封装置215受到一定的压力的作用下,设置在所述密封装置215两端的所述座通器12和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被密封。优选地,所述连接头212的所述接头进水开口2123和所述接头出水口2124通过所述密封装置215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轴出水口12311和所述出水轴入口12321。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净水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自封水装置16,其中所述自封水装置16被用于对所述滤瓶组件20施加一作用力,以使所述滤瓶组件20被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

当所述滤瓶组件20的任一所述滤瓶,比如所述第一滤瓶21,其中所述第一滤瓶21被安装在所述座通器12时,所述第一滤瓶21从所述拆卸位置被切换至所述工作位置时,由所述自封水装置16对所述第一滤瓶21施加一密封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第一滤瓶21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

优选地,所述自封水装置16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4。更优选地,所述自封水装置16与所述安装座14为一体式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自封水装置16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4的外部,由所述自封水装置16在所述滤瓶组件20转动的过程中对所述滤瓶组件20施加密封压力。

所述自封水装置16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自封单元161,其中所述自封单元161对所述滤瓶组件20施加密封压力。优选地,所述自封水装置16包括两个所述自封单元161,并且两个所述自封单元161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4。所述自封水装置16的所述自封单元161形成一安装开口162,其中所述安装开口162被形成在所述安装座14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座通器12处于所述拆装位置1201时,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连通部124的开口朝向所述安装开口162。当所述滤瓶组件20由所述拆装位置1201切换至所述工作位置1202时,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被所述自封水装置压动而密封于所述座通器12。

如图6所示,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连接头21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支撑翼2125,其中所述支撑翼2125在从所述拆装位置1201转动至所述工作位置1202时,所述支撑翼2125受到所述自封水装置16的密封压力,以驱动所述滤瓶组件20紧密于所述座通器12。

所述自封水装置16的所述自封单元161进一步包括一近端1611和自所述近端1611延伸而成的一远端1612。所述自封水装置16的所述自封单元161与所述安装座14的所述第一安装座141或所述第二安装座142之间形成一滑槽163,其中所述连接头212的所述支撑翼2125在所述滑槽163中滑动。

所述自封水装置16的所述自封单元161进一步具有一施力面1613,其中所述施力面1613向所述支撑翼2125施加一压力作用,由所述压力驱动所述支撑翼2125的移动,进而驱动所述连接头212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相应地,所述支撑翼2125进一步具有一受力面21251,其中当所述滤瓶组件20在被转动时,所述受力面21251受到所述施力面1613的驱动力作用而被驱动,使得所述连接头212被压紧在所述座通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自封单元161的所述施力面1613抵压在所述支撑翼2125的所述受力面2125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翼2125的所述受力面21251与所述自封单元161的所述受力面1613具有不同的曲率,以使得所述支撑翼2125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被所述自封单元161所驱动。优选地,所述自封单元161的近端1611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远端1612的曲率半径,当所述支撑翼2125从所述近端1611转动至所述远端1612时,所述支撑翼2125被所述自封单元161驱动而向下移动,以使得所述连接头密封于所述座通器12。

实用新型附图之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净水装置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净水装置包括至少一滤瓶组件20,一座通器12以及安装所述座通器12的至少一安装座14。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净水装置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净水装置不同点在于所述净水装置的所述座通器12具有多个出水通道。

详细地说,所述座通器12进一步具有至少一进水通道121,至少一净水出水通道122,以及至少一废水出水通道126,其中所述进水通道121被形成在所述座通器12的进水端,所述净水出水通道122和所述废水出水通道126被形成在所述座通器12的出水端。也就是说,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净水出水通道122和所述废水出水通道126被形成在所述座通器12的同一侧。所述座通器12的所述进水通道121被用于向所述滤瓶组件20通入原水,其中所述滤瓶组件20过滤原水后得到相应的净水和废水,其中所得到的废水通过所述废水出水通道126被向外引出,得到的所述净水通过所述净水出水通道122被向外引出。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废水出水通道126和所述净水出水通道122是相互独立且分隔开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废水出水通道126和所述净水出水通道122被形成在所述出水轴1232。

实用新型附图之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净水装置的所述自封水装置16A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自封水装置16A被用于对所述滤瓶组件20施加一作用力,以使所述滤瓶组件20被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座通器12。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封水装置16A被设置在所述净水机主机10的所述壳体支架11的所述隔板115,其中所述自封水装置16A的形状和结构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的所述自封水装置16的结构和功能相同。相应地,所述净水机的所述滤瓶组件20的所述支撑翼2125被设置在所述瓶身211,所述支撑翼2125受到所述自封水装置16A的密封压力,以驱动所述滤瓶组件20紧密于所述座通器12。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