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生态浮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7800发布日期:2019-08-16 22:3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接式生态浮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拼接式生态浮岛。



背景技术:

目前,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公告号为CN205933402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态浮岛,包括浮岛基板与植物定植孔,浮岛基板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植物定植孔,所述浮岛基板上表面周侧固定有围栏,所述浮岛基板上固定有珍珠棉层,所述珍珠棉层下端固定有生化棉层。新型生态浮岛利用珍珠棉的浮力作用,使得生态浮岛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利用珍珠棉弹性和生化棉的多孔特点,使得植物能固定在生态浮岛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多个植株都固定在浮岛基板上,当浮岛收到风浪的影响时,植株均朝一个方向歪斜,使浮岛整体的重心偏移,同时浮岛基板缺少牵制,会发生倾斜,使浮岛基板的一部分悬空,从而增大受风力影响的面积,最终导致浮岛倾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接式生态浮岛,其能调节浮岛自身平衡,提升浮岛稳定性,从而避免发生浮岛倾覆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拼接式生态浮岛,包括基座,以及支撑基座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块,还包括连接相邻生态浮岛的平衡组件、用于支撑植物的支撑组件,以及用于锁紧相邻生态浮岛的锁紧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包括一端与基座一侧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与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杆插接配合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座上设置浮块,在基座的一侧安装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基座转动连接,转动轴线的方向与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一致;在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安装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转动轴线的方向与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垂直,在基座上与第一连接杆所在面相邻的一侧开设卡槽,卡槽与相邻浮岛的第二连接杆插接配合。单个浮岛在受到风雨和波浪的冲击时,由于缺少缓冲和约束,容易倾倒;生态浮岛采用多个浮岛相互拼接,拼接后第一连接杆与基座可以转动,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可以转动,以此提升相邻生态浮岛的活动性,同时第二连接杆与相邻浮岛锁紧,以此避免水流冲散浮岛;当风雨和波浪冲击浮岛时,平衡组件将外部的动能转化为内部的机械能从而抵消冲击力,维持浮岛的平衡,提升了浮岛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浮岛倾覆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扣,以及弹力件,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基座的一端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弹力件一端与凹槽底面固定,另一端与锁扣固定,所述基座上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开设有与所述锁扣插接配合的锁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连接杆远离基座的一端上开设凹槽,在凹槽内安装弹力件和锁扣,弹力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另一端与锁扣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面固定,锁扣位于第二连接杆顶部,在锁扣远离基座的一面上设置截面为弧形的斜坡,在基座上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开设卡槽,卡槽与第二连接杆插接配合,在卡槽内开设锁紧槽,锁紧槽位于卡槽顶部,锁紧槽与锁扣插接配合。当相邻浮岛拼接安装时,使用者只需将第二连接杆远离基座的一端端部对准卡槽,推动第二连接杆使之与卡槽插接配合;在推动过程中,弹力件被压缩,当锁扣与锁紧槽对准时,此时弹力件复位,使锁扣与锁紧槽插接配合,实现浮岛之间的锁定;当需要拆卸相邻浮岛时,使用者继续推动第二连接杆,使锁扣向基座方向移动,此时弹力件被压缩,使锁扣脱离锁紧槽,同时使用者转动第二连接杆,从卡槽中拔出第二连接杆完成拆卸操作,便于使用者增加或减少生态浮岛的数量从而改变植株的数量。锁紧组件的设置使浮岛相互牵制,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浮岛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位于锁扣远离卡槽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湖水容易进入卡槽内腐蚀锁扣与弹力件,因此将弹性圈套设在第二连接杆上位于锁扣远离卡槽的一侧,通过弹性圈提高卡槽的密封性,避免水分进入卡槽内,提高生态浮岛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圈截面呈三角形或弧形,所述弹性圈靠卡槽一侧的外径小于另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圈靠卡槽一侧的外径小于另一侧,以此方便使用者将第二连接杆沿弹性圈倾斜面插入卡槽内,并使弹性圈与卡槽开口过盈配合,以此提高生态浮岛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底部周侧固定有斜坡状的凸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座的底部安装凸环,凸环与基座一体连接,凸环呈斜坡状。波浪冲击生态浮岛时,湖水沿凸环的坡面爬升,同时凸环抵消掉一部分湖水的冲击力,减小了湖水波浪对生态浮岛的冲击,进一步提升生态浮岛的稳定性;同时增加基座与水面的接触面积,通过水的吸附性保持生态浮岛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底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浮块嵌设在环形槽内,所述浮块的中心轴线与基座中心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座底部开设环形槽,环形槽呈环形,环形槽内安装有浮块,浮块呈环状,浮块的中心轴线、环形槽的中心轴线均与基座的中心轴线重合。浮块位于基座的底部,可以使基座上表面浮出水面,避免植株被水淹没而枯死,同时浮块的中心轴线与基座的中心轴线重合,使生态浮岛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均匀,使生态浮岛维持在水平位置,进一步提升生态浮岛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的顶面开设有供植株放置的浸水槽,所述浸水槽顶部盖设有限位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座的顶面开设浸水槽,浸水槽上盖设有限位盖,浸水槽用于放置植株,避免用于供养植株的土等溢散,同时通过限位盖进一步加固土,避免大风雨水等使土流失,提高植株的存活率,降低生态浮岛的维护频率,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浸水槽底面开设有贯穿基座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插接配合有截面呈T形的渗透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浸水槽底面开设限位孔,限位孔贯穿基座,截面呈T形的渗透块与限位孔插接配合,以此使生态浮岛适用于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当渗透块去除后,水生植物的根穿过限位孔浸入湖水内以净化水质;当渗透块放入限位孔内时,在浸水槽内放置土,种植陆生植物后,渗透块通过自身吸收的湖水保持土壤的湿度,以此供养陆生植物,从而提高生态浮岛的实用性;渗透块呈T形,以此避免渗透块穿过限位孔落入湖中,失去阻隔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多个浮岛相互拼接,拼接后第一连接杆与基座可以转动,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可以转动,以此提升相邻生态浮岛的活动性,同时第二连接杆与相邻浮岛锁紧,以此避免水流冲散浮岛;当风雨和波浪冲击浮岛时,平衡组件将外部的动能转化为内部的机械能从而抵消冲击力,维持浮岛的平衡,提升了浮岛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浮岛倾覆的情况;

2.相邻浮岛拼接安装时,使用者只需推动第二连接杆使之与卡槽插接配合,锁扣上的弹力件使锁扣与锁紧槽插接配合,以此实现浮岛之间的锁定;当需要拆卸相邻浮岛时,使用者只需继续推动第二连接杆,使锁扣脱离锁紧槽,同时转动第二连接杆,再从卡槽中拔出第二连接杆完成拆卸操作,浮岛的拼接方式便于使用者增加或减少生态浮岛的数量从而改变植株的数量;

3.渗透块与限位孔插接配合,以此使生态浮岛适用于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当渗透块去除后,水生植物的根穿过限位孔浸入湖水内以净化水质;当渗透块放入限位孔内时,在浸水槽内放置土,种植陆生植物后,渗透块通过自身吸收的湖水保持土壤的湿度,以此供养陆生植物,从而提高生态浮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放大示意图,主要展示浮块;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座;11、浸水槽;111、限位孔;12、环形槽;2、平衡组件;21、第一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221、弹性圈;3、锁紧组件;31、锁扣;32、卡槽;321、锁紧槽;33、凹槽;331、弹力件;4、凸环;41、浮块;42、渗透块;43、限位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拼接式生态浮岛,包括基座1、浮块41、平衡组件2,以及锁紧组件3。基座1横截面呈等边六角形,基座1放置于湖水中,其底部位于水下。基座1的底部安装有凸环4,凸环4沿基座1周向设置,凸环4与基座1一体连接,凸环4远离基座1的一侧设置成斜坡状,以此使波浪在冲击浮岛时,因波浪在沿凸环4的坡面爬升时抵消了一部分冲击力,从而减小波浪对浮岛的冲击,维持基座1的稳定。结合图2所示,基座1的底面开设有环形槽12,环形槽12呈环状,环形槽12的中心轴线与基座1的中心轴线重合。环形槽12内安装有浮块41,浮块41呈环状,浮块41的中心轴线与基座1的中心轴线重合,浮块41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材料密度小,漂浮效果优良,浮块41与基座1通过防水胶固定。浮块41置于水下所产生的浮力均匀得分布于基座1的底部,使浮岛依靠浮块41的浮力作用漂浮在水面上。

基座1的顶面开设有横截面呈圆形的浸水槽11,浸水槽11底面中心开设有横截面呈圆形的限位孔111,限位孔111贯穿基座1,限位孔111的中心轴线与浸水槽11的中心轴线重合。基座1的顶面开设有供植株放置的浸水槽11,浸水槽11顶部盖设有限位盖43,限位盖43呈圆形,且其中心轴线与基座1的中心轴线重合,限位盖43与浸水槽11开口插接配合,限位盖43中心开孔以供植株茎叶穿出。

浸水槽11底面开设有贯穿基座1的限位孔111,限位孔111内插接配合有截面呈T形的渗透块42,以此使生态浮岛适用于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浸水槽11用于放置植株和土,避免用于供养植株的土等溢散,限位盖43用于进一步加固土,避免大风雨水等使土流失,提高植株的存活率,降低生态浮岛的维护频率,提高实用性。渗透块42去除后,水生植物的根穿过限位孔111浸入湖水内以净化水质。当渗透块42放入限位孔111内时,在浸水槽11内放置土,种植陆生植物后,渗透块42通过自身吸收的湖水保持土壤的湿度,以此供养陆生植物,从而提高生态浮岛的实用性。渗透块42呈T形,以此避免渗透块42穿过限位孔111落入湖中,失去阻隔效果。

渗透块42采用高吸水性树脂,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效果好,使湖水通过吸水树脂进入浸水槽11的土中,以此供给陆生植物生长所需,从而提升生态浮岛净化空气的能力,同时阻隔湖水大量进入定植槽内而导致植株烂根。

基座1周侧安装有三组平衡组件2,三组平衡组件2间隔分布,平衡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杆21,以及第二连接杆22。第一连接杆21位于基座1的一侧,相邻三个第一连接杆21之间呈120°角,第一连接杆21呈圆柱体状,且与基座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方向与第一连接杆21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连接杆22位于第一连接杆21偏离基座1的一端,第二连接杆22呈圆柱体状,第二连接杆22与第一连接杆2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第一连接杆21的长度方向垂直。基座1上与第一连接杆21相邻的一侧开设有卡槽32,卡槽32与相邻浮岛基座1上的第二连接杆22插接配合。

参照图1、图3,卡槽32内开设有锁紧槽321,锁紧槽321位于卡槽32顶部的内壁上。第二连接杆22远离基座1的一端安装有锁紧组件3,锁紧组件3包括锁扣31,以及弹力件331。第二连接杆22远离基座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33,凹槽33的纵截面呈扇形,弹力件331的一端与凹槽33底部焊接固定,另一端与锁扣31靠近凹槽33的一面固定,锁扣31远离基座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2转动连接,锁扣31与锁紧槽321插接配合。弹力件331采用弹簧,弹簧具有较好的弹性,以此保证锁扣31的快速复位。锁扣31在第二连接杆22插入相邻浮岛的卡槽32时与锁紧槽321插接配合,以此拼接相邻的浮岛,避免浮岛受外力冲击而散开。生态浮岛的拼接方式便于使用者增加或减少生态浮岛的数量从而改变植株的数量。锁紧组件3的设置使浮岛相互牵制,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浮岛的稳定性。

由于第一连接杆21与基座1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连接杆22转动连接,且两种转动连接关系的转动轴线垂直,使相邻浮岛之间可以沿任意方向相对转动,以此提升相邻生态浮岛的活动性。当风雨和波浪冲击浮岛时,平衡组件2将外部风浪的动能转化为内部平衡组件2的机械能和摩擦产生的热能,通过两种转动方式的内部运动抵消外部的冲击力,维持浮岛的平衡,从而提升浮岛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浮岛倾覆的情况。

第二连接杆22上位于锁扣31远离卡槽32的一侧套设有弹性圈221,弹性圈221截面呈三角形或弧形,所述弹性圈221靠卡槽32一侧的外径小于另一侧。弹性圈221采用橡胶,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密封性,且表面摩擦系数大,以此避免水进入卡槽32内腐蚀锁扣31与弹力件331,提高生态浮岛的使用寿命。弹性圈221截面呈三角形或弧形,所述弹性圈221靠卡槽32一侧的外径小于另一侧,以此方便使用者将第二连接杆22沿弹性圈221倾斜面插入卡槽32内,并使弹性圈221与卡槽32开口过盈配合,以此提高生态浮岛的安装效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将第二连接杆22插入相邻浮岛的卡槽32内,使锁扣31与锁紧槽321插接配合。最后使用者安装好生态浮岛后,将其放入湖水中。当需要拆卸相邻浮岛时,使用者继续推动第二连接杆22,使弹力件331被压缩,同时锁扣31脱离锁紧槽321,使用者再转动第二连接杆22,从卡槽32中拔出第二连接杆22,完成拆卸操作。

上述方案中,生态浮岛的支撑组件能维持植物的平衡从而避免生态浮岛与植物的重心偏移致使生态浮岛倾覆。生态浮岛的锁紧组件3便于使用者调节生态浮岛的数量从而调节绿化的面积。生态浮岛的平衡组件2能削减风浪的冲击力从而维持生态浮岛的平衡,避免发生生态浮岛倾覆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