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能增氧生态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9158发布日期:2019-08-21 00:38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势能增氧生态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势能增氧生态床。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水环境的整治工作,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农村水污染治理。实践证明,这些处理方式均不太适用农村水处理,建设的工程绝大多数成了摆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运行费用高,政府负担不起;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而农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水量不稳定,点多面广,不易规模化运行。势能增氧生态床污水处理工艺克服了上述缺点,它非常适用于现实中国的农村水处理工程。

势能增氧生态床是在吸收曝气生物滤塔和生物转盘优点的基础上,对其缺点进行了规避。它改变了生物膜的复氧方式并应用了特种细菌,不仅显著提高了设备的复氧效率,而且通过特种细菌的使用,使每一层生物填料上生长出不同种类、适应不同水质处理要求的微生物,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势能增氧生态床具有以下优点:出水水质好,运行费用低、非专业人员可以运行、占地面积小、造价低、细菌高效、适应能力强,对水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可间歇运行、污泥量小、可变化处理规模,降低一次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水中氧含量高等优点。

现有的势能增氧生态床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内部结构象个多层“蒸笼”,每层“笼篦”内部装满了附着生物膜的填料,“笼篦”四周布虹吸管。势能增氧生态床工作时,首先利用水泵将污水逐步导入第一层“笼篦”,“笼篦”内的水面会逐渐上升,当其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笼篦”周边的虹吸管发生虹吸现象,将第一层“笼篦”中的污水快速吸入下层“笼篦”。快速退去的污水会使第一层“笼篦”填料内部产生负压区,促使周围空气进入,从而使得“笼篦”填料上细菌得到氧气。随着污水的再次流入,交换后的空气会被新进污水“挤”出,形成填料的“自动呼吸”。通过每层填料“浸水--退水--浸水”的反复循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供给填料上的细菌“吃掉”,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现行的势能增氧生态床的水流控制采用的是虹吸管,虹吸管不易制作且安装时对安装精度要求较高,许多施工单位较难做到。另外,虹吸管不容易做大,导致其过水量有限,使得势能增氧生态床的处理规模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势能增氧生态床以解决现有势能增氧生态床处理规模受限制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势能增氧生态床,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上下依次叠置的反应水槽,反应水槽内设有用于处理污水的填料,最上层反应水槽设有上水装置,每个反应水槽上均设有泄水孔、用于打开和关闭泄水孔的盖板以及用于气体交换的换气缝;奇数层反应水槽上穿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杆,偶数层反应水槽上穿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端或下端分别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下交替移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穿设在盖板上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设有用于向上顶开盖板以打开泄水孔的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势能增氧生态床,最上层反应水槽设有上水装置,当最上层反应水槽水满后,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连杆向上移动,顶动装置将最上层反应水槽上的盖板顶开,泄水孔打开,水流向下方的反应水槽,依次类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下交替移动,可使得反应水槽不断的充、放污水,同时反应水槽上设有换气缝,可使得反应水槽内填料上的细菌不断的暴露在空气中或浸没在水中,从而将污泥净化。采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盖板上下移动,从而控制反应水槽内的污水量,通过控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动作频率,可以有效的控制每层反应水槽充、放污水的过程,有利于反应水槽内的生化反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穿设在盖板上,可降低设备制作及施工难度,有利于规模化生产。通过控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运行速度可以控制污水在反应水槽中的停留时间,而且相对于虹吸管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势能增氧生态床泄水面积较大,充、放污水的速度较快,提高了处理污水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顶动装置凸设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且顶动装置位于所对应的盖板的下方,顶动装置与盖板的最远距离小于相邻两反应水槽之间的距离。便于在顶动装置上下移动时将盖板顶开。

进一步地,所述顶动装置为横向穿设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的销钉。销钉结构简单实用。

进一步地,所述销钉包括用于穿设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的穿设杆以及用于与盖板活动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包括穿设在盖板上以沿盖板上下穿行的限位杆以及与限位杆形成钩状的限位爪,穿设杆与连接杆相互垂直。销钉与盖板活动连接,可防止盖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的上下两端设有用于限定第一连杆的移动方向的第一导向机构,第二连杆的上下两端设有用于限定第二连杆的移动方向的第二导向机构。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可防止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移动方向出现偏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块以及供第一连杆上下移动的第一导向腔,第一导向腔由第一导向块围设而成;第二导向机构包括第二导向块以及供第二连杆上下移动的第二导向腔,第二导向腔由第二导向块围设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水槽上设有用于套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的套管,套管位于相邻两个反应水槽之间以防止从泄水孔流下来的水流走。套管可对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起到固定于导向的作用,同时套管可防止从上层泄水孔流下来的水迅速流向下一层反应水槽。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反应水槽上均开设有与泄水孔左右间隔的插孔,套管固定在插孔上以将插孔封闭。套管底部与反应水槽固定且封闭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缝设置在反应水槽的侧壁上。便于进行气体交换,为填料中的细菌提供足够的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缝共设有四个,包括位于反应水槽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两个换气缝、位于左右方向延伸的一个侧壁上的两个换气缝。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下方设有用于接受处理后的污水的水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势能增氧生态床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势能增氧生态床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势能增氧生态床的反应水槽俯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势能增氧生态床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势能增氧生态床的销钉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反应水槽;21、泄水孔;22、盖板;221、顶板;222、侧板;23、换气缝;3、水池;4、第一连杆;41、第一驱动电机;42、第一限位块;5、第二连杆;51、第二驱动电机;52、第二限位块;6、销钉;61、穿设杆;62、连接杆;621、限位杆;622、限位爪;7、第一导向机构;71、第一导向块;72、第一导向腔;8、第二导向机构;81、第二导向块;82、第二导向腔;9、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势能增氧生态床的实施例如图2-5所示。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势能增氧生态床,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上下依次叠置的反应水槽2,反应水槽2内设有用于处理污水的填料(图中未示出),最上层反应水槽设有上水装置(图中未示出),上水装置包括污水管。每个反应水槽上均设有泄水孔21、用于打开和关闭泄水孔的盖板22以及用于气体交换的换气缝23。壳体1下方设有用于接受处理后的污水的水池3。

奇数层反应水槽上穿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杆4,偶数层反应水槽上穿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杆5。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下交替移动。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驱动电机41,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驱动电机51。

盖板22包括顶板221以及围设在顶板四周的四个侧板222,四个侧板222围设在顶板221的下部。四个侧板均与顶板垂直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穿设在盖板的顶板上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设有用于向上顶开盖板以打开泄水孔的顶动装置。顶动装置凸设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且顶动装置位于所对应的盖板的下方,顶动装置与盖板的最远距离小于相邻两反应水槽之间的距离。便于在顶动装置上下移动时将盖板顶开。顶动装置为横向穿设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的销钉6。销钉结构简单实用。销钉6包括用于穿设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的穿设杆61以及用于与盖板活动连接的连接杆62,连接杆63包括穿设在盖板上以沿盖板上下穿行的限位杆621以及与限位杆形成钩状的限位爪622,穿设杆与连接杆相互垂直。销钉与盖板活动连接,可防止盖板转动。销钉随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下移动以顶开盖板或放开盖板。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向上移动时,销钉顶开盖板,盖板离开泄水孔,泄水孔打开,污水向下流。当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回落时,盖板随之回落并将泄水孔盖上,为下次进水做好准备。

第一连杆的上下两端设有用于限定第一连杆的移动方向的第一导向机构7,第二连杆的上下两端设有用于限定第二连杆的移动方向的第二导向机构8。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可防止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移动方向出现偏差。第一导向机构7包括第一导向块71以及供第一连杆上下移动的第一导向腔72,第一导向腔由第一导向块围设而成,第一导向块有两个,两个第一导向块相互配合围成第一导向腔。第二导向机构8包括第二导向块81以及供第二连杆上下移动的第二导向腔82,第二导向腔由第二导向块围设而成,第二导向块有两个,两个第二导向块相互配合围成第二导向腔。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的顶部设有第一限位块42和第二限位块52。第一限位块与第一导向机构相互配合,用于限定第一连杆的位置以防第一连杆向下移动至较低的位置。第二限位块与第二导向机构相互配合用于限定第二连杆的位置以防第二连杆向下移动至较低的位置。

反应水槽上设有用于套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的套管9,套管位于相邻两个反应水槽之间以防止从泄水孔流下来的水流走。套管可对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起到固定于导向的作用,同时套管可防止从上层泄水孔流下来的水迅速流向下一层反应水槽。每个反应水槽上均开设有与泄水孔左右间隔的插孔,套管固定在插孔上以将插孔封闭。套管底部与反应水槽固定且封闭连接。套管位于上方反应水槽的盖板的正下方且套管位于销钉的下方。

换气缝23设置在反应水槽的侧壁上。便于进行气体交换,为填料中的细菌提供足够的空气。换气缝23共设有四个,包括位于反应水槽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两个换气缝、位于左右方向延伸的一个侧壁上的两个换气缝。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势能增氧生态床,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是与实施例1不同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下交替移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势能增氧生态床,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是与实施例1不同是:顶动装置为用于将盖板卡固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的卡固板,盖板固定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可随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实现对泄水孔的打开与关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势能增氧生态床,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是与实施例1不同是:顶动装置为凸设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上的十字形结构,便于稳定的将盖板顶起。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势能增氧生态床,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是与实施例1不同是:盖板包括顶板以及围设在顶板四周的四个侧板,四个侧板围设在顶板的下部。四个侧板均与顶板相互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势能增氧生态床的工作流程如下:当最上层反应水槽水满后,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连杆向上移动,顶动装置将最上层反应水槽上的盖板顶开,泄水孔打开,水流向下方的反应水槽,依次类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下交替移动,可使得反应水槽不断的充、放污水,同时反应水槽上设有换气缝,可使得反应水槽内填料上的细菌不断的暴露在空气中或浸没在水中,从而将污泥净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