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9508发布日期:2019-08-13 21:33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处理方法中,有的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有的采用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对污水处理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的去除,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上述的生物处理方法不能解决这一技术问题,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是最佳途径。

对于物化法处理污水方法而言,主要应用的技术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密度分离、离子交换、膜渗析、膜过滤、汽提及湿式氧化法等多种技术,其中混凝沉淀法和化学氧化法中的Fenton氧化法是较常用的两种技术。混凝沉淀技术主要作用是在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污水中的胶体和小悬浮物聚集成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体,再加以分离去除。常用的混凝剂是铝盐和铁盐,另外还有有机高分子助凝剂。Fenton氧化法是近年来最常用的化学氧化法,是利用Fe2+和H2O2之间的链反应催化生成·OH自由基,而·OH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各种有毒和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由于Fenton反应产生的是强氧化作用,处理效果好。

基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机物、微生物、硫化氢、过量的铁、锰等低价的重碳酸盐等物质,同时其水中可能还具有有害细菌等,物化法处理污水时,可用空气/臭氧曝气进行充分氧化和杀菌处理,现有的曝气设备曝气效率低下,很多气泡还没来得及与水充分接触已经上浮至水面破裂,气泡溶解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反应器底部进药,通过曝气装置在反应器的底部以及侧面提供空气,再配合搅拌件的作用,可以使得药剂可以融入到空气气泡群中,在反应器内部剧烈滚动,启动很好的气流搅拌作用,同时增加气泡与水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流动性,进而增强溶解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药装置、反应器,所述加药装置与反应器底部连接;所述反应器内部设有金属板框层,所述金属板框层上对称设置有通孔,所述金属板框层下方设有进气管组件,所述进气管组件上对称设有喷头,所述喷头与通孔对应设置,可保持曝气效果;所述反应器底部分别设有加药泵、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与进气管组件连接;所述加药泵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所述第一加药管上对称设有进药管,所述进药管贯通所述进气管组件与喷头连接。所述金属板框可以有效保护喷头和进气管组件。

特别的,所述加药泵、曝气装置可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优选的,所述曝气装置采用专利号为CN201720239753.7的一种双螺旋射流式曝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药管贯通位于反应器底部的进气管组件,与设置在进气管组件上的部分喷头连接。特别的,所述进药管与进气管组件的连接处为密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上方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对称设有搅拌件。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件为金属板搅拌件。通过设置的金属板搅拌件,可有效增加处理的污水与金属板搅拌件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污水与药物、氧气接触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储药腔、加药泵,所述储药腔内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储药层、第二储药层、第三储药层、第四储药层,所述加药泵依次连接有第一抽管、第二抽管、第三抽管、第四抽管;所述第一抽管、第二抽管、第三抽管、第四抽管分别与第一储药层、第四储药层、第三储药层、第二储药层连接。优选的,所述加药泵内部设有多条进液通道,使得各储药层在加药时不会相互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泵的另一侧与第二加药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药层、第二储药层、第三储药层、第四储药层分别设有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第三加药口、第四加药口,为各储液层补充药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药层为酸性试剂储药层、第二储药层为碱性试剂储药层、第三储药层为强氧化剂储药层、第四储药层为辅助试剂储药层。所述酸性试剂储药层储存柠檬酸、硫酸等中的一种,所述强氧化剂储药层储存二氧化氢、次氯酸钠等中的一种,所述辅助试剂储药层储存硫酸铁等,可根据处理污水的种类、浊度、密度的需求选择药剂。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底部一侧设有排液口。特别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经过可溶性固形物沉淀处理后的进一步污水净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加药装置,通过多层储药层的设置,在保持加药泵压力相同的作用下,可通过分别控制第一抽管、第二抽管、第三抽管、第四抽管的长度,通过分别控制第一储药层、第二储药层、第三储药层、第四储药层的液面高度,进而达到控制加药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反应器底部进药,通过曝气装置在反应器的底部以及侧面提供空气,在反应器内部剧烈滚动,启动很好的气流搅拌作用,再配合搅拌件的作用,增加气泡与水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流动性,进而增强溶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污水处理加药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药装置10、反应器20,所述加药装置与反应器底部连接;所述反应器内部设有金属板框层1,所述金属板框层上对称设置有通孔11,所述金属板框层下方设有进气管组件2,所述进气管组件上对称设有喷头21,所述喷头与通孔对应设置,可保持曝气效果;所述反应器底部分别设有加药泵3、曝气装置4,所述曝气装置与进气管组件连接;所述加药泵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加药管31、第二加药管32,所述第一加药管上对称设有进药管33,所述进药管贯通所述进气管组件与喷头连接。所述金属板框可以有效保护喷头和进气管组件。

特别的,所述加药泵、曝气装置可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优选的,所述曝气装置采用专利号为CN201720239753.7的一种双螺旋射流式曝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药管贯通位于反应器底部的进气管组件,与设置在进气管组件上的部分喷头连接。特别的,所述进药管与进气管组件的连接处为密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上方设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上设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转动轴61,所述转动轴上对称设有搅拌件62。所述固定架设有加水管51,所述加水管一侧连接有进水口52,所述加水管另一侧对称连接有喷淋头53,以提高污水进液阶段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件为金属板搅拌件。通过设置的金属板搅拌件,可有效增加处理的污水与金属板搅拌件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污水与药物接触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储药腔7、加药泵8,所述储药腔内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储药层71、第二储药层72、第三储药层73、第四储药层74,所述加药泵依次连接有第一抽管81、第二抽管82、第三抽管83、第四抽管84;所述第一抽管、第二抽管、第三抽管、第四抽管分别与第一储药层、第四储药层、第三储药层、第二储药层连接。优选的,所述加药泵采用现有技术中内部设有多条进液通道(未标注)的加药泵,使得各储药层在加药时不会相互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泵的另一侧与第二加药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药层、第二储药层、第三储药层、第四储药层分别设有第一加药口711、第二加药口721、第三加药口731、第四加药口741,为各储液层补充药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药层为酸性试剂储药层、第二储药层为碱性试剂储药层、第三储药层为强氧化剂储药层、第四储药层为辅助试剂储药层。所述酸性试剂储药层储存柠檬酸、硫酸等中的一种,所述强氧化剂储药层储存二氧化氢、次氯酸钠等中的一种,所述辅助试剂储药层储存硫酸铁等,可根据处理污水的种类、浊度、密度的需求选择药剂。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器底部一侧设有排液口201。特别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经过可溶性固形物沉淀处理后的进一步污水净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加药装置,通过多层储药层的设置,在保持加药泵压力相同的作用下,可通过分别控制第一抽管、第二抽管、第三抽管、第四抽管的长度,通过分别控制第一储药层、第二储药层、第三储药层、第四储药层的液面高度,进而达到控制加药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反应器底部进药,通过曝气装置在反应器的底部以及侧面提供空气,再配合搅拌件的作用,可以使得药剂可以融入到空气气泡群中,在反应器内部剧烈滚动,启动很好的气流搅拌作用,同时增加气泡与水流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流动性,进而增强溶解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