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甲醛废水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4312发布日期:2019-12-17 21:55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高浓度甲醛废水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甲醛废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甲醛具有杀菌作用,如果废水中含有甲醛,会对污水生化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实验表明,污水中含有甲醛超过100mg/l,就会对污水处理站微生物造成影响,降低微生物分解cod的能力。所以进入污水处理站的甲醛含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以下。目前甲醛废水处理方法包括高级氧化法、电化学法等,但高级氧化法,电化学法等物化技术,具有工艺复杂,条件控制困难,处理效果不稳定,运行成本过高等特点,对于含甲醛废水产生量大的企业,此类方法处理困难。以现有含甲醛废水处理为例,当废水中甲醛浓度10000-20000mg/l,主要采用芬顿高级氧化法,在运行过程中,要先加酸调节ph值至酸性,再投加双氧水和硫酸亚铁,反应后再加碱调节ph值至中性。不仅处理过程复杂,而且处理效果不佳,出水甲醛去除率最高只有50%,无法达到甲醛污水处理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高浓度甲醛废水的处理装置,解决现有高浓度甲醛废水处理效果不佳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能够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高浓度甲醛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反应釜,反应釜其上部上设有甲醛废水入口管,其底部设有甲醛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其顶部设有片碱投药口,其内部中央设有螺旋状蒸气盘管,所述蒸气盘管其一端设有蒸气入口管,另一端设有冷凝水出口管;所述反应釜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均布有若干曝气孔。

所述甲醛出口管下方设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其进液端与甲醛出口管连接,其出液端连接有生化反应池。

所述甲醛废水入口管处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曝气管处设有气流调节阀。

反应釜中部设有透明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解决现有高浓度甲醛废水处理效果不佳和运行成本高的问题,能够满足甲醛污水处理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在反应釜中,利用甲醛的与片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的甲醇和甲酸钠,从而除掉废水中的甲醛,甲醛去除率高达95%以上,而且操作简单,处理成本较低,相较于现有的芬顿法,每吨处理费用降低30%左右,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2-片碱投药口,3-甲醛废水入口管,4-曝气管,5-蒸气盘管,6-蒸气入口管,7-冷凝水出口管,8-输送泵,9-甲醛出口管,10-曝气孔,11-支架,12-生化反应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高浓度甲醛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在支架11上的反应釜1,反应釜1其上部上设有甲醛废水入口管3,其底部设有甲醛出口管9,反应釜1其顶部设有片碱投药口2,其内部中央设有螺旋状蒸气盘管5,蒸气盘管5一端设有蒸气入口管6,另一端设有冷凝水出口管7;反应釜1底部设置有曝气管4,曝气管4上均布有若干曝气孔10。甲醛出口管9下方设有输送泵8,输送泵8其进液端与甲醛出口管9连接,其出液端连接有生化反应池12。甲醛废水入口管3处设有流量调节阀;曝气管4处设有气流调节阀。反应釜1中部设有透明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实施过程是:将含高浓度甲醛废水通过甲醛废水入口管3泵入反应釜1,通过片碱投药口2加入片碱(氢氧化钠),进行固液混合。同时从曝气孔10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产生的大量气泡从曝气孔10逸出,会拨动甲醛废水产生水浪,形成搅拌效应,加快甲醛废水与片碱的接触反应,大部分的甲醛与片碱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无害的甲醇ch3oh)和甲酸钠(hcoona)。反应方程式:2hcho+naoh=hcoona+ch3oh。其中甲醇及甲酸钠对微生物活性无影响。为了进一步加快反应速度,通过向蒸气入口管6内通入高温水蒸气,蒸汽盘管5对反应釜1内的液体加热升温至60度以上,反应6小时左右,废水中的甲醛含量即可降至100ppm以下,从而使废水中甲醛含量即可达标。处理后的甲醛废水由甲醛出口管9经输送泵8泵入至生化反应池12进行进一步无害化处理。本实用新型利用甲醛与片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的甲醇和甲酸钠,从而除掉废水中的甲醛,甲醛去除率高达95%以上,而且操作简单,处理成本较低,相较于现有的芬顿法,每吨处理费用降低30%左右,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