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环保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8389发布日期:2019-04-29 13:19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环保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泡产生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环保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气泡发生器是污水处理、化学物质生产、药物生产中的常用设备,最常见的气泡发生器主要分为微孔式、机械式,现有机械式气泡发生器一般利用机械旋转加固体结构撞击切削气泡的方式来细化气泡,以降低气泡的细度;现有机械式气泡发生器存在耗能大、出气孔容易产生空气带降低气泡产生效率、容易产生真空泡降低机械寿命、局部高温、气泡合并的技术问题,存在改进空间;电机的转速波动控制需要额外的电路货机械装置,电机的转速波动容易导致轴承震动有损电机寿命,电机的转速波动导致发热,增加了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环保水处理系统,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1、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其特征在于:

造浪圆筒(2-1)位于容腔内,造浪圆筒(2-1)为圆筒状,造浪圆筒(2-1)的内壁上具有3个凹陷弧面(2-1-1),3个凹陷弧面(2-1-1)以造浪圆筒(2-1)的轴线为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凹陷弧面(2-1-1)的表面到造浪圆筒(2-1)轴线的距离大于造浪圆筒(2-1)的内壁上不具备凹陷弧面(2-1-1)的地方到造浪圆筒(2-1)轴线的距离;凹陷弧面(2-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造浪圆筒(2-1)的内截面圆的跨度为造浪圆筒(2-1)的内截面圆的六分之一。

2、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一种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其特征在于:造浪圆筒(2-1)为金属材质。

3、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一种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其特征在于:造浪圆筒(2-1)为有机材料材质。

4、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一种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其特征在于:造浪圆筒(2-1)为单一一体元件。

5、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一种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其特征在于:造浪圆筒(2-1)由多个元件组成。

6、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一种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其特征在于:造浪圆筒(2-1)为塑料材质。

7、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一种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其特征在于:造浪圆筒(2-1)为陶瓷材质。

8、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一种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造浪圆筒,其特征在于:造浪圆筒(2-1)为橡胶材质。

9、环保水处理系统,具有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具有技术内容1所述的造浪圆筒(2-1)。

技术原理及其有益效果:

转子转动时,驱动叶片组(1-5)旋转上叶片(1-5-3-1)和下叶片(1-5-3-2)之间形成水流,对出转子(1)的出气孔(1-4)造成冲击,由于容器(2)的造浪圆筒(2-1)表面具有凹陷弧面(2-1-1),导致驱动叶片组(1-5)的液体驱动通道的压力周期性变化,进而导致驱动叶片组(1-5)驱动的水流呈现周期性波动,气孔附近不容易产生空气带,

利于提高效率;由于不需要转子变速,所以电机寿命可以提高装置的整体寿命;由于没有固体结构对气泡产生冲击,有利于减少局部温度;由于没有固体结构对气泡产生冲击,不存在气泡爆裂冲击腐蚀固体结构,所以本发明寿命较高。

本发明寿命高、有利于减少局部温度、能耗低、结构简单。

本发明创造了新思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转子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容器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盖子的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1的轴承的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1的电机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装配的示意图。其中6是连接轴承(4)和转子(1)的铆钉。

图7是实施例1的整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7,一种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转子(1)、容器(2)、盖子(3)、轴承(4)、电机(5)、铆钉(6);

转子(1)包含连接部(1-1)、倒扣容器(1-2)、腰口(1-3)、出气孔(1-4)、进气开口(1-8)、驱动叶片组(1-5);

转子(1)中:连接部(1-1)为圆柱形,连接部(1-1)上具有连接孔(1-7),连接部(1-1)的轴线与连接孔(1-7)的轴线垂直相交,连接部(1-1)上端具有电机连接结构;

转子(1)中:倒扣容器(1-2)为圆柱形,倒扣容器(1-2)内具有圆柱形空腔(1-6),圆柱形空腔(1-6)与倒扣容器(1-2)共轴,倒扣容器(1-2)的上端封闭;

转子(1)中:腰口(1-3)为锥台状,腰口(1-3)具有锥台状空腔,腰口(1-3)的锥台状空腔的轴线与腰口(1-3)的轴线重合,腰口(1-3)的锥台状空腔的开口大的端与倒扣容器(1-2)下端相通;

转子(1)中:进气开口(1-8)为圆柱状,进气开口(1-8)具有圆柱状空腔,进气开口(1-8)的轴线与进气开口(1-8)的圆柱状空腔共轴,进气开口(1-8)的圆柱状空腔与腰口(1-3)的锥台状空腔的开口小的端相通;

转子(1)中:驱动叶片组(1-5)由上叶片(1-5-3-1)和下叶片(1-5-3-2)构成,上叶片和下叶片均为弧形;上叶片(1-5-3-1)和下叶片(1-5-3-2)平行,上叶片(1-5-3-1)的内侧和倒扣容器(1-2)的外壁相连,下叶片(1-5-3-2)的内侧和倒扣容器(1-2)的外壁相连,上叶片(1-5-3-1)的外侧和下叶片(1-5-3-2)的外侧之间为开放的,上叶片(1-5-3-1)的首端到倒扣容器(1-2)的上端的距离大于上叶片(1-5-3-1)的尾端到倒扣容器(1-2)的上端的距离;下叶片(1-5-3-2)的首端到倒扣容器(1-2)的上端的距离大于下叶片(1-5-3-2)的尾端到倒扣容器(1-2)的上端的距离;下叶片(1-5-3-2)的外缘弧线与上叶片(1-5-3-1)的外缘弧线共面;上叶片(1-5-3-1)的外缘弧线的长度为外援弧线所在圆的六分之一;驱动叶片组(1-5)的数量为3(1-5-1、1-5-2、1-5-3),3个驱动叶片组(1-5-1、1-5-2、1-5-3)以倒扣容器(1-2)的轴线为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转子(1)中:出气孔(1-4)穿透倒扣容器(1-2)的壁,出气孔(1-4)的内端与倒扣容器(1-2)的圆柱形空腔(1-6)相通;出气孔(1-4)的外端空间位置位于驱动叶片组(1-5)的上叶片(1-5-3-1)的尾端与驱动叶片组(1-5)的下叶片(1-5-3-2)的尾端的中间,出气孔(1-4)的数量为3,每个驱动叶片组(1-5)对应一个出气孔(1-4),3个出气孔(1-4)以倒扣容器(1-2)的轴线为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容器(2)包括容腔、造浪圆筒(2-1)、进气管(2-2)、透水通道(2-3)、支撑部(2-4)、容器脚(2-5);

容器(2)中:容腔为锥台状腔体,大端朝上,下端朝下;

容器(2)中:造浪圆筒(2-1)位于容腔内,造浪圆筒(2-1)为圆筒状,造浪圆筒(2-1)的内壁上具有3个凹陷弧面(2-1-1),3个凹陷弧面(2-1-1)以造浪圆筒(2-1)的轴线为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凹陷弧面(2-1-1)的表面到造浪圆筒(2-1)轴线的距离大于造浪圆筒(2-1)的内壁上不具备凹陷弧面(2-1-1)的地方到造浪圆筒(2-1)轴线的距离;凹陷弧面(2-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造浪圆筒(2-1)的内截面圆的跨度为造浪圆筒(2-1)的内截面圆的六分之一;支撑部(2-4)的第一端连接造浪圆筒(2-1)外壁,支撑部(2-4)的第二端连接容腔侧面,起支撑造浪圆筒(2-1)的作用;造浪圆筒(2-1)与容腔共轴,造浪圆筒(2-1)上端的水平高度低于容腔的大端的水平高度;

容器(2)中:透水通道(2-3)位于造浪圆筒(2-1)的下端与容腔底部之间,容腔内的水能够由透水通道(2-3)进入造浪圆筒(2-1);

容器(2)中:进气管(2-2)与造浪圆筒(2-1)共轴,进气管(2-2)由外部穿过容腔底部界面进入造浪圆筒(2-1)内;

容器(2)中:容器脚(2-5)位于容器下部,起支撑作用,方便放置;

盖子(3)包括本体、电机支撑部(3-1)、电机轴孔(3-2)、出气管(3-3)、电机轴防水柱(3-4);

盖子(3)中:本体为圆盘状,电机支撑部(3-1)为圆筒状,用于支撑电机;

盖子(3)中:电机支撑部(3-1)位于本体上方,电机支撑部(3-1)与本体共轴,电机支撑部(3-1)的外直径小于本体的外直径;

盖子(3)中:电机轴防水柱(3-4)位于本体下方,电机轴防水柱(3-4)与本体共轴;

盖子(3)中:电机轴孔(3-2)的内直径小于电机支撑部(3-1)的外直径;电机轴孔(3-2)与电机轴防水柱(3-4)共轴,电机轴孔(3-2)第一端与电机支撑部(3-1)相通,电机轴孔(3-2)第二端位于电机轴防水柱(3-4)下表面上;

盖子(3)中:出气管(3-3)位于本体上方,出气管(3-3)的管腔穿透本体;出气管(3-3)的管腔开口位于本体的下表面;

轴承(4)用于连接转子(1)的连接部(1-1)与盖子;电机(5)安装在盖子(3)的电机支撑部(3-1)上,转子(1)的连接部穿过盖子(3)与电机轴孔(3-2)相连,盖子(3)安装在容器(2)上端;容器(2)的进气管(2-2)伸入转子(1)的倒扣容器(1-2)的圆柱形空腔(1-6)内;

转子(1)与倒扣容器(1-2)的造浪圆筒(2-1)共轴;

转子(1)的驱动叶片组(1-5)位于倒扣容器(1-2)的造浪圆筒(2-1)内部,转子(1)的驱动叶片组(1-5)的下叶片(1-5-3-2)的外缘弧线与容器(2)的造浪圆筒(2-1)不具备凹陷弧面(2-1-1)的地方的距离小于下叶片(1-5-3-2)的厚度;电机(5)用于带动转子(1)匀速转动。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转子(1)为金属材质。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转子(1)为有机材料材质。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转子(1)为单一一体元件。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转子(1)由多个元件组成。

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容器(2)为金属材质。

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容器(2)为有机材料材质。

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容器(2)为单一一体元件。

实施例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容器(2)由多个元件组成。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盖子(3)为金属材质。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盖子(3)为有机材料材质。

实施例1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盖子(3)为单一一体元件。

实施例1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盖子(3)由多个元件组成。

实施例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轴承4改为滚珠轴承。

实施例1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轴承4改为滚针轴承。

实施例1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铆钉6采用焊接将轴承4与电机轴连接。

实施例1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电机为直流电机。

实施例1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电机为交流电机。

实施例1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电机为步进电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