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水机的水汽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5066发布日期:2019-06-11 21:3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饮水机的水汽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饮水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饮水机的水汽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即热式饮水机是一种利用强大的热量将水迅速加热的生活电器,由于其方便、快捷,被广大人士所喜爱。但是,现有的即热式饮水机由于利用加热体快速加热,会导致水极速沸腾产生高温蒸汽,而接水时因高温蒸汽容易让沸水飞溅可能会烫伤使用者,存在使用不安全的因素,同时热水会在出水腔内发生挂壁现象,难以快速的从出水嘴排出,从而导致发生渐滴的现象,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饮水机的水汽分离装置,能够有效的实现热水、蒸汽的分离,并能快速实现分离腔内的热水的快速排出,避免渐滴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水机的水汽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密封配合形成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分离腔;

所述壳体设置有与分离腔相连通的进水部、出水部和气体交换部,其中,所述进水部和出水部均设置在下壳体上且位于下壳体纵向的两端,所述出水部对应入口处设置有使得水流呈旋涡状向下流动的导流结构;

所述气体交换部设置在下壳体上且位于靠近出水部的位置,用于引导蒸汽向下排出分离腔;

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内表面由进水部的一端向出水部的一端向下倾斜,形成倾斜向下的出水通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内表面横向截面呈u形结构设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部对应出口处的内壁环周间隔设置有多个呈竖直布置的导向筋。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内表面靠近出水部的位置向上延伸设置有水汽挡筋,该水汽挡筋的上端部的位置低于上壳体的内表面的位置,所述气体交换部由水汽挡筋自身环周围合形成或者由水汽挡筋与下壳体的侧壁配合形成。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体交换部设置有两个且位于出水部横向的两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体的内表面靠近出水部的位置向下延伸设置有缓冲板,该缓冲板的下端部位置低于水汽挡筋的上端部的位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容置槽,该容置槽对应出水部的入口设置且该容置槽的底部端面的位置低于水汽挡筋的上端部的位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槽内嵌置有发光组件。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内表面的倾斜角度为6~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实现热水、蒸汽的分离,同时实现分离腔的热水快速的从出水部流出,避免发生渐滴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饮水机的水汽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水汽分离装置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水汽分离装置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壳体;11、分离腔;2、上壳体;21、缓冲板;22、容置槽;3、下壳体;31、进水部;32、出水部;321、导向筋;33、气体交换部;34、水汽挡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发明一种饮水机的水汽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该壳体1由上壳体2和下壳体3密封配合形成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分离腔11,该壳体1上设置有与内部的分离腔11相连通的进水部31、出水部32和气体交换部33,通过进水部31将热水供应到分离腔11内,通过气体交换部33实现分离腔内外冷热气体的交换,从而确保热水能够顺畅的从出水部32排出,避免断流、渐滴现象。

如图2和图4所示,进水部31和出水部32均设置在下壳体3上且位于下壳体3的纵向两端,该下壳体3的底部内表面由进水部31一端向出水部32一端向下倾斜,形成倾斜向下的出水通道,优选下壳体的底部内表面的倾斜度为6~15°,从而能够确保通过进水部31压入分离腔11的热水能够沿着出水通道快速汇流向出水部32,同时也能避免热水汇流向出水部32的流速过快,确保在出水部32处水保持相对平缓状态;优选的,下壳体3的底部内表面的横向截面为u形结构,能够很好的起到热水快速的向出水部32一端汇集流出,避免了热水因挂在分离腔11侧壁上而导致渐滴现象;再者,出水部32对应入口处设置有导流结构,通过该导流结构能够使得出水部32处相对保持平缓状态的热水能够在入口处呈漩涡状向下流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热水从出水部32处流出的速度。

进一步,该出水部32对应出口处的内壁环周间隔设置有多个呈竖直布置的的导向筋321,周向相邻的导向筋321之间形成竖直的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能够强制将旋涡状向下流动的热水改为竖直向下流动,使得水流能呈竖直状从出水部32快速排出。

如图3和图4所示,下壳体3对应出水部32的两侧均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水汽挡筋34,两个水汽挡筋34与下壳体3的两侧侧壁配合形成两个用于引导蒸汽向下流动排出的气体交换部33;该水汽挡筋34的上端部的位置低于上壳体2的内顶壁的位置,从而水汽挡筋34与上壳体2之间形成有供气体进出气体交换部33的间隙。

在上述方案中,气体交换器33也可以由水汽挡筋34自身环周围合形成。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上壳体2靠近出水部的位置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缓冲板21,该缓冲板21位于气体交换部33远离出水部32的一侧,该缓冲板21的下端部位置低于水汽挡筋34的上端部的位置,该缓冲板21能够在分离腔11内水位过高发生沸腾时起到减速、平缓水流的作用,使得进入出水部32的水流相对保持平缓,能够形成漩涡并向下流动,同时能够避免水流越过水汽挡筋34的上端部进入气体交换部33;同时,上壳体2的外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容置槽22,该容置槽22对应出水部32的入口设置且该容置槽22的底部端面的位置低于水汽挡筋34的上端部的位置,从而避免出水部32处的水流涌动进入气体交换部33内,同时该容置槽22能够嵌置有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能够照亮出水部32流出的水流,从而便于观察出水情况,便于在黑暗的情况下取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实现热水、蒸汽的分离,同时实现分离腔的热水快速的从出水部流出,避免发生渐滴现象。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饮水机的水汽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密封配合形成且两者之间形成有分离腔;所述壳体设置有与分离腔相连通的进水部、出水部和气体交换部,其中,所述进水部和出水部均设置在下壳体上且位于下壳体纵向的两端,所述出水部对应入口处设置有使得水流呈旋涡状向下流动的导流结构;所述气体交换部设置在下壳体上且位于靠近出水部的位置,用于引导蒸汽向下排出分离腔;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内表面由进水部的一端向出水部的一端向下倾斜,形成倾斜向下的出水通道。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有效的实现热水、蒸汽的分离,同时实现分离腔的热水快速的从出水部流出,避免发生渐滴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袁美琴;何秀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口贝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30
技术公布日:2019.06.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