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7209发布日期:2019-05-17 20:44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净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粗放式经济发展当中,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的程度的破坏,水质也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目前的净水设备的储存多是采用静水的方式储存。经过过滤净化的水直接储入蓄水箱中静置,但是即使经过过滤灭菌的水在经过长时间静置仍然会再次产生细菌,而经过实验测试,活水比静水更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效果。但是如果遇上放假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长时间没有取用水箱中的水,即使使用活水式储存,水质依然会产生变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属于净水设备领域,其包括处理器、电子时钟模块、流量检测器、水箱主体、取水泵、净水进水端、出水端、回流口、排水口、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紫外线灭菌器、循环电磁阀、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和水位检测器,通过上述部件的配合形成了水箱内部的小循环或者水箱配合闭环取水管网形成的大循环,使水可以在存储期间进行流动形成活水式的储存,同时处理器可以根据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的对比判断净水是否有使用并进行自动冲洗换水,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储水时间长和效果好、自动进行换水冲洗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详细技术方案达到目的: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包括处理器、电子时钟模块、流量检测器、水箱主体、取水泵、净水进水端、出水端、回流口、排水口、紫外线灭菌器、第一循环电磁阀、第一回流管和水位检测器;所述的排水口位于水箱主体下方并且安装有排水阀,所述的排水阀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的出水端位于水箱主体下方,出水端通过水管连接到取水泵,所述的取水泵再连接到紫外线灭菌器,紫外线灭菌器再连接到闭环取水管网,所述的紫外线灭菌器和取水泵的电路串联连接;闭环取水管网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回流管,第一回流管再连接到第一循环电磁阀,第一循环电磁阀再连接到位于水箱主体顶部的回流口,所述的净水进水端设置在水箱主体上且连接到净水设备的出水端,所述的水位检测器安装在水箱主体内部且电性连接到处理器;所述的流量检测器包括出水流量检测器和回水流量检测器,所述的出水流量检测器安装于水箱主体的出水端,检测出水流量信息并将流量信息发送到处理器;所述的回水流量检测器安装于水箱主体的回流口,检测循环后回水流量信息并将流量信息发送到处理器,所述的电子时钟模块集成于处理器内并为处理器提供时间信息;所述的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到取水泵、排水阀、流量检测器、紫外线灭菌器和第一循环电磁阀。

其中,所述的一种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还包括第二回流管、第二循环电磁阀、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的紫外线灭菌器先连接到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另外两端分别再连接到闭环取水管网和第二循环电磁阀,所述的第二循环电磁阀再连接到第二回流管,第二回流管连通到第二三通阀,所述的第一循环电磁阀也连接到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再连接到水箱主体的回流口,所述的第二循环电磁阀、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电性连接到处理器,由处理器控制开启和关闭。

其中,所述的水位检测器具有四个,分别为安装在水箱主体内顶部的防溢水位检测器、位于防溢水位检测器下方的高水位检测器、位于高水位检测器下方且高于水箱主体中部的中水位检测器和水箱主体内下部的低水位检测器,四个水位检测器垂直地安装在水箱主体内部的一条垂直线上,中水位检测器设置的位置高于真实的中部水位,提前作出中水位提示,避免水箱内部存水太少不能适应突然需水量突然增大的意外情况。

其中,所述的水箱主体一侧还设置有水尺,水尺底部和顶部分别连通水箱主体的底部和顶部,且其中部设置有玻璃视窗,所述的玻璃视窗垂直分布在水尺的一侧且玻璃视窗稍微向内凹,由于连通的水的水平面总处于一个相同的平面上,所以玻璃视窗的水平面即为水箱主体内的水平面,通过玻璃视窗可以直观观察到水平面并判断水的蓄量。

其中,所述的水箱主体下方设置有三条支撑脚,三条支撑脚呈三角形分布,三角形的分布具有最稳定的力学结构。

其中,所述的排水阀包括自动排水阀和手动排水阀,自动排水阀和手动排水阀相互并联安装在排水口处,自动排水阀电性连接到单片机控制器,由单片机控制器控制开启和关闭。

其中,所述的一种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还包括呼吸器,所述的呼吸器设置于水箱主体顶部,呼吸器中设置有多层灭菌透气膜,呼吸器连通水箱主体内外,平衡内外气压,避免由于气压差影响水箱主体的进水和出水。

其中,所述的回流口下方安装有清洗球,所述的清洗球是设置有进水端和若干出水口,进水端连接回流口,所述的出水口均匀分布在清洗球表面且连通进水端,清洗球起到一个花洒的作用,有净水回流的时候通过清洗球后散开冲洗水箱内壁。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了多个三通阀和回流管道并相互配合,形成了小循环和大循环的闭环式储存回路,纯净水在储存期间不断进行流动或者定时流动,使用活水式储存代替传统的静水式储存,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和蓄水效果。

2、通过设置了运算能力和处理能力更强的处理器,并且添加了电子时钟模块和流量检测器,实时检测进水量和出水量,当进水量和出水量相等时表明水箱中的水没有使用,水箱中的水长时间没有使用时,处理器控制排空水箱中的存水并利用循环水路实现对水箱进行冲洗,并更换新的净水,保证即使放假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长时间没人用水也不会对下次用水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大循环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一种双循环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大循环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包括处理器、电子时钟模块、流量检测器、水箱主体1、取水泵2、净水进水端3、出水端4、回流口5、排水口6、紫外线灭菌器7、第一循环电磁阀8、第一回流管、水位检测器9、支撑脚和呼吸器16;所述的排水口6位于水箱主体1下方并且安装有排水阀,所述的排水阀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的出水端4位于水箱主体1下方,出水端4通过水管连接到取水泵2,所述的取水泵2再连接到紫外线灭菌器7,紫外线灭菌器7再连接到闭环取水管网18,所述的紫外线灭菌器7和取水泵2的电路串联连接,闭环取水管网18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回流管,第一回流管再连接到第一循环电磁阀8,第一循环电磁阀8再连接到位于水箱主体1顶部的回流口5,所述的净水进水端3设置在水箱主体1上且连接到净水设备的出水端4,所述的水位检测器9安装在水箱主体1内部且电性连接到处理器;所述的流量检测器包括出水流量检测器10和回水流量检测器11,所述的出水流量检测器10安装于水箱主体1的出水端4,检测出水流量信息并将流量信息发送到处理器;所述的回水流量检测器11安装于水箱主体1的回流口5,检测循环后回水流量信息并将流量信息发送到处理器,所述的电子时钟模块集成于处理器内并为处理器提供时间信息;所述的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到取水泵2、排水阀、流量检测器、紫外线灭菌器7和第一循环电磁阀8;所述的支撑脚具有三条并呈三角形分布;所述的呼吸器16设置于水箱主体1顶部,呼吸器16中设置有多层灭菌透气膜,呼吸器16连通水箱主体1内外,平衡内外气压,避免由于气压差影响水箱主体1的进水和出水。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水位检测器9具有四个,分别为安装在水箱主体1内顶部的防溢水位检测器9、位于防溢水位检测器9下方的高水位检测器9、位于高水位检测器9下方且高于水箱主体1中部的中水位检测器9和水箱主体1内下部的低水位检测器9,四个水位检测器9垂直地安装在水箱主体1内部的一条垂直线上。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水箱主体1一侧还设置有水尺13,水尺13底部和顶部分别连通水箱主体1的底部和顶部,且其中部设置有玻璃视窗,所述的玻璃视窗垂直分布在水尺13的一侧且玻璃视窗稍微向内凹。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排水阀包括自动排水阀14和手动排水阀15,自动排水阀14和手动排水阀15相互并联安装在排水口6处,自动排水阀14电性连接到单片机控制器,由单片机控制器控制开启和关闭。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回流口5下方安装有清洗球17,所述的清洗球17是设置有进水端和若干出水口,进水端连接回流口5,所述的出水口均匀分布在清洗球17表面且连通进水端。

上述的净水储存设备在使用的时候,取水泵2直接连通闭环取水管网18,闭环取水管网18再连接第一回流管,第一回流管再连接到第一循环电磁阀8,第一循环电磁阀8再连接到水箱主体1的回流口5,通过取水泵2提供动力,净水在水箱内和取水管网18之间循环流动,形成大循环。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设定循环时间间隔,实现水流一直循环流动或者定时进行流动,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水流一直在水箱主体1和取水管网18之间循环流动。

流量检测器实时检测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将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信息发送到处理器,处理器再从电子时钟模块获取时间信息,处理器再对进出水流量进行对比,当处理器分析出长时间进出水流量相等,即代表水箱本体内储存的净水长时间没有使用,此时处理器控制启动水循环流动,流动一段时间后打开排水阀连通排水管对净水箱内的存水进行排空,并利用取水管网18中的水对水箱主体1内部进行一次冲洗,最后将所有水排空,然后向制水设备发出制水指令,利用净水冲洗一段时间后重新关闭排水阀并重新进行水循环阶段。

实施例二:双循环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

如附图2所示的一种自动冲洗的饮用净水储存设备,包括处理器、电子时钟模块、流量检测器、水箱主体1、取水泵2、净水进水端3、出水端4、回流口5、排水口6、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紫外线灭菌器7、第一循环电磁阀8、第二循环电磁阀12、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水位检测器9、支撑脚和呼吸器16;所述的排水口6位于水箱主体1下方并且安装有排水阀,所述的排水阀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的出水端4位于水箱主体1下方,出水端4通过水管连接到取水泵2,所述的取水泵2再连接到紫外线灭菌器7,紫外线灭菌器7再连接到第一三通阀,所述的紫外线灭菌器7和取水泵2的电路串联连接,第一三通阀的另外两端分别再连接到闭环取水管网18和第二循环电磁阀12,所述的第二循环电磁阀12再连接到第二回流管,第二回流管连通到第二三通阀;所述的闭环取水管网18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回流管,第一回流管再连接到第一循环电磁阀8,第一循环电磁阀8再连接到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再连接到位于水箱主体1顶部的回流口5,所述的净水进水端3设置在水箱主体1上且连接到净水设备的出水端4,所述的水位检测器9安装在水箱主体1内部且电性连接到处理器;所述的流量检测器包括出水流量检测器10和回水流量检测器11,所述的出水流量检测器10安装于水箱主体1的出水端4,检测出水流量信息并将流量信息发送到处理器;所述的回水流量检测器11安装于水箱主体1的回流口5,检测循环后回水流量信息并将流量信息发送到处理器,所述的电子时钟模块集成于处理器内并为处理器提供时间信息;所述的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到取水泵2、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排水阀、流量检测器、紫外线灭菌器7、第一循环电磁阀8和第二循环电磁阀12;所述的支撑脚具有三条并呈三角形分布;所述的呼吸器16设置于水箱主体1顶部,呼吸器16中设置有多层灭菌透气膜,呼吸器16连通水箱主体1内外,平衡内外气压,避免由于气压差影响水箱主体1的进水和出水。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水位检测器9具有四个,分别为安装在水箱主体1内顶部的防溢水位检测器9、位于防溢水位检测器9下方的高水位检测器9、位于高水位检测器9下方且高于水箱主体1中部的中水位检测器9和水箱主体1内下部的低水位检测器9,四个水位检测器9垂直地安装在水箱主体1内部的一条垂直线上。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水箱主体1一侧还设置有水尺13,水尺13底部和顶部分别连通水箱主体1的底部和顶部,且其中部设置有玻璃视窗,所述的玻璃视窗垂直分布在水尺13的一侧且玻璃视窗稍微向内凹。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排水阀包括自动排水阀14和手动排水阀15,自动排水阀14和手动排水阀15相互并联安装在排水口6处,自动排水阀14电性连接到单片机控制器,由单片机控制器控制开启和关闭。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回流口5下方安装有清洗球17,所述的清洗球17是设置有进水端和若干出水口,进水端连接回流口5,所述的出水口均匀分布在清洗球17表面且连通进水端。

上述的净水储存设备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整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并配合循环电磁阀的开启或者关闭,取水泵2连通第一三通阀和第二回流管,第二回流管再通过第二三通阀连通水箱主体1,通过取水泵2提供动力,净水在水箱内循环流动,形成小循环;或者取水泵2连通第一三通阀和闭环取水管网18,闭环取水管网18再连接第一回流管,第一回流管再通过第二三通阀连通水箱主体1,通过取水泵2提供动力,净水在水箱内和用户取水点之间循环流动,形成大循环。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设定水箱中的水进行大循环或者小循环,当选择小循环的时候,当单片机检测到长时间没有取水时,自动启动循环系统,在本实施例中设定的时间是1小时,即单片机检测到1小时内无取水行为即自动进行水循环流动,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设定其他时间;当选择大循环的时候,水流一直在水箱主体1和取水管网18之间循环流动。

当用户使用小循环的时候,处理器检测到长时间没有供水到取水管网18时,判定存水长时间储存;或者当用户使用大循环的时候流量检测器实时检测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将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信息发送到处理器,处理器再从电子时钟模块获取时间信息,处理器再对进出水流量进行对比,当处理器分析出长时间进出水流量相等,即代表水箱本体内储存的净水长时间没有使用,判定为存水长时间储存。当判定存水长时间储存时,处理器控制启动水循环流动,流动一段时间后打开排水阀连通排水管对净水箱内的存水进行排空,并利用取水管网18中的水对水箱主体1内部进行一次冲洗,最后将所有水排空,然后向制水设备发出制水指令,利用净水冲洗一段时间后重新关闭排水阀并重新进行水循环阶段。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