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循环冷却水系统用非氧化性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1720发布日期:2019-05-24 21:44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循环冷却水系统用非氧化性杀菌剂。



背景技术:

清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营养源的浓缩,水温的升高和日光照射,给细菌和藻类创造了迅速繁殖的条件。大量细菌分泌出的粘液像粘合剂一样,能使水中漂浮的灰尘杂质和化学沉淀物等粘附在一起,形成粘糊状的沉积物粘附在换热器的传热表面上,除了会引起腐蚀外,还会阻碍冷却水的流动,从而降低换热器的冷却效率。严重时,这些生物粘泥会将管子堵塞,迫使系统停产清洗。特别是石油化工企业清循环冷却水系统,由于需冷却物料自身特点,水中cod或油含量经常偏高,其粘泥滋生隐患尤其严重。

常规的解决方法是投加氧化性杀菌剂及非氧化性杀菌剂,其中非氧化性杀菌剂一般为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或季铵盐类杀菌剂,虽然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但存在以下不足:

1.其粘泥剥离效果往往不足,失活的微生物无法被及时排出系统,生物粘泥滋生隐患依然存在;

2.无法应对循环水系统在发生油脂类物流泄漏时的紧急水质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开发一种更有效、更全面的非氧化性杀菌剂,强化其对清循环水系统进行杀菌及粘泥剥离,并能同时应对石化化工企业物料泄漏状态下的紧急水质处理。

本发明为一种清循环冷却水系统非氧化杀菌剂,尤其适用于高cod,高油含量的清循环冷却水系统。本发明清循环用非氧化性杀菌剂为传统非氧化性杀菌剂、表面活性剂、渗透剂、油污分散剂制备而成,其组成组分及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5~25%;聚氧乙烯仲辛酚醚-10:0.5~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5~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10%;余量为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清循环冷却水系统优选为cod为30~200mg/l或油含量在0.5~10mg/l的循环水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清循环冷却水系统用非氧化性杀菌剂的制备步骤如下:将配方量的水抽入反应釜中,分别缓慢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聚氧乙烯仲辛酚醚-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依次抽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无色至黄色的清循环用新型非氧化性杀菌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非氧化性杀菌剂在清循环冷却水系统上的应用,先将所述的清循环冷却水系统用非氧化性杀菌剂冲击性投加至清循环冷却水系统水池,控制投加浓度为30~500mg/l,优选为80~200mg/l,视系统菌藻滋生情况确定投加次数,其中日常运行状态使用1~4次,物料泄漏异常状态下投加频次为2~6次。

本发明非氧化性杀菌剂在传统的季铵盐类杀菌剂的基础上添加聚氧乙烯仲辛酚醚-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通过协同增效作用,得到的非氧化性杀菌剂具有杀菌、渗透、粘泥剥离、油污分散作用,可有效降低系统生物粘泥滋生隐患,减少系统排水量,延长换热设备及整套清循环水系统的使用寿命。

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所用的清循环用非氧化性杀菌剂含有渗透剂及表面活性剂组分,较传统方法能更有效实现对设备内表面的粘泥剥离处理;

2.所用的清循环用非氧化性杀菌剂具有除油分散功能,能用于石化企业油脂类物料泄漏状态下的紧急水质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水70%,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20%,聚氧乙烯仲辛酚醚-10: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依次抽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无色或淡黄色的杀菌剂a。

山东某化工厂烧碱循环水系统,循环水cod为40~60mg/l,日常投加氧化性杀菌剂维持循环水余氯0.1~0.3mg/l,原使用异噻唑啉酮类非氧化性杀菌剂80mg/l,每月使用1次,生物粘泥量4ml/m3。使用本发明非氧化性杀菌剂a按同浓度同频次替换原非氧化性杀菌剂。系统水池菌藻明显减少,降至2ml/m3以下(优于国标3ml/m3的要求)。

实施例2

将水61%,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25%,聚氧乙烯仲辛酚醚-10: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依次抽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无色或淡黄色的杀菌剂b。

河北某化工厂自备电厂循环水系统,循环水cod为80~150mg/l,日常使用氧化性杀菌剂一周三次,维持加后3小时循环水余氯≥0.2mg/l,原使用季铵盐类非氧化性杀菌剂,投加浓度100ppm,每月2次,生物粘泥量4.8ml/m3。使用本发明杀菌剂b同浓度同频次替换原非氧化性杀菌剂,系统水池菌藻明显减少,生物粘泥量降至2ml/m3以下(优于国标3ml/m3的要求)。

实施例3

将水55%,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25%,聚氧乙烯仲辛酚醚-10: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依次抽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无色或淡黄色的杀菌剂c。

广西某石化厂循环水系统发生物料泄漏,系统水油含量从0.1mg/l上涨至5.5mg/l,常规处理为通过大量置换排放尽快使水质恢复正常,以避免黏泥滋生隐患。本发明所述的紧急水质处理方案为:在维持日常投加氧化性杀菌剂,维持余氯浓度0.2~0.5mg/l的基础上,将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c按浓度150mg/l投加至冷却水池。两周内反复投加4次,通过与氧化性杀菌剂相互配合,不经置换排放就使系统水质逐步恢复正常。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循环冷却水系统用非氧化性杀菌剂,该杀菌剂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构成: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5~25%;聚氧乙烯仲辛酚醚‑10:0.5~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5~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10%;余量为水。本发明非氧化性杀菌剂尤其适用于高COD(30~200mg/L),高油含量(0.5~10mg/L)的清循环冷却水系统,使用后可有效降低清循环水系统粘泥滋生隐患,延长换热设备寿命,较常规方法更有效更全面。

技术研发人员:王乃琳;姜宝安;吴新国;蔡朝阳;李放;刘家节;顿士超;马景辉;白煜磊;郭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正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2.26
技术公布日:2019.05.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