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16507发布日期:2019-06-14 23:48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河涌修复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环境污染己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而城市河涌的污染则显得尤为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产生量及排放量与日俱增,大量污染物直接排放至城市河涌中,使河涌污染日益严重,甚至出现黑臭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和城市坏境,造成巨大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对河涌水污染进行治理迫在眉睫。目前,河涌治理方法主要有截流、疏浚、活水循环(即引水增流)、河道人工增氧曝气、底泥覆盖等方式。这些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河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疏浚工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河流底泥中的污染物转移出去,是一种较好的治理河流底泥污染的方法,但无法解决河流水质的应急净化;活水循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稀释和转移的方式使得河流中的水质得以净化,但该方法所需要的条件比较特殊,需要利用特殊的河流水位差或者水泵提升的方法实现水的交换,不利于节约资源,且该方法只是让污染物向其他水体转移,无法去除污染物,治标不治本;河道曝气工程的建设都是以恢复和强化河流本身的自净能力为主要目的,逐渐恢复和净化水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适合作为混凝快速改善的辅助措施,但是对于通常的缓流河道难以达到混凝所需的水力条件,从而使混凝效果大打折扣;混凝虽能够快速消除水体的“黑”,但除臭效果欠佳。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方法,能够有效对黑臭河涌进行治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控源截污;对流入河涌的污水进行截留;s2:沿河涌水流方向设置多个堤坝对河涌进行分区;s3:向多个分区河涌中投入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光合细菌2-6份、硝化细菌35-40份、反硝化细菌15-20份、乳酸菌25-30份、枯草芽孢杆菌9-16份、酵母菌8-12份、放线菌4-6份和膨润土2-4份。优选的,在所述s2之前,还包括:清理河涌的漂浮废弃物。优选的,在所述s3之后,还包括:向多个分区河涌中加入生物促生剂。优选的,在所述s3之后,还包括:在河涌两侧种植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为凤眼莲、满江红、水花生、芦苇、茭白、菱角和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膨润土为改性膨润土;所述改性膨润土的改性方法为:按重量计,在有机膨润土中加入6%的改性剂,加入去离子水搅拌1小时,过滤烘干并打散;所述改性剂包括80%质量分数的硅酸钠和20%质量分数的硅酸铝。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光合细菌4份、硝化细菌36份、反硝化细菌18份、乳酸菌27份、枯草芽孢杆菌12份、酵母菌10份、放线菌5份和膨润土3份。本发明提出的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对河涌的污染源进行截留,并对河涌进行分区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微生物可在黑臭和重度污染的水体中繁殖和生存,并降解水体中含氮、磷等污染物质,可以快速去黑除臭,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及自净功能,提升水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黑臭河涌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控源截污;对流入河涌的污水进行截留;s102:沿河涌水流方向设置多个堤坝对河涌进行分区;s103:向多个分区河涌中投入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光合细菌2-6份、硝化细菌35-40份、反硝化细菌15-20份、乳酸菌25-30份、枯草芽孢杆菌9-16份、酵母菌8-12份、放线菌4-6份和膨润土2-4份。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河涌的污染源进行截留,并对河涌进行分区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微生物可在黑臭和重度污染的水体中繁殖和生存,并降解水体中含氮、磷等污染物质,可以快速去黑除臭,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及自净功能,提升水质。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s102之前,还包括:清理河涌的漂浮废弃物。本实施例中,黑臭河涌可能漂浮有大量废弃物如塑料盒等物质,影响水底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预先对河涌的漂浮废弃物进行清理,保证微生物菌剂的有效生长。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s103之后,还包括:向多个分区河涌中加入生物促生剂。生物促生剂是利用促生技术(光谱的培养基)作为产品的基本配方,结合微碳技术(极小份子有机酸片段的载体与络合作用,将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与高效载体结合,在污水环境中让微生物快速吸收利用,从而提高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和系统的抗冲击能力。通过在分区的河涌中加入生物促生剂,可以让投放的微生物菌剂迅速生长,加速对河涌的净化。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s3之后,还包括:在河涌两侧种植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为凤眼莲、满江红、水花生、芦苇、茭白、菱角和金鱼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挺水植物可以直接从污染水体中吸收有机物,且挺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n、p等营养元素。同时,植物具有促进生物讲解的作用,其生长时会释放包括酶以及一些有机酸,它们为根区微生物提供了重要的营养物质,促进了根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刺激了根区微生物的活性。同时水生植物群落的存在,为微生物和微型生物提供了附着基质和栖息场所,这些生物能大大加速截留在根系周围的有机物的分解矿化。进一步的,植物发达的根系与水体接触面积很大,能够形成一道密集的过滤层,当水流经过时,不溶性胶体会被根系黏附或吸附而沉降下来,特别是将其中的有机碎屑沉降下来。与此同时,附着于根系的菌体在进入内源生长阶段后会发生凝集,部分为根系所吸附,部分凝集的菌胶团则把悬浮性的有机物和新陈代谢产物沉降下来。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膨润土为改性膨润土;所述改性膨润土的改性方法为:按重量计,在有机膨润土中加入6%的改性剂,加入去离子水搅拌1小时,过滤烘干并打散;所述改性剂包括80%质量分数的硅酸钠和20%质量分数的硅酸铝。本实施例中,天然膨润土具有良好吸附性能,利用其离子交换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但其吸附效果不够明显,通过对膨润土进行改性,置换膨润土中可交换阳离子,从而提高阳离子交换容量,改善膨润土吸附性能。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光合细菌4份、硝化细菌36份、反硝化细菌18份、乳酸菌27份、枯草芽孢杆菌12份、酵母菌10份、放线菌5份和膨润土3份。实施例1s101:控源截污;对流入河涌的污水进行截留;s102:沿河涌水流方向设置多个堤坝对河涌进行分区;s103:向多个分区河涌中投入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光合细菌2份、硝化细菌35份、反硝化细菌15份、乳酸菌25份、枯草芽孢杆菌9份、酵母菌8份、放线菌4份和膨润土2份。实施例2s101:控源截污;对流入河涌的污水进行截留;s102:沿河涌水流方向设置多个堤坝对河涌进行分区;s103:向多个分区河涌中投入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光合细菌6份、硝化细菌40份、反硝化细菌20份、乳酸菌30份、枯草芽孢杆菌16份、酵母菌12份、放线菌6份和膨润土4份实施例3s101:控源截污;对流入河涌的污水进行截留;s102:沿河涌水流方向设置多个堤坝对河涌进行分区;s103:向多个分区河涌中投入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制成:光合细菌4份、硝化细菌36份、反硝化细菌18份、乳酸菌27份、枯草芽孢杆菌12份、酵母菌10份、放线菌5份和膨润土3份。对照组1步骤与本申请相同,不同处在于未投放光合细菌。对照组2步骤与本申请相同,不同处在于为投放膨润土。投放微生物菌剂的量均为5ppm。按照以上实施例分别对合肥地区某黑臭河涌不同分区内的河涌进行处理,黑臭河涌原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表1:黑臭河涌原水质指标cod(mg/l)nh3-n(mg/l)po43-(mg/l)140-15015-205.5-6表2:黑臭河涌处理后水质指标组别cod(mg/l)nh3-n(mg/l)po43-(mg/l)实施例1456.73.5实施例2406.83.6实施例3386.43.4对比例11209.24.5对比例29012.15.1从上述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申请能够高效减低黑臭水体中的n、p等指标,可以快速去黑除臭,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及自净功能,提升水质。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实现如下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河涌的污染源进行截留,并对河涌进行分区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微生物可在黑臭和重度污染的水体中繁殖和生存,并降解水体中含氮、磷等污染物质,可以快速去黑除臭,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及自净功能,提升水质。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