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沉降型人工菌胶团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76259发布日期:2019-08-20 21:0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层沉降型人工菌胶团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层沉降型人工菌胶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是活性污泥的主体,污泥的吸附性能、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均与菌胶团有关,菌胶团中的菌体,由于包埋于胶质中,故不易被原生动物吞噬,有利于沉降。菌胶团的形状有球形、蘑菇形、椭圆形、分枝状、垂丝状及不规则形,各菌胶团在活性污泥中均有,典型的有动胶菌属,它有两个种:枝状动胶菌属和垂(悬)丝状动胶菌属。

菌胶团是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在水生物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活性污泥性能的好坏,主要可根据所含菌胶团多少、大小及结构的紧密程度来确定,新生胶团(即新形成的菌胶团)颜色较浅,甚至无色透明,但有旺盛的生命力,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强,老化了的菌胶团,由于吸附了许多杂质,颜色较深,看不到细菌单体,而像一团烂泥似的,生命力较差,一定菌种的细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形成一定形态结构的菌胶团,而当遇到不适宜的环境时,菌胶团就发生松散,甚至呈现单个细菌,影响处理效果,因此,为了使水处理达到较好的效果,要求菌胶团结构紧密,吸附、沉降性能良好。

活性污泥中存在的胶团或生物膜法通过在填料上固着生长的菌胶团均是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污泥在生物处理系统中生长形成的,这种菌胶团接种环境简单、无人为筛选步骤,着床载体单一且驯化可控性较差,形成的生物相往往是单一的好氧相或厌氧相等。

上述填料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例如畜禽养殖废水中高浓度cod、氨氮等污染物时效率较低。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多生物相微生物菌胶团填料及其培养方法,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中国发明公开号为cn106520656b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多生物相微生物菌胶团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多生物相微生物菌胶团培菌环境;筛选多生物相微生物菌胶团;选择多生物相微生物菌胶团着床载体;菌种驯化。该方法是通过有机质在特定环境下,长期处于好氧、兼氧、厌氧状态下交替生长,经过多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降解多项作用,最终形成性质和组分相对稳定的多生物相多生物相微生物菌胶团。多生物相微生物菌胶团中微生物丰富,数量种类繁多,外观具备多相多孔隙率和表面积大的特征,有营养物质含量高等优点。通过对菌胶团颗粒理化性能指标分析,表明其具有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形成的、极为优良的污染物净化性能,是优良的废水生物处理介质。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提出了满足排放要求的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微生物菌胶团,但这种微生物菌胶团在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微生物菌胶团投入至污水后,由于污水内部成分复杂,污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后,易随成分的组成不同而产生分层现象,而内容物相同的微生物菌胶团在污水的分层中易漂浮于同一浓度层的污水中,导致造成对污水的处理效果降低,无法发挥原本的污水处理效果,同时菌胶团在生长过程中部分生长产生丝状菌,而丝状菌在污水中的轻微晃动都会产生细微泡沫,大量泡沫在菌胶团附近积聚,阻隔菌胶团反应后的氧气向外部扩散,降低菌胶团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层沉降型人工菌胶团及其制备方法,它可以实现使微生物菌胶团在分布于不同分层的污水中,便于微生物菌胶团在不同污水分层中发挥对污水中杂质的处理效果,提升氧气生成速率,同时利用自身结构减少丝状菌产生的细微泡沫的影响,使泡沫大量凝聚融合后形成较大的气泡,更易于泡沫破裂,降低泡沫在菌胶团的积聚,增强菌胶团反应后的氧气向外部扩散,提高菌胶团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分层沉降型人工菌胶团,包括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所述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内设有纵轴直立杆,所述第二菌胶团依附架与纵轴直立杆下端套接,所述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均与纵轴直立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部均设有消泡定位磁芯,两个所述消泡定位磁芯外端均套接有中心磁转内环,所述中心磁转内环外端固定连接有三个定盘从转架,所述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内侧设有三个流向正转扇叶,上侧的所述中心磁转内环外端与流向正转扇叶内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侧设有三个流向反转扇叶,下侧的所述中心磁转内环外端与流向反转扇叶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流向正转扇叶和流向反转扇叶均与相邻的定盘从转架交错设置,所述中心磁转内环外侧套设有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所述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内端与定盘从转架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外端固定连接有菌胶基团依附板,所述中心磁转内环上下两侧均设有定位分顶板,两个所述定位分顶板远离中心磁转内环一端分别与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固定连接,可以实现使微生物菌胶团在分布于不同分层的污水中,便于微生物菌胶团在不同污水分层中发挥对污水中杂质的处理效果,提升氧气生成速率,同时利用自身结构减少丝状菌产生的细微泡沫的影响,使泡沫大量凝聚融合后形成较大的气泡,更易于泡沫破裂,降低泡沫在菌胶团的积聚,增强菌胶团反应后的氧气向外部扩散,提高菌胶团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部均设有两个锁位中转定环,四个所述锁位中转定环分别与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固定连接,所述锁位中转定环内端与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外端相匹配,通过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部设置的锁位中转定环,便于对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的转动限制,使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可以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的平稳转动,减少斜向偏移转动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磁转内环内部设有消泡定位磁芯,所述消泡定位磁芯中间开凿有中穿通孔,所述纵轴直立杆从上至下依次贯穿两个消泡定位磁芯内部的中穿通孔,所述消泡定位磁芯与中心磁转内环磁极相匹配,通过在中心磁转内环内设置的消泡定位磁芯,便于使中心磁转内环可以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悬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定位磁芯上下两侧均设有纵轴移位封圈,两个所述纵轴移位封圈分别与中心磁转内环内端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纵轴移位封圈远离中心磁转内环一端与消泡定位磁芯相匹配,所述第一菌胶团依附架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超声电弧阴极触点,所述第二菌胶团依附架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超声电弧阳极触点,所述超声电弧阳极触点与超声电弧阴极触点相匹配,通过在消泡定位磁芯上下两侧增设的纵轴移位封圈,便于对纵轴直立杆上的消泡定位磁芯进行限制,进而限制中心磁转内环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的纵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从上之下依次贯穿开凿有两个导转透流孔,两个所述导转透流孔分别位于纵轴直立杆的左右两端,所述导转透流孔靠近中心磁转内环一端贯穿定位分顶板,通过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部开凿设置的导转透流孔,便于使水流透过导转透流孔,进而对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内的流向正转扇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的流向反转扇叶进行推动,从而带动不同的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使两个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带动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上端的丝状菌产生更多细微气泡,使泡沫大量凝聚融合后形成较大的气泡,更易于泡沫破裂,降低泡沫在菌胶团的积聚,增强菌胶团反应后的氧气向外部扩散。

进一步的,所述菌胶基团依附板外端固定连接有外扩多孔罩,所述外扩多孔罩上下两端分别与菌胶基团依附板固定连接,所述外扩多孔罩的规格为一百四十五目,所述外扩多孔罩的丝径为零点零四八毫米,所述外扩多孔罩的孔径为零点一二七,通过在菌胶基团依附板外端增设的外扩多孔罩,便于增强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上微生物菌胶团内部丝状菌生长后分叉生长,既便于丝状菌产生更多细微气泡,同时,通过外扩多孔罩的转动产生稍大型气泡,易于促使其他细微气泡后的破裂。

进一步的,所述纵轴直立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浮漂中轴盘,所述浮漂中轴盘外端固定连接有三个平浮扇叶板,所述平浮扇叶板远离浮漂中轴盘一端固定连接有侧边稳型杆,通过在纵轴直立杆上端内增设的浮漂中轴盘、平浮扇叶板和侧边稳型杆,便于使纵轴直立杆垂直立于不同封层的污水内,减少纵轴直立杆在污水中的侧向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纵轴直立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漂脚尾杆,所述漂脚尾杆上侧设有垂心防护环,所述垂心防护环与纵轴直立杆套接,所述垂心防护环与纵轴直立杆和漂脚尾杆连接处滑动连接,通过在纵轴直立杆下端固定连接的漂脚尾杆,便于使纵轴直立杆的下端垂直设置,从而使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更易于接受水流冲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上下两端均开凿有液相消泡储槽,所述液相消泡储槽内填充有聚硅氧烷消泡剂,所述聚硅氧烷消泡剂由聚二甲硅氧烷和二氧化硅组成,所述液相消泡储槽外壁远离中心磁转内环一端开凿有气凝反应孔,所述气凝反应孔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相半透膜,所述气凝反应孔与液相消泡储槽相连通,通过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增设的液相消泡储槽,便于使纵轴直立杆上粘附的细微泡沫较多时,在纵轴直立杆上漂浮于污水面上时,外界气体进入液相消泡储槽内部,使液相消泡储槽内的聚硅氧烷消泡剂反应,快速消除纵轴直立杆上粘附的泡沫。

一种分层沉降型人工菌胶团,其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筛选菌种群,由技术人员在培养场内选择菌胶团用菌种群,改变培养基内的外界环境,挑选生存能力较强的菌胶团用菌种群;

步骤二、菌胶基团内置,将微生物菌种群放置于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内部,并使微生物菌种群远离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一端与菌胶基团依附板紧密贴合;

步骤三、曝气培养,将纵轴直立杆放置于污水培养池内,向污水培养池内曝气充氧,控制污水培养池内cod为每升三百至四百毫克;

步骤四、依附架分层设置,将多个纵轴直立杆分别设置于不同深度的污水中,静置一至两小时后,使纵轴直立杆在技术人员停止接触后,不再发生沉降移动;

步骤五、溶解氧含量侧定,由技术人员使用化学需氧量测定仪检测污水培养池内的溶解氧含量,记录数值变化,可以实现使微生物菌胶团在分布于不同分层的污水中,便于微生物菌胶团在不同污水分层中发挥对污水中杂质的处理效果,提升氧气生成速率,同时利用自身结构减少丝状菌产生的细微泡沫的影响,使泡沫大量凝聚融合后形成较大的气泡,更易于泡沫破裂,降低泡沫在菌胶团的积聚,增强菌胶团反应后的氧气向外部扩散,提高菌胶团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使微生物菌胶团在分布于不同分层的污水中,便于微生物菌胶团在不同污水分层中发挥对污水中杂质的处理效果,提升氧气生成速率,同时利用自身结构减少丝状菌产生的细微泡沫的影响,使泡沫大量凝聚融合后形成较大的气泡,更易于泡沫破裂,降低泡沫在菌胶团的积聚,增强菌胶团反应后的氧气向外部扩散,提高菌胶团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2)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部均设有两个锁位中转定环,四个锁位中转定环分别与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固定连接,锁位中转定环内端与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外端相匹配,通过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部设置的锁位中转定环,便于对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的转动限制,使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可以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的平稳转动,减少斜向偏移转动的发生。

(3)中心磁转内环内部设有消泡定位磁芯,消泡定位磁芯中间开凿有中穿通孔,纵轴直立杆从上至下依次贯穿两个消泡定位磁芯内部的中穿通孔,消泡定位磁芯与中心磁转内环磁极相匹配,通过在中心磁转内环内设置的消泡定位磁芯,便于使中心磁转内环可以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悬浮转动。

(4)消泡定位磁芯上下两侧均设有纵轴移位封圈,两个纵轴移位封圈分别与中心磁转内环内端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纵轴移位封圈远离中心磁转内环一端与消泡定位磁芯相匹配,第一菌胶团依附架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超声电弧阴极触点,第二菌胶团依附架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超声电弧阳极触点,超声电弧阳极触点与超声电弧阴极触点相匹配,通过在消泡定位磁芯上下两侧增设的纵轴移位封圈,便于对纵轴直立杆上的消泡定位磁芯进行限制,进而限制中心磁转内环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的纵向移动。

(5)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从上之下依次贯穿开凿有两个导转透流孔,两个导转透流孔分别位于纵轴直立杆的左右两端,导转透流孔靠近中心磁转内环一端贯穿定位分顶板,通过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部开凿设置的导转透流孔,便于使水流透过导转透流孔,进而对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内的流向正转扇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的流向反转扇叶进行推动,从而带动不同的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使两个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带动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上端的丝状菌产生更多细微气泡,使泡沫大量凝聚融合后形成较大的气泡,更易于泡沫破裂,降低泡沫在菌胶团的积聚,增强菌胶团反应后的氧气向外部扩散。

(6)菌胶基团依附板外端固定连接有外扩多孔罩,外扩多孔罩上下两端分别与菌胶基团依附板固定连接,外扩多孔罩的规格为一百四十五目,外扩多孔罩的丝径为零点零四八毫米,外扩多孔罩的孔径为零点一二七,通过在菌胶基团依附板外端增设的外扩多孔罩,便于增强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上微生物菌胶团内部丝状菌生长后分叉生长,既便于丝状菌产生更多细微气泡,同时,通过外扩多孔罩的转动产生稍大型气泡,易于促使其他细微气泡后的破裂。

(7)纵轴直立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浮漂中轴盘,浮漂中轴盘外端固定连接有三个平浮扇叶板,平浮扇叶板远离浮漂中轴盘一端固定连接有侧边稳型杆,通过在纵轴直立杆上端内增设的浮漂中轴盘、平浮扇叶板和侧边稳型杆,便于使纵轴直立杆垂直立于不同封层的污水内,减少纵轴直立杆在污水中的侧向偏移。

(8)纵轴直立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漂脚尾杆,漂脚尾杆上侧设有垂心防护环,垂心防护环与纵轴直立杆套接,垂心防护环与纵轴直立杆和漂脚尾杆连接处滑动连接,通过在纵轴直立杆下端固定连接的漂脚尾杆,便于使纵轴直立杆的下端垂直设置,从而使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更易于接受水流冲击。

(9)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上下两端均开凿有液相消泡储槽,液相消泡储槽内填充有聚硅氧烷消泡剂,聚硅氧烷消泡剂由聚二甲硅氧烷和二氧化硅组成,液相消泡储槽外壁远离中心磁转内环一端开凿有气凝反应孔,气凝反应孔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相半透膜,气凝反应孔与液相消泡储槽相连通,通过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内增设的液相消泡储槽,便于使纵轴直立杆上粘附的细微泡沫较多时,在纵轴直立杆上漂浮于污水面上时,外界气体进入液相消泡储槽内部,使液相消泡储槽内的聚硅氧烷消泡剂反应,快速消除纵轴直立杆上粘附的泡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截面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菌胶团依附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磁浮除沫中转子部分的正视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磁浮除沫中转子部分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第一菌胶团依附架、2第一菌胶团依附架、3纵轴直立串杆、4中心磁转内环、5定盘从转架、6流向正转扇叶、7流向反转扇叶、8菌胶基团依附板、9外扩多孔罩、10锁位中转定环、11定位分顶板、12导转透流孔、13浮漂中轴盘、14平浮扇叶板、15侧边稳型杆、16垂心防护环、17漂脚尾杆、18纵轴移位封圈、19消泡定位磁芯、20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1液相消泡储槽、22超声电弧阴极触点、23超声电弧阳极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一种分层沉降型人工菌胶团,包括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内设有纵轴直立杆3,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与纵轴直立杆3下端套接,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均与纵轴直立杆3转动连接,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内部均设有消泡定位磁芯19,两个消泡定位磁芯19外端均套接有中心磁转内环4,中心磁转内环4外端固定连接有三个定盘从转架5,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内侧设有三个流向正转扇叶6,上侧的中心磁转内环4外端与流向正转扇叶6内端固定连接,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内侧设有三个流向反转扇叶7,下侧的中心磁转内环4外端与流向反转扇叶7固定连接,三个流向正转扇叶6和流向反转扇叶7均与相邻的定盘从转架5交错设置,中心磁转内环4外侧套设有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内端与定盘从转架5外端固定连接,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外端固定连接有菌胶基团依附板8,中心磁转内环4上下两侧均设有定位分顶板11,两个定位分顶板11远离中心磁转内环4一端分别与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固定连接,可以实现使微生物菌胶团在分布于不同分层的污水中,便于微生物菌胶团在不同污水分层中发挥对污水中杂质的处理效果,提升氧气生成速率,同时利用自身结构减少丝状菌产生的细微泡沫的影响,使泡沫大量凝聚融合后形成较大的气泡,更易于泡沫破裂,降低泡沫在菌胶团的积聚,增强菌胶团反应后的氧气向外部扩散,提高菌胶团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请参阅图1,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内部均设有两个锁位中转定环10,四个锁位中转定环10分别与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固定连接,锁位中转定环10内端与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外端相匹配,通过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内部设置的锁位中转定环10,便于对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的转动限制,使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可以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的平稳转动,减少斜向偏移转动的发生。

请参阅图2,中心磁转内环4内部设有消泡定位磁芯19,消泡定位磁芯19中间开凿有中穿通孔,纵轴直立杆3从上至下依次贯穿两个消泡定位磁芯19内部的中穿通孔,消泡定位磁芯19与中心磁转内环4磁极相匹配,通过在中心磁转内环4内设置的消泡定位磁芯19,便于使中心磁转内环4可以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内悬浮转动。

请参阅图2,消泡定位磁芯19上下两侧均设有纵轴移位封圈18,两个纵轴移位封圈18分别与中心磁转内环4内端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纵轴移位封圈18远离中心磁转内环4一端与消泡定位磁芯19相匹配,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超声电弧阴极触点22,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超声电弧阳极触点23,超声电弧阳极触点23与超声电弧阴极触点22相匹配,通过在消泡定位磁芯19上下两侧增设的纵轴移位封圈18,便于对纵轴直立杆3上的消泡定位磁芯19进行限制,进而限制中心磁转内环4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内的纵向移动。

请参阅图,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从上之下依次贯穿开凿有两个导转透流孔12,两个导转透流孔12分别位于纵轴直立杆3的左右两端,导转透流孔12靠近中心磁转内环4一端贯穿定位分顶板11,通过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内部开凿设置的导转透流孔12,便于使水流透过导转透流孔12,进而对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内的流向正转扇叶6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内的流向反转扇叶7进行推动,从而带动不同的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使两个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带动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上端的丝状菌产生更多细微气泡,使泡沫大量凝聚融合后形成较大的气泡,更易于泡沫破裂,降低泡沫在菌胶团的积聚,增强菌胶团反应后的氧气向外部扩散。

请参阅图1,菌胶基团依附板8外端固定连接有外扩多孔罩9,外扩多孔罩9上下两端分别与菌胶基团依附板8固定连接,外扩多孔罩9的规格为一百四十五目,外扩多孔罩9的丝径为零点零四八毫米,外扩多孔罩9的孔径为零点一二七,通过在菌胶基团依附板8外端增设的外扩多孔罩9,便于增强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上微生物菌胶团内部丝状菌生长后分叉生长,既便于丝状菌产生更多细微气泡,同时,通过外扩多孔罩9的转动产生稍大型气泡,易于促使其他细微气泡后的破裂。

请参阅图1,纵轴直立杆3上端固定连接有浮漂中轴盘13,浮漂中轴盘13外端固定连接有三个平浮扇叶板14,平浮扇叶板14远离浮漂中轴盘13一端固定连接有侧边稳型杆15,通过在纵轴直立杆3上端内增设的浮漂中轴盘13、平浮扇叶板14和侧边稳型杆15,便于使纵轴直立杆3垂直立于不同封层的污水内,减少纵轴直立杆3在污水中的侧向偏移。

请参阅图1,纵轴直立杆3下端固定连接有漂脚尾杆17,漂脚尾杆17上侧设有垂心防护环16,垂心防护环16与纵轴直立杆3套接,垂心防护环16与纵轴直立杆3和漂脚尾杆17连接处滑动连接,通过在纵轴直立杆3下端固定连接的漂脚尾杆17,便于使纵轴直立杆3的下端垂直设置,从而使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更易于接受水流冲击。

请参阅图3,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上下两端均开凿有液相消泡储槽21,液相消泡储槽21内填充有聚硅氧烷消泡剂,聚硅氧烷消泡剂由聚二甲硅氧烷和二氧化硅组成,液相消泡储槽21外壁远离中心磁转内环4一端开凿有气凝反应孔,气凝反应孔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相半透膜,气凝反应孔与液相消泡储槽21相连通,通过在第一菌胶团依附架1和第二菌胶团依附架2内增设的液相消泡储槽21,便于使纵轴直立杆3上粘附的细微泡沫较多时,在纵轴直立杆3上漂浮于污水面上时,外界气体进入液相消泡储槽21内部,使液相消泡储槽21内的聚硅氧烷消泡剂反应,快速消除纵轴直立杆3上粘附的泡沫。

一种分层沉降型人工菌胶团,其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筛选菌种群,由技术人员在培养场内选择菌胶团用菌种群,改变培养基内的外界环境,挑选生存能力较强的菌胶团用菌种群;

步骤二、菌胶基团内置,将微生物菌种群放置于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内部,并使微生物菌种群远离微生物菌胶团内质盒20一端与菌胶基团依附板8紧密贴合;

步骤三、曝气培养,将纵轴直立杆3放置于污水培养池内,向污水培养池内曝气充氧,控制污水培养池内cod为每升三百至四百毫克;

步骤四、依附架分层设置,将多个纵轴直立杆3分别设置于不同深度的污水中,静置一至两小时后,使纵轴直立杆3在技术人员停止接触后,不再发生沉降移动;

步骤五、溶解氧含量侧定,由技术人员使用化学需氧量测定仪检测污水培养池内的溶解氧含量,记录数值变化,可以实现使微生物菌胶团在分布于不同分层的污水中,便于微生物菌胶团在不同污水分层中发挥对污水中杂质的处理效果,提升氧气生成速率,同时利用自身结构减少丝状菌产生的细微泡沫的影响,使泡沫大量凝聚融合后形成较大的气泡,更易于泡沫破裂,降低泡沫在菌胶团的积聚,增强菌胶团反应后的氧气向外部扩散,提高菌胶团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可以实现使微生物菌胶团在分布于不同分层的污水中,便于微生物菌胶团在不同污水分层中发挥对污水中杂质的处理效果,提升氧气生成速率,同时利用自身结构减少丝状菌产生的细微泡沫的影响,使泡沫大量凝聚融合后形成较大的气泡,更易于泡沫破裂,降低泡沫在菌胶团的积聚,增强菌胶团反应后的氧气向外部扩散,提高菌胶团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