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粪便综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0850发布日期:2019-08-06 23:4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禽类粪便综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畜牧业和废弃物回收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禽类粪便综合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禽类粪便在禽类养殖场大量存在,由于禽类粪便稀粘等特殊性,使得其内部微生物大量存在,而禽类粪便又是有机肥料的重要原料。目前对于禽类粪便主要采用采集后堆放自然发酵的方式形成有机肥,但是这种堆放不仅发酵不彻底、发酵时间长,最主要的是其中微生物并不能完全杀灭,从而使得在施肥过程中和用肥过程中各种传染疾病易发,同时有机肥的质量也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禽类粪便综合处理装置。

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禽类粪便综合处理装置,包括消毒室、输送腔部件、挤压室、气水处理室、过滤吸附室、蒸发室、发酵室和烘干室。

所述消毒室包括消毒室外壳、粪便主入口、搅拌轴、搅拌横杆、搅拌凸起、密孔板、第一驱动电机、水蒸汽排出腔、水蒸汽排出腔入气口、冷凝管、上部排料口、下部排料口、第一热风管和第一热风机;所述粪便主入口设置在消毒室外壳的顶壁上,在消毒室外壳中心部位设置有竖直的搅拌轴,在搅拌轴的底端均匀固接有多根搅拌横杆,每根所述搅拌横杆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搅拌凸起,所述搅拌轴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消毒室外壳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连接,所述密孔板水平设置在所述搅拌凸起的下方并与所述搅拌凸起接触,所述密孔板为密布通孔结构设置;所述水蒸气排出腔设置在密孔板的正下方,所述水蒸气排出腔的上部为中空圆锥体结构,下部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且中空圆锥体结构处的外壁为密布通孔结构,所述密布通孔用于将水蒸气排出腔中的蒸汽排出,所述水蒸气排出腔的中空圆柱体结构的侧部设置有水蒸汽排出腔入气口,所述第一热风管竖直设置,且其顶端在所述水蒸气排出腔的底部与水蒸气排出腔的内部连通,在第一热风管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热风机,所述上部排料口设置在所述密孔板上部的消毒室外壳的侧壁上,所述下部排料口设置在消毒室外壳的侧壁的最下端;在消毒室外壳的内顶部设置有所述冷凝管。

所述输送腔部件包括上部输送管、下部输送管、竖直输送腔和输送腔出口;所述上部输送管一端与所述上部排料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竖直输送腔连通,所述下部输送管一端与所述下部排料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竖直输送腔连通,所述竖直输送腔竖直设置,在竖直输送腔的底端设置有所述输送腔出口。

所述挤压室包括挤压室入口、主动挤压部件、被动挤压部件、滤水板和挤压室出料口;所述挤压室入口设置在挤压室的顶壁上并与所述输送腔出口连通,所述滤水板和所述挤压室出料口均设置在挤压室的底壁上,所述滤水板设置在所述挤压室入口的正下方;所述主动挤压部件包括主动挤压板、螺旋挤压杆、固定块、第二驱动电机和主动挤压板内槽,所述被动挤压部件包括被动挤压板、被动挤压杆、弹簧和容置腔;所述主动挤压板竖直设置在挤压室内,所述螺旋挤压杆的一端与所述主动挤压板的背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主动挤压板的背部设置有所述主动挤压板内槽,所述螺旋挤压杆的一端的端部为直径逐步增大的细圆台结构,该细圆台结构设置在所述主动挤压板内槽内部,所述螺旋挤压杆为在圆杆外表面设置有外螺旋,所述固定块固接在挤压室的侧壁外部且供所述螺旋挤压杆穿过,所述固定块内部设置有与螺旋挤压杆的外螺旋相啮合的内螺旋;所述被动挤压板竖直且与所述主动挤压板相对设置,所述被动挤压杆一端与所述被动挤压板的背部固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内部为盲孔结构,在盲孔与被动挤压杆之间穿设有所述弹簧。

所述气水处理室包括气水处理室外壳、气水处理室入液口、气水处理室出水管、喷气腔、喷气口、排气口、电磁阀、喷气腔进气管和气泵;所述气水处理室入液口设置在其实处理室外壳的顶壁上且与所述滤水板底部连通,用于承接从滤水板滤下的液体,所述喷气腔设置在气水处理室外壳的最底部,在喷气腔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喷气口,所述喷气腔进气管在顶端通过喷气腔的底壁与喷气腔内部连通,在喷气腔进气管上设置有所述气泵,在气水处理室外壳的顶壁上设置有所述排气口,在气水处理室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气水处理室出水管,在所述气水处理室出水管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

所述过滤吸附室包括过滤吸附室入口、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杂泥收集盒、活性炭吸附腔、过滤吸附室出口;所述蒸发室包括蒸发室入水管、水泵、蒸发部件和蒸发室出气管;所述过滤吸附室入口设置在过滤吸附室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气水处理室出水管连通,所述过滤吸附室出口设置在与所述过滤吸附室入口相对的过滤吸附室的另一个侧壁上,所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活性炭吸附腔依次从过滤吸附室入口到过滤吸附室出口之间倾斜设置在过滤吸附室内,所述杂泥收集盒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吸附室的底壁上。

所述蒸发室入水管一端与所述过滤吸附室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室底部连通,在蒸发室入水管上设置有所述水泵,在蒸发室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到蒸发室中的水体进行蒸发操作的蒸发部件,所述蒸发室出气管设置在蒸发室的顶部并与所述水蒸汽排出腔入气口连通。

所述发酵室包括发酵室入料口、菌群添加盒、沼气出气管、沼气收集软囊和底部抽拉板;所述发酵室入料口设置在发酵室的顶壁上且与所述挤压室出料口连通,所述菌群添加盒设置在发酵室的顶壁且用于向发酵室内添加发酵所需菌群,所述沼气出气管设置在发酵室的顶壁上且用于排出发酵产生的沼气,在沼气出气管的顶部套设有所述沼气收集软囊,所述底部抽拉板设置在发酵室的底部,通过抽拉操作实现发酵室内发酵完毕后的出料操作。

所述烘干室包括烘干室外壳、多孔釜、第二热风管、第二热风机、入风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多孔釜设置在烘干室外壳内部且为中空下半球体形,且其侧壁为密布的通孔结构,所述多孔釜的顶部开放并与所述底部抽拉板的底部连通,用于承接所述底部抽拉板抽拉操作后排出的物料;所述入风入口设置在烘干室外壳的侧壁上,所述气体出口设置在与所述入风入口相对的烘干室外壳的另一侧壁上,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喷气腔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管与所述入风入口连通,在第二热风管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热风机。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室出料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容置腔一端的挤压室的底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被动挤压杆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对所述弹簧进行卡位。

作为优选,所述滤水板为密布通孔板,其通孔的直径为1~2mm。

作为优选,所述气水处理室出水管设置在喷气腔之上且气水处理室液面以下的气水处理室外壳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蒸发部件为多根并排设置的电阻加热棒。

作为优选,所述蒸发室的顶部还设置有补充入水口(补充加入纯净水)。

作为优选,所述发酵室内还包括有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为电阻加热丝。

作为优选,所述杂泥收集盒为可拆卸设置,当杂泥收集盒收集满后即可将其中的收集物置入到发酵室内。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密孔板将上部禽类粪便与下部上升的气态水接触,气态水在碰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禽类粪便即会冷凝,这是一个放热过程,从而不仅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禽类粪便进行加热,同时还通过该放热过程对禽类粪便进行加热,使得禽类粪便在高温下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从而可以对其进行微生物的杀灭,同时由于是气和水进行加热,接触的表面积即非常的大,可以非常均匀的对禽类粪便进行充分的加热。由于设置于密孔板上部接触的搅拌杆和搅拌凸起,使得禽类粪便尽可能的避免堵塞密孔板上的密孔(不存在从上向下压的力),即使有部分密孔被堵塞,也由于水蒸气排出腔逐渐增加的气压而将该堵塞向上排出,从而使得在搅拌均匀的情况下也避免了密孔的堵塞。

通过在水蒸气排出腔底部设置有热风机和热风管,对水蒸气进行补热,避免在未到达禽类粪便处的时候即冷凝,同时也增加了水蒸气排出腔内的气压,避免了密孔的堵塞。

2,通过设置挤压室,将进入到挤压室内的富含水体的禽类粪便通过从左向右的强度逐渐提高的挤压,将其中的水体挤压出来通过滤水板向下流出进入气水处理室内,当到达最右端的时候,整体通过挤压室出料口排入到发酵室内。实现了对在前期吸收了大量水分的禽类粪便进行了高效的固液分离。

由于水蒸气对物料进行了加热,因此进入到发酵室中的物料温度相对较高,从而强化了发酵过程。进入到气水处理室中的液体通过气水处理室中的水体稀释,其中的固体或不溶液体弥散在水体中,通过底部向上排出的热风形成的气泡,将其以泡沫的形式漂浮在水体表面,从而从气水处理室中排出相对清澈的水体。

3,通过设置多孔釜,将发酵之后的物料进行承接,而外部设置热风机和热风管从外向内吹热风,实现了对物料的烘干,而在想对策设置出风口,实现了气体的循环,而该热风在经过与烘干物料换热之后还残存有一定的热量,通过将该气体通入到喷气腔中,使得从喷气腔中喷出的气体是相对高温的,从而也强化了水体中不溶物的溶解和其中物料与水的反应过程。

通过将清澈化之后的水体通过两道过滤然后又经过活性炭吸附之后,将该水体进入蒸发室中进行蒸发气化操作,实现了水体的整体内部循环,同时通过补充水入口将在生产过程中损耗的部分水进行补充。通过将两道过滤板和活性炭吸附板都设置为倾斜的,且其倾斜方式为使得进入方向为斜下方,从而避免了由于重力原因而产生的堵塞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禽类粪便综合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挤压室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粪便主入口,12-搅拌横杆,13-搅拌凸起,14-密孔板,15-第一驱动电机,16-水蒸汽排出腔,17-冷凝管,181-上部排料口,182-下部排料口,19-第一热风管,191-第一热风机,21-挡石网,22-竖直输送腔,3-挤压室,31-挤压室入口,321-主动挤压板,322-螺旋挤压杆,323-固定块,324-第二驱动电机,325-主动挤压板内槽,33-被动挤压板,331-被动挤压杆,332-弹簧,333-容置腔,34-滤水板,35-挤压室出料口,40-气水处理室液面,41-喷气腔,42-喷气口,43-排气口,44-电磁阀,45-喷气腔进气管,46-气泵,51-第一过滤板,52-第二过滤板,53-杂泥收集盒,54-活性炭吸附腔,55-蒸发室入水管,56-水泵,6-蒸发室,71-菌群添加盒,72-沼气收集软囊,73-底部抽拉板,8-烘干室,81-多孔釜,82-第二热风管,83-第二热风机,84-入风入口,85-气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禽类粪便综合处理装置,包括消毒室、输送腔部件、挤压室(如图2所示)、气水处理室、过滤吸附室、蒸发室、发酵室和烘干室。

所述消毒室包括消毒室外壳、粪便主入口、搅拌轴、搅拌横杆、搅拌凸起、密孔板、第一驱动电机、水蒸汽排出腔、水蒸汽排出腔入气口、冷凝管、上部排料口、下部排料口、第一热风管和第一热风机;所述粪便主入口设置在消毒室外壳的顶壁上,在消毒室外壳中心部位设置有竖直的搅拌轴,在搅拌轴的底端均匀固接有多根搅拌横杆,每根所述搅拌横杆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多个搅拌凸起,所述搅拌轴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消毒室外壳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连接,所述密孔板水平设置在所述搅拌凸起的下方并与所述搅拌凸起接触,所述密孔板为密布通孔结构设置;所述水蒸气排出腔设置在密孔板的正下方,如图1所示,所述水蒸气排出腔的上部为中空圆锥体结构,下部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且中空圆锥体结构处的外壁为密布通孔结构,所述密布通孔用于将水蒸气排出腔中的蒸汽排出,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蒸汽排出整体量在增加的同时,从密孔板偶然漏下的固体由于顶部的锥体形也不会在水蒸气排出腔上表面停留,防止密孔被堵塞,所述水蒸气排出腔的中空圆柱体结构的侧部设置有水蒸汽排出腔入气口,所述第一热风管竖直设置,且其顶端在所述水蒸气排出腔的底部与水蒸气排出腔的内部连通,在第一热风管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热风机,所述上部排料口设置在所述密孔板上部的消毒室外壳的侧壁上,所述下部排料口设置在消毒室外壳的侧壁的最下端;在消毒室外壳的内顶部设置有所述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将多余的气态水继续冷凝为水后通过上部排料口与物料一同排出。

所述输送腔部件包括上部输送管、下部输送管、竖直输送腔和输送腔出口;所述上部输送管一端(图1中左端)与所述上部排料口连通,另一端(右端)与所述竖直输送腔连通,所述下部输送管一端(图1中左端)与所述下部排料口连通,另一端(右端)与所述竖直输送腔连通,所述竖直输送腔竖直设置,在竖直输送腔的底端设置有所述输送腔出口。

所述挤压室包括挤压室入口、主动挤压部件、被动挤压部件、滤水板和挤压室出料口;所述挤压室入口设置在挤压室的顶壁上并与所述输送腔出口连通,所述滤水板和所述挤压室出料口均设置在挤压室的底壁上,所述滤水板设置在所述挤压室入口的正下方;所述主动挤压部件包括主动挤压板、螺旋挤压杆、固定块、第二驱动电机和主动挤压板内槽,所述被动挤压部件包括被动挤压板、被动挤压杆、弹簧和容置腔;如图1所示所述主动挤压板竖直设置在挤压室内,所述螺旋挤压杆的一端(右端)与所述主动挤压板的背部连接另一端(左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主动挤压板的背部设置有所述主动挤压板内槽,所述螺旋挤压杆的一端的端部为直径逐步增大的细圆台结构,该细圆台结构设置在所述主动挤压板内槽内部,所述螺旋挤压杆为在圆杆外表面设置有外螺旋,所述固定块固接在挤压室的侧壁外部且供所述螺旋挤压杆穿过,所述固定块内部设置有与螺旋挤压杆的外螺旋相啮合的内螺旋;所述被动挤压板竖直且与所述主动挤压板相对设置,所述被动挤压杆一端(左端)与所述被动挤压板的背部固接,另一端(右端)穿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内部为盲孔结构,在盲孔与被动挤压杆之间穿设有所述弹簧。

所述气水处理室包括气水处理室外壳、气水处理室入液口、气水处理室出水管、喷气腔、喷气口、排气口、电磁阀、喷气腔进气管和气泵;所述气水处理室入液口设置在其实处理室外壳的顶壁上且与所述滤水板底部连通,用于承接从滤水板滤下的液体,所述喷气腔设置在气水处理室外壳的最底部,在喷气腔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喷气口,所述喷气腔进气管在顶端通过喷气腔的底壁与喷气腔内部连通,在喷气腔进气管上设置有所述气泵,在气水处理室外壳的顶壁上设置有所述排气口,在气水处理室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气水处理室出水管,在所述气水处理室出水管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气水处理室中适时进行排水操作。

所述过滤吸附室包括过滤吸附室入口、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杂泥收集盒、活性炭吸附腔、过滤吸附室出口;所述蒸发室包括蒸发室入水管、水泵、蒸发部件和蒸发室出气管;所述过滤吸附室入口设置在过滤吸附室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气水处理室出水管连通,所述过滤吸附室出口设置在与所述过滤吸附室入口相对的过滤吸附室的另一个侧壁上,所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活性炭吸附腔依次从过滤吸附室入口到过滤吸附室出口之间倾斜设置在过滤吸附室内,且倾斜方式为如图1所示的左低右高,即使得进入方向设置在过滤板和吸附腔的斜下方,所述杂泥收集盒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过滤吸附室的底壁上。所述活性炭吸附腔为外部的密布多孔腔内充设有活性炭颗粒(普通活性炭颗粒)。

所述蒸发室入水管一端与所述过滤吸附室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蒸发室底部连通,在蒸发室入水管上设置有所述水泵,在蒸发室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到蒸发室中的水体进行蒸发操作的蒸发部件,所述蒸发室出气管设置在蒸发室的顶部并与所述水蒸汽排出腔入气口连通。

所述发酵室包括发酵室入料口、菌群添加盒、沼气出气管、沼气收集软囊和底部抽拉板;所述发酵室入料口设置在发酵室的顶壁上且与所述挤压室出料口连通,所述菌群添加盒设置在发酵室的顶壁且用于向发酵室内添加发酵所需菌群,所述沼气出气管设置在发酵室的顶壁上且用于排出发酵产生的沼气,在沼气出气管的顶部套设有所述沼气收集软囊,所述底部抽拉板设置在发酵室的底部,通过抽拉操作实现发酵室内发酵完毕后的出料操作。

所述烘干室包括烘干室外壳、多孔釜、第二热风管、第二热风机、入风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多孔釜设置在烘干室外壳内部且为中空下半球体形,且其侧壁为密布的通孔结构,所述多孔釜的顶部开放并与所述底部抽拉板的底部连通,用于承接所述底部抽拉板抽拉操作后排出的物料;所述入风入口设置在烘干室外壳的侧壁上,所述气体出口设置在与所述入风入口相对的烘干室外壳的另一侧壁上,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喷气腔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热风管与所述入风入口连通,在第二热风管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热风机。

如图1所示,所述挤压室出料口设置紧靠所述容置腔的挤压室的底壁上,在挤压工序的最后,将成块的物料通过挤压室出料口排出。

如图2所示,所述被动挤压杆外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对所述弹簧进行卡位。

所述滤水板为密布通孔板,其通孔的直径为1.5mm。

如图1所示,所述气水处理室出水管设置在喷气腔之上且气水处理室液面以下的气水处理室外壳的侧壁上。

所述蒸发部件为多根并排设置的电阻加热棒。

所述蒸发室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补充加入纯净水的补充入水口。

为了强化发酵效率,所述发酵室内还包括有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为电阻加热丝。

所述杂泥收集盒为可拆卸设置,当杂泥收集盒收集满后即可将其中的收集物置入到发酵室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