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治理系统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6632发布日期:2020-05-08 17: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治理系统,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一端上部设置有进水管(15),所述箱体(1)的另一端下部设置有排水管(11),所述箱体(1)靠近进水管(15)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混合仓(2),所述箱体(1)靠近排水管(1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沉淀仓(4),所述混合仓(2)与沉淀仓(4)之间设置有搅拌仓(3),所述搅拌仓(3)的顶部设置有em菌投放管(13),所述混合仓(2)的顶部设置有养料投放管(12),所述搅拌仓(3)的底部内壁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顶部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81),所述搅拌轴(81)的外壁自上而下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82),所述混合仓(2)的内部上方设置有em菌释放管(5),所述混合仓(2)、搅拌仓(3)和沉淀仓(4)之间均竖直设置有可调节式分隔机构(6),所述可调节式分隔机构(6)的上下两端均插接有固定槽(7),所述固定槽(7)为u形结构,所述固定槽(7)的一端外壁与箱体(1)的内壁紧密焊接;所述可调节式分隔机构(6)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活动框(61),所述活动框(61)的上下两端与固定槽(7)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框(6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条形板(62),所述条形板(62)为水平设置且若干所述条形板(62)为自上而下等间距排列,所述活动框(61)的中部紧密焊接有固定板(63),两个所述活动框(61)之间水平设置有辊轴(64),所述固定板(63)靠近辊轴(64)的一侧开设有开槽(631),所述辊轴(64)设置于开槽(631)内部,所述开槽(631)的中部内侧壁竖直设置有锯齿条(632),所述辊轴(64)的中部靠近锯齿条(632)处同轴紧密焊接有齿轮(642),所述齿轮(642)与锯齿条(633)啮合,所述辊轴(64)的一端贯穿箱体(1)的外壁且紧密粘接有把手(641),两个所述活动框(61)能够反向移动使得条形板(62)之间的间隙重合或者错开,从而实现可调节式分隔机构(6)的打开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外部设置有固定架(14),所述固定架呈矩形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m菌释放管(5)为水平设置,且所述em菌释放管(5)的外壁均匀设置有若干喷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仓(4)的底部内壁设置有沉淀槽(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64)的两端与固定板(63)的两端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连接处外侧通过密封圈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82)呈对称均匀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1)的外端连接有软管(111)。

8.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之一所述的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治理系统的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水质预处理:

为了让微生物更早的安定于水体之中,在幼苗放养前7-10天左右,用em-水产净水专用型菌液进行水面泼洒;泼洒量视水体和水量面积而定;

步骤2)饲料预处理:

用200倍稀释液对干饲料进行喷洒搅拌处理,水分保持在30%~40%左右;针对动物性饵料,可直接使用em菌液进行喷洒或稀释100倍浸泡处理,2~3小时后投喂;

步骤3)水质维护:

进入正常的养殖阶段后,为了给水产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水质情况,每个塘每月2次左右对水面进行每公斤对应1-3亩水面的泼洒。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环境微生物治理系统及工艺,包括箱体,箱体的一端上部设置有进水管,箱体的另一端下部设置有排水管,箱体靠近进水管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混合仓,箱体靠近排水管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沉淀仓,混合仓与沉淀仓之间设置有搅拌仓,搅拌仓的顶部设置有EM菌投放管,混合仓的顶部设置有养料投放管,搅拌仓的底部内壁设置有电机,电机的顶部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本发明的设计能够将用于净水的物料与水充分混合,将混合后的水再通入养殖水域中,能够对一定范围的水域进行循环过滤,保证整个水域水质的净化,通过可调节式分隔机构能够将搅拌空间独立,方便EM菌物料搅拌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平;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瀚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9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