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4327发布日期:2019-10-19 03:51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到污水处理生态修复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的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乡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也越来越重视。就大、中型规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来说,针对大、中型规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设备采用的主要技术有微生物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和生态塘技术,但农村生活污水因存在分散、规模较小且不易集中、管理人员水平低等特点,使其处理不能延用和照搬大、中型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否则会造成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而针对乡村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乡村村落内均设置有池塘,由于大多存在死水及污水排放的问题,水体呈黄绿色,水质浑浊,有异味,透明度低,水体水质会持续营养化,水葫芦、浮萍严重泛滥。水葫芦等植物快速生长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照射,变得发臭,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少,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水体生态系统缺失,无自我净化能力,导致池塘出现黑臭现象;水下生态系统已断裂,缺乏完善的水下生态系统与自净能力,水景成为水患,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如此情况,若不对污水进行处理并使池塘构建具备自我净化能力的沉水生态系统,充分考虑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针对性地研究和改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以制备出一种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易管理、适用于小水量等优点的处理技术和设备,解决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将无法构建新村新貌。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分针对乡村的环境现状,低成本、高效率、易管理、适用于小水量、有效提升乡村景观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系统。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埋地式的一体化泵站、一体化处理设备和外排井,所述一体化处理设备由依次连通的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和消毒池组成,厌氧池连接进水口,消毒池位于沉淀池侧部,并连通出水口;所述一体化泵站包括罐体和固定在罐体底部的提升泵,罐体一侧接有污水管网接入管路,在罐体内部的该管路入口设置有提篮格栅,罐体上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连通到一体化处理设备厌氧池,出水管通过钢丝软管与提升泵连通,出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进水阀、回流阀;所述外排井通过在井壁预埋套管的方式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一体化泵站、一体化处理设备和外排井设置在靠近池塘附近。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外排井的进水管端部设置有水位调节管,该水位调节管由一可旋转的弯头构成。进一步地,所述池塘的周边种植有挺水植物,池塘内种植有沉水植物,池塘的一端还可以设置亲水平台。较佳地,挺水植物包括芦苇和香藩。芦苇和香藩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能降低污水中氧含量、氮含量和磷含量等,并能美化环境。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占用面积小和处理效率高等优点,污水先在污水输送装置的作用下流入生物滤池,生物滤池处理后,流回调节池,在污水输送装置的作用下经预处理的污水能流入进水渠,经进水渠的上部多个布水管将污水均匀地流入潜流湿地处理池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经潜流湿地处理池的底部流入出水渠,在出水渠中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能用于浇灌、洒水等用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具体优点:(1)通过对村前池塘的整治,实现不黑不臭,消灭劣Ⅴ类水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2)治理后水体彻底消除黑臭,水体透明度明显提高;(3)底泥消减;(4)水体恢复初步自净能力,水生动植物开始自然繁衍。本专利pH值BOD5COD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6-9≤10mg/L≤40mg/L≥2mg/L≤2mg/L≤0.4mg/L≤15mg/L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消除水体黑臭,整治水环境,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按照“控源截污、内源削减、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分步实施、阶段见效”的总体思路,综合采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技术措施,从“截污治污系统、生态恢复系统、景观提升系统”三大系统入手,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实施,确保乡村池塘构建“草型清水态”水体的总体目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处理设备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泵站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泵站提升泵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排井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例平面布置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管布管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污水管道2、一体化泵站21、罐体22、提升泵23、提篮格栅24、回流水管25、钢丝软管26、止回阀27、进水阀28、回流阀3、一体化处理设备31、厌氧池32、好氧池33、沉淀池34、污泥池35、消毒池36、气泵37、加药罐4、外排井41、弯头5、管路6、挺水植物区7、沉水植物区8、亲水平台9、池塘91、砖砌体支墩92、砼保护层93、混泥土垫层94、木桩95、挡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系统,它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埋地式的一体化泵站2、一体化处理设备3和外排井4,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一体化处理设备3由依次连通的厌氧池31、好氧池32、沉淀池33、污泥池34和消毒池35组成,厌氧池31连接进水口管路5,消毒池35位于沉淀池33侧部,并连通出水口管路5,一体化处理设备3连接有气泵36、加药罐37。如图4、图5所示,所述一体化泵站2包括罐体21和固定在罐体底部的提升泵22,罐体21一侧接有污水管道1接入管路,在罐体21内部的该管路入口设置有提篮格栅23,罐体21上部设置有出水管路5,出水管连通到一体化处理设备厌氧池31,出水管通过钢丝软管25与提升泵22连通,出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26、进水阀27、回流阀28,回流阀28接回流水管24;如图6所示,所述外排井4通过在井壁预埋套管5的方式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外排井的进水管端部设置有水位调节管41,该水位调节管由一可旋转的弯头构成。如图7作为一具体实施例,所述一体化泵站2、一体化处理设备3和外排井4设置在靠近池塘9附近。所述池塘9的周边种植有挺水植物区6,挺水植物6包括芦苇和香藩,池塘内种植有沉水植物区7,池塘9的一端还可以设置亲水平台8。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管1布管是沿池塘9边沿的挡墙壁95设置,污水管道1包容在砼保护层92内,并间隔设置砖砌体支墩91,管道与管道接口处做一个砖砌体支墩91,同时每间隔2m做一个砖砌体支墩91,砖砌体支墩91的下方即池塘底部设置混泥土垫层93,混泥土垫层92下方池塘底内设置两个木桩94。通过上述方案,使乡村环境大为改观,污水处理得以有效改善。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