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5030发布日期:2019-11-27 18:1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后场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矿后场废水,煤矿后场废水主要包括输煤系统冲洗排放的含煤废水、降水时露天煤场、路面因冲刷形成的含煤废水以及煤矿后场道路洒水抑尘形成的含煤废水等。

煤矿后场废水中悬浮物高、煤粉颗粒细,难以自然沉降;传统煤矿后场废水处理方法中一般采用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完成混凝和絮凝架桥作用实现固液分离,在沉淀后还必须进入含煤废水处理站用过滤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对入水水质、水量要求高,适应性较差。

另外,现有的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排放至公共排水系统,无回收利用,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能够处理大部分煤矿后场废水,并可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回收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明渠、预沉调节池、导流沟、清水池、水泵、至少一个沉淀池及至少一个陶瓷过滤池;所述预沉调节池与所述清水池相对设置,所述导流沟、所述沉淀池及所述陶瓷过滤池均纵向设置在所述预沉调节池与所述清水池之间;所述废水明渠用于收集废水,且与所述预沉调节池连通;所述导流沟一端与所述预沉调节池连通;所述导流沟远离所述预沉调节池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靠近所述预沉调节池的一端与所述陶瓷过滤池连通;所述陶瓷过滤池内横向设置有多个陶瓷过滤板,且所述陶瓷过滤池远离所述预沉调节池一端与所述清水池连通;所述水泵靠近所述清水池设置,可将过滤后的废水输送至需水处。

优选的,所述预沉调节池设置有与所述导流沟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过滤漂浮物的溢流堰板。

优选的,所述导流沟设置有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第一淹没进水孔,且所述第一淹没进水孔位于所述导流沟靠近所述清水池的一端;所述沉淀池设置有与所述陶瓷过滤池连通的第二淹没进水孔,且所述第二淹没进水孔位于所述沉淀池靠近所述预沉调节池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位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陶瓷过滤板均布设置有多个供废水穿过的微孔通道,且所述微孔通道对所述废水进行过滤。

优选的,所述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两个沉淀池和两个陶瓷过滤池;两个所述沉淀池分别为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两个所述陶瓷过滤池分别为第一陶瓷过滤池和第二陶瓷过滤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和所述第二沉淀池分别位于所述导流沟的两侧;所述第一陶瓷过滤池位于所述第一沉淀池远离所述导流沟的一侧,所述第二陶瓷过滤池位于所述第二沉淀池远离所述导流沟的一侧;所述第一陶瓷过滤池和所述第二陶瓷过滤池均设置有多个陶瓷过滤板,且所述第一陶瓷过滤池及第二陶瓷过滤池均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优选的,所述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水渠,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排水渠内,并能够抽取所述排水渠内的清水。

优选的,所述清水池与所述排水渠之间设置有消毒装置。

优选的,所述预沉调节池内设置有ph检测仪。

优选的,所述废水明渠与所述预沉调节池之间设置废水收集池,所述废水收集池与所述预沉调节池之间设置有闸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废水明渠、预沉调节池、导流沟、沉淀池、陶瓷过滤池及清水池,并且导流沟靠近清水池的一端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靠近预沉调节池的一端与陶瓷过滤池连通,延长了废水的处置时间,可对废水充分进行沉降、过滤,并对待处理废水的水质无要求,可满足大部分煤矿后场废水的处理需求。

另外,在靠近清水池处设置有水泵,水泵可将过滤后的废水引至需水处,可实现处理后的废水回收利用,节约水资源。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的布置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废水明渠,

20-预沉调节池,

30-导流沟,

40-沉淀池,

41-第一沉淀池,

42-第二沉淀池,

50-陶瓷过滤池,

51-第一陶瓷过滤池,

52-第二陶瓷过滤池,

60-陶瓷过滤板,

70-清水池,

8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明渠10、预沉调节池20、导流沟30、清水池70、水泵80、至少一个沉淀池40及至少一个陶瓷过滤池50;预沉调节池20与清水池70相对设置,导流沟30、沉淀池40及陶瓷过滤池50均纵向设置在预沉调节池20与清水池70之间;废水明渠10用于收集废水,且与预沉调节池20连通;导流沟30一端与预沉调节池20连通,导流沟30远离预沉调节池20的一端与沉淀池40连通,沉淀池40靠近预沉调节池20的一端与陶瓷过滤池50连通;陶瓷过滤池50内横向设置有多个陶瓷过滤板60,且陶瓷过滤池50远离预沉调节池20一端与清水池70连通;水泵80靠近清水池70设置,可将过滤后的废水输送至需水处。

具体的,废水明渠10用于汇集煤矿后场废水,煤矿后场废水主要包括矿场输煤系统冲洗排放的含煤废水、降水时露天煤场及路面冲刷形成的含煤废水、煤矿后场洒水抑尘形成的含煤废水等。废水明渠10的一端与预沉调节池20连通,废水明渠10汇集的煤矿后场废水可流至预沉调节池20进行初步沉降及调节水质。

预沉调节池20设置在沉淀池40的上游,可对废水进行初步沉降及调节,可均化煤矿后场废水。废水在预沉调节池20内进行自然沉降,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另外,还可以在预沉调节池20内加入酸性调节剂或者碱性调节剂以调节废水的ph值。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在预沉调节池20内设置有ph检测仪,用以检测预沉调节池20中的废水的酸碱性,并将废水的酸碱性调至中和。可知煤矿后场废水大部分呈酸性,可在预沉调节池20内加入纯碱来调节废水的ph值。

预沉调节池20与清水池70分别设置在导流沟30的两端,且预沉调节池20与清水池70相对且平行设置,在预沉调节池20与清水池70之间还设置有沉淀池40及陶瓷过滤池50,沉淀池40和陶瓷过滤池50相连通,且沉淀池40与陶瓷过滤池50平行于导流沟30设置。

本实施例中,导流沟30的一端与预沉调节池20连通,可将废水引至导流沟30,导流沟30的末端(导流沟30靠近清水池70的一端)与沉淀池40连通,可将废水引至沉淀池40,沉淀池40用以对废水中的小颗粒进行沉降,对废水进行第二次沉降,废水中的小颗粒形成污泥聚集在沉淀池40的底部。为便于将污泥排出沉淀池40,可在沉淀池40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需要对沉淀池40进行清洗排污时,打开排污口将污泥排出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将位于沉淀池40底部的污泥排出,本实施例在沉淀池40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污泥斗覆盖整个沉淀池40的底部,可将污泥聚集在污泥斗内,待需要将污泥排出沉淀池40时,可将污泥斗从沉淀池40内提起,可快速将污泥从沉淀池40中排出,提升沉淀池40的清洗效率。

沉淀池40在靠近预沉调节池20的一端与陶瓷过滤池50连通,可使废水流经整个沉淀池40以及废水可流经整个陶瓷过滤池50,增长废水过滤时间,可使废水在沉淀池40充分聚沉,提升废水沉降效果。

陶瓷过滤池50内设置有陶瓷过滤板60,且陶瓷过滤板60横跨在陶瓷过滤池50内,并与废水的流动的方向垂直,以使废水穿过陶瓷过滤板60,增强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的陶瓷过滤板60由骨料(石英、氧化铝、碳化硅等)掺合一定的粘结剂、成孔剂、稀土抗蚀剂,经高温烧结而成。陶瓷过滤板60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桥拱状微孔通道,当流体从微小通道通过时,废水中的悬浮杂质、胶体颗粒、大分子物质等被截留,流体在微孔通道的外表面或内部产生各种物理效应,达到机械筛滤、净化或扩散、流态化,吸附截留等功效。可理解的是,在陶瓷过滤池50内安装多个带有若干道微孔通道的陶瓷过滤板60,可增加过滤效果,以使废水达到净化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当陶瓷过滤池50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陶瓷过滤板60表面堆积的悬浮物越来越厚,阻力增大,过滤效率逐渐降低,低于设计效率后陶瓷过滤池50的液面上升,此时需要对陶瓷过滤板60进行清理还原。在对陶瓷过滤池50进行清理时,可首先将陶瓷过滤池50内水放空,然后人工清除积泥,再用水枪冲洗陶瓷过滤板60的表面后即可恢复过滤功能。

陶瓷过滤池50的一端与清水池70连通,可将净化后的废水聚集在清水池70内,靠近清水池70的设置有水泵80,水泵80可将清水池70中的过滤后的废水输送至各个需水点及外排。

本实施例提供的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废水明渠10、预沉调节池20、导流沟30、沉淀池40、陶瓷过滤池50及清水池70,并且导流沟30、沉淀池40及陶瓷过滤池50布置在预沉调节池20及清水池70的之间,优化了空间布局,布置紧凑合理,占地面积小;另外,导流沟30的末端与沉淀池40连通,沉淀池40远离清水池70的一端与陶瓷过滤池50连通,可增长废水在沉淀池40和陶瓷过滤池50内的流经时间,可使废水充分沉降,增强废水处理效果以及降低对待处理废水的水质要求,可适用大部分废水处理净化。同样的,也实现了废水的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

本实施例中,预沉调节池20与导流沟30的连接处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过滤漂浮物的溢流堰板。具体的,预沉调节池20在靠近导流沟30的一端设置有与导流沟30连通的开口,在开口的上端设置有溢流堰板,溢流堰板带有三角堰口。待预沉调节池20中废水中流过开口进入导流沟30时,漂浮在废水表面的漂浮物被溢流堰板拦阻下来,使漂浮物遗留在预沉调节池20内,可去除废水中的漂浮物,可进一步增强废水净化效果。

本实施例中,导流沟30设置有与沉淀池40连通的第一淹没进水孔,且第一淹没进水孔位于导流沟30靠近清水池70的一端;沉淀池40设置有与陶瓷过滤池50连通的第二淹没进水孔,且第二淹没进水孔位于沉淀池40靠近预沉调节池20的一端。

具体的,导流沟30的一端与预沉调节池20连通,导流沟30靠近清水池70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淹没进水孔,导流沟30通过第一淹没进水孔与沉淀池40连通,导流沟30中废水通过均匀分布的第一淹没进水孔流入沉淀池40,可降低废水对沉淀池40水面的冲击,可使废水缓慢而稳定地从沉淀池40中流过,促进废水在沉淀池40内的自然沉淀,进而提升废水净化处理效果。

同样的,沉淀池40远离清水池70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二淹没进水孔,沉淀池40可通过均匀分布的第二淹没进水孔与陶瓷过滤池50连通,沉淀池40中的废水通过第二淹没进水孔缓慢流入陶瓷过滤池50内,可降低废水对陶瓷过滤池50的水面冲击,可使陶瓷过滤池50内的待处理废水均匀及缓慢地流过陶瓷过滤池50,提升陶瓷过滤池50对废水的过滤效果。

如图2所示,为提升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的废水处理能力,本实施例中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两个沉淀池40和两个陶瓷过滤池50;两个沉淀池40分别为第一沉淀池41和第二沉淀池42,两个陶瓷过滤池50分别为第一陶瓷过滤池51和第二陶瓷过滤池52;第一沉淀池41和第二沉淀池42分别位于导流沟30的两侧,第一陶瓷过滤池51位于第一沉淀池41远离导流沟30的一侧,第二陶瓷过滤池52位于第二沉淀池42远离导流沟30的一侧;第一陶瓷过滤池51和第二陶瓷过滤池52均设置有多个陶瓷过滤板60,且第一陶瓷过滤池51及第二陶瓷过滤池52均与清水池70连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可设置有两个沉淀池40及两个陶瓷过滤池50,以提升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的废水处理量。两个沉淀池40分别位于导流沟30的两侧,分别为第一沉淀池41和第二沉淀池42;位于第一沉淀池41远离导流沟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陶瓷过滤池51,即第一沉淀池41和第一陶瓷过滤池51位于导流沟30的一侧,且第一沉淀池41与第一陶瓷过滤池51连通。同样的,位于第二沉淀池42远离导流沟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陶瓷过滤池52,即第二陶瓷过滤池52和第二沉淀池42位于导流沟30的另一侧,且第二陶瓷过滤池52与第二沉淀池42连通。

导流沟30的末端(导流沟30位于清水池70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淹没进水孔,导流沟30通过第一淹没进水孔分别与第一沉淀池41和第二沉淀池42连通,第一沉淀池41远离清水池70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陶瓷过滤池51连通的第二淹没进水孔,以及第二沉淀池42远离清水池70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陶瓷过滤池52连通的第二淹没进水孔;在第一陶瓷过滤池51及第二陶瓷过滤池52均设置有多个陶瓷过滤板60,且多个陶瓷过滤板60间隔设置在第一陶瓷过滤池51及第二陶瓷过滤池52内,能够对流过陶瓷过滤板60的废水进行过滤。

废水经废水明渠10收集并汇入预沉调节池20,经预沉调节池20初步沉降及调节其酸碱性后流入导流沟30,废水在流入导流沟30时经位于导流沟30进水口处的溢流堰板去除废水中的漂浮物,可使废水进一步净化。流入导流沟30的废水可分别流入第一沉淀池41和第二沉淀池42,第一沉淀池41和第二沉淀池42对流入其的废水进行二次自然沉降,使废水进一步净化。

经第一沉淀池41沉降后的废水流入第一陶瓷过滤池51,经第二沉淀池42沉降后的废水流入第二陶瓷过滤池52,第一陶瓷过滤池51和第二陶瓷过滤池52分别对废水进行过滤,净化后的废水均流入清水池70,并通过水泵80抽至需水处,可实现处理后的废水再利用。

为便于将清水池70中盛放的清水及时排出,本实施中的煤矿后场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水渠,排水渠与清水池70远离陶瓷过滤池50的一侧连通,可将清水池70中的清水引至排水渠中。位于排水渠的一旁设置有水泵80,水泵80的进水口位于排水渠内,并能够抽取排水渠内的清水,并将处理后的废水引至需水处,实现废水的回收利用,节约水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为提升废水的利用率及多样化用途,对废水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可在清水池70与排水渠之间设置有消毒装置。消毒装置对流过其的废水进行杀菌消毒,可使处理后的废水用途多样化;例如可将处理后的废水浇灌树木等。

本实施例中,废水明渠10与预沉调节池20之间设置废水收集池,废水收集池与预沉调节池20之间设置有闸阀门。具体的,废水明渠10与预沉调节池20之间还设置有废水收集池,用于将收集的废水汇聚在废水收集池内,废水收集池设置有闸阀门,可根据下游废水的处理情况,控制流向预沉调节池20的水量,避免废水的流量超过废水处理系统的负荷而影响废水处理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