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杀藻的便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5449发布日期:2020-04-03 13:25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杀藻的便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杀藻的便携装置,属于杀藻用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蓝藻是世界各国湖泊中分布广、规模大和持续时间长的水华藻类之一,具有导致水体缺氧、水质变坏和引起水体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多种危害。目前中国由水体环境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问题日趋严重。

现在解决蓝藻水华爆发有多种方法,常见如物理法、化学法、机械法、生物操纵法、生态法和人工直接打捞法等等。目前将蓝藻直接打捞移出水面是去除水体氮磷等营养元素、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保护水体生态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应急治理方法,但后续处理处置困难,成本消耗大。生物除藻方法存在技术难题,还不能大规模应用。化学方法,常用的方法是用硫酸铜溶液喷洒杀藻。但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造成二次污染。过氧化氢是很好的除菌灭藻剂,而且过氧化氢本身只含氢和氧两种元素,分解后成为水和氧气,使用中不会引入任何杂质。现有的装置设备中,多为机械打捞和物理除藻设备,与过氧化氢杀藻剂匹配度高的机械设备不多。而且对于小型湖泊水库以及景观水体来说,人工打捞不易,运用大型机械设备打捞不经济。

因此,需要一种机械设备,能够与过氧化氢杀藻有机结合,达到蓝藻水华高爆发期控制蓝藻生物量,进行应急处理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杀藻的便携装置。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杀藻的便携装置,包括箱体外壳、设于箱体外壳表面的试剂加注口、控制面板和排气孔、以及设于箱体内部的试剂舱、控制系统、反应槽和出水槽;所述试剂舱、反应槽和出水槽从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并且通过管路依次连通,试剂舱与试剂加注口连通,反应槽通过连接抽水装置与箱体外连通,出水槽通过连接排水装置与箱体外连通,试剂舱、反应槽和出水槽内部侧壁均设有水位传感器,并且均通过气压平衡阀与排气孔连通,控制系统与控制面板连接,并且再分别连接所述水位传感器、抽水装置、排水装置和气压平衡阀。

作为进一步改进:

所述试剂舱和反应槽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定量阀,定量阀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反应槽内部还设有搅拌装置,其一端固定在反应槽的顶部内壁,另一端延伸至反应槽的下半部空间,并且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可以选择由四个叶片组成的搅拌叶轮。

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抽水阀门和抽水管,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阀门和排水管,抽水阀门和排水阀门分别连接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内部设有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可以选择蓄电池,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的元件供电。

所述抽水装置的进水端设有滤网。

该便携装置还包括设于箱体外壳表面的蜂鸣报警器,其与控制系统连接。

该便携装置还包括伸缩推杆和折叠万向轮,伸缩推杆安装在箱体外壳侧壁,折叠万向轮安装在箱体外壳底面。

本实用新型便携装置中,通过各连接关系,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控制面板,分别控制所述水位传感器、抽水装置、排水装置、气压平衡阀、定量阀、搅拌装置和蜂鸣报警器等。

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实现了化学杀藻方法与机械装置有机结合,避免人工抛洒试剂,便于监控管理

通过将过氧化氢杀藻方法与装置相结合,采用化学方法杀藻,不仅杀藻彻底、速度快,同时因为整个过程在机械装置内进行,排除了人工抛洒药剂进入环境后的不可控性,可将对环境的负面效应规避到最小。控制面板显示屏可反映现有设定参数与仪器使用状态,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装置运行情况,装置可以在无人的状态下长时间稳定运行。

2)结构的独特设计,使过氧化氢杀藻剂与含藻水充分混合,最大限度发挥杀藻效能

搅拌装置在工作时,可以将过氧化氢杀藻剂与含藻水进行充分混合,提高杀藻效率。同时反应槽中的搅拌装置工作时,可一定程度上将藻团分散开来,使得杀藻剂与水中蓝藻充分接触,令投入的杀藻剂被充分利用。

3)实现了杀藻装置的小型化、便携化,方便运输和安装

目前已有的除藻装置大多关注于藻水分离,装置体积大,需要专门船只装载。但本装置尺寸体积都小于一般除藻装置。此外,本装置搭配使用万向轮和伸缩拉杆,实现了可移动化和便携化,同时,只需将拉杆与万向轮收起便可进入工作状态,做到了运输安装使用的最简化。本装置可搭配船只、浮床等进行组合使用,也可以固定在岸边进行原位杀藻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过氧化氢杀藻便携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氧化氢杀藻便携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面板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用于杀藻的便携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外壳1、设于箱体外壳1表面的试剂加注口2、控制面板3和排气孔4、以及设于箱体内部的试剂舱5、控制系统6、反应槽7和出水槽8;试剂舱5、反应槽7和出水槽8从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并且通过管路依次连通,试剂舱5与试剂加注口2连通,反应槽7通过连接抽水装置9与箱体外连通,出水槽8通过连接排水装置10与箱体外连通,试剂舱5、反应槽7和出水槽8内部侧壁均设有水位传感器,并且均通过气压平衡阀11与排气孔4连通(便于调节内部气压),控制系统6与控制面板3连接,并且再分别连接所述水位传感器、抽水装置9、排水装置10和气压平衡阀11。

控制面板3的设置见附图3。

在本实施例中,水位传感器包括设于试剂舱5内部侧壁的第一水位传感器19-1,设于反应槽7内部侧壁的第二水位传感器19-1,设于出水槽8内部侧壁的第三水位传感器19-1。

试剂舱5和反应槽7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定量阀12,定量阀12与控制系统6连接。

反应槽7内部还设有搅拌装置13,其一端固定在反应槽7的顶部内壁,另一端延伸至反应槽7的下半部空间,并且与控制系统6连接。本实施例中,搅拌装置13选择由四个叶片组成的搅拌叶轮。

抽水装置9包括抽水阀门9-1和抽水管9-2,排水装置10包括排水阀门10-1和排水管10-2,抽水阀门9-1和排水阀门10-1分别连接控制系统6,控制系统6控制抽水阀门9-1和排水阀门10-1的开启和关闭。

控制系统6内部设有供电装置14。该供电装置8选择蓄电池,为控制系统9及其控制的元件供电。

抽水装置9的进水端设有滤网15。

该便携装置还包括设于箱体外壳1表面的蜂鸣报警器16,其与控制系统6连接。

该便携装置还包括伸缩推杆17和折叠万向轮18,伸缩推杆17安装在箱体外壳1侧壁,折叠万向轮18安装在箱体外壳1底面。

本实用新型便携装置中,通过各连接关系,控制系统6能够通过控制面板3,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19-1、第二水位传感器19-1、第三水位传感器19-1、抽水阀门9-1、排水阀门10-1、气压平衡阀11、定量阀12、搅拌装置13和蜂鸣报警器16等。

该装置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本实施例中,控制面板3与控制系统6相连接,通过按键开启装置,设定含藻水吸入量、试剂投入量、反应时间、静置出水时间等参数,参数设置好后正式启动装置。控制系统6通过控制气压平衡阀11和抽水装置9,将含藻水泵入反应槽7(优选流量为1.9立方米/小时),滤网15将较大的水体悬浮物阻挡在外,如树枝、塑料碎片等。

试剂舱5用于存放试剂过氧化氢,在使用正式启动装置前通过试剂加注口2人工加注30%h2o2至合理水位,第一水位传感器19-1可将试剂舱5内试剂存储量等以电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6,并在控制面板3进行显示。含藻水注入反应槽7后,定量阀12开启,将按照参数设置好的过氧化氢定量注入反应槽7,之后定量阀12关闭。试剂舱5长为50cm,宽为40cm,高为16cm,理论可容纳试剂体积为32l。

反应槽7内有搅拌叶轮13,当试剂与含藻水都进入反应槽7后,搅拌叶轮13进行工作使藻团分散,含藻水与过氧化氢试剂充分混合均匀,进行杀藻工作,提高了杀藻效率和试剂扩散速率。反应槽7长为40cm,宽为40cm,高为14cm,理论可容纳试剂和含藻水总体积为22.4l,反应时间为1~2小时,反应结束后,混合水样通过反应槽7出水管进入出水槽8。

出水槽8接受混合水样,并静置使过量过氧化氢分解,静置时间为1小时,然后控制系统6通过控制排水装置10将混合水样泵出机器。混合水样在出水槽静置时,反应槽7第二水位传感器19-2检测水位为零时,通过将信号返回控制系统6。然后,抽水装置9和定量阀12分别将新的含藻水及过氧化氢试剂泵入反应槽7反应,实现整个过程的连贯,提高了整体杀藻效率。

排气孔4、气压平衡阀11和连接试剂舱5、反应槽7、出水槽8的气动软管共同构成气压平衡系统,通过气动软管和气压平衡阀11平衡试剂舱5、反应槽7、出水槽8的内外气压,使反应体系正常运行。气压平衡阀11有三个子阀门,可以分别控制三个气动软管,具有目标性。

供电装置14是蓄电池,可以进行充电,使装置可以反复使用,确保无人状态下可以高效运行。

控制系统6可以处理来自不同元件的电子信号,并给予反馈,控制系统各元件进行工作。由于设置有控制面板3,控制面板3显示屏可反映现有设定参数与仪器使用状态,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装置运行情况。通过设置,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杀藻参数,以确保高效杀藻。

附属配件中,蜂鸣报警器16起到故障和特殊情况报警功能,当试剂舱5内过氧化氢试剂量不足,或反应槽7、出水槽8内混合水体积超过理论设计容积,通过水位传感器可以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6,控制系统6控制蜂鸣报警器16报警,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排查故障,恢复装置运行。

在蓝藻水华大量爆发时,水体中的藻类浓度很高,h2o2浓度在10mg/l~70mg/l时,对蓝藻的抑制效果明显,且随着h2o2浓度升高,藻类死亡率也随之升高,24h的死亡率可达到接近90%。反应体系中选60~80mg/lh2o2进行处理为宜。实验结果可见表1。

表1高藻浓度下h2o2除藻实验结果

水华爆发初期时,水体中的藻类浓度并不是很高,h2o2浓度从2mg/l至10mg/l,对蓝藻的灭杀效果均很明显。但是h2o2浓度从4mg/l升至10mg/l时,其去除率变化并不明显。此时,反应体系中选取4mg/lh2o2进行处理为宜。实验结果可见表2。

表2低藻浓度下h2o2除藻实验结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