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黑板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5751发布日期:2019-12-03 18:5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黑板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黑板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及显示设备的快速发展,液晶互动显示已其图文并茂、简单易用等优点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整合了普通黑板、教学触摸机、电子白板、电脑等设备于一体的互联智慧型黑板。主要采用物联网传感技术,能将普通的黑板或白板上书写的轨迹实时数据化,可以连接教室内现有的投影机或其他显示设备实时投影放大,也可以在云端、手机端实时同步;但是有一般安装在室内,学生老师活动范围较广,容易产生较多微尘,另外由于智慧黑板上会有产生较多的静电,从而使得智慧黑板上产生较多微尘,尤其在缝隙中长期积累,不仅不美观,而且还会对投影产生产干扰影响教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慧黑板的防护装置,解决智慧黑板的环境人员活动大容易产生微尘且其本身带有静电从而导致容易附着灰尘不易清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慧黑板的防护装置,包括位于黑板体上的滑动防护盖、安装在所述滑动防护盖内的清尘辊以及安装在所述滑动防护盖上并提供烘干风的风干机;所述黑板体的上、下端侧分别通过上托板和下托板进行安装固定在教室讲台上,其中所述滑动防护盖的上端侧和下端侧分别安装有多个上导轮和多个下导轮,其中所述上导轮平行于所述黑板体设置且可滑动安装在上托板上,所述下导轮垂直于所述黑板体设置且安装在所述下托板上,所述下导轮通过传动轴安装在所述滑动防护盖内,所述清尘辊包括在所述传动轴的外周侧上设置清洁层材料;安装在所述滑动防护盖上且位于所述清尘辊的上方设置有风干机,其中所述风干机通过多根导风管向所述滑动防护盖吹风。

进一步的,所述上托板上开设有便于所述上导轮滑动的槽道。

再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防护盖的侧面为c形结构。

再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滑动防护盖的上下端侧面上。

再进一步的,述传动轴的外侧缠绕蓬松清洁层。

再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防护盖的长度小于所述黑板体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中通过在智慧黑板上安装滑动防护盖,并利用滑动防护盖上的清尘辊和风干机,有效清除灰尘并且清除静电减少灰尘的附着,提升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慧黑板的防护装置的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慧黑板的防护装置的安装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慧黑板的防护装置的内布辊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黑板体;101、上托板;102、下托板;2、滑动防护盖;201、上导轮;202、下导轮;2021、传动轴;2022、清尘辊;3、风干机;301、导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智慧黑板的防护装置,包括位于黑板体1上的滑动防护盖2、安装在所述滑动防护盖2内的清尘辊2022以及安装在所述滑动防护盖2上并提供烘干风的风干机3;所述黑板体1的上、下端侧分别通过上托板101和下托板102进行安装固定在教室讲台上,其中所述滑动防护盖2的上端侧和下端侧分别安装有均匀间隔一排上导轮201和一排的下导轮202,其中所述上导轮201平行于所述黑板体1安装且可滑动安装在上托板101上,所述下导轮202垂直于所述黑板体1且安装在所述下托板102上,所述下导轮202通过传动轴2021安装在所述滑动防护盖2内,所述清尘辊2022包括在所述传动轴2021的外周侧上缠绕有清洁层材料,比如海绵或者棉布;安装在所述滑动防护盖2上且位于所述清尘辊2022的上方安装有风干机3,其中所述风干机3通过3根导风管301向所述滑动防护盖2吹风,其中其管口朝向清尘辊2022的不同高度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托板101上开设有便于所述上导轮201滑动的槽道,从而便于滑动防护盖2与黑板体1之间的相对滑动;所述滑动防护盖2的侧面为c形结构,所述传动轴2021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滑动防护盖2的上下端侧面上,便于下导轮202带动传动轴2021转动,从而对于黑板体1进行清理。所述传动轴2021的外侧缠绕蓬松清洁层,便于有效清除灰尘,所述滑动防护盖2的长度小于所述黑板体1的长度,便于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清尘辊2022上的棉布或者海绵缠绕沁沾一定稀释浓度清洗剂的(市场中能买到的清洗剂),经过清洁清洗能够有效的去除静电,然后将滑动防护盖2通过上导轮201和下导轮202安装在所述黑板体1上,其中下导轮202的转动带动清尘辊2022的转动,并通过滑动防护盖2与黑板体1清理不同位置灰尘,同时打开风干机3经擦洗的黑板体1进行吹干。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创造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