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型水合电子发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2937发布日期:2020-01-21 23:0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引型水合电子发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牵引型水合电子发射结构。



背景技术:

紫外线照射水处理方法是目前世界比较前沿、接近大自然的水处理方法,通过紫外线照射,水中的各种细菌,病毒,藻类以及其他病原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后,其细胞中的dna结构受到破坏,从而杀灭水中的细菌及病毒;同时有微弱水合电子对水进行处理,然而当灯管管壁上产生污垢,紫外线照射方法几乎失效,只剩下千分之几的微弱水合电子对水进行处理,其功率大部分都浪费。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水处理结构和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牵引型水合电子发射结构,能在管壁上产生污垢后不影响水处理效果,能有效的取代传统的紫外线水处理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牵引型水合电子发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变压器、电容、若干电子管和容器,所述变压器与所述电容连接,所述电容与所述电子管连接,所述电子管设置在所述容器中或穿过所述容器。

优选的,所述变压器次级线圈或驱动线圈两端并联所述电容。

优选的,所述电容两极串联于所述变压器次级线圈任意一极。

优选的,所述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电子管。

优选的,所述容器的上端设有出水口,下端设有进水口。

优选的,所述容器内容纳液体。

优选的,所述电子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液体之上,另一端根据电路需要用于接地、启动、以及信号反馈,或可悬空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子管的数量为两根或三根以上。

优选的,所述电子管对极是u字形状组成。

优选的,所述电子管对极是i字形状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牵引型水合电子发射结构,利用电子管对极设置,形成牵引型激发等离子发射交变电子,使电子电击水体,生成水合电子,产生亲电、亲核、电子转移、重组使大部分功率做功于水处理,在管壁上产生污垢后不影响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次级线圈端串联电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衣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认识,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结合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型水合电子发射结构,包括变压器、电容、若干电子管,电子管的数量为两根或三根以上,利用电子管对极设置的方式,形成形成牵引型激发等离子发射交变电子,使电子电击水体,实现新型的水处理。以上核心特征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调整变压器、电容和电子管的数量以适应不同的水处理环境。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牵引型水合电子发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变压器1、电容2、若干电子管和容器3,所述变压器1与所述电容2连接,所述电容2与所述电子管连接,所述电子管设置在所述容器3中或穿过所述容器3,所述容器3的形状不限,优选为圆柱形或矩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所述变压器1次级线圈或驱动线圈两端并联所述电容2,或者所述电容2两极串联于所述变压器1次级线圈任意一极。所述电容2的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电子管,通常是两端各连接一根电子管,两个不同的电子管间形成一定的间距。所述容器3的上端设有出水口7,下端设有进水口8,所述容器3内容纳液体,在具体使用时,液体从进水口7进入,从出水口8流出,实现连续水处理。优选的,所述电子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液体4之上,另一端根据电路需要用于接地、启动、以及信号反馈,或可悬空设置,所述电子管的数量为两根或三根以上,优选为两根,所述电子管对极是u字形状或i字形状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利用电子管对极设置于或穿过容纳有待处理水的容器3,通过结合电容2和变压器1,电子管形成牵引型激发等离子发射交变电子,使电子电击水体,生成水合电子,产生亲电、亲核、电子转移、重组使大部分功率做功于水处理,并且在管壁上产生污垢后不影响水处理效果。

实施例二

结合图1,一种牵引型水合电子发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变压器1、电容2、若干电子管和容器3,所述变压器1与所述电容2连接,所述电容2与所述电子管连接,所述电子管设置在所述容器3内。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管包括u型第一电子管5与u型第二电子管6,两者均设置在所述容器3内,设置时注意两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该距离即电击水体最近距离,所述电子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液体4之上,即管脚处于水位线之上,要保持一定余量;容器3下端有一管口8用于进水,上端有一管口7用于出水,达到连续水处理;变压器1次级线圈或驱动线圈两端并联电容2,连接处分别与第一电子管5与第二电子管6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子管5与第二电子管6的另一端根据电路需要用于接地、启动、以及信号反馈,结合实际情况,也可悬空不用;根据上述设置驱动变压器1初级线圈将激发第一电子管5与第二电子管6刚好形成对极,激发等离子发射交变电子,使电子电击水体,形成水合电子,产生亲电、亲核、电子转移、重组。其中,变压器1选择铁氧体合成材料磁芯的高频变压,驱动线圈根据驱动电压与频率而定,驱动频率优选10khz到200khz,次级线圈优选500圈以上,电容2优选10pf到300pf;另外在应用于大规模水处理时可根据上述结构多对重复设置于容器中效果更佳。

实施例三

结合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第一电子管5与第二电子管6为i型电子管且其一端穿过所述容器,具体的,管脚一端处于水位线之上,另一端穿越容器3底部,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二相同,优选第一电子管5与第二电子管6连接线对朝连接,两管之间电子量容易平衡。

实施例四

结合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第一电子管5与第二电子管6为i型电子管且其两端穿过所述容器,具体的,第一电子管5与第二电子管6横向置于容器3且两端穿越容器3两侧。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二相同。

实施例五

结合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u型第一电子管5与u型第二电子管6横向置于容器3,电连接端穿越容器3一侧。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二相同。

图5,本实用新型变压器1次级线圈端串联电容2示意图。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