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文地质孔施工用填砾料输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8081发布日期:2019-12-06 18:0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文地质孔施工用填砾料输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地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文地质孔施工用填砾料输送管。



背景技术:

水文地质,地质学分支学科,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和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和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在水文地质钻探中需要使用填砾料输送管对水文地质孔进行填砾工序,但是,在填砾时,砂体会挤附在输送管的内壁上,影响填砾料的输送,而且清除较困难,因此,需要一种方便清砂的水文地质孔施工用填砾料输送管。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文地质孔施工用填砾料输送管,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文地质孔施工用填砾料输送管,包括输送管、连接柱、定位套和清砂装置,所述输送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插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连接柱通过第一转动轴活动连接有定位套,所述清砂装置设置于定位套的内部,所述清砂装置包括套杆、插杆、握把和清砂转头,所述握把设置于套杆的一侧,所述握把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套接于螺纹转筒的外表面,所述螺纹转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贯穿套杆的一端,所述插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砂转头。

可选的,所述清砂转头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螺旋叶片和矩形刮片。

可选的,所述握把的表面套接有防滑套,所述套杆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

可选的,所述握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转动轴贯穿第一轴承的内部,所述第二转动轴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支撑板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插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转动轴贯穿第二轴承的内部,所述第三转动轴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支撑板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套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承套分别设置于螺纹转筒的两端,且所述螺纹转筒通过轴承套与套杆活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文地质孔施工用填砾料输送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水文地质孔施工用填砾料输送管,通过套杆、插杆、第一电机、第二转动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螺纹转筒和螺纹杆的配合,能够控制清砂装置伸缩,从而可将清砂转头伸入输送管内,通过第二电机、第三转动轴、清砂转头的配合,能够使清砂转头转动,通过螺旋叶片和矩形刮片的依次设置,清砂转头转动时螺旋叶片先将积砂松动,矩形刮片再将输送管内壁的散砂刮除,从而达到清砂的目的。

2、该水文地质孔施工用填砾料输送管,通过定位套的设置,能够对清砂装置进行固定,通过第一转动轴的设置,使得定位套能够转动,在需要清砂时,将清砂装置转至输送管的上方,方便清砂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砂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管;2、连接柱;3、定位套;4、清砂装置;5、第一转动轴;6、套杆;7、插杆;8、握把;9、清砂转头;10、第一电机;11、第二转动轴;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4、螺纹转筒;15、螺纹杆;16、第二电机;17、第三转动轴;18、螺旋叶片;19、矩形刮片;20、防滑套;21、控制开关;22、第一支撑板;23、第一轴承;24、第二支撑板;25、第二轴承;26、轴承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文地质孔施工用填砾料输送管,包括输送管1、连接柱2、定位套3和清砂装置4,输送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连接柱2的顶部插接有第一转动轴5,连接柱2通过第一转动轴5活动连接有定位套3,清砂装置4设置于定位套3的内部,通过定位套3的设置,能够对清砂装置4进行固定,通过第一转动轴5的设置,使得定位套3能够转动,在需要清砂时,将清砂装置4转至输送管1的上方,方便清砂装置4的使用,清砂装置4包括套杆6、插杆7、握把8和清砂转头9,握把8设置于套杆6的一侧,握把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1,第一电机10驱动第二转动轴11转动,第二转动轴11远离第一电机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第二转动轴11带动第一锥齿轮12转动,第一锥齿轮12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3,第一锥齿轮12带动第二锥齿轮13转动,第二锥齿轮13套接于螺纹转筒14的外表面,第二锥齿轮13带动螺纹转筒14转动,螺纹转筒1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5,螺纹转筒14在螺纹的作用下带动螺纹杆15上下移动,螺纹杆15的一端与固定连接有插杆7,螺纹杆15带动插杆7上下移动,从而可将清砂转头9伸入输送管1内进行清砂,插杆7贯穿套杆6的一端,插杆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17,第二电机16驱动第三转动轴17转动,第三转动轴17远离第二电机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砂转头9,第三转动轴17带动清砂转头9转动,清砂转头9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螺旋叶片18和矩形刮片19,通过螺旋叶片18和矩形刮片19的依次设置,清砂转头9转动时螺旋叶片18先将积砂松动,矩形刮片19再将输送管1内壁的散砂刮除,从而达到清砂的目的,握把8的表面套接有防滑套20,套杆6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开关21,通过控制开关21控制两个电机开关,握把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板2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23,第二转动轴11贯穿第一轴承23的内部,第二转动轴11通过第一轴承23与第一支撑板22活动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板22和第一轴承23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二转动轴11转动时的稳定性,插杆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4,第二支撑板24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25,第三转动轴17贯穿第二轴承25的内部,第三转动轴17通过第二轴承25与第二支撑板24活动连接,通过第二支撑板24和第二轴承25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三转动轴17转动时的稳定性,套杆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套26,轴承套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轴承套26分别设置于螺纹转筒14的两端,且螺纹转筒14通过轴承套26与套杆6活动连接,通过轴承套26的设置,使得螺纹转筒14能够在套杆6内转动。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综上所述,该水文地质孔施工用填砾料输送管,通过套杆6、插杆7、第一电机10、第二转动轴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螺纹转筒14和螺纹杆15的配合,能够控制清砂装置4伸缩,从而可将清砂转头9伸入输送管1内,通过第二电机16、第三转动轴17、清砂转头9的配合,能够使清砂转头9转动,通过螺旋叶片18和矩形刮片19的依次设置,清砂转头9转动时螺旋叶片18先将积砂松动,矩形刮片19再将输送管1内壁的散砂刮除,从而达到清砂的目的,通过定位套3的设置,能够对清砂装置4进行固定,通过第一转动轴5的设置,使得定位套3能够转动,在需要清砂时,将清砂装置4转至输送管1的上方,方便清砂装置4的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