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集成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2889发布日期:2020-02-21 20:0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污水集成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污水集成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常用的二级生物污水处理工艺有: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法、sbr、微动力生物膜法(dest池)、氧化塘、a2o法及氧化沟法等技术。这几种工艺均有其适用性及优缺点。本方案选取在乡镇污水处理应用相对较多的生物转盘工艺、a2o和sbr工艺进行对比,同时结合乡镇污水处理的特点和规模,选取合适的处理工艺。

sbr由于污泥浓度大、自动化水平较高,不太适合小规模的乡镇污水处理;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产泥量、占地上相对a2o有一定的优势,但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生物膜只能自行脱落,剩余污泥不易拍走,滞留在滤料之间易引起水质恶化,且滤料需定期更换,设备投资高,构筑物的维修也困难。综上所述,镇区污水处理厂优先推荐采用a2/o工艺。但目前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采用该工艺的系统,建造时间长,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体化污水集成处理系统,旨在解决上述污水处理工艺存在建造时间长,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体化污水集成处理系统,包括一体化池、沉砂池、集成处理池,所述一体化池进水端与原污水管道相连接,所述一体化池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沉砂池相连通,所述沉砂池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集成处理池相连接,所述集成处理池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依次相邻设置,且相邻之间均设置有两组隔板,两组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底部一侧的一组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过水通道上端一侧的另一组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厌氧池通过过水通道与所述缺氧池相连接,所述缺氧池通过过水通道与所述好氧池相连通,所述厌氧池与所述缺氧池内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厌氧池内的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复合厌氧生物填料,所述缺氧池内的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复合缺氧生物填料,所述好氧池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孔爆气导管,所述微孔爆气导管固定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外端,且固定连接有鼓风机,所述好氧池上端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转动轴通过与轴承连接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内部,且转动轴末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固定连接有多组搅拌桨,所述好氧池上端与所述沉淀池相连通,所述沉淀池内部设置有出水腔,所述出水腔下端固定连接有沉淀斜管,所述出水腔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

所述一体化池包括有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和调节池,所述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和调节池均通过输送管道依次连通。

所述好氧池连接有混合回流管,所述混合回流管另一端与所述缺氧池相连通。

所述沉淀池底部为斜面结构,所述沉淀池最低端固定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末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一端固定连接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另一端与所述厌氧池相连通,所述三通管另一端通过污泥管连接有污泥池。

所述出水管通过输水管道与石英砂过滤池相连通。

所述石英砂过滤池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消毒装置。

所述沉淀斜管设置倾斜角度为55°-65°之间,所述沉淀斜管长度设置为0.8m-1.2m,其内切圆直径设置为35mm-45mm。

所述沉淀斜管是采用乙丙共聚、玻璃钢或聚氯乙烯材质制作的蜂窝斜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所述一体化池、集成处理池和综合车间于一体,实现了污水标准化处理,建造周期短,单体化设备可满足运输要求,有利于后期运维,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处理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池结构图。

图中:1一体化池、2沉砂池、3集成处理池、4厌氧池、5缺氧池、6好氧池、7沉淀池、8隔板、9过水通道、10固定支架、11微孔爆气导管、12通气管、13搅拌电机、14搅拌杆、15搅拌桨、16出水腔、17沉淀斜管、18粗格栅、19提升泵房、20细格栅、21调节池、22混合回流管、23排泥管、24污泥回流管、25污泥池、26石英砂过滤池、27紫外线消毒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体化污水集成处理系统,包括一体化池1、沉砂池2、集成处理池3,一体化池1进水端与原污水管道相连接,一体化池1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沉砂池2相连通,沉砂池2另一端通过管道与集成处理池3相连接,集成处理池3包括厌氧池4、缺氧池5、好氧池6、沉淀池7,厌氧池4、缺氧池5、好氧池6依次相邻设置,且相邻之间均设置有两组隔板8,两组隔板8之间设置有过水通道9,过水通道9底部一侧的一组隔板8上设置有进水口,过水通道9上端一侧的另一组隔板8上设置有出水口,厌氧池4通过过水通道9与缺氧池5相连接,缺氧池5通过过水通道9与好氧池6相连通,厌氧池4与缺氧池5内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10,厌氧池4内的固定支架10上设置有复合厌氧生物填料,缺氧池5内的固定支架10上设置有复合缺氧生物填料,好氧池6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孔爆气导管11,微孔爆气导管11固定连接有通气管12,通气管12另一端设置在好氧池6外端,且固定连接有鼓风机,好氧池6上端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13,搅拌电机13的转动轴通过与轴承连接设置在好氧池6内部,且转动轴末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4,搅拌杆14上固定连接有多组搅拌桨15,好氧池6上端与沉淀池7相连通,沉淀池7内部设置有出水腔16,出水腔16下端固定连接有沉淀斜管17,出水腔16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化池1包括有粗格栅18、提升泵房19、细格栅20和调节池21,粗格栅18、提升泵房19、细格栅20和调节池21均通过输送管道依次连通,用于拦截原污水中大的颗粒沉淀物,防止集成处理池3内产生大量沉淀物,影响水处理的效果;

好氧池6连接有混合回流管22,混合回流管22另一端与缺氧池5相连通,通过混合回流管22将好氧池6内的好氧微生物回流至缺氧池5内,用于充分消耗缺氧池5内的氧含量,保证缺氧池5内处于缺氧状态;

沉淀池7底部为斜面结构,沉淀池7最低端固定连接有排泥管23,排泥管23末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一端固定连接有污泥回流管24,污泥回流管24另一端与厌氧池4相连通,三通管另一端通过污泥管连接有污泥池25,通过三通管将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4,能够保证厌氧池4内微生物的多样性;

出水管通过输水管道与石英砂过滤池26相连通,进一步的对污水进行过滤,保证污水的净化效果;

石英砂过滤池26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消毒装置27,用于灭杀污水中大量的有害细菌以及微生物,防止净化后的污水排放后污染环境水源;

沉淀斜管17设置倾斜角度为55°-65°之间,沉淀斜管17长度设置为0.8m-1.2m,其内切圆直径设置为35mm-45mm;

沉淀斜管17是采用乙丙共聚、玻璃钢或聚氯乙烯材质制作的蜂窝斜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原污水首先通过管道进入一体化池1中进行处理,一体化池1中首先有粗格栅18进行过滤,除掉其中的大块的杂质,然后通过提升泵房19中水泵将污水泵入到调节池21,中间还要经过细格栅20进行进一步过滤,以保证进入调节池21中无较大颗粒的杂质;之后被输送到沉砂池2进行泥沙的沉降,之后进入集成处理池3,首先进入厌氧池4,通过厌氧微生物进行处理,然后进入到缺氧池5,好氧池6,之后进入沉淀池7,完成二次沉降的水在经过石英砂过滤池26过滤,最后通过紫外线消毒装置27进行消毒,达到排放标准后通过排水管排放。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