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1338发布日期:2020-06-02 19:3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提标改造领域,也可应用于河道的应急处理、泵站的应急处理升级改造。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国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未来5年内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届时,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着重强调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工作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努力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农村污水治理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

首先,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处理难度在于全天的流量不稳定,在早中晚不到约4小时,排放了20小时水量,污水排放量占用水量的比例达到50%-80%,对设备的抗冲击能力要求较高,并且需要调节池和泵站,土建设成本和设备成本高。

其次,农村雨污不分流,一般需设初沉池,占地面积大,并且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脱氮除磷,如采用mbr工艺,虽然可以很好的脱氮除磷,但一般膜通量相对较低,容易发生膜污染,膜污染后不容易清洗和更换,维护成本大,况且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多,各村镇较分散,为减少占地面积,大多数污水处理装置都埋在地下,造成设备维修困难。

上述农村污水的技术难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设备成本低,运输方便,可有效解决农村污水短时流量大的问题,并且采用氧化沟技术实现表面曝气,为后期维修提高便利,抗冲击性强,无需加设调节池泵站以及初沉池,结构简单,便于产业化应用,并通过隔板的设置形成厌氧段,构成a/o氧化沟工艺。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包括卧式筒状罐体、罐体两端的密封封头、开设于罐体上的进、出水口,其特征在于罐体内腔沿罐体长度方向设置有隔板组件将罐体沿长度方向分隔成三个腔室,其中两个腔室首端联通,另一个腔室首端形成密封腔室,密封腔室构成厌氧段流道,密封腔室首端设置进水口,三个腔室的尾端相互联通,使除密封腔室外的两个腔室首尾联通构成环流氧化沟道,环流氧化沟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流和/或充氧装置,环流氧化沟道内填充有流动填料。

作为优选,隔板组件为罐体内围绕罐体长度方向中轴线与水平面形成不同夹角的三块板体,三块板体内侧共用一长边,三块板体最外侧的长边与罐体内壁连接,三块板体的任意相邻两块的首端与罐体首端的密封封头连接,使其中一个腔室首段形成密封腔室,密封腔室构成厌氧段流道,三块板体的尾端与罐体尾端间隔设置,构成环流口,三个腔室的尾端相互联通,使除密封腔室外的两个腔室首尾联通构成环流氧化沟道。

作为优选,三块板体的截面构成三叉形、t字形或y字形。

作为优选,隔板组件为沿罐体长度设置的两块板体,一块为水平板体,另一块为与水平板体表面相交形成小于180度夹角的倾斜板,两块板体的外侧端部均与罐体内壁连接,将罐体分隔成三个腔体。

作为优选,两块板体的截面为t字形。

作为优选,推流和/或充氧装置为转碟表面曝气机、倒伞型表面曝气机、转刷表面曝气机的一种或组合。

作为优选,流动填料为球形填料、中空海绵球形填料、方块填料一种或组合。

作为优选,流动填料分为上中下三层,第一层浮于液面,密度小于0.97(t/m3),第二层悬浮在污水中间,边翻滚边流动,密度0.97-1.1(t/m3),第三层沉底,密度大于1.1(t/m3),随着污泥滚动。

作为优选,罐体材质为中空缠绕pp。

作为优选,转碟表面曝气机包括架设于罐体旋转主轴、套接于旋转主轴上的转碟以及减速机和可正反转的驱动电机,旋转主轴两端伸出罐体侧壁,对应的罐体侧壁外侧设置有轴承座,旋转主轴驱动端穿出轴承座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连接驱动电机。

再优选,转碟设置有若干片,每片的直径随罐体截面的圆弧最高点向最低点渐次缩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罐体采用中空缠绕pp,有效的保证了使用寿命和强度,其中空结构还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第一关键核心在于在罐体内实现了氧化沟环流,有效的解决了农村污水短时间内流量大,冲击强度大的问题,无需加设调节池和泵站,并且农村污水雨污不分流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氧化沟罐体一次性解决,无需再加设初沉池,大大减少了土建和设备成本,在氧化沟环流通道的基础上增设了厌氧段,通过隔板设置方式的调整,无需另外增加占地面积,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第二关键核心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填充了流动填料,就具有了mbbr流化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流动填料可实现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与接触氧化(填料表面膜)共存,其中活性污泥法在运行过程中可连续运行或sbr间歇式运行,通过吸泥泵排泥。

第三关键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首先在罐体内设置氧化沟使其形成环流,增加内部填料的沿氧化沟长度方向的流动性,又利用流动填料密度的控制,使其在沟体上下方向形成环流,再结合转碟表面曝气器的不断冲击,三者的结合使填料上的菌种在短时间内驯化成抗冲击、不易剥落、膜附着力强的超强菌种,其抗冲击能力是普通悬浮填料的1~4倍。特别在农村污水里面,由于进水量的不稳定性,短时流量特别大,导致活性污泥容易流失,需要驯化抗冲击的流动填料。

第四关键点在于,氧化沟沟道内靠近表面曝气机的水流速度大,活性污泥的絮状物被容易打碎,但远离表面曝气机的水域水流速度小,活性污泥的絮状物容易凝聚,不容易被打碎,消化反应好,形成良好的物理生化反应,提高脱氮除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图9为图7的俯视图。

图10为实施例4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的左视图。

图12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3为实施例5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的左视图。

图15为图13的俯视图。

图16为实施例6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6的左视图。

图18为图16的俯视图。

图19为转碟表面曝气机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包括卧式筒状罐体1、罐体1两端的密封封头2、开设于罐体1上的进、出水管(3、4),出水管4连接可调堰板5,罐体1为中空缠绕pp材质,罐体1内腔沿罐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三块分隔板6,三块分隔板6构成倒y字形,将罐体1分为左右下三个腔室(1.1、1.2、1.3),竖直设置的分隔板6外端与罐体1上端内壁连接,两个对称倾斜的分隔板6a外端与对应的罐体1内壁密封连接,其中两个对称倾斜的分隔板6a的首端与罐体1首端的封头2内壁密封连接,使下腔室1.3首端密封形成厌氧段,

进水管3设置于下腔室1.3首端,连通厌氧段,左右腔室(1.1、1.2)首端联通,进水管3设置于下腔室1.3首端,三块分隔板6尾端与罐体1尾端的封头2间隔设置,使左右下三个腔室(1.1、1.2、1.3)的尾端相互联通,从而使左右腔室(1.1、1.2)构成氧化沟环流通道,环流氧化沟道的左右腔室(1.1、1.2)内均设置有转碟表面曝气机8,环流氧化沟道内填充有流动填料9。流动填料9分为上中下三层,第一层浮于液面,密度小于0.97(t/m3),有效形成厌氧反应,第二层悬浮在污水中间,边翻滚边流动,密度0.97-1.1(t/m3),第三层沉底,密度大于1.1(t/m3),随着污泥滚动。通过密度控制填料在污水中的高度,为了方便挂膜,填料可以增加回料比例和碳的成分,填料表面设置带毛刺状的点,更容易挂膜。从而更好的利用mbbr工艺,有效脱总氮。

转碟表面曝气机8包括架设于罐体1的旋转主轴8.1、套接于旋转主轴8.1上的转碟8.2以及减速机8.3和可正反转的变频驱动电机8.4,旋转主轴8.1两端伸出罐体1侧壁,对应的罐体1侧壁外侧设置有轴承座8.5,旋转主轴8.1驱动端穿出轴承座8.5与减速机8.3连接,减速机8.3连接驱动电机8.4。转碟8.2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转碟间隔套接于旋转轴8.1上,每组转碟8.2的外径随着罐体1截面的高度由内向外渐次缩小,形成阶梯状排布。每组转碟尺寸直径可为1200mm、1000mm、800mm、600mm。安装转碟表面曝气机8的优势在于其可以进行双向旋转,一般来说正向充氧能力为100%,反向充氧能力为70%,推动也随之减少,当进水量较少不需要这么强的充氧能力或污泥沉积时,可以反向旋转,节省能耗,改变污泥层,不让污泥沉降,而倒伞型表面曝气机、转刷表面曝气机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无法进行反转,反转会导致无法推流和曝气并造成设备烧毁。

实施例2:如图4、5、6所示,参照实施例1,其余特征不变,将罐体1内的转碟表面曝气机8去除,改为罐体内两端环流口7处各设置有一倒伞表面曝气机10,倒伞表面曝气机10为现有技术,包括主轴、电机、减速机以及主轴上的倒伞,主轴从罐体顶端伸入罐体内,电机和减速机案子在罐体顶端外侧,避免与污水接触。

实施例3:如图7、8、9所示,参照实施例1:其余特征不变,将罐体内的转碟表面曝气机8去除,改为环流氧化沟道的左右腔室(1.1、1.2)内均设置有一个转刷表面曝气机11,转刷表面曝气机11也为现有技术,一般转刷表面曝气机由电机、减速器、主轴、曝气转刷叶片、支座与联轴器、润滑密封系统等组成,主轴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以一定的速度回转,主轴上均匀布置着由碳钢、不锈钢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刷片,曝气转刷叶片在随主轴水平旋转的过程中,刷片与水接触,将空气中的氧不断导入水中,并将水抛入空中,充分与空气接触,空气迅速溶入水中,完成充氧过过程。同时曝气转刷对水的推动作用确保池底有0.15~0.3m/s的流速,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迁移状态,与进水混合良好。转刷曝气机具有动力效率高、充氧量大、寿命长、功率损耗低、低噪音、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

实施例4:如图10、11、12所示,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包括卧式筒状罐体1、罐体1两端的密封封头2、开设于罐体1上的进、出水管(3、4),出水管4连接可调堰板5,罐体1为中空缠绕pp材质,罐体1内腔沿罐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二块分隔板6,二块分隔板6构成倒t字形,将罐体1分为左右下三个腔室(1.1、1.2、1.3),竖直设置的分隔板6a外端与罐体上端内壁连接,水平分隔板6b两端与对应的罐体内壁密封连接,水平分隔板6b的首端与罐体1首端的封头内壁密封连接,使下腔室1.3首端密封形成厌氧段,进水管3设置于下腔室1.3首端,连通厌氧段,左右腔室(1.1、1.2)首端联通,进水管3设置于下腔室1.3首端,两块分隔板6尾端与罐体1尾端的封头间隔设置,使左右下三个腔室(1.1、1.2、1.3)的尾端相互联通,从而使左右腔室(1.1、1.2)构成氧化沟环流通道,左右腔室(1.1、1.2)首端联通处和左右下三个腔室(1.1、1.2、1.3)的尾端联通处均设置有倒伞表面曝气机10,环流氧化沟道内填充有流动填料9。流动填料9分为上中下三层,第一层浮于液面,密度小于0.97(t/m3),有效形成厌氧反应,第二层悬浮在污水中间,边翻滚边流动,密度0.97-1.1(t/m3),第三层沉底,密度大于1.1(t/m3),随着污泥滚动。通过密度控制填料在污水中的高度,为了方便挂膜,填料可以增加回料比例和碳的成分,填料表面设置带毛刺状的点,更容易挂膜。从而更好的利用mbbr工艺,有效脱总氮。

实施例5:如图13、14、15所示,参照实施例1,其余特征不变,将罐体内的转碟表面曝气机8去除,改为罐体内两端环流口7处各设置有一倒伞表面曝气机10,倒伞表面曝气机10为现有技术,包括主轴、电机、减速机以及主轴上的倒伞,主轴从罐体顶端伸入罐体内,电机和减速机案子在罐体顶端外侧,避免与污水接触。

实施例6:如图16、17、18所示,参照实施例1:其余特征不变,将罐体内的转碟表面曝气机8去除,改为环流氧化沟道的左右腔室(1.1、1.2)内均设置有一个转刷表面曝气机11,转刷表面曝气机11也为现有技术,一般转刷表面曝气机由电机、减速器、主轴、曝气转刷叶片、支座与联轴器、润滑密封系统等组成,主轴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以一定的速度回转,主轴上均匀布置着由碳钢、不锈钢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刷片,曝气转刷叶片在随主轴水平旋转的过程中,刷片与水接触,将空气中的氧不断导入水中,并将水抛入空中,充分与空气接触,空气迅速溶入水中,完成充氧过过程。同时曝气转刷对水的推动作用确保池底有0.15~0.3m/s的流速,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迁移状态,与进水混合良好。转刷曝气机具有动力效率高、充氧量大、寿命长、功率损耗低、低噪音、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

上述实施1~6中,其材质不限定中空缠绕pp,也可以为玻璃钢、不锈钢、普通pp材质,但强度和抗冲击效果相对较弱。

另外上述分隔板的截面至少有一组对称的波峰和波谷的板体,可为s形,波浪形、z字型等。均本实用新型隔板的简单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根据农村污水的特殊的流量特点,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罐体,使罐体在本身固有的占地面积小,制作成本低的基础上,利用罐体内设置氧化沟环流通道,同时具备了可适应农村污水短时流量大,雨污不分流的问题,并且在这基础上加入了流动填料,使罐体内可实现三大工艺:一、活性污泥法;二、接触氧化法;三、活性污泥与接触氧化共存;其三大工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农村污水的进水水质不同造成的,即使在进水高cod、低bod、无营养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氨化反应或硝化反应,具有很好的脱总氮效果,特别是在提标改造过程中,主要的难点在于出水的总氮不能达标,通过氧化沟沟型的方式,可很好实现高cod、低bod水质下脱氮除磷。

另外本实用新型再不增加罐体占地面积的情况下,通过罐体内隔板组件的改进,增加了厌氧段,实现了a/o氧化沟工艺,大大提高了脱氮除磷的效果。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