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5348发布日期:2020-05-20 02:2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修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属于河道水体修复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道污染主要是河道内的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从而导致汲取河道养分的一些陆生植物和树木也多多少少的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使河道上的植物枯死,导致河道上没有植物生长,一旦失去植物和树木的保护,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为了修复河道的生态平衡,需要对河道水体受到污染进行修复,现在的科技修复水体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生物膜净化技术就是其中一种,但是将生物膜放置在水体中,是个问题,一般是通过人工进行铺设,但是会占用大量的人工成本,且有时铺设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铺设装置和生物膜,所述铺设装置上连接支撑结构,所述铺设装置的一侧上连接有联动柱,所述联动柱远离铺设装置的一端连接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铺设装置包括转轮,所述转轮中间固定连接有缠绕柱,所述生物膜缠绕连接在缠绕柱上,所述转轮中间穿插固定连接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两端延伸出转轮且活动连接有支撑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生物膜包括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生物膜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铅坠,所述生物膜的两侧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衔接绳,所述衔接绳远离生物膜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浮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共设立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腿通过顶端与铺设装置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腿下方相对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两个所述支撑腿外壁的底部边上固定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中间开始有连接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柱固定连接在铺设装置的一端中间,所述把手通过前端活动连接在活动轴的一端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铅坠能够为生物膜提供稳定性,避免生物膜受到转轮的拉扯,通过转动把手,以把手带动联动转动,以此带动转轮转动,通过浮漂能够避免生物膜被铅坠坠入水中,使生物膜始终浮漂在水体表面上,从而使生物膜发挥其净化功能,通过设立底板能够增加两个支撑腿自身的稳定性,在两个支撑腿底端的外壁边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其在固定板中间开设有连接螺孔,使用固定螺丝通过连接螺孔,能够将铺设装置牢固的连接在船体上,经上述,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的通过人工进行铺设,但是会占用大量的人工成本,且有时铺设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膜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铺设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铺设装置;11、转轮;12、缠绕柱;13、活动轴;2、生物膜;21、连接绳;22、铅坠;23、衔接绳;24、浮漂;3、支撑结构;31、支撑腿;32、底板;33、固定板;34、连接螺孔;4、联动柱;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铺设装置1和生物膜2,铺设装置1上连接支撑结构3,铺设装置1的一侧上连接有联动柱4,联动柱4远离铺设装置1的一端连接有把手5。

铺设装置1包括转轮11,转轮11中间固定连接有缠绕柱12,生物膜2缠绕连接在缠绕柱12上,转轮11中间穿插固定连接有活动轴13,活动轴13的两端延伸出转轮11且活动连接有支撑结构3,生物膜2包括连接绳21,连接绳21远离生物膜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铅坠22,生物膜2的两侧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衔接绳23,衔接绳23远离生物膜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浮漂24,支撑结构3包括支撑腿31,支撑腿31共设立两个,两个支撑腿31通过顶端与铺设装置1活动连接,两个支撑腿31下方相对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32,两个支撑腿31外壁的底部边上固定连接固定板33,固定板33中间开始有连接螺孔34,联动柱4固定连接在铺设装置1的一端中间,把手5通过前端活动连接在活动轴13的一端上。

具体的,首先将生物膜2缠绕在转轮11中间的缠绕柱12上,在铺设时,将生物膜2的端头放到水中,在生物膜2的端头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绳21,连接绳21底端固定连接铅坠22,通过铅坠22能够为生物膜2提供稳定性,避免生物膜2受到转轮11的拉扯,在生物膜2放进水内后,通过转动把手5,以把手5带动联动柱4转动,以此带动转轮11转动,与联动柱4与活动轴1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活动轴13穿插固定连接在转轮11中间,其两端延伸出转轮11的两端,并且活动连接在支撑腿31的顶端上,为了生物膜2不被铅坠22带入水内,因此在生物膜2两侧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衔接绳23,且在衔接绳23远离生物膜2的一端固定连接浮漂24,通过浮漂24能够避免生物膜2被铅坠22坠入水中,使生物膜2始终浮漂在水体表面上,从而使生物膜2发挥其净化功能,生物膜2净化技术是利用一种全新的织物型生物膜载体,使用经培养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和微型生物,附着在填料或载体上繁殖,抗污水和化学物的侵蚀,保证微生物的繁殖力并提高其代谢率,吸附、分解氧化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使河道水体得到净化,在两个支撑腿31底部相对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32,通过设立底板32能够增加两个支撑腿31自身的稳定性,在两个支撑腿31底端的外壁边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3,其在固定板33中间开设有连接螺孔34,使用固定螺丝通过连接螺孔34,能够将铺设装置1牢固的连接在船体上,经上述,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的通过人工进行铺设,但是会占用大量的人工成本,且有时铺设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装置(1)和生物膜(2),所述铺设装置(1)上连接支撑结构(3),所述铺设装置(1)的一侧上连接有联动柱(4),所述联动柱(4)远离铺设装置(1)的一端连接有把手(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装置(1)包括转轮(11),所述转轮(11)中间固定连接有缠绕柱(12),所述生物膜(2)缠绕连接在缠绕柱(12)上,所述转轮(11)中间穿插固定连接有活动轴(13),所述活动轴(13)的两端延伸出转轮(11)且活动连接有支撑结构(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2)包括连接绳(21),所述连接绳(21)远离生物膜(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铅坠(22),所述生物膜(2)的两侧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衔接绳(23),所述衔接绳(23)远离生物膜(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浮漂(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支撑腿(31),所述支撑腿(31)共设立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腿(31)通过顶端与铺设装置(1)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腿(31)下方相对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32),两个所述支撑腿(31)外壁的底部边上固定连接固定板(33),所述固定板(33)中间开始有连接螺孔(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柱(4)固定连接在铺设装置(1)的一端中间,所述把手(5)通过前端活动连接在活动轴(13)的一端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铺设装置和生物膜,铺设装置上连接支撑结构,铺设装置的一侧上连接有联动柱,联动柱远离铺设装置的一端连接有把手,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铅坠能够为生物膜提供稳定性,避免生物膜受到转轮的拉扯,通过转动把手,以把手带动联动转动,以此带动转轮转动,通过浮漂能够避免生物膜被铅坠坠入水中,使生物膜始终浮漂在水体表面上,从而使生物膜发挥其净化功能,通过设立底板能够增加两个支撑腿自身的稳定性,在两个支撑腿底端的外壁边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其在固定板中间开设有连接螺孔,使用固定螺丝通过连接螺孔,能够将铺设装置牢固的连接在船体上。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宏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5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