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3263发布日期:2020-06-20 15:36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因其工艺简单、费用节省、处理效果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运行的水处理工艺。其在同一反应池中,按时间顺序有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和待机五个基本工序。随着应用的广泛,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已从sbr工艺发展出cass、cast等多种变形工艺类型。sbr的变形工艺通常包含生物选择区(缺氧区)、主反应区等部分组成。cass工艺设置有污泥回流系统,将主反应区混合液回流至生物选择区,生物选择区容积占反应池有效容积15-20%,混合液回流比约20-30%,混合液回流通过设置在主反应区的回流泵实现。混合液回流一方面起到选择优质细菌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具备释磷和反硝化脱氮的作用。但因为回流泵的回流量较小,导致所起到的反应作用较弱。且回流水泵能耗高,回流系统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回流装置,通过改变污泥回流系统的设置,保证在实现回流泥量可调节情况下,降低运行能耗,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回流装置,所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回流装置为上端封闭的长方体结构,包括盖板和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生物选择区和主反应区,所述生物选择区和主反应区通过隔墙分隔开,所述主反应区内设置滗水器,所述生物选择区的侧壁设置进水管和回流管,其中,所述隔墙的两个下端的边角分别设置回流孔,所述隔墙中部位置设置两组穿孔墙,所述生物选择区内与所述回流孔相对的位置设置推进器。

优选的是,所述推进器与搅拌支架连接,所述搅拌支架固定在池顶的盖板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穿孔墙的底部设置若干穿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回流孔位于所述生物选择区的一侧设置调节闸板,所述调节闸板通过丝杠与盖板上设置的支座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推进器在所述生物选择区内倾斜水平倾斜设置,所述推进器与所述隔墙在水平方向所呈的夹角为45°。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反应区内设置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管线与回流管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推进器运行时,在叶轮后侧产生负压,可通过回流孔带入主反应区泥水混合液;并在穿孔墙,隔墙的作用下,形成良好的水力流态,起到混合液回流和搅拌作用;通过调节闸板改变回流孔贯通截面积,从而改变回流量的大小,旋转推进器的角度也能起到改善搅拌效果和调节回流量的作用,可根据生物选择区do、orp等指标情况对回流量加以调控;在反应期间替代污泥回流泵运行,起到节能作用,同时也可增大回流混合液量;可广泛应用于新建或改造工程项目中,投资节省,提升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对水质水量的适应和调节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回流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回流装置的图1实施例的立面示意图。

图中标注说明:1-生物选择区;2-主反应区;3-滗水器;4-污泥回流泵;5-排污阀;6-回流管;7-进水管;8-回流孔;9-推进器;10-调节闸板;11-隔墙;12-穿孔墙;13搅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回流装置,所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回流装置为上端封闭的长方体结构,包括盖板(图中未标出,所述盖板盖合于整体结构的上端)和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括生物选择区1和主反应区2,所述生物选择区1和主反应区2通过隔墙11分隔开,所述主反应区2内设置滗水器3,所述生物选择区1的侧壁设置进水管7和回流管6,其中,所述隔墙11的两个下端的边角分别设置回流孔8,所述隔墙11中部位置设置两组穿孔墙12,所述生物选择区1内与所述回流孔8相对的位置设置推进器9,具体的,所述生物选择区1长宽尺寸为15米×6米,根据所述生物选择区1尺寸,左右对称布设两套所述推进器9,所述推进器9设置于所述回流孔8相对中间位置,可左右旋转,控制推进角度,配合所述调节闸板10控制混合液回流量和搅拌作用,通过所述推进器9、回流孔8、隔墙11、穿孔墙12实现部分混合液在生物选择区和主反应区的循环流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进器9通过搅拌支架13安设在所述回流孔8相对中间部位,推进器9功率为1.5kw,推进器9相对隔墙呈45°左右夹角,回流孔8与穿孔墙12间的无孔隔墙宽度设为2米,该设置能够优化水力流态作用,穿孔墙12底部设置多个1米×1米穿孔,所述回流孔8采用1米×1米方孔,所述回流孔8尺寸不宜小于所述推进器9叶轮直径,所述回流孔8位于所述生物选择区1的一侧设置调节闸板10,所述调节闸板10通过丝杠与盖板上设置的支座连接,调节支座手轮可实现所述调节闸板10的上下移动,所述调节闸板10上下移动可调节所述回流孔8贯通截面积,所述主反应区2内设置污泥回流泵4,所述污泥回流泵4通过管线与回流管6连接,所述回流管6上设置排污阀5。

上述推进器9的型号为: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方式如下:

(1)在运行过程中开启2台1.5kw所述推进器9,实现生物选择区1的搅拌功能;

(2)停用7.5kw的所述污泥回流泵4的混合液回流功能,所述污泥回流泵4主要用于经所述排污阀5排放剩余污泥时使用;

(3)打开所述调节闸板10,使所述主反应区2中的泥水混合液在所述推进器9的带动下经所述回流孔8进入所述生物选择区1;

(4)在所述隔墙11的导流作用下,部分泥水混合液在所述生物选择区1和所述主反应区2间循环流动,从而实现混合液回流的作用;

(5)根据生物选择区1do、orp值控制所述调节闸板10上下位置和所述推进器9角度,实现混合液回流量和搅拌效果的控制;

(6)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在减少7.5kw污泥回流泵运行的情况下,同时实现了混合液回流量的更大的调节范围,有助于改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处理效果,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回流装置包括上述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实用新型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