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3544发布日期:2020-06-30 20:0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



背景技术:

生物浮床技术是指,应用无土栽培的原理,把具有净水、观赏及经济价值的高等水生植物或经改良驯化后的陆生草本、木本植物移栽到富营养化水体的水面种植,通过植物深入水中强大根系的吸收、吸附、截留作用,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p及有机物质,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目前应用在河道治理的生物浮床通常是以多个小型的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连接在一起的。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生物浮床,但是这些生物浮床普遍存在不能方便的调节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之间的距离,且不能方便的装载不同大小的生物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包括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所述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的前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杆,且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的后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杆,所述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的顶端设置有生物固定槽,所述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的顶端靠近生物固定槽的位置连接有生物篮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杆的顶端开设有第四螺孔,所述第四螺孔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内侧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端开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顶端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物篮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六螺孔,所述支撑块的内侧连接有第三螺杆,所述两个第三螺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生物篮固定块,所述两个生物篮固定块相互远离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五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螺杆与第五螺孔的内侧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杆依次贯穿在第四螺孔和第二螺孔的内侧,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通过第一螺杆、第四螺孔和第二螺孔紧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杆依次贯穿在第一螺孔和第三螺孔的内侧,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一固定块通过第二螺杆、第一螺孔和第三螺孔紧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生物篮固定块为圆弧形结构的构件,所述两个生物篮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螺杆、第四螺孔、第二螺孔、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可以方便的调节两个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根据河道实际宽度和所需治理河道面积来及调节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之间的距离,以改变生物浮床在河道上的辐射面积,避免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设置的太过密集而导致生物生长受影响,且会导致生物浮床成本过高,从而方便了人们使用生物浮床治理河道,通过第二螺杆、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使得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简易,避免传统绳子连接方式造成的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之间的连接易松散,且河道上有较大风浪时,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上的生物易从生物固定槽内倾斜出,从而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2、通过第三螺杆、第五螺孔、第六螺孔、支撑块和生物篮固定块,可以根据不同生物篮的大小来转动第三螺杆,使得第三螺杆在支撑块内移动,然后再将第三螺杆转入第五螺孔的内侧,使得第三螺杆与支撑块和生物篮固定块紧固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可以固定不同大小的生物固定篮的目的,提高了该生物浮床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中的生物篮固定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中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局部爆炸图;

图5为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中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局部爆炸图。

图中:1、第一螺孔;2、第一固定杆;3、第二螺孔;4、生物篮固定装置;5、生物固定槽;6、第三螺孔;7、第一固定块;8、第四螺孔;9、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10、第二固定杆;11、第二固定块;12、第一螺杆;13、第二螺杆;41、第五螺孔;42、支撑块;43、生物篮固定块;44、第六螺孔;45、第三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河道治理用生物浮床,包括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的前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杆10,且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的后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杆2,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1,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一固定块7,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的顶端设置有生物固定槽5,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的顶端靠近生物固定槽5的位置连接有生物篮固定装置4,第二固定杆10的顶端开设有第四螺孔8,第四螺孔8的内侧连接有第一螺杆12,第二固定块1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孔1,第一螺孔1的内侧连接有第二螺杆13,第一固定块7的顶端开设有第三螺孔6,第一固定杆2的顶端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螺孔3。

在图3中:生物篮固定装置4包括支撑块42,支撑块4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六螺孔44,支撑块42的内侧连接有第三螺杆45,两个第三螺杆4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生物篮固定块43,两个生物篮固定块43相互远离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五螺孔41,从而当需要在生物固定槽5内固定不同大小的生物篮时,转动第三螺杆45,使得第三螺杆45在支撑块42内移动,然后再将第三螺杆45转入第五螺孔41的内侧,使得第三螺杆45与支撑块42和生物篮固定块43紧固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可以固定不同大小的生物固定篮的目的。

在图3中:第三螺杆45与第五螺孔41的内侧相连接,从而第三螺杆45能够和生物篮固定块43紧固连接在一起。

在图5中:第一螺杆12依次贯穿在第四螺孔8和第二螺孔3的内侧,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通过第一螺杆12、第四螺孔8和第二螺孔3紧固连接,从而当需要调节两个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之间的距离时,在第二固定杆10的内部移动第一固定杆2,当距离合适时,将第一螺杆12依次转入第四螺孔8和第二螺孔3的内侧,使得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紧固连接在一起。

在图5中:第二螺杆13依次贯穿在第一螺孔1和第三螺孔6的内侧,第二固定块11和第一固定块7通过第二螺杆13、第一螺孔1和第三螺孔6紧固连接,从而可以方便的将两个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固定在一起。

在图3中:生物篮固定块43为圆弧形结构的构件,两个生物篮固定块4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橡胶垫,从而使得两个生物篮固定块43能够稳固的将生物篮固定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将多个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拼装在一块时,首先将两个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纵向连接并根据河道实际情况调节两个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之间距离,在第二固定杆10的内部移动第一固定杆2,当距离合适时,将第一螺杆12依次转入第四螺孔8和第二螺孔3的内侧,使得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紧固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将生物浮床中空增浮腔体9横向连接在一起,将第二螺杆13依次转入第一螺孔1和第三螺孔6的内侧,使得第二固定块11和第一固定块7固定连接,当需要在生物固定槽5内固定不同大小的生物篮时,转动第三螺杆45,使得第三螺杆45在支撑块42内移动,然后再将第三螺杆45转入第五螺孔41的内侧,使得第三螺杆45与支撑块42和生物篮固定块43紧固连接在一起,从而达到可以固定不同大小的生物固定篮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