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回风方式的风淋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7253发布日期:2020-07-21 12:31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底部回风方式的风淋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底部回风方式的风淋室。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风淋室又称洁净风淋室、净化风淋室、风淋通道、空气吹淋室等,风淋室是进入洁净室所必需的通道,可以减少进出洁净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风淋室是一种通用性较强的局部净化设备,安装于洁净室与非洁净室之间,当人与货物要进入洁净室时需要经过风淋室吹淋,其吹出的洁净空气可去除人与货物所携带的尘埃等杂质。

现有的风淋室中大致有两种回风方式,一个是侧部回风,另一个是底部回风。侧部回风的方式,整个风淋室中较容易产生乱流、涡流等现象,不利于对人或货物进行全面的吹淋,进而增大后续进入洁净室造成的污染概率。底部回风的方式,气流垂直向下运动以将附着在人或物体表面的尘埃粒子带走,然而人或物体表面必然存在褶皱,气流仅垂直运动的方式也不能够对人或货物进行全面的吹淋,同样会增大后续进入洁净室造成的污染概率。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部回风方式的风淋机构,其采用直流吹淋,结合低速旋转涡流辅助吹淋方式,可以实现对人或物体较为全面的吹淋,减小后续的污染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底部回风方式的风淋室,包括呈龙门状且具有气流腔式的隧道体,还包括:

吹淋机构,与所述隧道体的气流腔式连通,包括设置在隧道体顶部的第一吹淋部、第二吹淋部、位于所述隧道体侧壁上的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流槽,所述第一吹淋部用于产生朝向下方垂直流动的第一气流,所述第二吹淋部用于产生呈涡流状且位于所述第一气流外围的第二气流,且所述第二气流经过所述导流槽后被分割成多个朝向下方流动的倾斜气流;

回风机构,包括与所述隧道体的底部连接的镂空状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用于将所述隧道体与外部连通以形成循环气流。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镂空底板和第二镂空底板,所述第二镂空底板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镂空底板移动以增大或减小回风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镂空底板上开上有呈圆孔和/或多边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镂空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镂空底板方向延伸呈锥形状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吹淋部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一吹淋部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呈斜齿条状在竖直方向内延伸,且倾斜角度在60-75°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吹淋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隧道体的侧壁上且用于产生倾斜向下气流的第三吹淋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吹淋部位于所述隧道体的侧壁的中部靠上位置,以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气流朝向所述导流槽流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隧道体的气流腔式内的空气循环净化组件,所述空气循环净化组件包括风机、位于所述风机的进口端的初效过滤器、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端的高效过滤器,所述风机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回风机构,且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所述吹淋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隧道体为剪切折弯而成的五壁箱体,所述五壁箱体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交错分布的加强筋。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的吹淋机构,所述第一吹淋部产生的第一气流可以垂直作用于人体或者物体表面,可以初步快速地将尘埃粒子带走;通过第二吹淋部产生的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可以环绕在人体或者物体表面,可以将藏纳于褶皱等部分处的尘埃粒子卷入第二气流中,起到进一步清洁效果,且尘埃粒子在跟随第二气流旋转的过程中,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向下坠落,此时第一气流产生的流动力,能够加速所述尘埃粒子朝向所述回风机构运动,可以更好地提高尘埃粒子的收集和过滤效率,结构优化;

2、本申请通过设置回风机构,所述第二镂空底板相对所述第一镂空底板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进而改变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对接后镂空的截面积,实现回风量的调整。而且通过锥形状的结构设置,可以加快气流的流动速度,进而缩短风淋室的清洁时间。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隧道体的侧壁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回风机构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隧道体;2、第一吹淋部;3、第二吹淋部;4、导流槽;5、第一气流;6、第二气流;7、倾斜气流;8、回风机构;9、第三吹淋部;10、风机;11、初效过滤器;12、高效过滤器;81、第一镂空板;82、第二镂空板;83、第一通孔;84、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底部回风方式的风淋室,包括呈龙门状且具有气流腔式的隧道体1,还包括与隧道体1的气流腔式连通的吹淋机构和回风机构8。所述吹淋机构包括设置在隧道体1顶部的第一吹淋部2、第二吹淋部3、位于所述隧道体1侧壁上的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流槽4。所述第一吹淋部2用于产生朝向下方垂直流动的第一气流5;所述第二吹淋部3用于产生呈涡流状且位于所述第一气流5外围的第二气流6,且所述第二气流6经过所述导流槽4后被分割成多个朝向下方流动的倾斜气流7。所述回风机构8包括与所述隧道体1的底部连接的镂空状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用于将所述隧道体1与外部连通以形成循环气流。

上述的设置方式,所述第一吹淋部2产生的第一气流5可以垂直作用于人体或者物体表面,可以初步快速地将尘埃粒子带走;通过第二吹淋部3产生的第二气流6,所述第二气流6可以环绕在人体或者物体表面,可以将藏纳于褶皱等部分处的尘埃粒子卷入第二气流6中,起到进一步清洁效果,且尘埃粒子在跟随第二气流6旋转的过程中,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向下坠落,此时第一气流5产生的流动力,能够加速所述尘埃粒子朝向所述回风机构8运动,可以更好地提高尘埃粒子的收集和过滤效率,结构优化。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隧道体1为剪切折弯而成的五壁箱体,所述五壁箱体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交错分布的加强筋。具体地,所述隧道体1具有左右设置的两个沿竖直部、一个架设在两个竖直部的上端部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竖直部连通以形成所述气流腔室。两个所述竖直部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用于供人体或者物体通过。所述竖直部呈矩形体,所述水平部也成矩形体;材质可选择不锈钢材质。上述的竖直部和水平部的形状和材质可根据要求适应性设置,此处不做限制和累述。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吹淋部2包括气流压力可调节的多个喷嘴,多个所述喷嘴呈矩形阵列分布,且每个所述喷嘴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进而可以形成垂直向下流动的所述第一气流5。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流5在水平截面上的任一点气流速度均保持一致。当人体或者物体进入隧道体1的间隙中后,所述第一吹淋部2被触发,所述第一气流5直接作用于人体或者物体表面上,第一气流5垂直向下可迅速地将附着的尘埃粒子从人体或者物体的表面上带走,实现初步洁净步骤。

在另一种可实施方式中,当需要清洁的物体为圆柱体或近似与圆柱体、圆锥体等形状时,多个所述喷嘴还可以呈环形阵列分布,这样所述喷嘴产生的所述第一气流5在相同的单位面积内能可以更好地覆盖式作用于物体的表面,进而起到较好地清洁效果。此处所述喷嘴的排列方式可根据物体的实际清洁需求和形状做适应性调整,此处不做限制和累述。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吹淋部3同样包括气流压力可调节的多个喷嘴,此处的多个所述喷嘴呈环形阵列分布。优选地,多个所述喷嘴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喷嘴平行设置。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吹淋部3较稳定地产生涡流现象,通过调整喷嘴的气流压力,使得所述第二吹淋部3能够产生与所述第一气流5相适应的低速第二气流6。优选地,此处的所述第二气流6环绕在所述第一气流5的外围,且可以环绕在人体或者物体表面,进而可以实现对人体或者物体表面进一步的清洁。具体地,尘埃粒子在跟随所述第二气流6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分布于所述第二气流6的临近或者下部位置,且所述第二气流6可以将上述的尘埃粒子推向所述第一气流5,这样由于第一气流5为垂直向下运动的方式,可以快速将尘埃粒子带动至回风机构8处,进而在提高清洁效率的同时,还可以缩短清洁时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槽4呈斜齿条状在竖直方向内延伸,且倾斜角度在60-75°之间。具体地,所述导流槽4的倾斜角为70°。在所述第二气流6转动的过程中,其边缘部的气流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撞击到导流槽4上,进而实现气流方向的转变,即沿着所述导流槽4的延伸方向流动。由于第二气流6呈涡流转动的方式,其外围边缘部的气流较稳定性差,容易产生乱流仙现象,进而造成第二气流6转动的稳定性下降,而通过设置有所述导流槽4结构,可以及时地将所述第二气流6外围不稳定的气流及时转换成为其他流向,进而保证第二气流6转动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镂空底板81和第二镂空底板82,所述第二镂空底板82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镂空底板81移动以增大或减小回风量。具体地,所述第一镂空底板81上开上有呈圆孔和/或多边形的第一通孔83,所述第二镂空底板8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83对应设置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镂空底板81方向延伸呈锥形状的第二通孔84。上述的设置方式,所述第二镂空底板82相对所述第一镂空底板81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进而改变第一通孔83和第二通孔84之间的对接后镂空的截面积,实现回风量的调整。而且通过锥形状的结构设置,可以加快气流的流动速度,进而缩短风淋室的清洁时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吹淋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隧道体1的侧壁上且用于产生倾斜向下气流的第三吹淋部9。优选地所述第三吹淋部9位于所述隧道体1的侧壁的中部靠上位置,以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气流6朝向所述导流槽4流动。上述的设置方式,主要是配合所述第二气流6,将所述第二气流6中的尘埃杂质更快地推向所述第一气流5,进而提高风淋室对尘埃粒子的清洁速度。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淋室还包括位于所述隧道体1的气流腔式内的空气循环净化组件,所述空气循环净化组件包括风机10、位于所述风机10的进口端的初效过滤器11、位于所述风机10的出风口端的高效过滤器12,所述风机10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回风机构8,且所述风机10的出风端连通所述吹淋机构。上述的设置方式,通过回风口的气流在经过初效过滤器11和高效过滤器12的双重净化,可以更好地将气流中的尘埃粒子过滤掉,进而提高喷嘴中喷射出的气流的洁净度。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