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5214发布日期:2020-06-26 21:5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净水机。



背景技术:

净水器也叫净水机、水质净化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常用在工业或是家用净水处理。近些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家庭净水器(指的是用作家庭使用的净水器设备)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家用净水机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菌、毒素、重金属等杂质,保证人们的饮水安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如果做的产品体积较小则出水量就会受到限制,如果想达到家用大水量净水机的话,体积就会很大,占用很大的居住空间。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其过大体积,无法适应厨房中小体积橱柜的安装;一般家用小户型厨房内的橱柜体积较小,较大尺寸的净水机无法小橱柜内部的空间布局,无法适应小橱柜的复杂结构,导致净水机安装受限。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净水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净水机,包括第一净水舱体和第二净水舱体;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净水舱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吊装架体、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所述电机吊装架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净水舱体的顶部;所述电机吊装架体用于吊装连接所述叶片泵;所述前置过滤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净水舱体的侧壁处;

位于所述第二净水舱体的内部设置有膜壳固定板和若干个反渗透膜;所述膜壳固定板为片状基板,且所述膜壳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净水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膜壳固定板用于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反渗透膜;

所述前置过滤器和所述叶片泵以及所述反渗透膜三者通过管路依次连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净水舱体和所述第二净水舱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为软管。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管具体为pe软管。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净水舱体上设置有原水进口,且所述第二净水舱体上设置有净水排出口;所述前置过滤器与所述叶片泵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净水舱体内的所述叶片泵的出口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净水舱体内的反渗透膜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反渗透膜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排出口连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膜壳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膜壳固定板的固定孔用于插接固定所述反渗透膜。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孔为半圆形形状。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电机吊装架体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净水舱体的加强筋和固定连接在加强筋上的吊架本体;所述吊架本体包括固定平台和沿着所述固定平台向上延伸的多个上固定爪以及沿着所述固定平台向下延伸的下固定爪;所述上固定爪与所述加强筋螺栓连接,所述下固定爪与所述叶片泵的泵体螺栓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电机吊装架体包括盒体,且所述盒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便于吊装连接所述叶片泵的安装孔;所述叶片泵穿过所述盒体的安装孔后通过螺栓与所述盒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位于所述第一净水舱体的内部的前置过滤器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所述第二净水舱体的内部的反渗透膜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前置过滤器具体为颗粒活性炭过滤器和pp过滤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净水机,分析上述分体式净水机的主要结构可知:上述分体式净水机,主要由两个分开结构的净水处理系统等构成(即第一净水舱体和第二净水舱体);

其中,位于第一净水舱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吊装架体、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电机吊装架体固定连接在第一净水舱体的顶部;电机吊装架体用于吊装连接叶片泵;前置过滤器固定连接在第一净水舱体的侧壁处;

位于第二净水舱体的内部设置有膜壳固定板和若干个反渗透膜;膜壳固定板为片状基板,且膜壳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二净水舱体;膜壳固定板用于固定连接若干个反渗透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净水舱体为初级净水系统,该第一净水舱体内部设计有电机吊装架体、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其中的叶片泵用于给通过前置过滤器的原水提供动力,该原水通过前置过滤器可实现初级过滤(即初过滤),同时为了稳固叶片泵还设计有电机吊装架体;另外,第二净水舱体则为二级净水系统(即纯净净水处理舱体),此第二净水舱体装有若干只反渗透膜,膜壳固定板用于固定连接若干个反渗透膜;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以及反渗透膜三者通过管路依次连通,这样原水就可以先后经过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以及反渗透膜实现多级净水处理了。

在进行净水处理时,原水进入第一净水舱体经过前置过滤器后进入叶片泵,随后叶片泵开始加压,将水通过两舱体之间管路(例如:pe软管),使原水进入第二净水舱体再进行反渗透过滤,随后从出水口将纯净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其采用了分体式设计思路,其两套净水处理系统可以分开布局设置在更狭小空间的橱柜内,因此其克服了小空间橱柜内布局的局限性,满足小橱柜也可以使用大出水量的净水机的设计要求,同时避免了小空间橱柜安装受限的问题。另外,分体式净水机其使用更方便,可更快捷对反渗透膜或是前置过滤装置内的滤芯进行更换(举例说明:打开主过滤系统上盖就会将反渗透滤芯全部取出,更换新的反渗透即可。前置过滤单元将前盖打开即可拆卸、更换。);另外,此叶片泵(即电机)采用吊装方式安装,此方式的安装解决了高转速下电机的震动,减少了分体式净水机整体的噪音,同时降低了分体式净水机与橱柜共振,使用环境更安静,感觉更舒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中的第一净水舱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中的第一净水舱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中的第一净水舱体中的电机吊装架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中的第二净水舱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标:第一净水舱体1;电机吊装架体11;加强筋111;固定平台112;上固定爪113;下固定爪114;盒体115;安装孔116;前置过滤器12;叶片泵13;原水进口14;隔板15;第二净水舱体2;膜壳固定板21;反渗透膜22;净水排出口23;固定孔24;连接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净水机,包括第一净水舱体1和第二净水舱体2(具体结构可参见图2、图3、图4以及图5和图6);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净水舱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吊装架体11、前置过滤器12和叶片泵13;所述电机吊装架体1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净水舱体1的顶部;所述电机吊装架体11用于吊装连接所述叶片泵13;所述前置过滤器1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净水舱体1的侧壁处;

位于所述第二净水舱体2的内部设置有膜壳固定板21和若干个反渗透膜22;所述膜壳固定板21为片状基板,且所述膜壳固定板21与所述第二净水舱体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膜壳固定板21用于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反渗透膜22;

所述前置过滤器12和所述叶片泵13以及所述反渗透膜22三者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上述管路既包括前置过滤器与叶片泵之前的管路,也包括设计在第一净水舱体和第二净水舱体之间的连接管3。

分析上述分体式净水机的主要结构可知:上述分体式净水机,主要由两个分开结构的净水处理系统等构成(即第一净水舱体和第二净水舱体);

其中,位于第一净水舱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吊装架体、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电机吊装架体固定连接在第一净水舱体的顶部;电机吊装架体用于吊装连接叶片泵;前置过滤器固定连接在第一净水舱体的侧壁处;

位于第二净水舱体的内部设置有膜壳固定板和若干个反渗透膜;膜壳固定板为片状基板,且膜壳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二净水舱体;膜壳固定板用于固定连接若干个反渗透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净水舱体为初级净水系统,该第一净水舱体内部设计有电机吊装架体、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其中的叶片泵用于给通过前置过滤器的原水提供动力,该原水通过前置过滤器可实现初级过滤(即初过滤),同时为了稳固叶片泵还设计有电机吊装架体;另外,第二净水舱体则为二级净水系统(即纯净净水处理舱体),此第二净水舱体装有若干只反渗透膜,膜壳固定板用于固定连接若干个反渗透膜;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以及反渗透膜三者通过管路依次连通,这样原水就可以先后经过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以及反渗透膜实现多级净水处理了。

在进行净水处理时,原水进入第一净水舱体经过前置过滤器后进入叶片泵,随后叶片泵开始加压,将水通过两舱体之间管路(例如:pe软管),使原水进入第二净水舱体再进行反渗透过滤,随后从出水口将纯净水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其采用了分体式设计思路,其两套净水处理系统可以分开布局设置在更狭小空间的橱柜内,因此其克服了小空间橱柜内布局的局限性,满足小橱柜也可以使用大出水量的净水机的设计要求,同时避免了小空间橱柜安装受限的问题。另外,分体式净水机其使用更方便,可更快捷对反渗透膜或是前置过滤装置内的滤芯进行更换(举例说明:打开主过滤系统上盖就会将反渗透滤芯全部取出,更换新的反渗透即可。前置过滤单元将前盖打开即可拆卸、更换);另外,此叶片泵(即电机)采用吊装方式安装,此方式的安装解决了高转速下电机的震动,减少了分体式净水机整体的噪音,同时降低了分体式净水机与橱柜共振,使用环境更安静,感觉更舒服。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技术效果做一下详细说明;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净水舱体1和所述第二净水舱体2之间通过连接管3连通;所述连接管3为软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净水舱体和第二净水舱体之间还设计有连接管,具体作用是通过上述连接管可以将第一净水舱体内的叶片泵和第二净水舱体内的反渗透膜实现连通。该连接管可以根据厨房内的空间选择其长度,从而适应两套净水系统之间的合理距离,同时该连接管优选使用软管,这样可以保证其多次弯曲转弯适应小空间橱柜内的布局要求。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管3具体为pe软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连接管可以选择使用多种类型形式的结构,但是最为最优选方案之一,该连接管可优选使用pe软管。上述pe软管可广泛安装于液体输送系统中,该pe软管具有柔性好、质量轻、耐腐蚀、抗疲劳、耐高低温等多项特点。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净水舱体1上设置有原水进口14,且所述第二净水舱体2上设置有净水排出口23;所述前置过滤器12与所述叶片泵13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净水舱体1内的所述叶片泵13的出口通过所述连接管3与所述第二净水舱体2内的反渗透膜2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反渗透膜22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排出口连通。在通常情况下,位于所述第一净水舱体的内部的前置过滤器12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所述第二净水舱体的内部的反渗透膜22的数量为四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净水舱体1的表面处设置有原水进口,且在第二净水舱体2的表面处则设计有净水排出口;前置过滤器、叶片泵以及反渗透膜三者之间的管路连接关系如下:前置过滤器与叶片泵的进口连通,第一净水舱体内的叶片泵的出口通过连接管与第二净水舱体内的反渗透膜的进水口连通,反渗透膜的出水口再与净水排出口连通,最终实现净水排出。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膜壳固定板21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孔24,所述膜壳固定板的固定孔24用于插接固定所述反渗透膜22。所述固定孔24为半圆形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膜壳固定板是固定安装反渗透膜的主要结构,该述膜壳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可以选择为半圆形的形状,该固定孔可用于插接固定反渗透膜。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前置过滤器12具体为颗粒活性炭过滤器和pp过滤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该前置过滤器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只是在优选的方案中,其可以优选使用颗粒活性炭过滤器和pp过滤器等。

关于电机吊装架体主要有两种具体实施方案;在其中的一种电机吊装架体的方案中;如图4、图5以及图8所示,所述电机吊装架体11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净水舱体1的加强筋111和固定连接在加强筋上的吊架本体;所述吊架本体包括固定平台112和沿着所述固定平台向上延伸的多个上固定爪113以及沿着所述固定平台向下延伸的下固定爪114;所述上固定爪113与所述加强筋111螺栓连接,所述下固定爪114与所述叶片泵13的泵体螺栓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技术方案中,该电机吊装架体是一种由加强筋和固定连接在加强筋上的吊架本体构成的架体结构;上述吊架本体包括固定平台和沿着所述固定平台向上延伸的多个上固定爪以及沿着所述固定平台向下延伸的下固定爪,该上固定爪与加强筋连接,下固定爪则与叶片泵连接;通过上述连接可以保证叶片泵更紧固的固定在第一净水舱体上,同时其叶片泵与第一净水舱体是通过“八爪形状”的吊架本体以及加强筋间接连接的,所以其导致叶片泵传递到舱体处的振动更小(间接接触面也更小),进而可有效减少共振,从而对分体式净水机实现低噪净水工作。另外在第一净水舱体内还可以设计隔板15,从而将第一净水舱体内的电路与水路完全隔离,保证分体式净水机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实施例二

参见图7以及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净水机,包括第一净水舱体1和第二净水舱体2以及连接管3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净水舱体1和第二净水舱体2以及连接管3等结构可以同时参见图1。

同时,位于所述第一净水舱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吊装架体11、前置过滤器12和叶片泵13;所述电机吊装架体1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净水舱体1的顶部;所述电机吊装架体11用于吊装连接所述叶片泵13;所述前置过滤器1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净水舱体1的侧壁处;

位于所述第二净水舱体2的内部设置有膜壳固定板和若干个反渗透膜(该膜壳固定板,反渗透膜可分别参见实施例一图6中的膜壳固定板21,反渗透膜22);所述前置过滤器和所述叶片泵以及所述反渗透膜三者通过管路依次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净水舱体1和第二净水舱体2以及连接管3等结构可以同时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分体式净水机与实施例一中的分体式净水机大部分结构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二中的第一净水舱体1内采用了另一种电机吊装架体的方案。

在另一种电机吊装架体的方案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电机吊装架体11包括盒体115,且所述盒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便于吊装连接叶片泵的安装孔116;叶片泵13穿过盒体上的安装孔116后通过螺栓与盒体115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技术方案中,该电机吊装架体则由一个盒体构成,该盒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便于吊装连接叶片泵的安装孔,这种安装方式更直接,同时安装紧固性也更好,同时采用吊装方式连接(共振更小)同样也可以实现低噪音净水工作。同样,在第一净水舱体内还可以设计隔板15,从而将第一净水舱体内的电路与水路完全隔离,保证分体式净水机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另外,上述电机吊装架体与叶片泵、隔板等都采用模块化结构,可以快速实现拆卸连接操作,保证了拆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具有如下方面的技术优势:

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其结构设计更合理;上述分体式净水机,其主要由第一净水舱体、第二净水舱体等结构构成;第一净水舱体为初级净水系统,该第一净水舱体内部设计有电机吊装架体、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另外,第二净水舱体则为二级净水系统(即纯净净水处理舱体),此第二净水舱体装有若干只反渗透膜,膜壳固定板用于固定连接若干个反渗透膜;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以及反渗透膜三者通过管路依次连通,这样原水就可以先后经过前置过滤器和叶片泵以及反渗透膜实现多级净水处理了。很显然,上述第一净水舱体、第二净水舱体等内部的具体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都有合理的布局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其技术构造更合理,且功能更加完善,实用性也更强。

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原水进入第一净水舱体经过前置过滤器后进入叶片泵,随后叶片泵开始加压,将水通过两舱体之间管路(例如:pe软管),使原水进入第二净水舱体再进行反渗透过滤,随后从出水口将纯净水排出。其采用了分体式设计思路,其两套净水处理系统可以分开布局设置在更狭小空间的橱柜内,因此其克服了小空间橱柜内布局的局限性,满足小橱柜也可以使用大出水量的净水机的设计要求,同时避免了小空间橱柜安装受限的问题。另外,分体式净水机其使用更方便,可更快捷对反渗透膜或是前置过滤装置内的滤芯进行更换;另外,此叶片泵(即电机)采用吊装方式安装,此方式的安装解决了高转速下电机的震动,减少了分体式净水机整体的噪音,同时降低了分体式净水机与橱柜共振,使用环境更安静,感觉更舒服。

基于以上诸多显著的技术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式净水机必将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