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8293发布日期:2020-09-08 14:03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垃圾处理器主要包括粉碎垃圾的刀片,在垃圾被粉碎后,由自来水直接冲入下水道中,并没有对粉碎后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更加全面的厨余垃圾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包括机架和固定于机架上端的收纳台,所述机架内设有粉碎机、铰料筒和油水分离装置,所述收纳台上设有将收纳台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下端与粉碎机的进料口连通,所述铰料筒呈内低外高倾斜设置,所述铰料筒的内端部设有沥水孔,所述铰料筒外套设有圆筒状的壳体,所述铰料筒的内端部与粉碎机的出料口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壳体的内端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铰料筒内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转动时能够挤压厨余垃圾并将厨余垃圾从铰料筒的外端部挤出。本实用新型适合店铺或小区内对厨余垃圾进行预处理,先通过粉碎机将处于厨余垃圾中的大颗粒粉碎,然后通过铰料筒和螺杆进行配合,对进入铰料筒内的厨余垃圾进行挤压,将处于垃圾中的液体(油、水)与固体垃圾分离,分离出来的液体通过出水管导出,分离出来的固体垃圾从铰料筒的出口挤出并回收后统一处理,能够极大的减少待处理垃圾的体积和重量,便于运输。

在上述的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中,所述机架内设有油水分离装置,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相连。上述油水分离装置的设置可以将厨余垃圾中分离出来的油和水分离,然后分离出来的水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分离出来的油回收后统一处理,可以避免直接将油排入下水道中,防止天气寒冷时油凝固将下水道堵塞,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避免对环境以及公共设施产生破坏。

在上述的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中,所述收纳台的右端部设有水槽,所述水槽内设有适配的沥水篮,所述水槽的底部通过导水管与油水分离装置相连。上述沥水篮上分布有用于沥水的小孔,沥水篮的设计是针对油或水比较多的厨余垃圾,比如火锅底料之类的,可以先通过沥水篮将液体垃圾初步分离,并通过油水分离装置将液体垃圾中的油和水分离,然后将初步分离后的垃圾倒到收纳台内,使之进入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最后在通过铰料筒将剩余的液体垃圾与固体垃圾分离,能够提高粉碎机的工作效率,避免油太多对整个处理器造成影响,比如油脂将铰料筒的沥水孔堵塞等,有利于提高本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中,所述螺杆包括主体和呈螺旋状设于主体上的螺棱,所述主体呈圆台状并且主体的直径从内到外逐渐增大。上述螺杆的结构有利于螺杆和铰料筒配合对厨余垃圾进行挤压,能够更快的将液体垃圾与固体垃圾分离,提高本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中,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内设有加热层。

在上述的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中,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向侧边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壳体的内端与弯折部固连,所述弯折部上设有驱动螺杆转动的驱动件。上述安装板的设计能够使铰料筒呈内低外高倾斜设置,便于将挤压分离出来的液体流到铰料筒的内端,并通过设置于铰料筒内端部的沥水孔流出。

在上述的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中,所述壳体内设有“c”字型的沥水网,所述沥水网的开口朝上,所述连接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沥水网的开口内,所述铰料筒的内端与沥水网抵靠固定,所述沥水孔设于铰料筒内端部的下侧面上。沥水网的设计有助于更快的将挤压出来的液体垃圾分离出去,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中,所述通孔设于收纳台的左侧且通孔为收纳台上表面的最低处,所述通孔的四周设有多块将通孔包围的导向板,每块导向板均呈内高外低倾斜设置。收纳台上表面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将厨余垃圾引导到通孔使之进入粉碎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厨余垃圾处理器中,所述收纳台的左端部设有倒“u”字型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左端部设有将盖板左端密封的挡板,所述盖板与挡板均与收纳台的边沿固连,所述盖板将通孔覆盖。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适合店铺或小区内对厨余垃圾进行预处理,先通过粉碎机将处于厨余垃圾中的大颗粒粉碎,然后通过铰料筒和螺杆进行配合,对进入铰料筒内的厨余垃圾进行挤压,将处于垃圾中的液体(油、水)与固体垃圾分离,分离出来的液体通过出水管导出,分离出来的固体垃圾从铰料筒的出口挤出并回收后统一处理,能够极大的减少待处理垃圾的体积和重量,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收纳台;3、粉碎机;4、铰料筒;5、油水分离装置;6、通孔;7、沥水孔;8、壳体;9、连接管;10、出水管;11、螺杆;12、水槽;13、沥水篮;14、导水管;15、主体;16、螺棱;17、安装板;18、弯折部;19、驱动件;20、沥水网;21、导向板;2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4:

本厨余垃圾处理器包括机架1和固定于机架1上端的收纳台2,机架1内设有粉碎机3、铰料筒4和油水分离装置5,收纳台2上设有将收纳台2上下贯穿的通孔6,通孔6的下端与粉碎机3的进料口连通,铰料筒4呈内低外高倾斜设置,铰料筒4的内端部设有沥水孔7,铰料筒4外套设有圆筒状的壳体8,铰料筒4的内端部与粉碎机3的出料口通过连接管9连通,壳体8的内端部连接有出水管10,铰料筒4内设有螺杆11,螺杆11转动时能够挤压厨余垃圾并将厨余垃圾从铰料筒4的外端部挤出。本实用新型适合店铺或小区内对厨余垃圾进行预处理,先通过粉碎机3将处于厨余垃圾中的大颗粒粉碎,然后通过铰料筒4和螺杆11进行配合,对进入铰料筒4内的厨余垃圾进行挤压,将处于垃圾中的液体(油、水)与固体垃圾分离,分离出来的液体通过出水管10导出,分离出来的固体垃圾从铰料筒4的出口挤出并回收后统一处理,能够极大的减少待处理垃圾的体积和重量,便于运输。

进一步的,机架1内设有油水分离装置5,出水管10与油水分离装置5相连。上述油水分离装置5的设置可以将厨余垃圾中分离出来的油和水分离,然后分离出来的水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分离出来的油回收后统一处理,可以避免直接将油排入下水道中,防止天气寒冷时油凝固将下水道堵塞,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避免对环境以及公共设施产生破坏。

进一步的,收纳台2的右端部设有水槽12,水槽12内设有适配的沥水篮13,水槽12的底部通过导水管14与油水分离装置5相连。上述沥水篮13上分布有用于沥水的小孔,沥水篮13的设计是针对油或水比较多的厨余垃圾,比如火锅底料之类的,可以先通过沥水篮13将液体垃圾初步分离,并通过油水分离装置5将液体垃圾中的油和水分离,然后将初步分离后的垃圾倒到收纳台2内,使之进入粉碎机3进行粉碎处理,最后在通过铰料筒4将剩余的液体垃圾与固体垃圾分离,能够提高粉碎机3的工作效率,避免油太多对整个处理器造成影响,比如油脂将铰料筒4的沥水孔7堵塞等,有利于提高本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螺杆11包括主体15和呈螺旋状设于主体15上的螺棱16,主体15呈圆台状并且主体15的直径从内到外逐渐增大。上述螺杆11的结构有利于螺杆11和铰料筒4配合对厨余垃圾进行挤压,能够更快的将液体垃圾与固体垃圾分离,提高本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油水分离装置5内设有加热层;机架1的底部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板17,安装板17的上端向侧边弯折形成弯折部18,壳体8的内端与弯折部18固连,弯折部18上设有驱动螺杆11转动的驱动件19。上述安装板17的设计能够使铰料筒4呈内低外高倾斜设置,便于将挤压分离出来的液体流到铰料筒4的内端,并通过设置于铰料筒4内端部的沥水孔7流出。

进一步的,壳体8内设有“c”字型的沥水网20,沥水网20的开口朝上,连接管9的出水端位于沥水网20的开口内,铰料筒4的内端与沥水网20抵靠固定,沥水孔7设于铰料筒4内端部的下侧面上。沥水网20的设计有助于更快的将挤压出来的液体垃圾分离出去,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通孔6设于收纳台2的左侧且通孔6为收纳台2上表面的最低处,通孔6的四周设有多块将通孔6包围的导向板21,每块导向板21均呈内高外低倾斜设置。收纳台2上表面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将厨余垃圾引导到通孔6使之进入粉碎机3,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收纳台2的左端部设有倒“u”字型的盖板22,盖板22的左端部设有将盖板22左端密封的挡板,盖板22与挡板均与收纳台2的边沿固连,盖板22将通孔6覆盖。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