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泥干化的冷热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1363发布日期:2020-08-14 19:49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的冷热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干化的冷热源系统,属于污泥干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污泥除湿技术主要有热泵除湿干燥、微波除湿干燥技术、超声波技术、种植植物干燥等,现有的干化技术通过对污泥减重化确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泥运输费用,避免了传统的跑冒滴漏等环保问题,但是这些干化技术普遍存在干化后的物质含水率仍旧比较高,往往达不到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干化程度,则需要耗费成倍的能耗,导致干化过程能耗过高,处置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干化的冷热源系统,通过蓄冷蓄热系统设计,可实现大工业用电的移峰填谷,降低干化成本,尤其适用于工业厂区。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干化的冷热源系统,所述冷热源系统包:

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用于干化回路中的污泥;

第二回路,所述第二回路用于提供循环的制冷液;和

第三回路,所述第三回路用于提供循环的制热液;

其中,所述第一回路上设有第一机组,用于对循环的热风进行处理,所述第一机组包括冷却除湿器和加热器;所述第二回路连接所述冷却除湿器并为其提供制冷液,所述第三回路连接所述加热器并为其提供制热液,所述第一回路上设有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冷热源系统还包括第二机组,所述第二机组用于制取所述制冷液供给给所述第二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机组制取所述制冷液时产生的废热液供给给所述第三回路用作所述制热液。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回路上设有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用于储存所述制冷液以及回收冷却除湿器中的制冷液。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机组制取的制冷液储存于所述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回收的制冷液供给给所述第二机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回路上设有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用于储存所述制热液以及回收加热器中的制热液。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机组产生的废热液储存于所述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回收的制热液供给给所述第二机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组还包括水换热器,所述水换热器设于所述冷却除湿器的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路上设有干燥房,所述干燥房设于所述第一机组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房内设有污泥传输网带架,所述污泥传输网带架上设有多层上下分布设置的污泥传输层。

本实用新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蓄冷蓄热系统设计,可实现大工业用电的移峰填谷,降低干化成本,尤其适用于工业厂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泥干化的冷热源系统的结构图。

图中:

1-水换热器;

2-冷却除湿器;

3-加热器;

4-第一机组;

5-干燥房;

6-第二机组;

7-第一罐体;

8-第二罐体;

9-污泥传输网带架;

10-第一回路;

11-污泥传输层;

12-气体入口;

13-气体出口;

20-第二回路;

30-第三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请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干化的冷热源系统,所述冷热源系统包括第一回路10,所述第一回路10用于干化回路中的污泥;第二回路20,所述第二回路20用于提供循环的制冷液;和第三回路30,所述第三回路30用于提供循环的制热液。其中,所述第一回路10上设有第一机组4,用于对循环的热风进行处理,所述第一机组4包括冷却除湿器2和加热器3,所述第二回路20连接所述冷却除湿器2为其提供制冷液,所述第三回路30连接所述加热器3为其提供制热液,所述第一回路10上设有风机。

所述第一回路10是通过循环的热风对处于回路中的污泥进行干燥的作用,第一回路10上设置的第一机组4对循环的热风进行处理,其中,位于循环风处理机后部的加热器3对循环热风进行加热,使其温度升高以达到设定的温度,加热后的循环热风随第一回路10的管路吹出第一机组4用于干燥污泥;因此,所述第一回路10上设有干燥房5,所述干燥房5设于所述第一机组4的后侧,干燥房5内放置需要干燥的污泥,循环热风从第一机组4吹出后流入后侧的干燥房5内。从干燥房5中对污泥干燥后的循环热风流出干燥房5后再回流至环风处理机组,因此,在环风处理机组的前部设置水换热器1,利用水换热器1进行预冷;在环风处理机组的中部即水换热器1的后侧、加热器3的前侧设置所述冷却除湿器2,利用冷却除湿器2对回流的循环热风冷却以析出气体中的水气,之后再进入加热器3中被加热升温后再用于干燥污泥,从而形成连续循环的第一回路1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回路上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为第一回路上循环热风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

所述第二回路20为所述第一机组4内的冷却除湿器2提供循环的制冷液,从而为冷却除湿器2冷凝第一回路10上的循环热风中的水气提供持续的冷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液采用冷却水。

所述第三回路30为所述第一机组4内的加热器3提供循环的制热液,从而为加热器3对第一回路10上的循环热风进行加热提供持续的热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热液采用热水。

所述水换热器1用作对第一回路10上的循环热风进行预冷,从而提高所述冷却除湿器2冷凝的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水换热器1中用于预冷的水可选用常温下的工业废水,通过废弃利用以节约系统运行成本。

具体的,所述冷热源系统还包括第二机组6,第二机组6开启时制取冷冻水,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的热水。所述第二回路20上设有第一罐体7,所述第二机组6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罐体7,利用所述第二机组6制取的冷冻水输送至所述第一罐体7中储存,以用作所述第二回路20所需的制冷液。第一罐体7中的制冷液在第二回路20工作时从第一罐体7流出至冷却除湿器2加以利用后,再被回收回第一罐体7中,并且,回收至第一罐体7中的这部分制冷液又会被送回至所述第二机组6制作成制冷液重新送至所述第一罐体7中储存,如此循环往复。总之,所述第二机组6用于制取所述制冷液供给给所述第二回路20,所述第二回路20的制冷液储存于所述第一罐体7中,并且,所述第二回路20中冷却除湿器2使用后的制冷液回收至所述第一罐体7中,所述第一罐体7中回收的制冷液又被送回所述第二机组6制成制冷液。

同理,所述第三回路30上设有第二罐体8,所述第二机组6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罐体8,第二机组6在制取冷却水时产生的废弃热水输送至所述第二罐体8中储存,以用作所述第三回路30上所需的制热液。简单地讲,所述第二机组6用于产生所述制热液供给给所述第三回路30,所述第三回路30的制热液储存于所述第二罐体8中,并且,所述第三回路30中加热器3使用后的制热液回收至所述第二罐体8中,所述第二罐体8中回收的制热液又被送回所述第二机组6制成热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冷热源系统,优选的,在夜晚用电低谷时段,开启第二机组6,制备冷冻水并储存于第一罐体7中,同时,第二机组6产生的废弃热水储存于第二罐体8中。白天工作时段,第一回路10开启,分别利用第一罐体7中储存的制冷液以及第二罐体8中储存的制热液进行工作,且无需开启第二机组6。即该系统可在晚间制备冷热源,从而错开用电高峰,可降低干化成本,尤其适用于工业厂区使用。

所述干燥房5中放置待干燥的污泥,具体的,所述干燥房5内设有污泥传输网带架9,所述污泥传输网带架9上设有多层上下分布设置的污泥传输层11。这些需干化的污泥被放置在污泥传输层11上,并通过污泥传输网带架9将各层污泥传输层11隔开,待干化的污泥由污泥传输层11传入干燥房5内,被干化的污泥由污泥传输层11传出干燥房5外。所述干燥房5的下部设有气体入口12,干燥房5的上部设有气体出口13。干燥气体从干燥房5下部的气体入口12进入干燥房5内,在干燥房5内用于干燥的循环热风从下至上流经各层污泥传输层11对污泥加热以干燥污泥中的水分,最后循环热风夹带着污泥中水分形成的水气从干燥房5上部的气体出口13流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气体出口13处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用于过滤干燥房5中流出的循环热风,防止干燥房5内污泥杂质被混入循环热风中影响其洁净度,造成对后端设备的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蓄冷蓄热系统设计,可实现大工业用电的移峰填谷,降低干化成本,尤其适用于工业厂区使用。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