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氧化车间污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3485发布日期:2020-08-11 21:4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型材氧化车间污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材氧化车间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型材氧化车间污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氧化层,然而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致密性一般无法有效阻止铝材进一步氧化,此外自然形成的氧化层外观也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因此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铝型材进行氧化使其表面形成符合要求的氧化层。氧化工序通过需要将铝型材先后浸没于多种不同药剂中进行反应,而氧化车间产生的废水一般含有高codcr的污染物、固体悬浮物、废酸和氨氮等,如直接排放会严重影响排放地点的水质,因此必须对废水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可净化铝材氧化车间污水的铝型材氧化车间污水净化系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铝型材氧化车间污水净化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隔油池、中转池、第一ph调节池、第一反应池、第一沉淀池、第二ph调节池、第二反应池、第二沉淀池、砂滤池和清水池;其中所述隔油池内设置有隔油板,所述隔油板竖向设置并延伸至液位以上,同时该隔油板下侧开有供水流通的开口,该隔油池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置于隔油板两侧并且所述排水口设于池体下侧;所述第一ph调节池设置有石灰投加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反应池设置有pam投加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ph调节池设置有投酸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反应设置有pam投加装置、pac投加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排污口均连接有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的排泥口连通有压滤装置,所述压滤装置的排水口连接所述中转池的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净化系统,可将铝型材氧化车间内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并且其净化后的水可部分回用于污水净化系统中,减少污水排放,同时其产生的污泥经过脱水处理容易输送。其具体的原理为:污水在隔油池内通过隔油处理后将其中的油分分离,处理后的水进入中转池内暂存;污水进入第一ph调节池后,此时污水的酸度较高,通过石灰投加装置向污水中投入石灰将其ph值调节至碱性后输入第一反应池中;在第一反应池中pam投加装置投加pam形成矾花;污水在第一反应池中经自然沉淀后取上清液进入第二ph调节池中进行调节ph值的工序,投酸装置可向第二ph调节池内投加酸液降低其ph值使其ph值接近中性,pam投加装置、pac投加装置可分别向污水第二ph调节池内投加pam和pac形成矾花,污水在第一反应池中经自然沉淀后取上清液进行砂滤池中进行砂滤进一步分离水中的悬浮杂质,处理后的水可进行清水池中回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收集的污泥经排污口排出后先进入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处理,随后通过压滤装置对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其压滤后的水可输入中转池中与污水混合降低污水的浓度便于进化处理,同时其获得的泥饼含水量少,降低重量便于输送。

进一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轴、连接于所述搅拌轴下端的搅拌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搅拌电机。

进一步,所述石灰投加装置包括有储料斗、设置于所述储料斗下侧的螺杆送料装置,所述螺杆送料装置包括有连接于储料斗下端并倾斜设置的管筒、转动连接于所述管筒内的螺杆、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螺杆驱动电机。储料斗内的石灰可直接落入管筒,通过转动的螺杆带动管筒内的石灰匀速输送投料。

进一步,所述投酸装置包括有酸液储存罐、连通所述酸液储存罐的排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排流管上的截止阀;所述pam投加装置包括有pam储存罐、连通所述pam储存罐的排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排流管上的截止阀;所述ac投加装置包括有pac储存罐、连通所述pac储存罐的排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排流管上的截止阀。

进一步,所述砂滤池包括有砂滤池体、填充所述砂滤池体下部的滤砂层、设置于所述砂滤池体下端的排污管、插入所述滤砂层内部的进水管、连接于进水管下端并埋入滤砂层内部的布水器以及设置于砂滤池体上部的排水口。污水沿进水管进入布水器后在砂层内部扩散,此时水从砂层的间隙扩散并随着进水量的增加使水位上升最终从排水口中排走,而水中的悬浮杂质则会被砂层拦截从而达到过滤悬浮杂质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污泥浓缩池包括浓缩池体、设置于浓缩池体内的刮泥装置,所述浓缩池体底面呈倒锥面结构并且在该倒锥面结构中心设置排泥口,同时该浓缩池体上侧设有排水口,所述刮泥装置包括有延伸至浓缩池体底面的刮泥板、用于安装所述刮泥板的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中心的中心轴承、驱动所述中心轴承转动的刮泥驱动电机。当泥浆进入浓缩池体内部时利自然沉降的方式使泥浆中的泥水分离,上层的净化水可通过排水口排出,而下沉的污泥则可通过排泥口排出,同时在刮泥板的作用下可将沉降于浓缩池体底部的泥刮走并推向排泥口中排出。

进一步,所述压滤装置包括落料斗、压滤机构、设置于所述压滤机构下方的过滤振筛;其中所述的压滤机构包括有上压带、下压带、用于驱动上压带运行的上压带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带动下压带运行的下压带驱动机构;所述上压带和下压带上下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配合挤压污泥的挤压段,所述挤压段上游的下压带凸出于上压带以形成用于承接所述落料斗排料的接料段,所述挤压段下游形成有上压带和下压带间隙配合构成的排料口;所述过滤振筛包括有筛床、用于支撑所述筛床的脚架、连接于所述筛床与脚架之间的缓冲弹簧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筛床振动的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筛床底面的振动电机以及与振动电机转轴连接的偏心轮,所述筛床倾斜设置并且筛床的宽度大于上压带和下压带的幅宽,同时筛床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过滤污泥的滤网,所述滤网将筛床上下分隔为上分离层和下分离层,所述上分离层连通有污泥收集池,所述下分离层连通过滤水池,所述污泥收集池与落料斗之间连通有回流管并且在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滤水池通过管道连接中转池。压滤机构下侧设置有过滤振筛,当污泥进入挤压段时上压带和下压带共同配合挤压污泥从而将污泥中的水挤走,并从挤压段中的上压带和下压带缝隙的侧面边缘漏出,在此过程中部分污泥同样会从上压带和下压带缝隙的侧面边缘漏出,侧漏的污泥最终会落入过滤振筛中,由于过滤振筛滤网可将污泥阻隔,因此污泥会被阻隔在过滤振筛滤网上方的上分离层中,而水则会穿过进入下分离层从而实现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泥在振动机构的振动作用下沿上分离层的坡度滑落最终流入污泥收集池中并通过回流管返回落料斗中,而下分离层的水则沿坡度流入过滤水池内回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压滤机可让侧漏的污泥和水分离,避免两者重新混合导致压滤不充分。

进一步,所述上压带驱动机构和下压带驱动机构均包括有用于引导上压带或下压带转向的导辊、用于带动上压带或下压带运行的转动辊、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辊转动的驱动电机、张紧辊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张紧辊对上压带或下压带压力的张力调节气缸。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转动辊可带动上压带或下压带沿一定方向运行,从而带动污泥送料,此外利用张力调节气缸可调节上压带或下压带的张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油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石灰投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砂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浓缩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隔油池,11-隔油板,2-中转池,3a-第一ph调节池,3b-第二ph调节池,31-石灰投加装置,311-储料斗,312-管筒,313-螺杆,314-螺杆驱动电机,32-投酸装置,4a-第一反应池,4b-第二反应池,41-pam投加装置,42-pac投加装置,5a-第一沉淀池,5b-第二沉淀池,6-砂滤池,61-砂滤池体,62-滤砂层,63-布水器,7-清水池,8-污泥浓缩池,81-浓缩池体,811-排泥口,821-刮泥板,822-支架,823-中心轴承,824-刮泥驱动电机,9-压滤装置,91-落料斗,921a-上压带,921b-下压带,9211-挤压段,9212-接料段,9213-排料口,9221-导辊,9222-转动辊,9223-驱动电机,9224-张紧辊,9225-张力调节气缸,931-筛床,9311-滤网,9312-上分离层,9313-下分离层,932-脚架,933-缓冲弹簧,934-振动装置,9341-振动电机,9342-偏心轮,94-污泥收集池,95-滤水池,96-回流管,10-搅拌装置,101-搅拌轴,102-搅拌叶,103-搅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铝型材氧化车间污水净化系统包括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隔油池1、中转池2、第一ph调节池3a、第一反应池4a、第一沉淀池5a、第二ph调节池3b、第二反应池4b、第二沉淀池5b、砂滤池6和清水池7。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各池体的管道均设有抽吸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油池1内设置有隔油板11,所述隔油板11竖向设置并延伸至液位以上,同时该隔油板11下侧开有供水流通的开口,该隔油池1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分别设置于隔油板11两侧并且所述排水口设于池体下侧。由于污水中的油密度较小浮在最上层并与污水分层,其中油层会被隔油板11阻隔无法漂浮至排水口的一侧,而污水则可通过隔油板11下侧的开口流动至排水口一侧排出,通过以上方式进行油水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h调节池3a设置有石灰投加装置31和搅拌装置10,其中所述搅拌装置10包括有搅拌轴101、连接于所述搅拌轴101下端的搅拌叶10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101转动的搅拌电机103;所述石灰投加装置31包括有储料斗311、设置于所述储料斗311下侧的螺杆313送料装置,所述螺杆313送料装置包括有连接于储料斗311下端并倾斜设置的管筒312、转动连接于所述管筒312内的螺杆313、用于驱动所述螺杆313转动的螺杆驱动电机314。储料斗311内的石灰可直接落入管筒312,通过转动的螺杆313带动管筒312内的石灰匀速输送投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池4a设置有pam投加装置41和搅拌装置10;搅拌装置10包括有搅拌轴101、连接于所述搅拌轴101下端的搅拌叶10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101转动的搅拌电机103;所述pam投加装置41包括有pam储存罐、连通所述pam储存罐的排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排流管上的截止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ph调节池3b设置有投酸装置32和搅拌装置10;搅拌装置10包括有搅拌轴101、连接于所述搅拌轴101下端的搅拌叶10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101转动的搅拌电机103;所述投酸装置32包括有酸液储存罐、连通所述酸液储存罐的排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排流管上的截止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应设置有pam投加装置41、pac投加装置42和搅拌装置10;搅拌装置10包括有搅拌轴101、连接于所述搅拌轴101下端的搅拌叶10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101转动的搅拌电机103;所述pam投加装置41包括有pam储存罐、连通所述pam储存罐的排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排流管上的截止阀;所述pac投加装置42包括有pac储存罐、连通所述pac储存罐的排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排流管上的截止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砂滤池6包括有砂滤池体61、填充所述砂滤池体61下部的滤砂层62、设置于所述砂滤池体61下端的排污管、插入所述滤砂层62内部的进水管、连接于进水管下端并埋入滤砂层62内部的布水器63以及设置于砂滤池体61上部的排水口。污水沿进水管进入布水器63后在砂层内部扩散,此时水从砂层的间隙扩散并随着进水量的增加使水位上升最终从排水口中排走,而水中的悬浮杂质则会被砂层拦截从而达到过滤悬浮杂质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池5a和第二沉淀池5b的排污口均连接有污泥浓缩池8,所述污泥浓缩池8的排泥口811连通有压滤装置9,所述压滤装置9的排水口连接所述中转池2的进水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浓缩池8包括浓缩池体81、设置于浓缩池体81内的刮泥装置,所述浓缩池体81底面呈倒锥面结构并且在该倒锥面结构中心设置排泥口811,同时该浓缩池体81上侧设有排水口,所述刮泥装置包括有延伸至浓缩池体81底面的刮泥板821、用于安装所述刮泥板821的支架822、设置于所述支架822中心的中心轴承823、驱动所述中心轴承823转动的刮泥驱动电机824。当泥浆进入浓缩池体81内部时利自然沉降的方式使泥浆中的泥水分离,上层的净化水可通过排水口排出,而下沉的污泥则可通过排泥口811排出,同时在刮泥板821的作用下可将沉降于浓缩池体81底部的泥刮走并推向排泥口811中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滤装置9包括落料斗91、压滤机构、设置于所述压滤机构下方的过滤振筛;其中所述的压滤机构包括有上压带921a、下压带921b、用于驱动上压带921a运行的上压带921a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带动下压带921b运行的下压带921b驱动机构;所述上压带921a和下压带921b上下布置且两者之间形成配合挤压污泥的挤压段9211,所述挤压段9211上游的下压带921b凸出于上压带921a以形成用于承接所述落料斗91排料的接料段9212,所述挤压段9211下游形成有上压带921a和下压带921b间隙配合构成的排料口9213;所述过滤振筛包括有筛床931、用于支撑所述筛床931的脚架932、连接于所述筛床931与脚架932之间的缓冲弹簧933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筛床931振动的振动装置934,所述筛床931倾斜设置并且筛床931的宽度大于上压带921a和下压带921b的幅宽,同时筛床931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过滤污泥的滤网9311,所述滤网9311将筛床931上下分隔为上分离层9312和下分离层9313,所述上分离层9312连通有污泥收集池94,所述下分离层9313连通过滤水池95,所述污泥收集池94与落料斗91之间连通有回流管96并且在所述回流管96上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振动装置934包括固定连接于筛床931底面的振动电机9341以及与振动电机9341转轴连接的偏心轮9342,所述滤水池95通过管道连接中转池2。压滤机构下侧设置有过滤振筛,当污泥进入挤压段9211时上压带921a和下压带921b共同配合挤压污泥从而将污泥中的水挤走,并从挤压段9211中的上压带921a和下压带921b缝隙的侧面边缘漏出,在此过程中部分污泥同样会从上压带921a和下压带921b缝隙的侧面边缘漏出,侧漏的污泥最终会落入过滤振筛中,由于过滤振筛滤网9311可将污泥阻隔,因此污泥会被阻隔在过滤振筛滤网9311上方的上分离层9312中,而水则会穿过进入下分离层9313从而实现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泥在振动机构的振动作用下沿上分离层9312的坡度滑落最终流入污泥收集池94中并通过回流管96返回落料斗91中,而下分离层9313的水则沿坡度流入过滤水池95内回用。通过上述方式让侧漏的污泥和水分离,避免两者重新混合导致压滤不充分。

本实施例的污水净化过程如下:污水在隔油池1内通过隔油处理后将其中的油分分离,处理后的水进入中转池2内暂存;污水进入第一ph调节池3a后,此时污水的酸度较高,通过石灰投加装置31向污水中投入石灰将其ph值调节至碱性后输入第一反应池4a中;在第一反应池4a中pam投加装置41投加pam形成矾花;污水在第一反应池4a中经自然沉淀后取上清液进入第二ph调节池3b中进行调节ph值的工序,投酸装置32可向第二ph调节池3b内投加酸液降低其ph值使其ph值接近中性,pam投加装置41、pac投加装置42可分别向污水第二ph调节池3b内投加pam和pac形成矾花,污水在第一反应池4a中经自然沉淀后取上清液进行砂滤池6中进行砂滤进一步分离水中的悬浮杂质,处理后的水可进行清水池7中回用。第一沉淀池5a和第二沉淀池5b收集的污泥经排污口排出后先进入污泥浓缩池8进行浓缩处理,随后通过压滤装置9对污泥进行压滤处理,其压滤后的水可输入中转池2中与污水混合降低污水的浓度便于进化处理,同时其获得的泥饼含水量少,降低重量便于输送。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