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微调站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0299发布日期:2020-07-14 17:0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合金微调站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环保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金微调站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合金微调站在转炉生产超低碳钢等系列钢种后,钢液经过合金微调站时,钢包底部进行吹氩操作,出钢完毕钢包运行至合金微调站时,根据钢种需要对钢液顶渣进行改质,加入顶渣改质剂,由于钢包底部吹氩气搅动钢液,再者顶渣改质剂和钢液顶渣发生反应,钢液内部化学反应剧烈,导致合金微调站容易生成大量烟尘,不利于环境保护。如果直接在吹氩站顶端安装除尘风机,虽然可以排除烟尘,但是会导致钢液温度的下降明显,且除尘效果不佳,不利于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金微调站除尘装置,目的是有效降低合金微调站的烟尘,实现节能减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合金微调站除尘装置,包括除尘风机、与除尘风机连接的烟尘除尘总管道、与钢包烟罩盖和烟尘除尘总管道连接且用于在第一除尘工况时将烟尘引导至烟尘除尘总管道的主烟尘除尘管道以及与钢包烟罩盖和烟尘除尘总管道连接且用于在第一除尘工况、第二除尘工况和第三除尘工况时将烟尘引导至烟尘除尘总管道的副烟尘除尘管道,副烟尘除尘管道至少设置两个,主烟尘除尘管道位于钢包烟罩盖的中心处。

所述第一除尘工况时的烟气量大于所述第二除尘工况时的烟气量,第二除尘工况时的烟气量大于所述第三除尘工况时的烟气量。

所述第一除尘工况时,所述主烟尘除尘管道和所有的副烟尘除尘管道均处于导通状态。

所述第二除尘工况时,所述主烟尘除尘管道处于关闭状态,所有的所述副烟尘除尘管道均处于导通状态。

所述第三除尘工况时,所述主烟尘除尘管道处于关闭状态,一个所述副烟尘除尘管道处于导通状态。

所述主烟尘除尘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副烟尘除尘管道的直径。

所述主烟尘除尘管道和副烟尘除尘管道沿所述烟尘除尘总管道的长度方向进行布置,副烟尘除尘管道分布在主烟尘除尘管道的相对两侧。

所述副烟尘除尘管道设置两个,所述主烟尘除尘管道位于两个副烟尘除尘管道的中间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合金微调站除尘装置,通过设置在不同除尘工况下进行工作的烟尘除尘管道,可有效降低合金微调站因添加改质剂带来的车间内烟尘情况,有效降低合金微调站的烟尘,改善车间内的空气质量,同时通过开启不同的烟尘除尘管道,可以节约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并能有效降低除尘时对钢液温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合金微调站除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合金微调站除尘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1、安装支柱;2、钢包车;3、钢包;4、钢包盖升降装置;5、副烟尘除尘管道;6、主烟尘除尘管道;7、烟尘除尘总管道;8、钢包烟罩盖;9、除尘风机;10、除尘排气孔;11、加料管道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合金微调站除尘装置,包括除尘风机9、与除尘风机9连接的烟尘除尘总管道7、与钢包烟罩盖8和烟尘除尘总管道7连接且用于在第一除尘工况时将烟尘引导至烟尘除尘总管道7的主烟尘除尘管道6以及与钢包烟罩盖8和烟尘除尘总管道7连接且用于在第一除尘工况、第二除尘工况和第三除尘工况时将烟尘引导至烟尘除尘总管道7的副烟尘除尘管道5,副烟尘除尘管道5至少设置两个,主烟尘除尘管道6位于钢包烟罩盖8的中心处。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钢包车2将钢包运送至合金微调站,钢包车2开到合金微调站内规定位置,在规定位置上方添加一个钢包烟罩盖8,当钢包车2进入时,钢包烟罩盖8下降,盖住钢包,控制烟尘的溢散。合金微调站根据添加的改质剂量的不同、烟尘量的不同开启不同的烟尘管道口,实现节能降耗。主烟尘除尘管道6和副烟尘除尘管道5与钢包烟罩盖8相连接,控制除尘管道口与钢液接触面积,减小除尘风机9吸走钢液热量。

如图1和图2所示,钢包烟罩盖8为圆盘状结构,钢包烟罩盖8的轴线为竖直线,钢包烟罩盖8为水平设置,钢包烟罩盖8的直径大于钢包的包口的直径,钢包烟罩盖8与钢包处于同轴状态。钢包烟罩盖8上设置两个加料管道接口11,加料管道接口11为在钢包烟罩盖8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的圆孔,加料管道接口11的轴线与钢包烟罩盖8的轴线相平行,加料管道接口11与加料装置连接。当合金微调站接受钢液后,通过钢包车2将载有钢液的钢包运至工作位,通过钢包盖升降装置将钢包烟罩盖8落至钢包上部位置,待钢包烟罩盖8停放至合适位置后,可通过加料管道接口11将顶渣改质剂加入钢包内。钢包盖升降装置是用于控制值钢包烟罩盖8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钢包盖升降装置的结构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在此不再赘述。

此时可根据烟尘大小分别开启不同的烟尘除尘管道:

1)如果是轻微烟尘,可只开启一个副烟尘除尘管道5,通过一个副烟尘除尘管道5进行轻微除尘;

2)如果是中度烟尘,可开启左右两个副烟尘除尘管道5,通过左右两个副烟尘除尘管道5进行中度除尘;

3)如果是严重烟尘,可开启左右两个副烟尘除尘管道5和中间的主烟尘除尘管道6,进行除尘,但是由于主烟尘除尘管道6处于钢包中间位置,如果开启,有可能会带走部分钢液温度,所以不建议经常开启,可根据情况适当开启。

通过开启不同的烟尘除尘管道,可以节约相应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所有通过除尘管道吸入的烟尘会被汇入烟尘除尘总管道7,经过除尘风机9处理后,由除尘排气孔10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烟尘除尘总管道7为水平设置,烟尘除尘总管道7位于钢包烟罩盖8的上方,烟尘除尘总管道7设置在安装支柱1上,安装支柱1为竖直设置,安装支柱1对烟尘除尘总管道7提供支撑作用。主烟尘除尘管道6和副烟尘除尘管道5为竖直设置,且主烟尘除尘管道6和副烟尘除尘管道5朝向烟尘除尘总管道7的下方延伸,主烟尘除尘管道6的上端与烟尘除尘总管道7连接,主烟尘除尘管道6的下端与钢包烟罩盖8连接,副烟尘除尘管道5的上端与烟尘除尘总管道7连接,副烟尘除尘管道5的下端与钢包烟罩盖8连接。主烟尘除尘管道6和副烟尘除尘管道5沿烟尘除尘总管道7的长度方向进行布置,副烟尘除尘管道5分布在主烟尘除尘管道6的相对两侧。主烟尘除尘管道6的直径大于副烟尘除尘管道5的直径,主烟尘除尘管道6与钢包烟罩盖8为同轴设置,主烟尘除尘管道6的下端是在钢包烟罩盖8的中心处与钢包烟罩盖8连接。钢包烟罩盖8的内部设置与主烟尘除尘管道6和副烟尘除尘管道5连通的导流孔,该导流孔为在钢包烟罩盖8的内部中心处设置的圆孔且导流孔在钢包烟罩盖8的底面形成让下方的烟尘通过的开口。当主烟尘除尘管道6处于导通状态,主烟尘除尘管道6通过导流孔吸入烟尘;当副烟尘除尘管道5处于导通状态,副烟尘除尘管道5通过导流孔吸入烟尘。主烟尘除尘管道6上设有用于控制主烟尘除尘管道6的开闭的第一阀门,副烟尘除尘管道5上设有用于控制副烟尘除尘管道5的开闭的第二阀门。

第一除尘工况时的烟气量大于第二除尘工况时的烟气量,第二除尘工况时的烟气量大于第三除尘工况时的烟气量。在第一除尘工况时,除尘风机9运转,主烟尘除尘管道6和所有的副烟尘除尘管道5均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烟气量最大,需将主烟尘除尘管道6上的第一阀门开启,同时将所有副烟尘除尘管道5上的第二阀门开启,使主烟尘除尘管道6和所有副烟尘除尘管道5均能通过导流孔吸入烟尘,并将烟尘引导至烟尘除尘总管道7中,最后经除尘风机9的除尘排气孔10排出。

在第二除尘工况时,主烟尘除尘管道6处于关闭状态,所有的副烟尘除尘管道5均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烟气量处于中等程度,需将主烟尘除尘管道6上的第一阀门关闭,将所有副烟尘除尘管道5上的第二阀门开启,使所有副烟尘除尘管道5均能通过导流孔吸入烟尘,并将烟尘引导至烟尘除尘总管道7中,最后经除尘风机9的除尘排气孔10排出。

在第三除尘工况时,主烟尘除尘管道6处于关闭状态,一个副烟尘除尘管道5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烟气量处于轻微程度,需将主烟尘除尘管道6上的第一阀门关闭,将其中一个副烟尘除尘管道5上的第二阀门开启,将其余的副烟尘除尘管道5上的第二阀门关闭,使一个副烟尘除尘管道5能通过导流孔吸入烟尘,并将烟尘引导至烟尘除尘总管道7中,最后经除尘风机9的除尘排气孔10排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副烟尘除尘管道5设置两个,主烟尘除尘管道6位于两个副烟尘除尘管道5的中间位置处,钢包烟罩盖8位于两个副烟尘除尘管道5之间。

当该炉次的烟尘处理完毕后,由钢包盖升降装置将钢包烟罩盖8升起,然后将钢包车2开出工作位。等待下一炉驶入工作位。

上述结构的合金微调站除尘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合金微调站的烟尘,大幅较少外溢烟尘,改善车间内空气质量,同时可根据烟尘大小开启不同的除尘管道,在除尘过程有效降低除尘风机9对钢液温度的影响。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