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叠式污水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2771发布日期:2020-10-13 07:4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堆叠式污水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尤其涉及一种堆叠式污水处理池,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加快,人口数量达到了新的高度,随之而来的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城市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都会产生污水,若这些污水排放不当将会造成环境污染,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以及污水水质的特殊性,能否合理进行污水处理,将会直接影响污水的实际处理效果。其中,曝气处理是污水处理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处理池中曝气装置用于将空气通入,并对处理池中充氧,因此,在污水曝气处理法中,好氧处理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工序。为了使曝气反应充分,在好氧处理的全过程中均需曝气装置进行曝气充氧。

而在目前的污水处理池中,主要采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池体,并池体底部安装排状的曝气管道,在底部曝气,将污水从方形池体的一端顶部通入,自对角线一端底部排出。但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曝气不均匀和不充足,造成污水处理效率低和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了一种堆叠式污水处理池。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至少两层池体及至少两个u形曝气管的设置,使得池体内曝气均匀且充足,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更为满足实际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堆叠式污水处理池,包括至少两层封闭式的池体,池体与池体之间呈纵向堆叠,池体顶端设有进水口,池体底端设有出水口,池体与池体连接,各层池体之间形成污水纵向流动通道;

所述池体中设有至少两个呈u形的曝气管,曝气管之间呈分层设置,即一个曝气管设置在另一个曝气管的外侧或内侧;曝气管一端固定在池体壁上,形成固定端;曝气管另一端设有开口,形成开口端,且开口端与池体壁之间形成污水横向流动通道;

一个曝气管上的固定端与另一个曝气管的开口端相邻,一个曝气管上的开口端与另一个曝气管的固定端相邻,即相邻曝气管上的开口分别设置在相邻曝气管的不同端,比如:在池体中设有两个曝气管时,一个曝气管上开口设置在左端,那么另一个曝气管上开口设置在右端,有效增加污水横向流动的路程,提高曝气氧化时间。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池体顶壁上,且靠近曝气管的固定端;出水口设置在池体底壁上,且也靠近曝气管的固定端。

优选的,所述内层曝气管中设有隔板,隔板固定在池体壁上,池体壁、隔板及曝气管之间形成呈u形的污水横向流动通道。

优选的,所述池体呈u形。

优选的,所述池体壁为混凝土材料,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或者,还可为耐酸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和塑料材质。

采用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至少两层池体及至少两个u形曝气管的设置,基于节约占地面积,有效增加污水横向和纵向流动的路程,再基于池体内曝气均匀且充足,增加污水曝气氧化时间,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满足实际的污水需求;

2)现有技术中的曝气池一般采用深池设计,曝气支管垂直曝气主管以进行曝气。而在本实用新型中,池体深度为现有一般池体深度的三分之一即可,即该浅池化的沟渠设计,一方面提高污水处理的稳定性、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便于检修,并保证污水处理工艺的可持续性;

3)在本实用新型中,池体至少两层,池体与池体之间呈竖直方向堆叠,池体顶端设有进水口,池体底端设有出水口,且池体与池体连接,各层池体之间形成污水流动的通道,该设置,有利于在保证纵向深度的同时实现浅池化,进而也便于根据污水水质特殊性而任意组合池体。同时,出水口的设置,可以通过短路方式分层,对于不同层的池体进行不停运的清理检修;

4)在本实用新型中,池体垂直深度浅,容易清洁。且由于为至少两层池体设计,缩小单个池体的高度,提高污水处理环境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池体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1、池体,2、进水口,3、出水口,4、曝气管,5、开口,6、污水横向流动通道,7、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堆叠式污水处理池,包括呈纵向分层设置的封闭式的池体1,池体1之间在竖直方向堆叠,池体1顶端设有进水口2,池体1底端设有出水口3,池体1与池体1连接,各层池体1之间形成污水纵向流动通道;

所述池体1中设有呈横向分层设置的u形的曝气管4,即一个曝气管4设置在另一个曝气管4的内侧;曝气管4一端固定在池体1壁上,形成固定端;曝气管4另一端设有开口5,形成开口5端,且开口5端与池体1壁之间形成污水横向流动通道6;

一个曝气管4上的固定端与另一个曝气管4的开口5端相邻,一个曝气管4上的开口5端与另一个曝气管4的固定端相邻,即相邻曝气管4上的开口5分别设置在两个曝气管4的不同端,比如:在池体1中设有两个曝气管4时,一个曝气管4上开口5设置在左端,那么另一个曝气管4上开口5设置在右端,有效增加污水横向流动的路程,提高曝气氧化时间。

实施例2

一种堆叠式污水处理池,包括三层封闭式的池体1(如图1所示),池体1呈u形,池体1与池体1之间呈竖直方向堆叠,池体1顶端设有进水口2,池体1底端设有出水口3,池体1与池体1连接,各层池体1之间形成污水纵向流动通道;

如图2所示:所述池体1中设有两个呈横向分层设置的u形的曝气管4,包括曝气管4ⅰ和曝气管4ⅱ,曝气管4ⅱ设置在曝气管4ⅰ外侧,曝气管4ⅰ右端固定在池体1壁上,形成固定端,曝气管4ⅰ左端设有开口5,形成开口5端,且开口5端与池体1壁之间形成污水横向流动通道6;曝气管4ⅱ右端设有开口5,形成开口5端,且开口5端与池体1壁之间形成污水横向流动通道6,曝气管4ⅰ左端固定在池体1壁上,形成固定端;

此外,所述曝气管4ⅰ中设有隔板7,隔板7固定在池体1壁上,池体1壁、隔板7及曝气管4ⅰ之间形成呈u形的污水横向流动通道6;进水口2设置在池体1顶壁上,位于隔板7与曝气管4ⅰ固定端之间;出水口3设置在池体1底壁上,且靠近曝气管4ⅱ的固定端;

曝气管4ⅰ与曝气管4ⅱ之间形成呈u形的污水横向流动通道6,曝气管4ⅱ与池体1之间形成呈u形的污水横向流动通道6,有效增加污水横向流动的路程,提高曝气氧化时间。

池体1壁为混凝土材料,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或者,还可为耐酸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和塑料材质。



技术特征:

1.一种堆叠式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封闭式的池体(1),池体(1)与池体(1)之间呈纵向堆叠,池体(1)顶端设有进水口(2),池体(1)底端设有出水口(3),池体(1)与池体(1)连接,各层池体(1)之间形成污水纵向流动通道;

所述池体(1)中设有至少两个呈u形的曝气管(4),曝气管(4)之间呈分层设置;曝气管(4)一端固定在池体(1)壁上,另一端设有开口(5),开口(5)与池体(1)壁之间形成污水横向流动通道(6);相邻曝气管(4)上的开口(5)分别设置在相邻曝气管(4)的不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2)设置在池体(1)顶壁上,且靠近曝气管(4)固定端;出水口(3)设置在池体(1)底壁上,且靠近曝气管(4)固定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堆叠式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层设置曝气管(4)中,内层曝气管(4)中设有隔板(7),隔板(7)固定在池体(1)壁上,池体(1)壁、隔板(7)及曝气管(4)之间形成呈u形的污水横向流动通道(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呈u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壁为混凝土材料、耐酸碱耐腐蚀的金属材料或耐酸碱耐腐蚀的塑料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堆叠式污水处理池,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层封闭式的池体,池体与池体之间呈纵向堆叠,池体顶端设有进水口,池体底端设有出水口,池体与池体连接,各层池体之间形成污水纵向流动通道;池体中设有至少两个呈分层设置U形的曝气管,曝气管一端固定在池体壁上,曝气管另一端设有开口,开口端与池体壁之间形成污水横向流动通道,且相邻曝气管上的开口分别设置在相邻曝气管的不同端。基于节约占地面积,有效增加污水横向和纵向流动的路程,再基于池体内曝气均匀且充足,增加污水曝气氧化时间,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满足实际的污水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吴静;贺敏;张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8
技术公布日:2020.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